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中國嚴控炒房:一人兩套房很困難

古代中國嚴控炒房:一人兩套房很困難

媒體隔三岔五就曝光擁有幾十套、上百套房產的「房姐」、「房嬸」、「房叔」的信息,賺足了眼球,也引發人們深層次思考,這樣的事在古代是不可想像的。古代中國曆朝歷代大多嚴控炒房,一個人想擁有兩套房產都很困難。



古代中國嚴控炒房:一人兩套房很困難


古代中國重農抑商,房地產雖然算不上「國家支柱產業」,但房地產開發也一直沒停止。這樣一來,房子的買賣市場也就自然形成。


《漢書》記載,劉邦得了天下後,在官僚階層搞了一次大規模分房運動的同時,也配套了一個硬規定:「欲益買宅,不比其宅,勿許。」意思是說,除非我們的房子挨著,我要賣房子,你才可以買。乍看上去,這是一種限制房產交易的政策,其實也是朝廷用這種方法讓鄰居相互監督:一旦鄰居發現什麼蛛絲馬跡把你告了,情況屬實的話,你的財產官府沒收一半,另一半則獎勵給舉報你的鄰居。


唐宋時期,房地產市場交易雖比漢代寬鬆一些,但「限賣」的政策還是讓炒房者頭痛不已。據《舊唐書》載,一個人如果想出售房子,必須按「先親友、再鄰居、後他人」的順序進行,否則違法。也就是說,要想賣房子,首先必須問親友要不要,親友不買,再問鄰居願不願買,只有當親友、鄰居都不要或出的價格不公平,才能對外出售。


《宋史》里說,宋朝人如果想賣房,必須有「問賬」。意思是說,上面寫清楚自己賣房的原因,而且必須在所有族人和鄰居全部簽字同意後,才能與買家進行交易。

明清時代,更沒人願意「囤房」了。《明史》、《清史稿》說得清清楚楚,明清時代房地產市場實行「找房款」制度,並且明文規定,允許賣方「憑中公估找貼一次」。


舉個例子解釋這種制度以便更好理解:假如你30萬把房賣給我,過了幾個月,你發現房價漲到50萬,於是你可以依法找我「補」你一次房價。這樣,誰還會買許多房擱在手裡!


一部《二十四史》雖然是官史,但還是可以搜羅一點古代房地產市場信息的。歷朝歷代,朝廷都限制個人擁有的園宅地面積,如果超標,處理輕的挨板子,處罰重的沒收財產。《資治通鑒》載,唐玄宗時期,朝廷對「住宅用地」卡得特別緊,普通人家,每三口人給一畝宅基地;賤民家庭,每五口人給一畝宅基地,違規肉刑侍候。所以,古代房地產市場以「二手房交易」為主,基本沒有炒房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大全 的精彩文章:

拿破崙為什麼不敢侵略中國?
西遊探秘:沙僧挑的擔子里到底裝著什麼?

TAG:野史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