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的三寶-傅佩榮

老子的三寶-傅佩榮

老子的三寶-傅佩榮



老子的三寶

老子的思想代表他個人悟道的心得,許多篇章顯得精微奧妙,難以捉摸。幸好,他在人生的具體作為方面,提出了「三寶」之說,可供我們參考。


老子的三寶是:「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


(一) 慈


慈代表母性的特質,譬如,母親的愛稱為慈愛。為什麼把「道」比喻成母親呢?因為萬物皆來自於「道」。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出萬物,所以是萬物的母親,能夠包容關懷一切,所以用慈愛來表現。

想學習「道」,就要學習「道」的慈愛。「道」的慈愛是沒有等差的,不分貴賤、好壞、美醜,就好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從來不會有所區別。如果一個母親有三個小孩,她不會因為其中一個比較漂亮或比較聰明,就特別疼愛他,而任由另外兩個孩子自生自滅。不僅如此,有時候在別人看來越沒有出息的小孩,母親反而越是疼愛,因為她覺得自己沒有賦予他好的條件,所以更要給予特別的關懷。


老子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老子》第二十七章)這句話的意思是: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鏡。(「資」代表借鑒或憑藉)不尊重老師,不珍惜借鏡,即使再聰明也免不了陷於困惑,這是個精微奧妙的道理。


我們現在常說的「師資」二字,就是出自此處——善人為「師」,不善人為「資」,兩者合稱「師資」,正有互相學習、期望、珍惜之意。在此為師者,在彼則為資,兩者互相需要。如果我們了解這一點,大家就會互相幫助,並且互相尊重。這種強調相輔相成、相對相重的觀念,就是老子思想的特色。


談到「慈」,常令人聯想到「一枝草一點露」這句俗語。意思是,就連一根小草也有一滴露水,有它生存的機會和條件,會受到照顧,何況是更大的生命?換言之,一個人既然活在世界上,就有存在的理由,並且應該也有繼續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道」對宇宙萬物的關懷。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對於「道」的學習,就是要用慈母的心對待天下所有人,不分善、惡、美、丑都要照顧和關懷,由此形成一種普遍的、一律平等的同情。


老子說:「慈故能勇。」(《老子》第六十七章)只有真正的慈愛才能表現出勇敢。由此可知,老子所謂的勇敢,並不是逞兇鬥狠。又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老子》七十三章)一個人如果天不怕地不怕,勇敢去做很多事,結局可能非死不可;相反的,一個人如果勇敢地不去做某些事,則可平安度日,這叫做「勇於拒絕」。拒絕也是需要勇氣的,譬如,有一位官員現在要辭官,但是所有人都希望他繼續留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還能夠堅持,就表示他有很大的勇氣。

莎士比亞說:「女子雖弱,為母則強。」在美國,曾經有一位母親帶女兒到超級市場買東西,出來的時候,女兒跑在前面,忽然一輛卡車急駛而來,把她壓在車輪下,正在千鈞一髮之際,媽媽立刻奔向前把卡車車頭抬起來。如果是平常的情況,一個女人怎麼可能抬起卡車車頭呢?但這位母親想不了那麼多,她真的就做到了。看到女兒被旁人拉出來的那一刻,這位母親就倒下去了,在醫院躺了好幾個月。這說明了,在那一剎那間,慈愛所帶來的勇氣,實在是難以想像的強大。


(二) 儉


老子的第二寶是「儉」。「儉」是對待物質的一種態度。在20世紀中,人類對於物質已經過度浪費了,到了21世紀的今天,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價值觀。


有一位朋友決心從事環保運動,原因是他有過一段終生難忘的經驗。他的祖母過世17年後,子孫依照習俗開棺撿骨。打開棺木以後發現,人已經變成一堆白骨,襪子卻還完好如新,因為襪子是用尼龍做的,不會分解。這位朋友深覺震撼,從此以後決定從事環保運動。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無所謂,認為自己多消耗一點資源無妨,環保工作讓別人去做吧!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後果將不堪設想。


老子對於「儉」的觀點,和他本身的哲學思想也是相互呼應的。「慈」從「道」而來,因為「道」是萬物的母親,所以「慈」是一種普遍的關懷和同情。「儉」則是我們對待世界的態度。人在消耗這個世界的能量和資源時要盡量節儉,才能使每個人都普遍地使用到世界的一切。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若是不能以儉來對待,我們將漸漸剝奪子孫使用地球資源的權利。很多生物已經被人類消滅了,將來我們的子孫可能只能看圖識物。我在美國念書時,去過美國康州的動物園,發現它比木柵動物園還小,而且裡面竟然有雞、鴨、豬、鵝這些家禽家畜。我覺得難以想像,但是這幾種動物的圍籬前,擠滿了美國小孩,因為他們從小隻見過切塊的豬肉和雞肉,要到動物園看,才知道真正的豬、雞長什麼模樣。將來我們的子孫可能連動物園都沒得看了,只能看書上的照片。


如果懂得道家思想,不難理解環保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更進一步來看,任何東西的存在,就是要被利用。我有時候看到地上有一張白紙,都會覺得不太忍心,因為一張紙一旦被製造成為紙,就不能再變成別的東西。如果不能充分使用就丟棄,豈不是一種浪費?同樣,木頭可以造成桌子,任人擺放物品,也可以造成廟裡的龍柱,萬人仰望;萬一被造成廁所的門,可能還會被踢來踢去。一塊木頭,可以做成不同的東西,但是一旦它被製造成某物品,就有該物品一定的用處與存在意義。如果它無法實現自己的用途,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想,就不會忍心浪費任何東西。


「儉」也代表節制慾望,如果一個人的慾望層出不窮,是不可能接近道家的。道家的基本原則是「少私寡慾」,一個人如果多私多欲,不可能快樂。因為慾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後,又生出更多慾望,然後更痛苦,這是很簡單的邏輯。中國有一句祝賀詞叫做「金玉滿堂」,這四個字就是出自於老子。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老子》第九章)「莫之能守」的意思是:沒有人能守得住。一個人如果金玉滿堂,所有的偷、搶、騙都會跟著來;相反,如果什麼都沒有,「藏天下於天下」,則天下一切都是你的。


道家對中國後來的思想發展,特別是對詩人、詞客或文學作家,影響相當深遠。舉例來說,蘇東坡的《前赤壁賦》中就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乃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因為它們是大自然的資源,任何人都可以分享,而且任何人都不能佔有。人與人之間爭奪太多,最後反而眾生皆苦。

老子的三寶-傅佩榮



(三) 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的第三寶是「不敢為天下先」。為天下之先亦即要當領袖,「領袖」這兩個字聽起來固然很偉大,但我們也知道,一件衣服上的領子和袖子通常是最髒的部分,這也象徵了作為領袖往往要面臨更多的試煉。老子說「不敢為天下先」,絕不是怕事,而是因為生在亂世,如果一定要爭取天下第一,只能鉤心鬥角,《三國演義》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正因為有這段故事,所以讓後世文人創想出一些優美的篇章流傳千古。


譬如,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首宋詞的內容與氣勢,真讓人低回再三。事實上,豪傑也有無奈與可憐之處,因為爭來爭去也不過這麼大一個地方,美好人生就在鉤心鬥角中度過,最後剩下的還是空。


所以,就個人而言,應當覺悟在亂世中不爭第一,因為做第一特別危險。特別要注意的是——不敢為天下先的「不敢」這兩個字,不敢就是不敢,不必多作解釋,就算被人嘲笑也無所謂。很多敢的人,不都死了嗎?甚至連被稱讚的機會也沒有。


老子這種思想又稱為「正言若反」,正面的話說得好像反面的話,但他的用意並不在勸服世人,而是希望我們全身保真,活盡天年,因為在尚未領悟「道」的美妙境界之前,誰能肯定自己真正活過了?


文章由傅佩榮老師原創在本公眾號發表,歡迎朋友們訂閱轉發。


—精彩回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道 的精彩文章:

住宅風水的六大致命錯誤,特別是第四條
一個民間風水師的絕招
最簡單的有效補炁法,讓你長體力又長腦力

TAG:尋道 |

您可能感興趣

與傅佩榮一道領悟哲學與人生
台大教授傅佩榮:人文就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
傅佩榮:孔子到底是不是「直男癌」?
傅佩榮作客崇簡人文大講堂開講中國傳統文化
傅佩榮:你了解自己的生命結構嗎?
傅佩榮:占卦容易解卦難
傅佩榮:你了解自己的生命結構嗎?| 大咖講座入口
傅佩榮:從心所欲不踰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