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降毀所有——三國名將于禁屈辱的最後歲月

一降毀所有——三國名將于禁屈辱的最後歲月


一降毀所有——三國名將于禁屈辱的最後歲月



作者:覃仕勇

于禁與張遼、徐晃、樂進、張郃四人同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但地位明顯要高於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親信,對其他部隊有監督權。


能達到這個地位,全是于禁憑著自己的能力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于禁是在鮑信討伐黃巾軍時招募入軍隊的,鮑信迎曹操領兗州牧後,于禁就成了曹操的部下。


于禁有能力、有本事,能獨擋一面,曹操知人善任,對他非常信任,讓他單獨統兵。

于禁攻克了廣戚,曹操就大大方方地任命他為陷陳都尉。


其後,在與呂布爭鋒的歲月里,于禁的諸多表現都讓曹操讚賞不已。


當然,最讓曹操刮目相看的是宛城之變中,于禁表現出來的古名將風度。


張綉降而復叛,突然向曹操的陣營發起襲擊。


當夜,曹操軍大亂,自相踐踏者不計其數。曹操的兒子曹昂和愛將典韋均死於亂軍之中。

于禁卻能在混亂中約束部下,有秩序、有步驟地徐徐撤退。


退卻路途中,發現有青州兵趁亂打劫民眾,于禁還好整以暇地對這些青州兵進行了懲治。


青州兵是從黃巾軍陣營投降到曹營來的,因為能打,曹操平日對他們很寬容,所以軍紀較差。被于禁懲治過的青州兵心有不甘,就倒打一耙,跑回大本營向曹操打小報告,誣告于禁造反。


于禁的部下大驚,紛紛勸于禁,說青州兵已惡人先告狀,迴向主公誣陷我們,我們必須第一時間趕回自辯。


于禁卻堅持以大局為重,說:「現在敵人在後面追來,很快就到了,當下之急,是布防迎敵。至於曹公,那是明智的人,用不著過多解釋。」

于禁的做法,讓曹操加額稱讚,說:「敵人夜半來攻,我軍是何等狼狽!于禁能在混亂中整頓軍隊,追討搶掠的惡行,安營築寨地堅守,即使是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啊!」



一降毀所有——三國名將于禁屈辱的最後歲月



曹操錄于禁前後功,封為益壽亭侯。

可以說,于禁在這場變亂中所表現出來的人品和能力都是一流的。于禁也因此成為了曹操的心腹愛將。


官渡之戰後,曹操還讓于禁取代了名將朱靈的兵權,成了朱靈的上司。于禁也不負曹操的重望,克勤克儉,忠於職守,威震一方。


昌郗是于禁的老朋友,一時頭腦發熱,舉兵反曹。于禁奉命討逆,將昌郗團團圍困。


昌豨計無所出,便心存僥倖,認為自己是于禁的舊交,向于禁投降可免一死,束甲歸降。


老實說,以這時于禁的地位,只要他向曹操說情,昌豨未必會死。退一步說,即使于禁不徇私情,只要他把昌豨上交給曹操處置,那也只能說他是照章辦事,沒有什麼可指責的。


可是,于禁卻直接把昌豨處死了。


于禁是這樣向部下解釋的:「曹公早有命令:在大軍包圍後才投降的人,罪不容赦。而遵行和執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氣節。昌豨雖然是我的舊朋友,但我絕不能因此而失節!」


話雖這樣說,行刑當日,于禁還是大哭了一場,親自到刑場與昌豨決別。


曹操後來聽說了這事,撫掌嘆息說:「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那是自尋死路啊!」


曹操更加器重於禁,東海平定以後,曹操上表漢獻帝表功于禁,于禁由此拜為虎威將軍。



一降毀所有——三國名將于禁屈辱的最後歲月



不久,于禁又遷為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壯哉!于禁成了此時曹操帳下唯一假節鉞的大將。這一榮遇,只有魏國後期的曹休、曹真和司馬懿一家三口專權時才有。


然而,就在榮獲「假節鉞」的同一年,于禁的事業陡然從巔峰跌下谷底。


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關羽猛攻樊城。鎮守樊城的曹仁告急。


于禁率領七軍前往救援,屯軍樊城外,與城內的曹軍成掎角之勢。擇地而營,恃營而戰,正是于禁的拿手好戲。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八月份雨季,暴雨如注,接連下了十幾天,漢水暴漲,七軍營地被大水大水分割成一塊一塊,七軍之中,無論是兵是將,全都恐慌不已,來不及帶上鎧甲、兵器,紛紛爭先恐後地向高地涌去,各自逃生。


關羽的荊州軍以水軍為主,趁機乘兵船來攻。


曹軍的糧草、輜重損失殆盡,兵將半數以上沒有武器,只有挨打的份。


曹仁的部將龐德奮戰不已,最後在水中被關羽所擒,立而不跪,招而不降,最後壯烈而死。


于禁異常清楚,自己的將士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頑抗下去,只能是白白送死。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降。



一降毀所有——三國名將于禁屈辱的最後歲月



史書載:「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這一降,曹軍的三萬生命得到了保全——「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但,于禁也萬劫不復,從此再也翻不了身。


其實,在那個軍閥混戰、烽火連年的年代,投降的事兒,幾乎每天都有發生,小兵也好,大將也罷,許多人都有過投降的經歷。


就連關羽,也是有過投降劣跡的——他早年曾經投降過曹操。所以,關羽並不為難於禁。


呂蒙白衣渡江,關羽大意失荊州,于禁從荊州獲釋而到了東吳。


一代梟雄孫權也處處禮遇于禁,請其相見,約並馬出行,充分展現了王者應有的氣度。


可是,于禁沒有想到,在董卓亂政、暴虐天下之時,天下群雄並起,四方能征慣戰之士擇主而事,朝秦暮楚,見怪不怪。現在,天下三分已定,他又儼然已成曹操麾下將首,雖是為挽三萬將士性命而降,但在三萬將士脫離危險後,沒能自裁以謝魏公,則一世英名已盡付流水矣。


曹操驚聞于禁出降,哀嘆良久,幽幽說了一句:「「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也!」



一降毀所有——三國名將于禁屈辱的最後歲月



當年無恥地背叛了王朗投入東吳的虞翻看到于禁和孫權並馬而行,也變臉喝斥道:「你個降虜,竟敢跟我們君主並馬頭?!」手持馬鞭,要鞭撻于禁,幸得孫權喝止。


虞翻對於禁的羞辱還不止這一次。


某日,孫權在樓船與群臣宴飲,于禁聽到演樂曲時,回想起自己此前在曹營的待遇,不覺流淚哭泣。


虞翻再次斥責,說:「你想假裝傷心博同情好歸國嗎?」


這種污辱,對於禁這樣的成名人物來說,實是往心窩裡捅刀子。


不過,于禁還幻想著可以重回曹魏,忍辱偷生,委曲求全。


可惜,那個視於禁為肱股的曹操卻死了。


不久,曹丕篡位稱帝,孫權上表稱臣。這樣,于禁得以歸國。


從初降蜀漢,到再降孫吳,短短三年之間,于禁鬚髮盡白,形容消瘦,其內心所受折磨可想而知。


曹丕對於禁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慰問,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改日,于禁去拜謁曹操的陵墓。曹丕暗中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的圖畫高掛於陵墓旁。



一降毀所有——三國名將于禁屈辱的最後歲月



于禁一見此畫,如遭雷擊,內心世界的最後一道防線轟然倒塌,很快便羞慚病死。


親手導演了這惡作劇的曹丕意猶未酣,繼續惡作劇地給於禁的謚號為「厲侯」。


這是個十足的惡謚,與「厲」相關聯的行為有殺戮無辜、有暴虐無親、有愎狠無禮、有扶邪違正、有長舌階禍……


如後世所評:「世無百戰百勝將軍,禁逢霖雨,敗於關某,不為恥也」,惜乎沒能辨清形勢,一死謝罪,終遭蜀漢、孫吳、曹魏三國臣民唾棄,屈辱辭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的「口袋陣」為什麼未能兜住匈奴大軍?
謀權還是篡位?王莽的權力征途真相
秦國從偏僻小國到統一六國,關鍵做到了這點
北宋後宮中血腥的「狸貓換太子」,真實歷史是怎樣?
王莽做了什麼,得到從貧民到貴族的一致盛讚?

TAG:歷史派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曾經大破吐蕃,後來被逼出戰叛軍,戰敗而降毀一世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