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資助孫中山

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資助孫中山

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資助孫中山

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資助孫中山


問:史書說孫中山從小就立下反清大志,這是不是真的?


答:「孫中山從小就立下反清大志」這個是政治宣傳,不是歷史,當年國民黨為了神化孫中山,在這一點上作了放大的宣傳。


問:懷疑「孫中山從小立下反清大志」這種說法,依據是什麼?


答:依據就是孫中山在青少年時期所選擇的學科專業。實際上,孫中山在青少年時期,他真正的志向是當一名醫生,所以他才去學醫,如果他「從小立志反清」,那麼他應該去學軍事、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律,為什麼學醫?因為他想當醫生,這是顯而易見的。

問:所以我們讀歷史,不能盲信史料,還要獨立思考。


答:對的。無論是歷史人物生前的自述、還是政#黨為了造神而粉飾過的歷史,我們都需要警惕,不但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也就是說,不能光聽他們怎麼說,同時也要看他們實際上做了什麼。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在故紙堆中迷失了自己。


問:那麼,從小立志從醫的孫中山,後來是怎樣改變了志向?


答:關鍵是孫中山結識了「鄭士良」這個人。說一句俏皮話,就是「交友不慎」。1886年,20歲的孫中山進入廣州博濟醫學院就讀,認識了一個名叫「鄭士良」的同學,鄭士良這個人與一般的同學不一樣,鄭士良是當時民間會黨「三合會」的會員,而「三合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有著「反清復明」傾向的民間秘密組織。


問:那麼鄭士良既然學醫,為什麼又加入三合會?

答:加入三合會並不等於「立志反清」,但當時的三合會具有「反清復明」的思想傾向,當時的青年人加入三合會之後,人的思想會受到熏陶、進而發生變化,國民黨黨史刻意淡化鄭士良這個人、而給孫中山塗上「從小立志反清」的臉譜,其目的就是要造神。


問:孫中山結識鄭士良之後,是否立馬樹立了反清的思想?


答:不是這樣的。孫中山結識鄭士良之後,他的思想雖然受了鄭士良的影響,但是,孫中山並沒有馬上立志反清,而是仍然走他的行醫之路。1892年,孫中山從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畢業,去了澳門行醫。


問:孫中山後來又是怎樣結束澳門的行醫生涯的?


答:當時的澳門當局是葡萄牙殖民當局,時稱「澳葡當局」,當時澳門實行執業醫師制度,孫中山沒有澳葡當局的醫師執業證,因此被葡萄牙籍的醫生舉報,於是孫中山被澳葡當局勒令停業。

問:非法行醫?


答:是非法行醫。但當時中國人觀念里還沒有「非法行醫」的概念,當時大清國內地的醫生,清一色沒有執照,大家都這樣,並不奇怪。


問:孫中山結束澳門行醫生涯之後,去了省城廣州?


答:對的。孫中山離開澳門之後,去了廣州,在冼基街開辦了「中西藥局」,繼續從醫。

問:史書說,這段時間孫中山是以行醫來掩護革命活動。


答:這又是典型的假歷史、粉飾歷史、造神歷史。孫中山行醫是為了謀生、不是為了掩護革命。恰恰相反,孫中山直到1894年,仍然幻想加入清政府當官,在體制內做一番事業。


問:這樣說的依據是什麼?


答:依據就是1894年孫中山寫給李鴻章的《上李鴻章書》,實際上就是一封求職信。在給李鴻章的這封求職信裡面,孫中山在最後幾個段落里將自己的志向很婉轉地提了出來:他希望能投入李鴻章的麾下、當李鴻章的得力助手,從事農業改革的工作。這個是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的,您可以去讀一下《上李鴻章書》這篇歷史文獻。


問:也就是說,和國民黨黨史宣傳的不一樣,孫中山不但沒有「從小立志反清」,恰恰相反,孫中山直到28歲的時候,仍然幻想能走捷徑、進入清政府的麾下、當官並做一番事業。


答:是的。我們不能盲信國民黨的黨史宣傳,我們應該依靠史料,史料是白紙黑字的、無法篡改的。


問:李鴻章沒有理會孫中山,於是孫中山立馬就翻臉了?


答:1894年那時的李鴻章,正在為朝鮮半島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沒有回復孫中山。實際上李鴻章見多識廣,他麾下的人才多如牛毛,李鴻章平時收到的求職信、走後門的推薦信等東西,也是多如牛毛,所以,孫中山這封信,並沒有引起李鴻章的注意。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換位思考,換了你是李鴻章,也許你連信封都不拆、直接就往垃圾桶里丟。孫中山得不到回復,就對清政府死了心,於是改變了想法,參加反對滿清王朝的活動。


問:似乎孫中山並不是鬧革命的第一人?


答:國民黨黨史宣傳說孫中山在1895年組織了第一次廣州起義,這是粉飾過的歷史,不是真實的歷史。實際上,1895年那時候反清組織「興中會」的領導,並不是孫中山,而是楊衢雲。孫中山當時只是楊衢雲的一名助手。所以,準確的說法是:1895年,楊衢雲組織了第一次反清起義,孫中山參加了這次暴動的組織工作,歷史事實是很清晰的:最初鬧革命的頭頭,並不是孫中山,而是楊衢雲。國民黨黨史刻意淡化了楊衢雲的角色,其目的是很清晰的:為了神化孫中山。


問:後來,楊衢雲被殺了,孫中山才上台?


答:也不是這樣。1900年,楊衢雲辭去了興中會會長的職務、改由孫中山擔任。1901年,清政府的兩廣總督德壽派出一名叫做「陳林」的殺手去香港,刺殺了楊衢雲。從此,楊衢雲這個人就從歷史上消失了。


問:孫中山是怎樣踏上日本國土的?


答: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之後,孫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緝,因此他去了日本避難,有時候也去檀香山(夏威夷)。從此,孫中山經常性地進出日本,因為遭到通緝,無法踏入大清的國土,孫中山只能長期在海外遊盪,日本、英國、美國、新加坡、越南……孫中山在許多國家都留下了足跡。


問:孫中山在日本是怎樣獲得日本朝野人士支持的?


答:孫中山到日本之後,向日本朝野人士宣揚大亞洲主義,逢人便說:白種人四處擴張,我們黃種人為了自衛,應當聯合起來,你們日本人應該支持我、推#翻滿清王朝,屆時我將滿洲(東北)委託給你們日本人治理,然後中、日兩國應當結成同盟、共同對付白種人。


問:他的這一套,日本人買賬嗎?


答:當時在日本有許多人買賬的,其中主要是在野人士,像什麼黑龍會骨幹頭山滿、宮崎滔天一類的「大陸浪人」、在野政客,孫中山說的這一套,很符合他們的胃口。所以孫中山在日本,得民心、受歡迎。


問:日本政府當時對待孫中山的態度如何?


答:日本政府礙於和清政府的外交關係,在表面上和孫中山保持距離,但是實質上,日本政府又不願意得罪孫中山,所以日本政府有時也通過民間代理人,間接給予孫中山一些支持。是典型的騎牆派。


問:兩方不得罪。


答:正是。日本政府當時的想法是,孫中山這個人雖然夸夸其談,但萬一將來他成功了呢?所以得罪這種人不明智。正因為如此,當時日本政府的態度是,表面上尊重清政府、和孫中山保持距離,實質上暗地裡又通過非官方的渠道、對孫中山表示各種方式的支持,以備他日有用,兩端都留了一手,將來,日本可進可退,這是萬全之策。


問:孫中山似乎在日本有過一段婚姻?


答:是的。孫中山在日本流亡期間,曾經有一個女朋友叫做「淺田春」,當時日本政府派出的特工跟蹤孫中山的日常生活,經常記錄到孫中山和淺田春一起去看戲。但是這個女友淺田春早逝了。到了1903年,孫中山和另一個名叫「大月薰」的、年僅15歲的日本女孩子結婚,並生下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後來叫做「宮川富美子」。


問:孫中山有沒有照顧這個女兒?


答:在宮川富美子出生之前,孫中山已經離開了日本,所以至於孫中山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有一個日本女兒,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後來孫中山多次回到日本,並沒有去找他的妻子大月薰。而大月薰則多方尋找孫中山未果、只好將女兒富美子送養,然後大月薰改嫁了,這段婚姻也就不了了之。


問:我們是否可以說孫中山對待婚姻和感情不負責任?


答: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只有他們兩個人清楚,別人的感情生活,誰對誰錯,不好評判,但至少從表面上看,孫中山確實遺棄了大月薰和女兒,而至於孫中山和大月薰之間發生過什麼爭執,外人不得而知。


問:孫中山在日本的時候,千方百計請求日本政府派兵幫他推#翻滿清王朝、並承諾將東北(滿洲)委託給日本治理,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什麼不買賬?


答:日本政府不買賬有兩個原因:1、日本打贏日俄戰爭之後,清政府和日本簽署了《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清國答應日本勢力進駐大連、旅順、南滿鐵路附屬地,日本有了在東北生根發芽的機會。2、日本在當時仍然身處國際條約體系,不願意、也不敢貿然與條約體系撕破臉,也就是說,在軍閥奪取日本政權之前,日本政府當時總體還算理智,既然清政府選擇與日本合作,那麼日本的初步目的達到了,暫時不需要理會孫文,可將孫文放在一邊,以備日後有用。


問:孫中山流亡日本期間,他的生活費是不是日本人給的?


答:一部分是。孫中山第一次進入日本,就接受了日本在野政客的一筆巨款資助。孫中山在革命期間的主要生活來源,包含了日本人的資助、南洋華僑的募款、美洲華僑的募款、同盟會本身的經費等,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一個名叫梅屋庄吉的日本人,這個人對孫中山資助很得力,但梅屋庄吉並不是唯一資助孫中山的日本人,事實上當時日本有相當多的財閥、企業家、金融家都曾經供養過孫中山。值得一提的是犬養毅這個人,他對孫中山給予的支持也很得力。


問:似乎日本政府也曾經驅逐過孫中山?


答:是有這麼一回事。1907年,清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請將孫中山從日本驅逐出境。日本政府對清政府這個要求進行了配合。但它不是「驅逐」孫中山,而是「禮送」孫中山出境,並且不厭其煩地解釋,請求孫中山諒解,不但如此,日本政府還通過民間財閥出面、給孫中山送了一筆巨款,以作為經濟補償。


問:1907年的日本帝國如日中天,為什麼對清政府的要求言聽計從?


答:1905年《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簽署之後,日本開始向大連、旅順、南滿鐵路附屬地移民,日本勢力開始在清國東北生根發芽,日本當時的計劃是:不但要在滿洲(東北)生根發芽,而且還要在東北「逐步擴張利權」,所謂「逐步擴張利權」,就是要在東北取得更多的開礦機會、移民地盤、修鐵路的許可等等,而這一切,都需要清政府的配合,因此,當時的日本政府需要對清政府做出一個「友好」的姿態、以培養所謂的「日中親善」。所以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配合打壓革命黨,日本政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有時會酌情配合。


問: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孫中山從南京發過電報給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幫助革命軍、推翻滿清政府,事成之後,孫中山說願意將東北(滿洲)「委託」給日本治理,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什麼不幫孫中山?


答:武昌起義爆發之後,日本軍政界對待中國形勢的做法也是典型的「騎牆」做法,一方面對清政府施加援助,另一方面也對革命軍施加援助,因為在當時日本的眼中,無論是清政府、還是革命黨,都是比較「親日」的,換了誰上台,只要不對抗日本帝國,都對日本在東亞的利益構不成實質性威脅,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日本沒有必要出兵幫助誰,而是靜觀其變、騎牆觀望,雙方都不得罪,這樣對日本最為有利,滿清政府實際上在最後幾年和日本的關係搞得還算圓滑,而孫中山又是吃日本飯的,所以當時中日關係,在朝在野,都還算正常,日本的胃口暫時也得到了滿足,所以它沒有必要撕破臉皮,而是兩邊討好、以謀取日本的最大利益,其實這是明智的。


問:孫中山在1910年代的末期,也就是1917-1919年之後,為什麼他的態度從「親日」逐漸轉變為「反日」?


答:孫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後七八年間,他對日本的態度逐漸變成對抗,有諸多原因,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對北洋政府給予了巨額的經濟援助,史稱「西原借款」,也就是說,日本政府援助孫中山的政敵北洋政府,這是孫中山開始仇視日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問:請簡單說說「西原借款」的來龍去脈?


答:簡單地說是這麼回事:1915年,日本(大隈內閣)外務大臣加藤高明向中國政府提出「二十一條」政治訛詐,國際輿論嘩然,中日關係開始滑坡。1916年大隈內閣下台之後,寺內正毅上台組閣,這一屆日本政府認為:此前大隈內閣對中國的做法太過分、吃相太難看,已經嚴重傷害了中日關係,因此,寺內內閣決定:亡羊補牢、對中國政府進行援助、以修補被大隈內閣損害了的中日關係。


問:寺內內閣既然要修補中日關係,為什麼不對孫中山進行援助、反而要援助孫中山的敵人北洋政府?


答:因為在當時的世界上,舉世公認的中國政府是北洋政府。孫中山是在野革命黨的黨魁,孫中山的「廣州軍政府」當時在外國人的眼中只是一個地方政府,而北洋政府才能代表中國,所以當時所有的外國對華援助,都是援助北洋政府,沒有援助孫中山的。


問:北洋政府找日本借的這筆「西原借款」,目的是為了什麼?


答:1916年袁世凱死了之後,中國政府(北洋政府)實際上是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而當時的孫中山不服,在廣東豎起大旗、對抗北洋政府。段祺瑞向日本借的這筆「西原借款」,實際上就是一筆軍費,其直接目的,就是要向南方動武、剿滅孫中山的革命黨、統一全中國。


問:這是孫中山和日本交惡的關鍵點?


答:對。日本出於國策需要、援助北洋軍閥,無意中和孫中山結下了冤讎。孫中山於是也四處尋覓靠山,並最終傍上了赤俄這個大靠山。不久之後的1923年,孫中山發表《孫文越飛宣言》、正式宣布與赤俄合作,並於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旗幟鮮明地打出了「反帝」口號,國民黨開始對赤俄言聽計從、排英、排日,從此,國民黨與日本帝國正式交惡,後面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在這裡就沒有必要重複說了。

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資助孫中山


馮學榮:日本人為什麼資助孫中山



《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和《隱動力》是馮學榮所著的兩本電子書,有興趣的朋友請識別以下二維碼進入微店選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平生最瞧不起迷信(2)
馮學榮:你的痛苦源自於三觀不正
10萬存一年凈虧343元,你的錢正在貶值,你該怎麼辦?
馮學榮:別讓屁股決定你的腦袋
馮學榮:平生最瞧不起迷信(1)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