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菜根譚:戒疏於慮 警傷於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也;寧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詐,此警惕於察也。二語並存,精明而渾厚矣。
不可存有害人的念頭,也不可沒有防人的心思,這是用來告誡那些思慮不周的人;寧可受到別人的欺負,也不預料別人的狡詐之心,這是用來警惕那些過分小心提防的人。能夠做到這兩點,便能夠思慮精明且心地渾厚了。
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可能把自己的良心和靈魂出賣。人生在世,所要面對的人與事千奇百怪、錯綜複雜。無怪乎古人告誡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其實是辯證的。同樣,對人世間的那些因看人看問題看得太細緻、太本質而受到傷害的精明者,這裡有另一句警醒之言:寧可被別人蒙蔽,也不要事先毫無根據地去揣度懷疑別人,以免自欺自誤。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二者相成,才能使人精明、思慮周到、世事調和。
牛弘,隋朝大臣。字里仁,他不但學術精湛,位高權重,而且性格溫和,寬厚恭儉。牛弘有個弟弟牛弼,他就沒有哥哥那麼謹言慎行了,一次牛弼喝醉了酒,竟把牛弘駕車的一頭牛用箭射死了。牛弘回家時,其妻就迎上去給他說:「小叔子把牛射殺死了!」牛弘聽了,不以為意,輕描淡寫地說:「那就製成牛肉乾好了。」待牛弘坐定後,其妻又提此事說:「小叔子把牛射殺死了!」顯得非常著急,認為是件大事,不料牛弘隨口又說:「已經知道了。」他若無其事,繼續讀自己的書。其妻只好不再說什麼。
明代著名作家馮夢龍評點此事說:冷然一句話掃卻了婦道人家將來多少唇舌。想要擺脫瑣事帶來的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寬心胸,如牛弘一樣,不問「閨」中瑣碎之事。牛弘寧可自己吃虧,也不猜測弟弟的用心,最終打動了弟弟,也打動了妻子,使得牛家上下一直保持一團和氣,再也聽不到什麼閑言碎語。
為人處世若能做到這點,就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減少自我的煩惱,如此世間的是非就會減少許多。因此,那些因為心智過分敏銳、想像力過分豐富和因嘴巴太快而深陷是非的沼澤且已不堪其苦者,不妨學會尊重事實而不是妄加猜測,直到學會講「我什麼也不知道」。這樣,心緒或許就會變得愉快些,人生的腳步也會邁得更輕鬆些。畢竟,天塌不下來,不要學類似於憂天的杞人那樣的「精明」與敏感。
只要世間還有倫理規範和法律秩序,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還需這兩者的調節梳理,那麼,人與人之間的一切功利關係與情感好惡就不可能完全公開透明地擺到桌面上。那些見不得人的陰謀詭計就更是這樣,它們要出現,必須以兩種條件為前提:一則需偽裝埋伏,二則需一些能誘惑意志薄弱而又頭腦簡單者的誘餌,使人不知不覺地落入圈套。正因為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中,什麼事都是可能隨時發生的,所以,生活在這個複雜社會中的人們,對此就應該自省自修,不能不提高警惕。
淳樸厚道者如能切實履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教誨,就具有了精明的心智,此其一;精靈明察者如能學會「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的處世策略,就具有了厚道的表現,此其二。一個人為人處世,能將這兩方面統一起來,那他就是既機靈聰明,又淳樸厚道的十全十美者。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2943439833@qq.com
微信號:ruxue_qq
※許嘉璐:陽明心學是治療當今社會癌症的一劑良藥
※衛靈公第三十三:君子不可小知章
※朱光潛:要有悲劇才能算人生
※左宗棠:身無半畝 心憂天下
※宋人的完美強迫症 鑄就了瓷器的青春歲月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