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中智勇雙全的張郃,為何到了演義中卻變成了莽夫

三國中智勇雙全的張郃,為何到了演義中卻變成了莽夫


三國中智勇雙全的張郃,為何到了演義中卻變成了莽夫



張郃字雋乂,三國時代最令劉備和諸葛亮憚忌的魏將,可惜《三國演義》將他描繪成如張飛一樣的莽夫。 張郃在討伐黃巾時為韓馥的軍司馬,韓馥被袁紹打敗後歸順袁紹,並且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功。官渡之戰時曾建議袁紹:「公雖連勝,然勿與曹公戰也,密遣輕騎鈔絕其南,則兵自敗矣。」曹操當時大部份的兵力都在官渡而許昌空虛,張郃看出這點與許攸不謀而合,但是不但袁紹沒採信,就連數百年後的羅貫中也沒把張郃的見解寫進去。

不久後曹操襲擊烏巢,張郃說:「曹操軍隊精良,攻打烏巢一定會成功,到時候代志就大條了,趕快派人救。」但是郭圖卻說:「張郃的計謀不對啦,不如直取曹操本營逼他回防,不必救烏巢就可以解除危機啦。」張郃反駁:「曹操一定會派人守營,攻不下來,如果淳于瓊被打敗我們也玩完了。」結果袁紹還是聽信郭圖的計謀,派張郃攻打曹操軍營,結果不但沒攻下,缺乏救援的烏巢也被劫了。 郭圖計謀失敗,怕張郃回來對證,乾脆使離間計把張郃逼到曹營,這點演義倒是記得很清處。看到郭圖這樣的計謀,趙炎曾突發奇想:說不定郭圖根本就是曹操的間諜,否則怎麼專出一些對曹操有利的計謀給袁紹?可能是郭圖對於曹操劫烏巢的應變策略失當,三國志交代張郃的智力還真的比郭圖高了一點點。


後來張郃頗受曹操重用,先後與張遼、夏侯淵搭擋立下不少戰功。然而,在曹操討伐馬超時,張郃的戰功在斐松之注的《三國志》中卻有些許矛盾之處,或是說被略過。 《武帝紀》斐松之有註:「曹瞞傳曰: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張郃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 《許褚傳》中陳壽卻說:「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泝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


羅貫中採用後者的說法,理由可能有三:(一)前者記載「張郃等(人)」,其中可能就包括許褚,因此羅氏認為沒必要把張郃寫進去;(二)許褚為曹操貼身護衛,救駕可能性較高;(三)許褚傳的記載令人驚心動魄,加上又有讓馬超見了許褚有棋逢敵手之感,頗具戲劇性,因而采之。總之,對作者而言,《三國演義》58~59章重點在許褚與馬超的對手戲,沒有張郃也無所謂,雋乂兄就這樣在演義里少了一次戰功。


張郃一生中敗得最慘的一戰,是在巴西被張飛大敗。從演義中看來,張郃在狹窄的山道被張飛前後夾擊,大致上與蜀書記載的相同。不久後張郃被派去與夏侯淵守漢中,結果劉備軍全力打擊張郃,導致夏侯淵分兵給張郃,偏偏又中了法正之計而被黃忠打敗殺害。夏侯淵的這一死,倒是為張郃加了些分數。張郃在軍中威望高,很快就被手下推舉為大將,並迅速重整因失去大將而混亂的軍隊。劉備聽說黃忠殺了夏侯淵,只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要殺就該殺張郃,夏侯淵算什麼)!」可見劉備所忌憚的是張郃。

另外,演義中有提到,夏侯淵在定軍山與黃忠對峙時,張郃識破法正的誘敵之計,勸夏侯淵不要上當,結果夏侯淵不聽而喪命。不過《三國志》中卻無記載張郃的勸阻行為,因此不是羅貫中是在別的史料中找到,就是為了使用一個演義中常用寫法「苦諫不聽,導致失敗」,意不在抬舉張郃。趙炎以為,張郃很多計謀都沒被採用,可能是口才不好的關係吧。曹操過世後,張郃有一陣子被派去與夏侯尚、司馬懿攻打吳國,大敗孫權,直到諸葛亮出祁山才又回到魏、蜀邊境。羅貫中為了劇情需要,配合別的角色而將張郃改寫最多的就是這一部份。


街亭一役是張郃一生最成功的戰役,諸葛亮的先鋒馬謖在山上屯軍,被張郃截斷水源而慘敗,蜀國失去重要據點,南安、天水、安定等郡響應諸葛亮,也被張郃平定。可惜演義特彆強調是馬謖用兵錯誤,而貶低了張郃的作戰能力。不久後,張郃又被調到荊州與吳國作戰,這時諸葛亮又再出祈山,魏明帝急召張郃至魏、蜀邊界的南鄭,說:「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不要遲到,否則陳倉就要被諸葛亮拿下了)!」張郃卻說:「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放心啦~諸葛亮的兵糧撐不過10天,等我到了他早就退兵了)。」張郃當晚趕到南鄭,果然不出所料,諸葛亮糧盡兵退。


這一段足以表現出張郃的智慧,但是演義卻完全沒提到,羅貫中大概認為,身為一個「武將」,怎麼可以如此「神機妙算」呢?更何況對方是諸葛亮。於是張郃又被犧牲了一次。後來更為了配合演義中諸葛亮的勁敵司馬懿而有更多修改。司馬懿被派到上邽為大將,代替曹真與蜀國對抗。張郃認為要分兵至雍、郿二縣,司馬懿說:「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大意是分兵容易被各個擊破)。」於是只派一部份兵留守,其他殺到祈山。事實上,司馬懿的做法是比較好,因為諸葛亮兵力少,各個擊破的確較有勝算。


後來,司馬懿見諸葛亮在鹵城有退兵的跡象,想要圍城,張郃又說:「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只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大意是諸葛亮兵糧不多,遲早要退兵,但是如果大軍圍城反而會使諸葛亮堅守鹵城,攻不下還會大失民望)。」司馬懿不聽,圍城又不戰,加上諸葛亮百般挑撥,使得將領士兵都不服領導,瞧不起司馬懿。


如此看來,確實是司馬懿失算了,然而張郃的真知灼見,卻又為了配合司馬懿而被刪去。終於,諸葛亮退兵了,而張郃就是在追擊時中伏身亡。演義中司馬懿與張郃的對話是「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誰敢追之?』先鋒張郃曰:『吾願往。』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合曰:『都督出關之時,命吾為先鋒;今日正是立功之際,卻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險阻處必有埋伏,須十分仔細,方可追之。』合曰:『吾已知得,不必掛慮。』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合曰:『大丈夫捨身報國,雖萬死無恨。』懿曰:『公既堅執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卻教魏平引二萬馬步兵後行,以防埋伏。吾自引三千兵隨後接應。』」如此看來,是張郃魯莽自己找死,諸葛亮又添一條神機妙算。

《張郃傳》裴松之卻注「魏略曰:亮軍退,司馬宣王使合追之,合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合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合髀。」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張郃早料到諸葛亮有伏兵而不想追擊,司馬懿卻硬是要張郃去,張郃無奈上陣,果真中伏而死。雖然結果一樣,但是對話卻相差甚遠,我也將他歸因於作者要配合諸葛亮和司馬懿。如同前面說的,司馬懿被設定為諸葛亮的最大敵手,如果司馬懿沒識破諸葛亮的計謀,而被旁邊的武將看出,感覺很尷尬。


其實也有人認為正史的記載是司馬懿的借刀殺人之計,如果用這點強調司馬懿的「奸」不是很好嗎?那麼羅貫中為何沒這麼寫呢?倒不一定是他沒想到,而是如果這麼寫的話,就等於是孔明反被司馬懿利用了,身為蜀國支持者的羅貫中,是不會容許這種內容的。所以,雋乂兄,最後一次委屈你啰。趙炎不太同意司馬懿刻意害死張郃的說法,司馬懿殺曹爽是為了奪×權,但是張郃的地位似乎還不至於影響到他。陳壽對張郃的評論是:「合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因此,我們不能再把這個連孔明也很頭痛的狠角色,以一介莽夫視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水滸頭號BOSS,號稱為朱元璋轉世,梁山情商最高
三國中此人出場不多,但每一次出場都是一鳴驚人
三國時期竟有兩個孔明,另一個還間接坑了諸葛亮
金庸筆下的十位絕色美女,第一名很少出現在影視劇中

TAG:古今那些事兒 |

您可能感興趣

戰爭中的女人:全部變成戰士,最後一張看到中國「最美女人」
曹操眼中的草,被劉備當成了寶,家人將其變成了灰
為了成為英雄,他們要禁慾變成最肥美的人
只因為五年前的一張健身海報,她變成了全球健美冠軍
自古皆是英雄配美女,到了曹操這卻變成了人妻
金瓶梅中的武松為何從英雄變成了世俗小人?
火影中三對強大的無法擊敗的雙人組合,最終都演變成了內耗戰鬥!
海賊王中,這個人正式向女帝求婚,沒被變成石頭,後來還陞官了!
曹操眼中的草,劉備看成了寶,家人將其變成灰
厲害了,我的大英雄,竟然差點把韓國、朝鮮都變成中國的一個省
一位歪果仁家裡養了三隻汪,結果日常卻變成了
中國這四大金剛,終究還是打動了俄羅斯,瞬間轉變成買家
從神童到美艷道姑,她如何變成了唐朝最放蕩的才女
龍珠Z中的悟空等人是多麼的霸氣,而到龍珠超里卻都變成了智障
溥儀最恨的一個人:自稱大清忠臣,卻讓溥儀由皇帝變成了漢奸!
成為了前任就變成了極品的星座
給家裡的松獅剪了毛,然後就變成了泰迪
三國最後一位皇帝東吳孫皓,是怎麼一步步變成暴君的
武侯春秋之三二:司馬懿不願打的戰鬥,卻被此人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