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治療皮膚病的幾個好方

治療皮膚病的幾個好方


中醫書友會第112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這裡介紹的方子,很多書里都沒說能治皮膚病,但筆者在皮科臨床中卻運用得心應手。學方子要學思路。(編輯/瓦力)



從方劑淺談皮膚病的治療思路

作者/ 高格非   整理/譚強




各位老師、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榮幸,跟大家一起探討皮膚病治療的一些思路。在開始之前,我先講一個病案。






  • 麻桂各半湯




一個小女孩連續三天臉上過敏,一塊一塊的發紅髮癢,西醫給開了開瑞坦,吃了就退,到了傍晚就會發起來,最後醫生又給開了激素的吊針。家長沒敢用,就發來舌像和圖片。







我看了這個舌像說用桂麻各半湯,先吃三天。女孩吃了一天後皮疹就全發起來了,這個時候有人提出異議,說那個舌象用麻桂各半湯是方向性的錯誤,要用連翹湯或者升降散。



我當時在門診,就沒有立刻回答。門診結束了,我才讓繼續吃,發出來是好事,急性蕁麻疹就是要發出來。發出來後這個病人癢減輕了,舌像也有變化了。





這個舌像,有同道講我犯了方向性的錯誤也有道理。如果她是個溫病,你用麻桂各半湯,肯定就是一個方向性的錯誤了。




因為《溫熱經緯》里,王孟英就已經講過,「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不治。」葉天士對這句話有解釋:交者陰液之外泄,陽邪內陷,交就是錯亂的意思所以這位同道提出方向性錯誤很有道理,我們做醫生的要引以為戒。




《傷寒論》的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怎麼解釋呢?夫不得汗出,輒非桂枝所能解,亦非麻黃所能發,並兩方為一方也,桂枝所以為汗液之利,麻黃所以為發散之用,這樣解釋麻桂各半湯。




還有52條:「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52條很有意思,脈浮而數,為什麼還用麻黃湯呢,我們不是講數是熱嗎?數者為熱、數者虛,熱不能用麻黃湯,虛也不能用麻黃湯,為什麼張仲景脈浮而數,可發汗,宜麻黃湯?




我認為《傷寒論》都是通過脈象闡述一定的病機,脈象說明疾病發展變化的。通過這條推斷,浮而數是個機,由寒化熱的一個機,所以宜麻黃湯,沒有說必須用麻黃湯,就是可以用辛溫發汗的方法,再看看舌像,她是一個寒郁化火的表現,儘管這個舌很紅還起刺,但是仍然可以用麻桂各半湯。




她有舌紅起刺,不是這次發病造成的,現在小孩高粱厚味、大魚大肉、糖果巧克力等吃得太多,裡邊有鬱熱,跟這次發病沒有關係,所以可以辛溫發汗。




52條條文不是張仲景創造的,也是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總結髮展的,我認為這條條文源於《內經》。《素問?水熱穴論篇》說:「黃帝曰:人傷於寒而傳為熱,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則生熱也。」已經提到了由寒可以化熱,所以張仲景的條文裡面講的「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這就告訴你,這個疾病由寒轉熱的過程中,他的津液沒有傷。這個舌象看它反光的還是有水分的,可以用麻黃湯。所以這是張仲景對《黃帝內經》這一條的創造性發揮。




王海藏對這一條有解釋,而且解得的非常到位。他講:「寒氣外凝,內郁於里,腠理堅緻,玄府閉封,則氣不宣通,濕氣內結,中外相搏,寒盛熱生,故人傷於寒轉而為熱也,汗之而愈,則外凝內郁之理可知。斯乃新病數日者也。今風寒之客於人也,使人毫毛筆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所以,由寒化熱是可以用辛溫發汗的。




這個病人後來三服藥吃完,病癒。




所以說,我們現在很多同道認為《傷寒論》跟《黃帝內經》沒有關係,是源於《湯液經法》,我認為值得商榷。張仲景只是因為他學得很好,他沒有用《內經》的原文來寫自己的東西。當然,他也有變化,但是他的精神跟《內經》是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學《傷寒論》,《內經》也要看的。






  • 柴胡桂枝湯




我用柴胡桂枝湯用得很多,是受了陳瑞春老的影響,他喜歡用這個方子治療很多皮膚病。這個方子在《傷寒論》第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原文沒有講可以治皮膚病,但它為什麼可以治皮膚病呢?




《古方選注》裡面講:「嘔而支結,少陽之病已甚,而以柴胡冠以桂枝之上,即可開少陽微結,不必另用開結之方;佐以桂枝,即可解太陽未盡之邪;仍用人蔘、白芍、甘草,以安營氣,即為輕劑開結之法。」這裡講得很清楚,柴胡桂枝湯是以太陽、少陽為主的,是從太陽到少陽。




我們知道,很多皮膚病都是由於表不解,由表入里了,病在半表半里,所以這個方子是非常合適的。它可以調節表裡,調節寒熱,也調和氣血,調和脾胃。




《絳雪園古方選注》里也對這個方子進行了闡述,王子接說:「桂枝湯重於解肌,柴胡湯重於和里,仲景用此二方最多,可為表裡權衡,隨機應用,無往不宜。」評價是非常之高的,並進一步解釋:「即如支節煩痛,太陽之邪雖輕未盡,說明還是有太陽表邪的;嘔而支結……」陳瑞春老師用這個方子治療蕁麻疹的時候,喜歡加上秦艽、路路通,有時也會合上四物湯;對於慢性蕁麻疹,有時候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經過臨床驗證用這個方子有效。






  • 當歸飲子




這個方子源於《嚴氏濟生方》:「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發見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濃水浸淫,或發赤疹。」藥物組成:當歸、白芍、川芎、生地、荊芥穗、防風、白蒺藜、何首烏、黃芪、甘草、生薑。




這個方子里有血葯,有風葯,病機就是血虛生風,氣血不足,因為有黃芪、甘草。我認為這個方子組方原則是根據病機十九條:「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故調和氣血,可以治療很多病,包括蕁麻疹、濕疹。這個方子入血分為主,用的時候會把黃芪拿掉,使他入血分的力量更足些,不要過分往氣分走了。




此方與柴胡桂枝湯是有鑒別的。柴胡桂枝湯偏於溫,入氣分為主,兼顧血分,而這個方子稍微偏於涼,入血分為主,兼顧氣分。在有些時候,這兩個方子是通用的,我經常用這兩個方子治療蕁麻疹、慢性皮膚瘙癢。另外柴胡桂枝湯病機要更複雜點,當歸飲子要相對單純些。






  • 丹參銀翹飲




再講一個入血分的方子,就是朱進忠先生創的丹參銀翹飲。藥物組成是四物湯加味:當歸、川芎、生地、白芍、丹參、金銀花、連翹和薄荷。朱進忠先生用於老年性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




這個方子跟當歸飲子怎麼鑒別?這個方子也有血分葯,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它的特點是沒有過用氣分葯,只有薄荷;沒有用荊芥、防風來祛風,用了銀花、連翹、丹參來涼血養血。沒有過用氣分葯是因為,過用氣分葯會使血中燥熱更甚而生風。所以這個方子的特點是當歸飲子的一個變化。




它跟當歸飲子怎麼鑒別呢?相同點都入營分血分,當歸飲子偏於溫,而這個丹參銀翹飲偏於涼。所以如果這個病人有熱象或者熱象很明顯,就不大適合用當歸飲子了,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用丹參銀翹飲來養血活血涼血祛風。






  • 昇陽益胃湯




這個方源於《內外傷辨惑論》,是一個治肺之脾胃虛的方子,治療很多皮膚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從原文來看:「脾胃虛則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乾舌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欲食,食不消;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升故也。當昇陽益氣,名之曰昇陽益胃湯。」




藥物組成:黃芪、半夏、人蔘、甘草、防風、白芍、羌活、獨活、橘皮、茯苓、澤瀉、柴胡、白朮、黃連。這個方子為什麼可以治療很多皮膚病呢?這個方子為什麼治療很多皮膚病呢,因為很多皮膚病都是外感表證引起的。初期治不得當,或用苦寒藥物過早,是表邪郁滯了。




外感六淫,不能從表而解,入里傷脾生濕,濕郁化熱,濕熱互郁於脾土當中,這個就類似於李東垣講的一個「元氣」與「陰火」的發病機理了。李東垣所謂的「元氣」與「陰火」的發病機理主要指氣虛生濕與相火互郁於脾土之中,以致清氣不升,濁陰不降。這個「元氣」就包括了少陽生髮之氣,諸陽上升之氣等等。這個就像我前面講的麻黃各半湯一樣,如果你用寒涼藥物來治療可能形成一個誤治。就很可能出現昇陽益胃湯證。




就像之前講的麻黃桂枝各半湯證一樣,如果用寒涼的葯,就會出現誤治,就很可能出現昇陽益胃湯證。因為我們講,當汗不汗則為失表,邪入里就傷脾胃陽氣了。《醫方集解》里對這個方子有解釋:「六君子助陽益胃,補脾胃之上藥也。加黃芪益肺而固衛,芍藥以斂陰而調榮,羌活、獨活、防風、柴胡以除濕痛而升清陽,茯苓、澤瀉以瀉濕熱而降濁陰,少佐黃連以退陰火。使氣足陽升,則正旺而邪服矣。」所以這個方子是補中有散,發中有收。




病例:患者是我太太,我太太得了慢性濕疹,久治不愈,那時我父親和我在中醫學院跟診的老師都看過,看了很久沒有用。2005年在上海遍訪名醫也沒有用。後來找到了江西看皮膚科很出名的老師,用的是過敏煎合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加了很多的苦寒葯,比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蛇蛻、蟬蛻。吃下去有用,非常有用,服藥後臉上濕疹就不再長或者慢慢消退,癢也在減輕。但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她吃出胃病了。




後來我太太胃很不舒服,一吃這個葯就胃痛,飯也吃不下。不吃這個葯,濕疹就冒出來。我沒辦法,只能自己想辦法,書上有蒲輔周老先生用昇陽益胃湯治療慢性濕疹的案例,朱進忠先生用昇陽益胃湯治療慢性濕疹的案例,所以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一用,效果很好。




她的胃吃了這個葯就會舒服,臉上的濕疹也不怎麼長。治了兩個月,基本上不怎麼發了,以前一熬夜、一吃海鮮就會發。所以後來我對昇陽益胃湯就情有獨鍾了,用來治療很多病。




它的特點是治肺之脾胃病,標在肺,根本在於脾胃,是脾虛濕郁化火的癥狀。




臨床有時候治病是很難很難的,我們看這個病人(有特指嗎?還是有照片)臉上冒痘痘、長濕疹,舌頭伸出來,淡的、水滑滑的,你說怎麼治啊?有時候用辛溫的葯會擔心,擔心痘痘會冒、濕疹會發。




其實不是這樣的,治病要講標本。王好古講得很好:「夫治病者,當知標本。以病論之,先受病為本,後傳病為標。先治其標,後治其本,則邪氣滋甚,其病益蓄。若先治其本,後治其標,雖病有十數證皆去矣。經雲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也。」




不光治皮膚病,治內科病也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標準。當然,如果擔心服藥會發,我們可以用一些外用的葯,而且痤瘡、蕁麻疹、濕疹,就算髮也是暫時的,發一段時間後慢慢地就會退下來,就好了,這才是治本。






  • 除風濕羌活湯




這個方子在李東垣的書里有兩個出處,一個是來源於《內外傷辨惑論》,另外一個是《脾胃論》。我用的是《脾胃論》里的除風濕羌活湯,我非常喜歡這個方子。




藥物組成:羌活、防風、蒼朮、黃芪、升麻、炙甘草、獨活、柴胡、川芎、黃柏、橘皮、藁本、澤瀉、豬苓、茯苓、黃連十六味葯。這在原文是治痿證的方子,不是治皮膚病的方子。




原文:「夫痿者,濕熱乘腎肝也,當急去之,若濕氣勝,風證不退,眩暈麻木不已,除風濕羌活湯主之。」他治的是風濕、是痿證,那我為什麼會拿來治皮膚病呢?




把這個方子拆了一下:拆成補中益氣湯去掉党參,川芎易當歸,蒼朮易白朮,拿掉了補藥(党參)、益氣的葯,合了五苓散,把桂枝拿掉,同時他加了羌活、獨活、防風、藁本,還有黃連和黃柏。所以我們這樣一分析就知道這個方子是怎麼想的了。我認為這是治療風寒濕熱兼夾的一個好方子。




這個方子是和昇陽益胃湯一起講的。李東垣是先講除風濕羌活湯,然後再講昇陽益胃湯的,所以這兩個方子是有鑒別的。鑒別點在哪裡?




第一,這個方子里黃芪的用量很少,只用了一錢,而昇陽益胃湯里黃芪的用量是最多的,所以這個方子不是以補為主,它以散為主,以利為主,它是入上中下三焦的方子,它能夠昇陽祛濕,也有利濕的作用。第二,昇陽益胃湯是以補藥為主,以補脾胃為主,入氣分,入上中焦為主。祛風濕羌活湯呢是以散為主,散中有補,它是以發散的葯,祛濕的葯為主,同時還有清熱的葯,昇陽益胃湯是補中有散,這就是兩者的區別,不可代替使用。除風濕羌活湯可以用於治療風寒濕熱兼夾的急性濕疹,慢性濕疹也可以用。




李東垣的很多方子都很好,雖然藥味多但不雜。他的方子也是通過經方來加減變化而成的,比如補中益氣湯就是從四逆散變化而來的,這個方子也可以看作是四逆散變化的一個方子,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




陳瑞春老對李東垣的方子就有評價,他說:「東垣的葯啊,雖然很多,但量很小,繁雜之中予以嚴謹。仲景的方子呢,是很嚴格的,嚴而不死,藥量是大的。東垣的方子是多而不雜,仲景的方子藥味少,藥量大,嚴密之中又有變化。」




因為現在經方很火,很多朋友就習慣用經方不用時方了,有很多很好的時方,如果不用的話真是蠻可惜的。治療皮膚病,我覺得有時候要從治療痿證、治療風濕的名方中去拓展應用。為什麼呢?治療痿證的方子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病。因為病機有時候是相同的。痹症、痿證啊,就是風寒濕熱、痰、瘀等夾雜,皮膚病也是,難治就是因為多種邪氣夾雜在一起,很難區分。






  • 當歸拈痛湯




有人認為這是李東垣所創,其實這是他師父張元素的方。因為在《醫學啟源?五行制方生克法》里就有這個方子。張元素這個人很了不起,首先他是易水學派開創性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懂得表證的醫家之一,這是姚梅齡老師的觀點,我比較贊同。




這個方子很好地體現了張元素的學術思想。這個方子也是一個治療腳氣、治療痹症的方子,《脾胃論》里是這樣講的:「治濕熱為病,肩背沉重,肢節疼痛,胸膈不利,用當歸拈痛湯。」




藥物組成:白朮、人蔘、苦參、升麻、葛根、蒼朮、防風、知母、澤瀉、黃芩、豬苓、當歸、炙甘草、茵陳、茯苓、羌活。這是一個入太陽、陽明的方子。仔細分析藥物,他是發散風濕與清利濕熱相配,特點是入血分。




那麼,入血分的方子為什麼能治療皮膚病呢?其實古人用這個方子治療皮膚病就已經用得很好了。《玉機微義》里講到:「此方東垣本為治腳氣濕熱之劑,後人用治諸瘡甚驗。」當歸拈痛湯也可以看成是從仲景的方子來的,哪個呢?我認為是當歸貝母苦參丸變化來的。同樣能入血分,清血分濕熱。當歸入血分,苦參清血分濕熱,這兩個葯是最要緊的,加上太陽的葯,這是他的特點,發散風濕又能清利濕熱。






  • 幾個方子的鑒別




把這個方子與李東垣另外幾個方子進行鑒別。因為我們用方子就像用兵器一樣,你要知道每個兵器都有什麼特點。它與昇陽益胃湯、除風濕羌活湯還有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怎麼鑒別?這個很重要。我們前面有一個老師講了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講的非常好,所以我們要鑒別。這都是東垣的方子,東垣不可能把兩個同樣的方子弄到一起啊!




東垣組方是非常厲害的。儘管陳老講東垣藥味多,用量少,繁雜之中寓於嚴謹。但是不盡然,東垣的方子也有用藥很少的,我認為他用藥就像韓信點兵一樣的,但是他的方子不一定葯就多。比如說他的當歸補血湯不就兩味葯嗎?滋腎丸不就三味葯嗎?同樣是好用得很!




我們把這幾個方子鑒別一下。昇陽益胃湯是以補為主,入上焦、中焦 ,入氣分的方子,基本不入血分,就有一個白芍,但是我們仍然不能把它歸為入血分的方子,它還是一個氣分的方子。除風濕羌活湯就更不是了。




所以首先從氣血來分,昇陽益胃湯、除風濕羌活湯包括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都是入氣分的方子;而當歸拈痛湯顯然不同,它是是入血分的方子。




很多皮膚病時間很長,久病已經不單純在氣分了,很多就已經入血分了,像銀屑病、蕁麻疹、濕疹等,如果病機是濕熱入血分的話,我就會考慮用當歸拈痛湯。濕熱相搏,外受風邪就可以用了,特點是濕熱俱重,濕也重,熱也重。




如果前面四個方子好鑒別的話,那麼它與皮膚科同道經常用的消風散就比較難鑒別了,但是這兩個方子一定要鑒別,否則你就不會用了。這兩個都是入血分的方子。我把消風散拿出來,說的是《外科正宗》的消風散,不是《和劑局方》里的那個,那個是入氣分的。




消風散的藥物組成: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這幾個都是風葯;還有苦參、蒼朮、木通、石膏、知母這一組;還有當歸、生地、胡麻仁、生甘草。再來看一下當歸拈痛湯,把藥物也做了分類:風葯里有羌活、防風、葛根、升麻,兩者風葯對比一下,看消風散里風葯是不是要偏涼一點呀,當歸拈痛湯是不是要偏溫一點呀,這是一個鑒別。




我們再來看利濕的葯,當歸拈痛湯有茵陳、豬苓、澤瀉、黃芩、苦參、白朮、蒼朮,是不是不同了,那肯定有區別了,所以消風散的利濕作用明顯不如當歸拈痛湯。當歸拈痛里還有人蔘、當歸,而消風散里是當歸、生地、胡麻仁,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說明當歸拈痛湯養血作用遠不如消風散。知母、甘草兩個方子都有的。




所以這兩個方子的比較就出來了。消風散他是疏風養血的,養血的作用遠強於當歸拈痛湯,還能清熱祛濕,性質偏寒偏涼。而當歸拈痛湯不同,它是濕熱相搏、外受風邪,濕熱俱重,所以不能過用苦寒,苦寒遏制氣機,所以是要用辛溫,用溫的葯祛濕。同時呢,它利濕的作用強於消風散,但是養血的作用遠不如消風散。所以這兩個方子一比較特點就出來了,知道了特點我們就好應用了。




再提一下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這也是《脾胃論》里的方子。這個方子是入太陰陽明少陽的方子,它與當歸拈痛湯是很好鑒別的,一個入氣分,一個入血分。它是入氣分的,根本沒有入血分的葯。只要是入氣分的方子與昇陽益胃湯就進行比較了,還是從藥物組成上比較。




有柴胡、甘草,柴胡重用的一兩五錢;還有黃芪、蒼朮、羌活各一兩;升麻八錢,人蔘、黃芪各七錢,黃連五錢,還有石膏。所以我們看看這個方子與昇陽益胃湯怎麼比較?有三點:




第一點是柴胡的量大於黃芪,所以補脾胃的作用就不如昇陽益胃了。




第二點是它沒有利濕的葯,儘管有蒼朮可以燥濕、羌活可以昇陽祛濕,但是利濕的葯沒有;也沒有養陰血的葯,沒有白芍;但他的特點是比昇陽益胃湯多了黃芩和石膏,這兩味葯是清氣分熱的主葯,所以他清氣分熱的作用就遠遠大於昇陽益胃湯了。




第三點是如果從寒熱虛實來講,這個方子偏於實一點,昇陽益胃湯偏虛,這也是一個鑒別。






  • 龍膽瀉肝湯




這個方子皮膚科的同仁用得非常非常的多。它源於李東垣《蘭室秘藏》,入足厥陰、足少陽。這個方子可以清下焦濕熱,也是入血分的一個方子,所以它要跟當歸拈痛湯鑒別。同樣是李東垣的方子,兩者都入血分,如何鑒別呢?




首先從歸經上講,龍膽瀉肝入足厥陰、足少陽,當歸拈痛湯入太陽、陽明,所以部位不同;龍膽瀉肝湯偏於肝膽,當歸拈痛湯側重脾胃,這是一個鑒別要點。




另外,龍膽瀉肝湯使用上要特別注意,它的病機是肝膽經有實火,膽火循經上炎,我們講肝主目,所以所主證中眼睛會有病變。我是一個內科醫生,很多皮膚病我不會診斷,就從內科醫生的角度來看,這既是局限,但是也是我的特點。




所以我用龍膽瀉肝湯治療皮膚病的時候,病人有很多皮膚病的癥狀我不認識,但是我會抓住辨證的眼目。我認為龍膽瀉肝湯它有火往上走的癥狀,我會重點問他眼睛怕不怕光,眼屎多不多。不管什麼病,如果眼屎多,到太陽下又怕光,我很可能會考慮用龍膽瀉肝湯。




另一個要注意發病的部位,龍膽瀉肝湯治肝經循行的部位,如胸脅、下陰,所以如果這些部位有毛病,我們也可以考慮用這個方子,像帶狀皰疹,肝膽濕熱,有時候首先考慮用這個方子。








I 版權聲明




  • 本文整理自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聚友會微信群,作者/高格非,整理/譚強編輯/瓦力,校對/鄭宇、盧林竹。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我是西醫,我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療了愛人的闌尾炎
經方治療燥咳5例
搶救整理中醫藥古舊書籍刻不容緩
產後尿瀦留的原因及中藥、針灸治療
《經絡醫學概論》出版,小編泣血推薦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治好皮膚病 蘆薈有良方
怎樣治療皮膚病濕疹?五個習慣祛濕防疾病
牛頭梗頻繁抓臉是皮膚病前兆 推薦有效治療的三個方法
皮膚病醫院哪裡好,治療腋臭的原則?
真菌感染皮膚病怎麼治?最佳治療方法
「耳穴壓豆」方法治療各種急慢性皮膚病
2型糖尿病:常見的4種皮膚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治療皮膚病,葯抹對了才有效
皮膚病通治方
慢性濕疹治療方法,中醫偏方解決皮膚病
方葯經典,治療鬧心的皮膚病勢在必行
用一套有效的護理方法,治治寶寶的皮膚病
狗狗常見皮膚病和治療方法,常見的狗病的預防與治療
村醫適用:說說幾種皮膚病的治療經驗
對付皮膚性瘙癢各種皮膚病,老中醫偏方大全
中醫治療皮膚病有哪些優勢
皮膚病患者要注意的幾個地方
螺內酯治療這些皮膚病,妥妥的!
牛皮癬皮膚病的治療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