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廣州美術教育:從赤社到美院

廣州美術教育:從赤社到美院

>天天快報










廣州美術教育:從赤社到美院

南都自媒體平台2016-10-14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實習生鄺菲 在中國早期的美術教育方面,廣東人做出了巨大貢獻。「藝圃開荒———從赤社到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展覽日前在廣東美術館落幕,廣東美術館副館長江郁之介紹道:「中國近代早期最重要的幾個美術教育發源地,北京、廣州、浙江,都是廣東人作為先驅開拓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國立北京美術學校的第一任校長鄭錦是廣東人;第二所是於1922年成立的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校長是胡根天;再後來1928年成立的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的校長林風眠,也是廣東人。


「藝圃開荒」展覽期間,廣東美術館邀請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濤和墨爾本大學文化與藝術學院藝術史系副教授羅清奇,舉行了以「廣州與中國現代美術的淵源(發生)」為主題的對談。兩人分別以「中國近代美術與戰爭」和「學術性資料展對歷史細節的補充」為視角,指出過去的美術研究大多集中在北京,忽略了廣州這個重要的區域。

而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在今年也開始舉辦館藏研究展系列。其中《藝事重述:藝術史進程中的「廣美摹本」》展覽,展示了梳理廣美歷史演變的珍貴資料。這些展覽對於資料收集的意義或許遠大於研究。江郁之感慨道:「研究可以慢慢來,這些資料一旦損毀遺失,或者是被人遺忘,那麼這段歷史也就將被人慢慢淡忘。」


教育救國的赤誠理想:


從赤社到廣州市立美術學校


1921年10月1日,在永漢北路(今北京路)市立師範學校內的一個畫展引起了當時廣州各界的轟動。那是廣州首次舉辦的西洋畫展,展出了油畫、水彩畫、木炭素描、彩粉、鉛筆速寫等一百六十多幅作品,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這些作品大多是留學歸來的青年畫家所畫,在當時廣州市教育局局長許崇清的提議下,他們於舉辦展覽的同一天成立了「赤社美術研究會」———廣東成立最早的西畫研究團體。

近一個世紀之後,在「藝圃開荒」展覽上,觀眾通過極少的書信等文字資料試圖想像還原那段歷史,胡根天、馮百鋼、陳丘山、梁鑾、梅雨天、徐守義等一個個名字掠過。


「在赤社之前,人們對西畫的認識是極其有限的。」江郁之介紹,許崇清在赤社成立之後爭取到了市民大學停辦所余的5000元為美術學校辦校經費。另一方面,胡根天也正式接受了廣州市教育局的委託,在管理「赤社」之外,開始負責美術學校的籌備工作。


1922年4月26日,以「赤社美術研究會」成員為基礎,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正式開學。開學之初受條件所限,學校課程設置一開始僅設西洋畫系,後面才慢慢增設了中國畫系和圖案畫系。西洋畫系教授油畫、水彩畫和木炭畫。每周一共39個學時的課程安排中,理論科佔11個,要學習透視、解剖、色彩外,還包括音樂、體育、外國文、圖案法等,培養綜合素質。「實習科主要就是實踐教學,胡根天、梁鑾、梅雨天、關良、何三峰等都是主要師資。」


戰爭與改革中的美術教育:


從中南美專到廣州美術學院

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一共只有短短16年歷史,1938年10月,侵華日軍進攻廣州,李金髮沒有執行廣東省政府撤校到大後方的命令,就地解散市美。市美歷史戛然中止,師生們流亡異鄉。據蔡濤介紹,廣州市立美術學校解散之後,諸如李樺、賴少其、梁錫鴻等大批學生奔赴各地,繼續著「為藝術」或「為人生」的藝術實踐。


而另一批人則是依附於赤社搬到了粵北的曲江,改名為廣東省藝專,繼續從事美術教育事業。


抗戰時,「春睡畫院」改名為廣州市立美專。「因此,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省立藝專遷回廣州,經過政府協調,廣州市立藝專併入廣東省立藝專。蔡濤說:「等到1950年廣州解放後,就統一叫做華南人民文藝學院。」再後來出於國家規劃的需要,1953年秋,華南人民文藝學院(廣東)、中南文藝學院(湖北)和廣西藝術專科學校(廣西)三地三校的美術系(科)組建「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校址武昌)。1958年,中南美專遷回廣州,改名為廣州美術學院。


從館藏品梳理廣美歷史:

認識近代美術史的廣東烙印


今年7月份開始,廣州美術學院開始進行藝術史中「廣美摹本」的館藏整理和修復,並結合相關係列展覽和講座重新講述從中南美專到廣州美術學院這段歷史。


陳金章教授1956年畢業於中南美專當即留校任教,三十多年來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他說:「我一直沒有離開過廣美,一輩子都在廣美」。在「藝事重述———藝術史進程中的『廣美摹本』」展覽座談會上,他談起了在中南美專任教時期的臨摹記憶。


1956年,俄羅斯繪畫巡迴展來到武漢,時任中南美專校長的胡一川特地在展覽之前借出五十幾張畫運到中南美專,組織老師進行臨摹。


學校提供顏料和畫布,每位繪畫系的老師都有臨摹任務。「每位老師可以根據各自情況自己選擇所要臨摹的畫,胡一川先生也參與臨摹」。時間緊,條件差,陳金章很遺憾地表示自己當時臨摹的不夠好。他總共臨摹了30幅,但由於保存不夠完善,今天只剩下了15幅出現在廣美展覽上。同時展出的還有楊之光、吉梅文、關則駒、林鳳青、胡鉅湛、馮玉琪等人的臨摹作品。策展人梁小延說:「展品見證著廣美從中南美專到今天的歷史變遷的更替。」


作為遷回廣州、更名為廣州美術學院的第一批畢業生,陳松茂經歷了這樣一個歷史變遷的轉移。為了回饋母校,陳松茂捐贈了自己的8幅作品給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其中兩張曾入選過全國美展。9月22日,廣東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舉辦了「會通履遠———陳松茂作品展」,全面回顧和展示陳松茂藝術追求的道路。陳松茂的繪畫風格被認為保留有濃厚的中南美專味道。


這兩年來,廣美都在整理、挖掘和活化自身美術館的藏品,旨在從中尋找美院發展的歷史脈絡,對學校的歷史進行系統梳理。館長王見說:「學校美術館不是畫廊,它是學校的文化遺產寶庫,是無法取代的。」10月份,將另有一個關於廣美歷史的館藏作品展。


從近百年前的「赤社」到今天的廣州美術學院,如廣美藝術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濤所言,「梳理這段歷史之後你會發現,中國美術事業在近代之所以發展這麼迅速,一半是要歸功於廣東的。」


運營人員: 鍾偉 MZ00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自媒體平台 的精彩文章:

還有3個月出生 胎兒心臟挨了一「針」
孕產哺育遇難題 社會組織來幫忙

TAG:南都自媒體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