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捅馬蜂窩式網紅是對惡搞文化的迎合

捅馬蜂窩式網紅是對惡搞文化的迎合

日前,重慶市大足區一名29歲小夥子為了讓直播更火,冒險去捅馬蜂窩。10月4日晚,蔣波等6人花500元租了一台吊車來到馬蜂窩樹下。他戴上摩托車頭盔,披上雨衣,站在吊車上來到30米高樹頭。直播不一會兒,同伴就聽蔣波大喊:「快放我下去,遭不住了。」吊車放下,蔣波已經陷入昏迷,趕緊送進附近醫院。經檢查,馬蜂從褲腳進入,在蔣波身上叮了37處傷口。隨後,蔣波轉入重症監護室。



捅馬蜂窩式網紅是對惡搞文化的迎合


網路的低門檻和快速傳播,讓走紅變得迅速,然而若沒有持續的關注度,也會讓紅人速朽。有人可以在一夜間成為網紅,也有人很快就會泯然於眾聲喧嘩之中。於是為了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吸睛效果,一些人在走紅的策略上,往往劍走偏鋒,以惡搞或者三俗作為載體,但大多數人最後都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捅馬蜂窩需要專業的防護與設備,稍有不慎就會釀成死傷之禍。明明知道馬蜂窩不能輕易捅,然而為吸粉並讓自己更紅,網路直播者則有了「捅馬蜂窩」的創意。此種做法在之前有諸多翻版,其中最典型的當屬在高速運轉的電鑽下啃玉米棒子,結果有人為此被磨掉了牙齒,有人不小心被卷掉了頭髮。原本的嘩眾取寵之舉,最後落得個貽笑大方。網紅為吸粉直播捅馬蜂窩,被蜇昏迷進重症監護室,固然屬於咎由自取,不過由此事引發的反思卻是必不可少的。


有惡搞的文化需求,才會有惡搞的創意供給。近年來,一部分人想拚命獲取顛覆式創新衝動的存在快感,還有部分人利用惡搞獲取公眾特別關注力,似乎已成為一種網路文化,及至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獵奇求怪是人的本性,然而網路的非正規化,則加劇了這種需求,其如同泛濫的種子而恣意成長。網路文化「粗鄙化」之下,一切公序良俗都被顛覆,及至到了無底線的地步,低俗與惡搞成為成名的快捷通道。


當然,這種方式一旦被奉若神明,高效而快捷之下,效仿者則呈雲集之態,使得網路文化「粗鄙化」更為嚴重,並具有強大的社會基礎和群體基因。然而,網路化表達則是現實化呈現。捅馬蜂窩式吸粉是對惡搞文化的迎合,也是對現實狀況的真實映射。無聊的惡搞者企圖製造轟動,而圍觀者則希望獲得新鮮的體驗,二者的合流與供需的對接,才匯成了一個強大的群體,並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景觀。


捅馬蜂窩式網紅是對惡搞文化的迎合



惡搞之下,規則與秩序則會被顛覆,三俗現象則會有抬頭之勢。究竟是網路惡搞助推了低俗文化,還是低俗需求加劇了惡搞行為,固然沒有主次之分但有輔助之嫌。在對網路低俗文化進行抵制之時,更應對造成此種現象泛濫的社會因子進行扭轉。捅馬蜂窩被蜇昏迷的結果,又何嘗不是對既有社會問題的另類警示。當我們無視既有問題的存在,那麼置於其間的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被蜇」的對象。


事實上,正是我們的置若罔聞與漠然置之,整個社會已為惡搞文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愈演愈烈,已導致了價值觀的加速滑落,道德底線也被輕易踐踏。當人們以惡搞化的方式進行生存時,那麼權利的保護與尊重的實現,就變得日益艱難而代價巨大。社會風氣的墮落加劇了社會變遷,社會道德、公序良俗與集體責任則面臨嚴峻挑戰。如是觀之,唯有從更大視野去看待網路惡搞,才能以網路行為的規範去帶動社會風氣的凈化,實現由俗到雅,由重形式到重內涵的價值轉變。(文/堂吉偉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巧妙化解胃腸「節後綜合征」
大遷徙時代的「鄉土」與「鄉愁」
韓劇中的女性威權主義
我抽時間給艾麗婭畫了只馴鹿
經典莫里哀 另類《偽君子》

TAG:北京青年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隻網紅狗,雖是地道的串串卻繼承了魔性表情包的血統
武僧一龍痛斥網紅炒作敗壞社會風氣,網友:你很有文化
網紅研究中心 | 都說她是網紅界的文藝女神,然而我看到的是超成功的雙眼皮和鼻綜合成果
網紅臉是怎樣煉成的?
鄭爽參加活動面容消瘦似網紅,這雙腿真是嚇壞了觀眾與網友
網紅靠劉海走向巔峰 對這些臉型而言卻是顏值殺器
泰國網紅貓咪被主人帶出去引圍觀,這體型成網紅是真不簡單
最萌網紅組合!一隻想進美術館的黑貓與警衛鬥智斗勇走紅
雪梨曬與霍思燕合影女神秒變網紅臉,是在高級黑?
俄羅斯一對雙胞胎瘋狂地想與普京合影,只為想成為網紅
你真的適合這些網紅髮型么?
美甲界的網紅是怎樣煉成的?
龜背竹這麼漂亮,難怪是網紅植物
真人秀路透合影,關之琳僵成網紅蛇精臉,沈夢辰的黑又沒藏住!
網紅是如何走紅的?
為什麼網紅成不了明星?看宋佳范冰冰和網紅合照
線下體驗 | 嗅美聯合西蔓色彩打造紅秀坊網紅百變形象!
「網紅臉」是什麼樣的臉?
如何用美圖秀秀修出自然地小仙女,而不是網紅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