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李佩傳奇2:「娜拉」的革命之路

李佩傳奇2:「娜拉」的革命之路


?李佩與本文作者王丹紅。 


王鴻飛 2009年6月7日 攝於李佩家



撰文 | 王丹紅


責編 | 李曉明



  




1956年10月,郭永懷一家自美回國,抵達北京。




兩院院士鄭哲敏曾回憶道:「力學所成立,錢先生急切地盼望著郭先生回來和他一起工作,而且告訴我們郭先生將很快回來了。果然,1956年10月,郭先生全家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到北京。火車抵京那一天,由於某種原因錢先生未能到車站親自迎接。因為我能認出郭先生一家人,所以就派我去了。接到後郭先生夫婦和女兒郭芹住進了北京飯店。」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六十年前,著名力學家郭永懷是在錢學森的鼓勵下回國,而李佩是隨丈夫郭永懷回國的。公開發表的資料中有錢學森在1956年2月2日和1956年9月11日致郭永懷的兩封信。但這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事實上,在郭永懷的回國決定中,李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佩是一位真正的老革命。



李佩在北京中關村中國科學院特級專家樓的家,是一個四室兩廳雙陽台的公寓,到今年11月,她在這裡將住滿60周年。客廳東面的牆上,掛著一幅周恩來總理的彩色照片,李佩曾告訴我這幅照片的故事: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問中國,中美雙方在上海(2月28日)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後,周恩來總理當天晚上在錦江賓館舉行告別宴會,尼克松總統的一位隨行美國記者拍攝了周總理的這幅照片,這位記者當年(20世紀四十年代)在重慶工作時就我們認識,1980年代,我到美國時,這位記者的女兒將這幅照片送給了我。




?2011年2月27日,施一公、饒毅拜訪李佩。 右上角是這張從不為人所關注的周恩來照片。世寧/攝





?這張照片很不起眼,不為來訪者所關注,正如李佩與周恩來在重慶時代的工作關係一樣,鮮為人知。2009年6月7日,王鴻飛/




從1941年大學畢業到1947年2月赴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從23歲到29歲,李佩在位於重慶的「中國勞工協會」工作,其間正是中國抗戰和國共兩黨鬥爭時期,她在重慶結認了周恩來副主席的外事秘書、新華社記者龔澎,成為曾家岩50號「周公館」的常客,也認識了當時駐重慶的美國記者們,這是她生命中一段波瀾壯闊卻鮮為人知的崢嶸歲月。




李佩1947年2月赴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一年後與郭永懷結婚。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解放後,她以探親名義回國,在北京參加了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所學習,畢業後,承擔動員留美學者回國的特殊使命,由專人護送回到美國。1987年,69歲的李佩以離休身份退休。




李佩的革命之路,應該始於1936年,那一年,18歲的她和父母抗爭,選擇上了北京大學。



北京 成長歲月




?年輕時代的李佩(供圖:李偉格 郁百楊)




李佩出生在中國和世界局勢動蕩的1918年,她生命中的成長歲月是在中國首都北京皇城邊度過的,那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教育文化的黎明時刻,她的家是皇城裡的一座花園洋房,她上培元小學、貝滿女中、北京大學,直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京淪陷,她隨父母搬到天津租界。





?李佩家所在的無量大人胡同,及其求學的培元小學、貝滿女中、北京大學位置圖





?老北京大學在紫禁城之東北角




李佩的一生,和北京大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她生命最初的20年里,她的家與北京大學毗鄰而居;20世紀30年代中期,她和郭永懷分別是北京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儘管當時兩人並不相識。




皇城根下的北京大學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策源地,它如晶核般雲集了中國現代文化復興的精英人物:蔡元培、梁啟超、林長民、陳獨秀、胡適、錢玄同、趙元培、任鴻雋、陳衡哲、丁文江、李四光、王守競、饒毓泰、曾昭掄、周培源、周作人、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沈從文、葉公超......




在李佩出生的前一年,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效仿德國大學制度,推廣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主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他聘請陳獨秀、夏元瑮分別出任文科、理科學長,聘請胡適、李大釗、魯迅、劉半農、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顏任光、鍾觀光、任鴻雋、李書華、丁西林、馬寅初、陶孟和、陳啟修、王世傑等到校任教。




在李佩家所在的無量大人胡同呈東西走向,向北兩條街之上,是著名的史家胡同,1908年8月,630名青年走進史家胡同「游美學務處」參加考試,47人成為第一批清華庚款留美學生,其中一位21歲的青年是後來成為清華大學終身校長的梅貽琦。1910年7月,胡適、趙遠任、竺可楨、梅光迪、周仁等70人在這裡考取了第二批清華庚子賠款留美生,8月,胡適、趙元任和周仁赴康奈爾大學留學;一年之後,在胡適說服下,任鴻雋和楊杏佛同赴康奈爾大學留學。




1920年8月,芝加哥大學西洋史碩士陳衡哲成為北京大學第一位女教授;同年秋天,北京大學正式開始招收女學生,開中國公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 




在李佩的成長歲月,她的身邊發生過幾起驚天動地的大事。陳獨秀在1917年主張文學革命論,新文化運動徐徐拉開帷幕。1919年,著名的「五四運動」爆發, 諸多時代風雲人物活躍在北京大學附近的四合院,公寓,書房,茶會……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示威遊行,「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爆發,學生運動風起雲湧。




1936年,李佩高中畢業,可能是擔心不諳世事的長女過早參加到學生政治運動中,父母不同意她上大學,好不容易說服父母,但又要求她必須上女子文理學院,終於,她以每天回家住宿為由,上了北京大學。




一年後,「七七事變」爆發,北京淪陷,皇城裡人們的生活被徹底改變。




1937年9月,胡適受蔣介石委員長委託,以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身份赴歐美各國開展國民外交,宣傳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爭取各國政府和民眾的支持。1938年9月至1942年9月,出任中國駐美國大使。




李保齡也將家搬到了天津租界。



「娜拉」革命




?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李佩(右二)與妹妹和弟弟(供圖:袁和 郁百楊)




李佩的父親李保齡一生實業救國,避免涉足政治,他熱愛家庭,以「珍珠珊環璋」為五個子女賦名,為他們提供了當時中國社會最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他並不是李佩眼中的「封建老學究」。




李佩在天津家裡呆了半年,曾在當地女青年會排演的《娜拉》中主演娜拉,之後,她再次違抗父母,拒絕回北京上燕京大學,自作主張借錢買了三張船,不辭而別,和兩位女同學一道南下到西南聯合大學。離家出走的她不僅悄悄拿走了家裡的所有現金,而且還留下一張500銀元的借條讓父母替她償還。離家的那天清晨,李佩早早起床,穿了一身網球服,父親問她怎麼這麼早起來,她回答說:「打網球去。」李佩的這行為令父母十分痛心,家人多年以後也不能釋懷。






?娜拉(Nora)是《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該劇是挪威作家易卜生於1879年創作的,女主角從家庭出走的故事極大地推動了歐洲女權運動的發展,對中國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左上圖為劇本最初手稿封面,右上圖為易卜生;下圖為1879年《玩偶之家》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演,娜拉的扮演者是Betty Hennings。




李佩在西南聯大留下的記錄不多。她曾回憶說,「在昆明我當過一次學生會副會長。因為同情「左派」學生組織,參加並幫助過「左派」社團搞的一些活動,「三青團」就在女生宿舍門口貼布告罵女生,從我這兒罵起。在大學學習時,我們就為青年女工們組織文化學習班,教她們認字,組織她們唱歌、跳舞、演戲,幫助她們解決各種困難。」




1939年7月24日—8月2日,世界基督教青年大會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召開,李佩作為西南聯合大學的唯一代表,隨龔普生為團長的中國青年代表團赴會,從此,她和龔普生結下一生的友誼。龔普生在新中國成立後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





?新中國成立初期章漢夫、龔普生夫婦在天安門城樓國慶觀禮台上




龔普生1913年出生於上海,父親龔鎮州是中國同盟會會員,母親徐文是早期洋務運動先驅徐兩生的女兒。龔普生出生後不久便隨父母流亡日本,歸國後曾在上海聖馬亞中學學習,這所由上海聖公會創辦於1881年的中學位於聖約翰大學校園內;她於1932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經濟系,在大學期間參加革命工作。




龔普生的妹妹龔澎比她小一歲,姐妹倆同在上海聖瑪麗亞中學讀書,是校內活動的積極分子。1933年6月,龔澎考入燕京大學歷史系;1935年5月,燕京大學學生自治會選舉,新聞系學生張兆麟為學生會主席,龔普生為副主席,經濟系學生王汝梅(黃華)為執行委員會主席,龔澎為財政部長,陳絮為文書。




黃華在《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中寫道:「燕大的左派同學十分關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長征的消息。著名記者范長江在《大公報》的報道的一則消息特別激動人心:中央紅軍已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並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




1935年11月,燕大學生自治會倡議建立北平學生聯合會,得到北平黨組織支持,於11月18日在北平城內舉行了市學聯第一次代表大會。




龔家姐妹倆是1935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領導人。龔澎女兒喬松都在《喬冠華與龔澎——我的父親母親》一書中寫道:




「當時,北平地下黨領導的北平學聯在燕大開展了許多秘密活動,母親和一批進步同學時常聚焦在新聞系講師埃德加·斯諾家中,為了不引起注意,斯諾夫婦剛剛從城裡的煤渣胡同搬到海淀郊區的一所農戶住房(作者註:經查證,斯諾當時家在在北平城內盔甲廠13號),在那裡,大家一起討論著時政和鬥爭的方案。」 




「經常在斯諾家聚會的有:北大學生北平學聯負責人俞啟威(黃敬)、清華的姚克廣(姚依林),還有燕大的張兆麟、王汝梅(黃華)、龔普生、龔維航(龔澎)、陳翰伯等人。當時,大家以『燕大幾個學生』的名義給宋慶齡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大家憂國憂民的想法。斯諾對學生們說,我認識宋慶齡,我負責把這封信交到她手中,幾天後,這封信經由史沫特萊女士轉到上海親手交了宋慶齡,並且,她還帶回了宋慶齡給同學們的親筆簽名英文,信中說,『我們處在北國前線的青年不能只是埋頭讀書,你們要有所表示,你們要行動起來』。」




「1935年12月7日,北平學聯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兩天後在北平城內舉行一次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請願遊行.....母親積极參加學生動員工作,楊公素伯伯後來回憶說,『一二九』前一天,龔澎找到我和幾位熟悉的同學說:『今晚半夜起來,有重大活動!參加我們的行動吧!』」




「一二九」當天發生的大事,國民黨新聞檢查官司扣壓當天的新聞,只有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發了一條獨家消息。12月12日,燕大學生自治會在末名湖畔的臨軒召開外國記者招待會,龔普生和龔澎主持,「斯諾夫婦幫忙招待來賓,斯諾夫人海倫對母親說,你們親口對他們講,勝過我們說一百句。」在獲知冀察政務委員會將於12月16日成立後,北平市學聯再度舉行了示威遊行,「母親與同學們勇敢地走上了街頭,他們招呼著沿路的學生一起參加遊行。」




1936年2月,燕京大學成立了黨支部,龔澎經同學陳絮(陳矩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陳絮燕大畢業後赴延安,解放後曾擔任劉少奇秘書。




龔家姐妹先後於1936年夏和1937年夏大學畢業,均回到上海。喬松都寫道:




「母親在燕京大學畢業後回到上海,在母親聖瑪利亞女中教地理課,並以此為掩護,在上海基督教學生團體聯合會進步學生中開展地下黨活動。『上海聯本是教會系統大中學生與青年會的一個傳統校級組織,在中共地下黨與進步力量的推動下,他們積極團結引導青年學生走上愛國進步道路,為支援抗戰,組織青年學生為傷員服務,舉辦讀書會、歌詠會、夏令營和冬令營等多種形式......大姨和母親同在上海聯工作。』」




1938年3月,經上海學生會救亡協會黨團書記王明元介紹,龔普生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她介紹了上海醫學院學生計蘇華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上海醫學院第一個學生黨支部建立,計蘇華任書記。1945年8月,毛澤東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時,計蘇華負責毛澤東的飲食健康安全。




1938年2月,龔澎和幾位燕大同學離開上海奔赴延安。在延安,龔澎成為馬列學院第一期學員,畢業後被分配到太行山沁縣後溝村《新華日報》社工作,後被彭德懷將軍留在八路軍總部秘書科工作;1941年8月,龔澎奉中央命令調往重慶南方局,在周恩來領導下工作,工作地點就在被稱為「周公館」的曾家岩50號,主要任務是對外開展統戰工作。




1941年秋天,李佩從西南聯大畢業,到位於重慶的「中國勞動協會」工作,在這裡,她遇見了龔澎。



重慶  風雲時代




?1939年,朱學范在巴黎的旅館內眺望。圖片來源:朱學范故居





?龔澎




朱學范、龔澎是李佩在重慶時期的重要人物。




李佩從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後,到位於重慶的「中國勞動協會」工作。她曾回憶道:「協會主席是朱學范……這個協會裡面有地下共產黨員,也有比較有正義感的人。當時,美國勞工組織支持中國抗日戰爭,給協會捐獻了一大筆錢,為改善中國工人生活條件,我們就利用這些捐款辦了一些工人夜校、福利社、圖書館與託兒所,幫助當時中國最底層的工人和婦女們學習文化知識。當時,新華社對我們很重視,經常有人跑來和我們聯絡、要材料。」




中國勞動協會1935年2月24日在上海成立,由國民黨中從事勞工運動的陸京士、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長陶百川、上海市總工會主席朱學范等,以「研究勞動問題 積極喚起勞動界本身覺悟 促進全國民眾服務精神」為宗旨發起,首屆理事長為陶百川,該協會作為勞工文化團體由國民黨中央社會部管轄。




抗日戰爭爆發後,勞協總部於1938年2月遷至漢口,8月遷至陪都重慶;1939年7月,經國民黨中央批准,勞協以中國工會全國總組織名義加入國際工會聯合會,1939年12月,在重慶召開的勞協第二屆年會上,朱學范當選理事長,他擔任這一職務直至1949年11月。




李佩在勞協工作的職務包括理事長朱學范的英文秘書和助手,負責管理美國工會捐給中國工人抗戰事業的經費。




朱學范是民國時期工會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郵電部部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之一。他1905年出生於上海,1924年參加上海郵局招工考試,成為郵務生,1925年5月,上海「五卅運動」爆發,他參與組織郵務工人罷工,結識了此次罷工的領袖李立三,從此開始從事工人運動。1928年,朱學范投入上海青幫杜月笙門下,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32年,他發起成立全國郵務總工會,出任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創辦大公通訊社,1935年2月,中國勞動協會成立,他是理事之一;1936年6月,他赴日內瓦參加第二十屆國際勞工大會,並訪問蘇聯,在莫斯科期間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李立三和康生秘密會面,雙方提出為工人利益聯合抗日的主張。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9年10月,朱學范在重慶與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會晤,提出今後在國際活動方面希望與陝甘寧邊區總工會共同參加,周恩來建議陝甘寧邊區總工會作為團體會員加入勞協。1943年3月,勞協在重慶召開第四屆年會,易禮容任書記長,勞協中的進步力量得到發展。




在李佩到勞協工作之時,1941年6月,龔普生也從上海來到重慶看望妹妹龔澎,並為她帶了一箱子衣服。一天,龔澎在與鄧穎超的談話中偶然提到姐姐的名字,鄧穎超馬上問:「龔普生在哪裡?我們一直在找她!」一天黑夜,龔澎帶姐姐來到曾家岩50號,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談話中,周恩來對龔普生說:「你應該設法到美國去,你到美國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人民抗日的情況,儘可能爭取國際社會對我們抗日戰爭的支持和同情。你到美國後要多交朋友,多了解美國,你完全有能力做更多的國際統戰工作。」




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龔普生1941年9月從上海乘船赴美國,身份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





?1941年,龔普生(右一)與其他燕京大學的留學生在美國




1941年10月,朱學范到美國紐約出席國際勞工組織非常會議,他在大會發言中突出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呼籲各國加強援助中國抗日戰爭。羅斯福總統在白宮向大會發表廣播演說,他提醒美國工人要明曉保衛民主國家就是保衛自己,保證立即以更多的物資給予中、英、蘇三國。




朱學范在紐約期間,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2月8日,美國向日本宣戰,英國向日本宣布;9日,中國向日本宣戰。幾日後,納粹德國和義大利向美國宣戰;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時,朱學范一時無法回中國,他選擇到哈佛大學經濟系學習。




1942年,美國兩大勞工組織到哈佛大學通知朱學范,美國工會決定向中國、英國、蘇聯工會每年提供66萬餘美元,他便結束了哈佛大學的學業,於1942年9月回國具體規劃此事。中國勞動協會利用美國工會的捐款,從日本佔領區內遷技工9000多人,在重慶開辦49所文化技術補習學校,在不少地方興辦工人福利社、診療所、託兒所,又撥出部分捐款給陝甘寧邊區總工會舉辦工人福利事業。




1942年春,龔澎生病住進重慶中央醫院,李佩去看望,兩人從此成為好朋友。




龔澎經常找李佩了解勞協的情況。龔澎見她對解放區的事情感興趣,就推薦她讀斯諾寫的《西行漫記》。龔澎的丈夫喬冠華也給李佩不小的影響,那時,喬冠華經常以筆名喬木在新華日報發表每日評論,包括共產黨代表該不該參加國際勞工協會等文章。




一日,龔澎和喬冠華拜訪李佩。在得知喬冠華就是「喬木」後,李佩問了他一連串的問題:解放區的工會是怎樣的?鄧發在共產黨內是幹什麼的呀……喬冠華耐心地一一解答。在喬冠華與龔澎的影響下,李佩把美國勞工協會的一部分捐款撥給了延安解放區工會。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向日本兩座城市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航空母艦上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中國政府也開始著手戰後的國家建設和發展。




1945年11月,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陳誠、次長兼兵工署長俞大維,邀請吳大猷(物理)、曾昭掄(化學)與華羅庚(數學)商談研究原子彈。三人意見是我國毫無基礎,只能由培育人才著手。陳、俞採納此議,聘吳大猷、曾昭掄及華羅庚三人率領王瑞駪、唐敖慶(化學)、孫本旺(數學)及李政道、朱光亞(物理)於1946年赴美學習。




抗戰勝利後,在昆明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相繼回到北平和天津,1945年9月,國民政府任命尚在美國的胡適為北京大學校長,胡適欣然受命,並在美國開始積極返回事務,規劃學校建制及人選,當時,在美國的物理學家鐃毓泰推舉了一批人才,其中建議聘請加州理工學院的錢學森為工學院院長,郭永懷為工學院教授,以及在歐洲的錢三強、彭桓武、黃昆等。


 

歐洲之行




?1945年10月在法國巴黎,左起∶陳家康、李佩、鄧發、朱學范




1945年2月6日,朱學范率領中國勞動協會代表團出席了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世界工會代表會議,大會商定於9月在法國巴黎世界工會大會,成立世界工會聯合會。6月22日,朱學范在重慶收到了中國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會主任鄧發的電報,告知解放區代表為參加世界工會聯合會而申辦護照時,受當局阻攔不發護照,希望此事能得到朱學范的幫助。




這是一件麻煩事,李佩出主意說:能否以中國勞協組織代表團出席會議的名義為解放區代表申辦護照?幾經努力,國民黨政府終於同意鄧發一人參加中國勞協代表團,打破了國民黨政府對解放區的封鎖。






?鄧發




1945年9月11日,朱學范、李佩等從重慶乘飛機前往巴黎,因在延安的鄧發沒有同行,朱學范擔心鄧發不懂英文,就讓李佩沿途等鄧發。從印度加爾各答、到倫敦、巴黎,李佩每到一站都要等幾天,但沒有等到鄧發,但巴黎大會已經召開,李佩就到巴黎的旅館裡繼續等。




1984年4月11日出版的《工人日報》發表了李佩的一篇文章——《懷念鄧發同志》,其中寫到這一段:




1945年10月初,世界工聯在巴黎召開成立大會。在中國勞動協會住的旅館裡,我第一次見到鄧發同志......我在同鄧發同志相處的幾個月中,親眼見到他為了宣傳中國工人階級建立新中國的主張,介紹解放區的發展情況,為了加強中國工會和國際工會的合作,不辭辛勞,對各國工會代表、外國記者、華僑和海員工人,及國民黨頑固分子,區別不同情況,進行了許多工作。他的一些話,至今仍在我耳邊縈繞,啟發我的思想覺悟,教導我如何認識問題,指引我找到了正確的生活方向。 




朱學范也是在這次會上第一次見到鄧發,鄧發作大會發言,李佩現場翻譯。世界工聯大會結束後,因為還要參加11月在巴黎召開的國際勞工組織的戰後第一次大會,還要應邀訪問英國利物浦的中國海員工會等,朱學范、鄧發和李佩在歐洲停留了幾個月。




國際工聯會議剛剛結束,11月,西班牙共產領導人伊巴露莉等又發起在巴黎召開的第一屆世界婦女大會,李佩作為中國代表之一,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併當選為大會執行理事,但是,由於國民黨方面拒絕簽發護照,中國共產黨方面的代表鄧穎超和蔡暢未能與會。於是,李佩向會議主持人提議,因為沒有共產黨方面的代表參加,包括她自己在內的代表團不能代表全中國婦女。回國後,她將大會發來的文件和電報送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幫助大會和中共取得了聯繫;同年12月,婦女大會接受中國解放區婦女聯合會(籌委會)為正式會員,鄧穎超、蔡暢和丁玲被推薦為理事和候補理事。





?
1945年11月,李佩(左一)在法國參加第一屆世界女婦女大會時的照片(照片提供:李偉格)




在這次巴黎會議中,李佩遇見了多位留學法國的中國學生學者,包括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汪德昭(1905年12月20日——1998年12月28日)和夫人李惠年(1907年3月6日——2007年10月30日)、畫家潘玉良(1895年6月14日——1977年6月13日)等。




汪德昭192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並留校任助教,1934年赴法國巴黎大學大學保羅·朗之萬實驗室留學,1940年獲法國巴黎大學國家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任做研究工作。在法國期間,汪德昭是中國留法進步學生中的領袖,與中國共產黨有秘密聯繫。李惠年1936年赴巴黎主修聲樂。




這次歐洲之行,鄧發和李佩還見到日後中國原子彈功臣錢三強博士。《錢三強年譜》記載顯示,1945年6月,受導師伊萊那·居夫的委託,時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的錢三強,到英國布列斯托爾(Bristol)大學鮑威爾(C.F.Powell)領導的實驗室學習新型探測技術——原子核乳膠。在英國期間,在中共旅法支部孟雨的安排下,錢三強前往倫敦,會見了準備前往巴黎參加世界工會聯合會成立大會的途經倫敦的鄧發將軍,鄧發向他介紹國內形勢和解放區的有關情況,並送給他一份《解放日報》,上面全文刊載有毛澤東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10月,在巴黎,錢三強參加了鄧發在中國駐法國使館組織學生代表和職工代表參加座談會,之後列席了鄧發主持的小範圍會議。




歸國途中,他們一行經過日內瓦、羅馬、開羅,馬尼拉等地,參觀訪問,於1946年1月23日回到上海。





留學美國




?李佩與郭永懷在美國(照片提供:李偉格 郁百楊)




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簽訂了《停戰協定》,北平成立了由共產黨、國民黨和美國軍方組成的軍調處執行部。龔澎和喬冠華先後被調往北平,在中共代表團本部工作。




年初,國民政府宣布還都南京,國共談判中心也將從重慶轉移到南京。3月,龔澎接受周恩來任務,回上海租一處房子,作為中共代表團上海辦事處公辦和住宿之用,在家人幫助下,5月,她在上海法租界馬斯南路租下一幢別墅;5月,中共代表團由重慶遷往南京,在梅園新村設立了中共南京辦事處;6月22日,馬斯南路107號正式定名為「周恩來將軍私人寓所」。




1946年1月26日,朱學范、鄧發抵達重慶,當時,政治協議會議即將閉幕,反內戰民主運動在這裡掀起。朱學范與易禮容商議後,決定以解放區工會的八項主張為基礎,草擬《中國勞動協會二十三條政治主張》,文件在2月1日出版的《新華日報》上全文發表,獲得中國勞工界及民主黨派支持,但遭到勞協內部和中國國民黨部分人士抨擊。




2月20日,為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勞協同其它20多個團體在重慶校場口召開慶祝會,朱學范組織勞協人員保護會場,與國民黨重慶當局人員發生衝突,雙方大出打手,李佩說:「我由於當時站在一位俄國記者旁邊,幸免於難。」事後,重慶地方法院控告李公朴、朱學范等人「公然聚眾強暴脅迫擾亂集會並傷害他人身體」,後來事件不了了之。




1946年4月8日,鄧發與葉挺、秦邦憲等人同機自重慶飛往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4月下旬,朱學范接到世界工聯在莫斯科召開執行委員會會議通知後,獨自赴中共中央在南京的駐地梅園新村會見周恩來,詢問在世界工聯席位接替的人選;6月,朱學范和解放區工會代表劉寧一在莫斯科出席了世界工聯執行會議,此後,劉寧一成為朱學范同周恩來、中共中央之間的聯繫人;同年6月,劉寧一的秘書俞志英被選為勞協工人福利部主任,不久後,她接替李佩擔任朱學范的私人秘書。




抗戰勝利後,勞協是共產黨統戰工作的重要對象。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劉寧一和俞志英承擔了做朱學范的轉化工作,促使勞協走世界工聯道路的任務。




1946年8月6日,國民黨重慶市總工會在警察局配合下,「接收」了勞協下屬的重慶工人福利社、勞協分工及三個區的工人福利會,逮捕了勞協38人,並將22人送法院看守所,正在上海的朱學范召集滬上理事舉行臨時會議,8月8月,朱學范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八六」事件經過,給國民黨當局提出四項要求,並請美國工界援華基金監事會秘書出席作證,說明重慶市總工會對中國勞動協會貪污美國工會捐款的指控純屬誣陷。國際及中國輿論對重慶「八六」事件反應強烈。




事件發生後,李佩感到了危險,她離開重慶來到了上海。




國民黨政府表示該事件是重慶市總工會同中國勞動協會的糾紛,要求勞協停止相關宣傳、立即要求朱學范代表勞協在關於排斥解放區工會的聲明稿上簽字,否則就要他辭去勞協理事長職務,但朱學范對此採取拖延態度;9月,重慶地方法院對朱學范發出拘票。




1946年10月,國民政府決定於11月1日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朱學范是勞工界選出的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但中國共產黨、中國民主同盟先後表示反對中國國民黨單方面召開制憲國民大會,認為中國國民黨違反了政治協商會議的精神。朱學范會見劉寧一聽取意見,隨後與勞協部分人員發表「主張民主,反對內戰」的二十三條主張,拒絕出席制憲國民大會。劉寧一根據周恩來指示,建議朱學范離開上海,將中國勞動協會總部遷到香港,並在離開上海前發表聲明反擊國民黨。11月12日,經中國共產黨協助,朱學范離開上海赴香港。11月18日,上海報紙刊登了朱學范的《上海聲明》。




在上海,龔澎建議李佩利用勞協關係和經費留學美國,1947年2月,李佩赴美國紐約州康奈爾大學留學。在這裡,她很快遇見了一生的愛人——年輕的華裔航空學教授郭永懷。




「當時我去參加一個學術報告會,會上一位華裔學者做航空科學方面的報告,原來他是我在西南聯合大學讀書時聽說過的學長郭永懷。」




李佩說郭永懷影響了她的一生:「我覺得他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使我認識到一個問題,科學技術人員對國家是最有貢獻的,這是我最早認識他的時候,我當時就是這麼想的。」由此,李佩將她自己以前並不看重的父親的科學實業與教育救國的理想,與她自己的革命理想結合起來。通過郭永懷,她很快也結識了錢學森和林家翹,以及馮·卡門學派的科學家們。




「那是在1947年春天,我和老郭認識不久,一天,他告訴我,『我有兩個最好的朋友到康奈爾大學來參加學術會議,明天我要請他們到家吃飯,我買了一隻雞,你幫我把雞湯燒好』,後來我一看,進來的一個是錢學森,一個是林家翹。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他們兩人。」




從此,李佩開始了她革命事業的新起點。(完)






?李佩、郭永懷夫婦,錢學森、蔣英夫婦,汪德昭




參考資料: 


1. 李佩:嘔心育桃李 晚霞映滿天 http://www.cas.cn/zt/jzt/djzt/zkybcgcdyxjxjyzt/cdls/200503/t20050329_2669722.shtml


2. 心中的信念永不滅 http://www.bjqx.org.cn/qxweb/n17242c754.aspx


3. 民國時代的工人組織:全國性工會國民黨也擁有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minguobagong/detail_2010_05/30/1566835_4.shtml


4. 俞志英: 領袖們身邊的女翻譯 http://www.lnzx.gov.cn/lnszx/myNews/wszl/2012-03-29/Article_28555.shtml


5. 憶鄧發 陳家康 文章選自鄧發紀念文集 http://tangyc88.blog.sohu.com/20617099.html


6. 李佩:懷念鄧發同志 (1984年4月11日《工人日報》) http://sflr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584


7. 朱學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5%AD%B8%E7%AF%84


8.  杜月笙傳-章君榖| vik"s Ebooks, kindle電子書在線閱讀與下載  https://vik.im/book/index.php?id=1214042007&display;=fulltext&p;=272


9. 龔普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E%9A%E6%99%AE%E7%94%9F


10. 傑出的女外交官 喬冠華之女回憶母親龔澎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4/01/content_2125936.htm


11. 朱學范與楓涇故居 - 民革中央  


http://www.minge.gov.cn/mgzy/ggjcgcs/201512/f44248ee48154604adecf2e2407155e0/files/7da21e8361cd4f7797ec7245636f04ea.pdf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華羅庚 | 歸國? | 流體風雲 | 資助 | 潘卓華


屠呦呦 | 張亭棟 | 白岩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科學隊長 | 高考招生 | 冬蟲夏草 | 艾滋 | 疫苗


吃貨 | 盧煜明 | 王小凡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比賽後,男女運動員誰與對手更親密?
行星之王木星 | 星星背後的物理(十)
華羅庚生命最後的演講 | 光影·知識分子
一門來自耶魯的英語寫作課,其實教的是最基本能力
CRISPR專利之爭可能取決於這位大牛的科研能力是否「普通」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李佩傳奇(1):那時的京華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