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由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執導的最新作品《你的名字》在這個炎熱的盛夏迅速躥紅。影片上映僅28天,票房就突破100億日元,直逼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而新海誠也成為吉卜力工作室之外唯一一個票房超過百億的導演。

他不好好做富二代,非要去拍「中二」動畫,終於將日本動畫變成了他的時代。


文|庫索


《你的名字》上映前20天,日本長野縣百年建築企業「新津組」在官網上掛出了為這部動畫電影應援的消息,並悄悄在導演新海誠的名字後面加了個注釋:「弊社社長之子」。一個月後,動畫紅遍日本,新海誠意外曝光的家世隨之成為勵志傳說:「一位少爺,自己跑去遊戲和動畫行業工作,然後在一個和家族無關的行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新海誠真是勵志。」


新海誠到底是不是富二代?他是的。死忠粉在10年前就知道他真姓「新津」,本人也早在2005年出版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場所》對談集中透露過蛛絲馬跡:家裡是從明治時代延續下來的綜合建築公司,在長野縣內屬於非常大型的支柱企業,身為長子,從小就被家人談論要繼承家業的事情,在幼兒園時,自己也曾說過「長大後我就成了社長」之類的蠢話。

新海誠到底是不是勵志傳說?不太是。二次元的世界裡不需要那種套路式的心靈雞湯。1973年出生的新海誠,畢業於中央大學文學部國文學科,畢業後順利進入知名遊戲公司Falcom就職,2002年以短篇動畫《星之聲》正式出道,此後不算高產,大約3年一部作品的節奏,創作了《雲之彼端,約定的場所》、《秒速5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和《言葉之庭》等作品——他曾說過自己在家庭圓滿、物質充足的安定環境中長大(例如小學時就在家用電腦作畫了),並未經歷過大起大落,由此可以想像,大眾傳說中所期待的叛逆公子與家族決裂、蟄伏多年力證自我的苦情戲碼,在新海誠的故事裡並不存在。


就像新海誠的動畫不需要像宮崎駿一代被賦予社會責任感的解讀一樣,二次元人類更喜歡用一種更輕鬆也更開心的方式來解讀他們所追隨的精神領袖:他只是一個在淳樸的生長環境中被培養了自然美感的人,是一個比起大眾需求更沉迷於自身興趣的人,最重要的是——長久以來,他和他的受眾始終處於同一個心理層次,氣質有點屌絲、性格十分中二,但只要是喜歡,便要將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


在這個時代,「喜歡」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新海誠用他喜歡的題材和手法成為日本動畫最大的希望:《你的名字》上映僅28天,票房突破100億日元,動員觀眾770萬人——日本動畫電影市場被壟斷已久,他是吉卜力工作室之外唯一一個票房超過百億的導演。起初東寶制定下60億的票房目標時他已坦白說沒有信心,此刻更是直言:「太恐怖了。老實說我並沒有100億的實力,評價和實力稍微有些失衡,所以感到恐怖。」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你的名字》海報


新海誠還有些誠惶誠恐,日本業界卻達成了默契:2016年夏天的天皇退位宣言,多少讓人有些「平成終結」之感,而也是在這一年,日本動畫因為「與君之名」的出現,正式進入「後吉卜力時代」。


他只為14歲到40歲之間的人群製做電影,他是名為「中二病」的「希望」


《你的名字》上映第二天,從中午開始,大阪和東京的電影院里就打出告示提醒觀眾:兩人連座的空位,只有最終場次尚余空位。那個下午坐在我身旁的陌生少年,足足抽泣了40分鐘有餘,當終場的燈光亮起,少年慌張地抹著眼淚時,他的同伴詫異地望向他:「等等!你是在哭嗎?」與此同時,後排一群中學男生中的其中某位,胡亂地摘下眼鏡,嚎啕大哭起來——連續一周,此類影院流淚的目擊報告比比皆是,超過3萬條的推特中,也儘是「要去二刷」和「哭得停不下來」的發言。


這是一部最具SNS時代特徵的動畫,影院主力是十幾歲和二十幾歲的年輕觀眾,這個平素依賴於網路觀影模式的群體,平日里是不大走進電影院的,如今他們卻說:「如此有意思的動畫,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然後,又因為這些發言在SNS上廣泛傳播,更多年齡層的人想要走進電影院一探究竟。

那些更多年齡層的人,其實並不太懂得《你的名字》淚點何在。新海誠從來沒想過要像吉卜力那樣製做老少皆宜的動畫電影,他早就知道在這個多元群體、細分受眾的時代,「全齡向」和「國民動畫」根本是一個偽命題。他在12年前就描述過自己的觀眾群:從14、15歲的中學生到40歲中年人之間的群體,他們正處在不太適應周遭環境的青春期,又或是內心還住過一個閉門不出的少年……年紀更小的尚不能體會這種人生經歷,年紀更大的多數已經遺忘了那份心緒。


這設定聽起來很中二對不對?因為新海誠的內心就存在著那樣一個中二少年:「我在做動畫的時候,總有一種「為過去的自己」而製作的感覺。如果能製作出溫柔的作品,稍稍支援一下思春期的敏感少年,就最好不過了。那些對於十幾歲的一部分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如果能作為他們繼續生活下去的真誠的助力,不就會永遠留在他們心裡了嗎?」


因為中二,新海誠的動畫主角多是十幾歲的少年少女;因為中二,《你的名字》中才會出現「拯救地球」的設定。新海誠從小就喜歡讀科幻小說,已經到了「把學校圖書館裡的科幻小說全部讀了」的程度,少年時他還擅自買瞭望遠鏡,在無數個深夜獨自仰望星空。據本人所說,最初的契機是5、6歲時,父母給買了一套名為《宇宙的秘密》的學慣用漫畫,因為太喜歡,反反覆復讀了好多遍,「書中有一個女性宇宙飛行員,是我此生第一個喜歡的女人。」——初戀是一個漫畫形象,宅男基礎自此奠定,那個年幼的宅男還堅信:「長大以後,新婚旅行就能去月球了。」


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是那一時期科幻書籍中最常提及的事件,新海誠至今仍記得,曾經讀過這樣的話:「哈雷彗星的尾巴掠過地球,人類就會因為窒息全部死去。」因此,當想要創作一個新的「思春期物語」時,彗星的話題便久違地浮上心頭,最終他用一個月時間寫下這個故事:千年一次的彗星來訪地球後的一個月,生活在山間小鄉村的少女,和生活在東京的少年,通過互換身體,拯救了原本已經毀滅的村莊。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你的名字》中的彗星


在短暫的思春期,必然有很多初戀故事,新海誠反覆描寫那些「超越時間和空間,擦肩而過的男女」,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可以歸結到「擦肩而過大譜系」中,《你的名字》延續了這個慣例:一段不可能發生的感情,以科幻為背景,用夢做載體,竟然產生了奇妙的交集。


都市少年和鄉村少女在夢境中相遇,並且實現了身體的互換,這靈感來自古今和歌集中小野小町的句子:「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現代的年輕人肯定不會再讀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新海誠卻巧妙地抓住了切換模式的關鍵點:「從夢中醒來,不知道為何有點寂寞的失落心情,是平安時代和現代人共同的體驗。」早上睜開眼睛的時候,自己為什麼正在哭泣呢?故事從這裡開始,觀眾瞬間會產生共鳴:「啊,這種心情我能懂。」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你的名字》


幾天前,「AKB48之父」秋元康在推特上發表了觀影感言:「內心顫動著。就像是風搖動著樹木一般,心底深處在簌簌作響。每個人,都在尋找著什麼人。每個人,都在等待著什麼人。命運一如既往令人不耐煩,新海誠所描寫的世界,是「即便如此」,也充滿希望。」吉卜力的社長鈴木敏夫也說:「人類最後所患上的,是名為「希望」的重病——看電影的時候,埃克蘇佩里的話數次在我腦海中閃過。」


在新海誠的中二世界觀里,所謂「希望」是:那個讓你哭著醒來的人,那個你已經遺忘的人,那個你正在尋找的同時也正在等待的人,也許就是在另一個時空里和你一起拯救過世界的人——有朝一日,命運的紅線讓你們在人海擦肩而過,你還能叫出他的名字嗎?


那些少年時代見過的美景,它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新海誠的故事講得動不動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看來也許有差異,但新海誠的動畫風景唯美,卻是人們一致贊同的事實,他常年拿著相機四處取景,再用GC和3D渲染技術加以修改,因此不少地方有跡可循。然而有動漫迷去「聖地巡禮」,回來便說:新海誠的動畫,比實景更美萬倍。


實景地很難看到動畫中那些令人驚嘆的天空、雲朵、夕陽和繁星。其實它們全都來自新海誠的記憶深處,是他在少年時代每天目睹的景色,那些奇妙顏色和形狀的雲朵,都真實存在於他的故鄉——長野縣的某座深山裡。「我的故鄉位於海拔很高的地方,常會感覺離雲朵很近,因為四周空曠,在雲朵飄過來之前,已經能通過地面上的光影知悉它們的到來。騎自行車時,常有一種和雲朵互相追逐的感覺,這讓當時的我,真切產生與世界一體的感覺。星空亦是如此。」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動畫作品中的雲


在很多時候,這些風景是透過電車的車窗看見的,那是宅男最喜歡的鐵道。在《你的名字》中,鄉村少女第一次和都市少年互換身體,最初看到「新宿站」時的景象,亦讓東京的觀眾大吃一驚:「平日里絕對談不上美麗的新宿站,在朝陽下竟然如此閃閃發光?」無論在東京還是其他地方,新海誠愛讓他的男女主角搭電車,他說自己和嚴格意義上的鐵道迷不同,既不愛鐵道攝影,也不愛鐵道巡禮,連看時刻表的方法都不是很清楚,「只是,我很喜歡透過電車的窗戶看風景,又或者說,我很喜歡主角站在電車上這一幕風景。目的不同的人們身處同一場所,又朝著另一個場所移動,我喜歡這樣的風景。」


殘留在新海誠腦海里最久遠的鐵道風景,是在他還是個小孩的時候,爺爺奶奶常帶他去附近一個名叫「小海」的木造車站,他站在天橋上俯視著鐵軌,那裡停留著一輛SL蒸汽機關車,在長鳴聲中噴出濃濃黑煙。若干年後的高中時代,他每天都會來到這個車站,搭乘電車去學校。「從小海站到學校,電車往返於正南和正北之間,單程需要30-40分鐘。清晨去上學時,只要坐在東側的窗邊,就能看見朝陽升起;傍晚回家的路上,只要坐在西側的座席,就能看見夕陽落下——變幻的陽光照耀下的風景,讓我生命中第一次意識到:我喜歡這樣的風景。」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動畫作品中的鐵道


如今,新海誠在東京工作和生活多年,潛意識仍強烈地有一種「我是長野人」的歸屬感,偶爾他還會即興跟記者唱起那首名為《信濃之歌》的長野縣歌,歌詞記的清清楚楚,用他的話來說:長野縣人都有一種自豪感,覺得自己生活在全日本最美麗的地方。


「比如說東京,因為沒有山的緣故,能看到夕陽一直落到很低的地方,帶著直視也無妨的弱光緩慢落下。但在長野縣的山間,夕陽尚在非常高的位置就會沒入山裡,發出無法直視的強烈光芒急速地消失于山間。來到東京以後,我常會因為不再發出炫目光芒的夕陽而產生違和感,人們說我的作品愛用極端強烈的色彩來描繪夕陽,這其實是我在少年時代看到的風景殘留下的影像。」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新海誠動畫作品中的夕陽


在那個名叫「新海誠」的少年的思春期,大概正是意識到自己不想繼承家業的階段,某個傍晚,他騎著自行車通往回家路上,沿途時不時抬起頭來,眼看夕陽一點點沉入山後,就在那樣毫無理由的時刻,他突然流下淚來。後來,又有一個名叫「新海誠」的中年大叔,想要把那份感動的心緒傳給和那個少年一樣年齡的人,於是他畫了很多很多夕陽,寫了很多在夕陽下錯過但是並不錯誤的故事,他一直想告訴他們:「在痛苦的時候,還能被美景拯救。」


村上春樹的迷弟,是這樣成為動畫大師的


考上大學之前,新海誠曾在東京當過一年「浪人」,補習學校在池袋,他最愛做的事情是在車站西口的芳林堂買本書,然後坐在藝術劇場前的公園門口讀上一整天,讀著很多黑塞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時候,常會有人走過來勸誘他:要不要加入自衛隊?


「不知道為什麼,讀過的書過了3年就會忘記,所以現在每讀完一本書就會直接扔掉,搬家的時候也會扔很多,放在那裡實在是太礙事了。」最喜歡的書?當然也扔掉了——是村上春樹的《1973年的子彈球》,想重讀的時候就去書店再買本新的,帶著去旅行,然後扔在某個國家的酒店裡,下次又想看了,就再買一本。


新海誠最早讀村上春樹是在高二那年,從愛買暢銷書的母親的書架上翻到一本《挪威的森林》。「在那個年紀對這本書不太有實感,倒是記得在讀到描寫H的部分,心情是多麼緊張。再讀已經是大學了,當時交往的女朋友是比自己年紀大的社會人,她真的非常喜歡村上,一直對我說:讀讀看哦!現在想起來,這是喜歡村上的契機呢。」新海誠喜歡村上小說中那種「在人群中總是保持著適當的疏離感」和「能夠冷靜地對事態進行分析和思考」,以及……「還會和很多女人睡哦!」這本小說甚至培養了他對女人的審美,他說自己到現在也是「直子派」,「喜歡有神秘氣質的女人」。


新海誠的確是村上春樹的迷弟,知道《雲之彼端,約束的場所》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2002年去英國旅行時,同伴先回了日本,我獨自一人在倫敦住了三晚,找不到什麼事情做,就每天在公園裡慢跑,然後去日本超市購物,在那裡發現了一間書店,居然有村上的《約定的場所》——當時我正在考慮動畫的名字,已經有了超過50個方案,看到這本書時情緒一下就上來了。」接下來的話又一次暴露了他的宅男本質:「而且,不覺得這個名字有種美少女遊戲的感覺嗎?」


在因為村上春樹而得到新動畫名字靈感的2002年,新海誠的第一部短篇動畫《星之聲》在下北澤一間獨立電影院放映了,彼時他已經在遊戲公司工作了5年,思考著「什麼是自己想要一輩子從事的工作」,於是辭了職。又過了2年,這部因為村上春樹而命名的長篇動畫在涉谷一間大眾電影院舉行了提前觀影會——那天正好也是宮崎駿導演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上映的日子,儘管兩者的票房無法並提,但新海誠已經擁有了一大堆死忠宅男粉,早早在影院前排起長隊。


新海誠開始變得大眾,是從2011年《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漸露端倪的,對於本人來說這也是充滿轉折的一部作品。「從前覺得自己完全是門外漢,不可能比得過任何人,那時開始漸漸有業內人的感覺了。」前一部作品《秒速5厘米》把觀眾虐得死去活來,新海誠卻說這是一個失誤:「雖說如何解讀一部作品自然是觀眾的事,但我真的從來沒有考慮過happy end/bad end 的問題,那時候我知道了,大概自己在技術上存在失誤吧。」這也許是為什麼,在拍攝了那麼多因為「物理障礙」、「生離死別」和「年齡差」而導致的悲戀之後,我們終於在《你的名字》中,看到一個新海誠式的大團圓結局了。


在製作《你的名字》的最後半年,新海誠每天有15個小時在工作,這更加不是一個勵志故事,因為本人表示「非常亢奮」,有一種「激發了腦內麻藥」的感覺。他是我們在日本傳統動畫業中沒見過的案例,不僅不是專業科班出身,也沒有任何在動畫製作公司學習的經驗,他說:「我只依賴於自己的直覺製作作品。」


在新海誠的直覺里,動畫應該是輕描淡寫地體現日常:「儘管我們感覺生活中戲劇化的事情一件也沒有,但如何把這種「一件也沒有」的感覺用戲劇化的方式描寫出來,就是我要做的。儘管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沒有特別值得一提的事情,但只是在通勤的時候和喜歡的人說一句話,也會產生感情的起伏,我只是臨摹了這種起伏。」


在此之前,日本動畫業界對新海誠的態度一直很含糊,認為這種缺乏故事性的方式不符合商業片的標準。但在新海誠看來:「像是《星球大戰》之類的作品,其中有強大的世界觀設定,觀眾在看電影的同時會墜入那個世界,盡情享受其中的故事。我的作品不是這樣,與其說讓觀眾進入那個世界,不如說是作品中有一隻手伸到了觀眾身上,想要從那裡抓出些什麼來。」也許《你的名字》的成功,稍微能讓人們懂得些新海誠的初衷:動畫是一面鏡子,投映出你自己的樣子。

新海誠:引領日本動畫走向「後吉卜力時代」的中二大叔



沒看夠?


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著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物 的精彩文章:

《天鵝湖》領舞孫藝萌回應G20晚會帶來的「榮耀」和「傷害」
郝景芳:打败了斯蒂芬·金,她是亚洲首位女性「雨果奖」得主
郝景芳:打敗了斯蒂芬·金,她是亞洲首位女性「雨果獎」得主
童婚新娘:睡夢中被抱上自己的婚禮
他16歲偷渡美國,25歲殺害表嫂和四個孩子,被判125年

TAG:人物 |

您可能感興趣

《天空之城》:宮崎駿帶領日本動畫走向世界!
中國動漫與非遺走向海外,引起日本共鳴連連!
「西大產品」登陸紐約時代廣場!范代娣:讓「中國創造」走向全世界
正在走向強大的中國海軍風采
美澳新三萬人大演習走向高潮,龐大編隊秀直指中國
恆星演化中的產物,宇宙中巨大鑽石,太陽未來的走向
從傳統走向現代:民國初年的上海影像
日本為何恐懼中國走向海洋
近代史上首個稱霸全球的海洋帝國,為何會迅速走向衰落?
吉田松陰和他的弟子們(帶領日本走向強國之路的人!堪稱日本的「王陽明」)
在創新中走向道德
中國海軍一步步走向深藍的歷史見證者-中國海軍大連造船廠
「蛟龍」點燃我國走向深藍的創新引擎
「中華神盾」第一艦,蘭州號驅逐艦護航中國海軍走向深藍
中國動漫新影響|我們的動漫正努力走向國際
一日本政客發表博文:琉球,最終將從大和國中走向獨立
在巫蠱之禍中自殺的漢武帝太子,後代卻帶領大漢王朝走向巔峰!
中國海洋探測能力的提高 逐步走向深海、遠海
當年與《火影》《死神》齊名的動畫,為何最後會走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