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地球裂成两半,为何裂缝中飘出重庆火锅味儿?

地球裂成两半,为何裂缝中飘出重庆火锅味儿?

北境与南国、上城与下城、天堂与地狱,幻想故事喜欢把世界劈成两半,制造戏剧性的冲突。好吧,上次那个用群星写书法的刘洋博士就圆了你们的妄想,一刀把地球劈成两半,一半艰辛忙碌,一半缓慢悠闲——听起来是一个绝佳的反乌托邦故事,但作者并不关心两个半球是否打架。


实际上,由于这刀切得有点歪,刚好贯穿神秘的北纬30°,因此造就了一座地球夹缝中的山城。那里的人们脚踩南半球地层,仰望北半球星空,欣赏迷失在夹缝中的鹰群,回想生活在地面上的旧时光。如此魔幻的城市究竟是……?咳,不能剧透。


就是不知道每天晚上,地缝里会不会飘满涮肥牛、鱼丸、金针菇和毛肚的香气。


地球裂成两半,为何裂缝中飘出重庆火锅味儿?








缝中山城


作者 | 刘洋


北纬29.55度,地球从这里裂为两半,像一个切歪了的西瓜。一个以整个纬度圈为圆周的裂缝,穿越了喜马拉雅山脉,穿越了埃及金字塔,穿越了北非的撒哈拉沙漠,穿越了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穿越了美国南部湿润的新奥尔良,也穿越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重庆。


裂缝贯穿了整个地球,切口平整。缝隙宽约两公里,两侧的切面上包裹着高强度的纳米纤维层,在阳光下呈现出晶莹透亮的质感,像铺着一层闪亮的水晶。

缝隙以北,从29.55度纬线直到北极,体积约占地球总体积的15%,与缝隙南部的地球相比,它只是这个星球的一小部分。然而,它对于维持这个星球正常的自转却具有重要意义。自从那颗中子星碎片击中地球,并最终沉入地核之后,受到其高速自转的拖曳效应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在两百年内减小了百分之二十七。之后,花了近半个世纪论证的「切割工程」启动,从此地分南北,再难弥合。


切割工程的首要目标是把地球分成两个具有独立转动惯量的质量体,接着,再反转缝隙北部地球的自转方向,从而在维持地球总的自转角动量守恒的基础上,增大南部的自转速度。这个动态加速过程持续了120年,最终使得南部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恢复到了原来的大小,与此同时,北部地球的自转速度反向增大到原来的四倍。


在缝隙的两侧,是高出海平面数百米的高墙。这些墙从海底一直延伸上来,目的是为了阻止海水流入深不见底的缝隙之中。可以说,它就是一堵横贯整个大洋的超级大坝。北半球的大坝,比南半球更高,因为北半球高速的自转,使得大量海水堆积在大坝北侧,因此,其海平面也比南侧更高。


50亿人生活在高速旋转的北部,他们大部分是低薪的劳工或者普通的白领。他们的一天只有六个小时。通常情况下,他们工作一天,休息一天,每隔四十天,可以放假四天。每到工作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们就得爬起来,迅速赶到工厂。因为天总是亮的很快,从太阳在西边露出一个小角,到天光大亮,也不过十几分钟的光景。三个小时后,夕阳便从东边沉入地平线,这时候是就餐时间。之后,夜班的工作便紧接着开始,直到三个小时后,太阳再次从西边升起时,他们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天六个小时里,稍微舒缓一下疲惫的身心。

20亿人生活在正常旋转的南部,这里仍然保存着古老而缓慢的生活步调。这里有众多的中产阶级,政府官员,企业高层,艺术家,守旧的老人,以及高校的学生。大部分高等学府都在南部,从北方来的学子们最大的困难就是适应这里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漫长时光。


50亿工薪阶层住在高速旋转的北部,20亿中产阶级、政客、艺术家等生活在悠闲缓慢的南部

地球裂成两半,为何裂缝中飘出重庆火锅味儿?



在想家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相约一起,来到最北部的缝隙高墙上,登上观景楼,通过望远镜眺望北部的风光。镜头中的北半球大地以两千米每秒的速度向西掠过眼前——这个速度是一般飞机速度的十倍,音速的六倍。因此,很难说他们能在镜头里看到什么确切的风景,大概只有一些一晃而过的闪烁光影。只需要4小时48分,北半球缝隙边缘的所有景象便都在眼前过了一遍。每当他们看到一阵持续了两分多钟的繁华都市灯光,同时伴随着巍峨的山势掠过眼前时,便都跳起来欢呼一阵——那是他们的故乡,山城重庆。


在重庆,裂缝从朝天门码头径直插入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三角洲中,向西贯穿了整个沙坪坝区。在裂缝北部的观音桥地铁站,现在变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因为这里开通了一条通往裂缝之下的特殊地铁线路——渝下线。在观音桥,从地铁三号线转到渝下线,需要另行买票,单程票价是500元。列车从地面出发,沿着缝隙平面的方向,向下行驶。刚开始的时候,列车运行方向与重力方向呈60度夹角,乘客的感觉就像是坐在一辆下陡坡的列车上。随着列车在缝隙中的深入,重力方向与列车的夹角会逐渐减小。约两个小时后,夹角减小至45度,此时我们便到达了渝下线的终点站。这里便是在裂缝中建立的新城区,重庆市渝下区。


渝下区位于缝隙深处2395公里。这里的重力约为地面的7/10,重力方向与缝隙截面约为45度。简单来说,就等效于是在一个倾角为45度的山坡的坡面上建立了一个城区。因此,这里所有的建筑均非直接建于缝隙地面上,而是先于地面灌注一个45度的三角地基,或者挖出一个垂直于重力线的平面,然后再在其上修筑各类设施。城区的道路也大多是倾斜而盘绕的,青石板铺成的阶梯到处都是。这里很难找到大面积的水平广场,也没有像棋盘般方正排列着的街区。这里只有像梯田般层层掩映着的高楼,以及在高楼间穿行而过的空中巴士。


可以说,这是一座位于地底深处的山城,它的气质与地面上的那座城市如出一辙。


城区无法受到阳光的直射,进入裂缝的光线虽然可以通过数千次的反射来到城区,但光强已经极弱。因此,这里主要是通过人造的天幕系统来模拟昼夜的分际。在夜晚的城市中,沿着缝隙的豁口向外看,能看到一条微弱的光带,那便是外部的阳光。另外,光带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豁口正对角度上的宇宙星光。


这里最早是那些在地下采矿的工人们的聚居之所。在解决了一系列低重力下身体的负面效应后,这里的环境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低重力大幅减小了身体器官在重力环境中的负担,被证实有助于延长人类的寿命。因此,这里的房价越来越高,最近几十年已经变成了天价,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区。


站在街道上,脚踩着的是缝隙南部的地球,抬头看见的是缝隙北部地球所形成的天幕。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根巨大的天柱屹立在天地之间。无数这样的天柱支撑在缝隙中,以维持地球的两个部分不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弥合在一起。天柱底部固定在地面上,而顶部与天幕相接的部分,则位于一个可以移动的轨道之中,以便于在北部地球高速自转的过程中,天柱始终可以提供支撑的作用。柱顶与轨道间通过超导悬浮的方式避免了直接接触,也极大地减小了两者间的摩擦。


如果从渝下区沿着缝隙继续下行,我们最终可以到达位于地心正北方三千两百公里的地方。这里实际上已经跨越了古登堡面,进入了外地核的表层区域。高温高压的液态物质被包裹在缝隙的两侧,同时,南北两侧互异的旋转方向还使其彼此之间产生了一个互斥的磁场,就像两个把N极靠在一起的磁铁。


因此,从地球表面来看,其地磁场在北半球明显减弱。这对很多依赖地磁场进行迁徙的候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每年春末,大群从东南亚越冬回迁的凤头蜂鹰飞越川东平行岭谷地区时,往往在缝隙附近迷失方向。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大批鹰群在重庆南山和歌乐山上空展翼盘旋的身影。在天空盘桓许久之后,它们便侧过展翼,一头向着裂缝中扎了进去。


每年春末,大批鹰群在山城的缝隙中迷失方向

地球裂成两半,为何裂缝中飘出重庆火锅味儿?



缝中的山城,除了人类,很少看到其他动物的踪迹。只有每年的春末,人们能看到大批的鹰群从空中掠过,发出尖锐而高亢的长鸣。在这声声清啸之中,人们仿佛又听到了那些来自于过去岁月的回响。


责编:高小山


刘洋 文 / 老墨 图


刘洋,三维宇宙的物理学博士,主要研究二维量子材料,同时也是一维科幻作家,因为一写起科幻小说来,周围的空间就不存在了,只剩下时间这一根轴。已出版科幻小说集《完美末日》。


老墨,本名王馨墨,89年生,中国美术学院影视系研究生在读。影视美术师,自由插画师,纪录片导演。插画在我的生活里更像是一种对情绪、脑洞以及各种印象的记录和宣泄,它不仅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更是真爱和可以走的很远的一条路。

地球裂成两半,为何裂缝中飘出重庆火锅味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报 的精彩文章:

开一间专营美味外星人的米其林餐厅
电路图也浪漫!霓虹国电子回路笔点亮一座「城」
三定律被打破!硅谷小型机器人撞倒幼童
众筹66万,只为讲述「外星人」父亲的故事
是谁在黑暗中睁大眼睛、永恒发光?

TAG:不存在日报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极地表惊现巨大裂缝 缝中塞着一个UFO
死亡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