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鮑勃·迪倫回憶錄編輯:諾獎幫他完成了從音樂到文學的轉型

鮑勃·迪倫回憶錄編輯:諾獎幫他完成了從音樂到文學的轉型

美國民謠歌手、作家鮑勃·迪倫被授予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因其「在偉大的美國民謠傳統中創造出新的詩歌意境」。諾貝爾委員會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Sara Danius)說,75歲的迪倫是「英語文學傳統中的偉大詩人」,她將迪倫的作品與古希臘兩位詩人荷馬和薩福(Sappho)相提並論。



鮑勃·迪倫回憶錄編輯:諾獎幫他完成了從音樂到文學的轉型


他仍然不屑任何、任何事


鮑勃·迪倫整個職業生涯中,已囊獲了格萊美獎、奧斯卡獎、普利策獎和一個金球獎,如今他又獲得了諾貝爾獎,將文藝界的最高獎項悉數解鎖,同時成為23年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


1966年,鮑勃·迪倫地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狼蛛》(Tarantula),這是本實驗性的散文詩,當時鮑勃·迪倫是個快速躥紅的新人歌手,害羞地介紹著自己的這本書,不知道它會給自己帶來什麼。


後來鮑勃·迪倫陸續出版了數本書,其中絕大多數是繪本或與音樂有關,但數目遠沒有別人寫他的多。他的書中僅有的自傳於2005年出版,《華盛頓郵報》評論:「一本歷時三年在手動打字機上敲出來的回憶錄,最終證明其作者是一位傑出的散文大師,一位引人注目的文化觀察家,和一位化裝成盪鞦韆演員的詩人。我們早就知道迪倫會寫,然而我們沒有想到他會寫得如此出色,沒有想到這位搖滾老江湖可以用如此的熱情、憐憫和深邃的眼光回顧往昔的歲月。」

2006年,這本《編年史》(Chronicles)就被引進到了中國,在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後,這本書的中文版策劃人、編輯楊全強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採訪,接通電話時他仍處于震驚中,自稱完全沒想到十年前出於興趣做的一本書,竟成為鮑勃·迪倫這位新晉諾獎作家在國內的唯一一本書。他感慨道:「音樂人、詩人一直是鮑勃·迪倫游離著的雙重身份,諾貝爾獎幫他完成了徹底的轉型。」


鮑勃·迪倫不僅稱得上是20世紀最偉大的搖滾音樂家,更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一位語言大師,他是至今惟一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音樂家。


《編年史》是鮑勃·迪倫歷時三年在手動打字機上敲出來的回憶錄,記錄的不僅是作者發明創造和靈感進發的輝煌時刻,還有那些意氣消沉的時刻,曾經想退卻,不想努力乃至失敗,但它們如何仍有可取之處。迪倫對此毫不諱言,沒有人期待他會如此開誠布公。他袒露這些瞬間,正視它們,把握它們,然後超越它們。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像亨利·米勒最隱私的作品一樣,這也是一部開創時代——書中所描述的時代——的作品,揭示人類精神的種種可能。


回憶起十年前引進《編年史》的經歷,楊全強稱,當時僅僅是將鮑勃·迪倫音樂類選題出版,這本書最初是作為樂迷收藏推出,上市後銷量很好,僅2006年一年就銷售了2萬冊,並在不斷加印,共重版了三次。


楊全強曾委託版權代理公司跟鮑勃·迪倫聯繫,希望他能為中文讀者寫幾句話簽個名什麼的,得到的反饋是,迪倫拒絕幹這種事。楊全強稱自己一方面覺得有點遺憾,畢竟如果迪倫專為中國讀者寫個序,對於書在中國的銷量,會有較明顯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暗自慶幸,鮑勃·迪倫沒有讓他失望,六十多歲的迪倫仍然像二十幾歲時那樣,不屑任何人,不屑任何事。

從1997年開始,歌手鮑勃·迪倫的名字就在諾貝爾這個文學聖殿領域不斷響起,文學界愈來愈重視這個從音樂界走來的天才。



鮑勃·迪倫回憶錄編輯:諾獎幫他完成了從音樂到文學的轉型



音樂的詩人除了他還有別人


楊全強表示,《編年史》推出的十年間,自己已意識到這是個有諾貝爾潛質的作家。「我的確想過他獲得諾貝爾的可能性,他是有這個實力的。他的歌詞不僅僅是音樂領域的,而是非常厲害的詩歌,他的文學創作具備所有好作家的特質。」

《編年史》在國內推出的第一個版本時,以鮑勃·迪倫最有名的一首歌作為書名《像一塊滾石:鮑勃·迪倫回憶錄(第一卷)》,之所以有序號是因為最初鮑勃·迪倫的回憶錄本預備出三卷,然而第一卷寫完之後,鮑勃·迪倫在第二卷就卡住了,十年間再沒寫過自己。


諾貝爾獎授予鮑勃·迪倫,楊全強認為這是正名了音樂詞作人在文學的價值,其中尤以近代搖滾音樂人為突出。


「自從有了搖滾之後,世界的詩歌位置很多被歌手佔據了,鮑勃、甲殼蟲、倫納德·科恩、帕蒂·史密斯,這些人都是有極大的文學造詣與成就了。換句話來說,有了搖滾之後很多詩人都去唱歌了。」


楊全強認為,鮑勃·迪倫的創作是「搖滾歌曲中的詩」。

對於鮑勃·迪倫的獲獎,楊全強分析其中有當代閱讀習慣轉變的因素,他認為詩歌非常適合現代人閱讀,因為占時間很少,且能觸動人心。


就音樂的影響力看,鮑勃·迪倫已淪為上個時代的印記,近年來他所出的唱片也有些乏人問津。


「從音樂角度迪倫確實漸行漸遠了,但文學詩歌的生命更加長,文字的讀者跟音樂聽眾間需要個代謝與轉換的過程,這就是這些年發生的,而諾貝爾徹底把鮑勃·迪倫從音樂人轉變成一個文學家了。」


楊全強最後給出並不了解鮑勃·迪倫的中國讀者建議,想了解他有個很好的方式,就是去聽1980年代邁克·傑克遜的《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鮑勃·迪倫只有幾句歌詞『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我們正在做的抉擇,是在拯救自己的生命,我們可以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只有他不是『唱』出來,他是在吟,他是在讀詩。」(文/莫琪 澎湃新聞記者)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親眼見到鮑勃·迪倫的那一天
鮑勃·迪倫:在性格的兩面間構築了寫作者和表演者共生的關聯
姓氏起源:古人如何取名字?
鮑勃·迪倫價值千萬的私人檔案里都有什麼?
葛劍雄:做歷史研究應去偽存真,亦應該維護國家利益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最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本來是想當音樂家的
鮑勃迪倫低調領獎 音樂人鮑勃迪倫爆冷獲得文學獎
巴黎塞甘島塞納音樂城落成開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將演出
王嘉爾證明了自己的主業是歌手,曾為音樂放棄倫敦奧運會和斯坦福大學!
來自伯克利的音樂學習分享!吉他、視唱+留學見聞
鮑勃·迪倫爆冷獲諾獎,給中國音樂文學帶來的希望,究竟有多遠?
連音樂家都能獲諾貝爾文學獎,下一屆得主有可能是一名攝影師嗎?
留學專家談:斯坦福大學錄取怎樣的音樂學生
休叔又要演音樂電影啦,休·傑克曼新片《馬戲之王》曝光片場照,休叔將扮演馬戲團傳奇人物巴諾姆,這將是好萊塢近22年首部原創·真人·音樂劇·電影,
「莫蘭蒂」來了,說好的「森林音樂會」怎麼辦?
音樂鮮場·林宥嘉迪瑪希魏晨藏在音樂里的人生,你讀懂了沒?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鋼琴獨奏音樂會
艾瑪·斯通獲音樂喜劇類影后,恭喜石頭妞!
珍妮弗·洛佩茲在邁阿密拉丁音樂頒獎典禮上
瑞塔·奧拉展現了她柔軟的身體,在溫哥華拍攝新的音樂錄影帶
罕見的伍德斯托克搖滾音樂節影像
喬納森-西蒙斯:我會和卡哇伊聊音樂和女人,他一直都在笑
一位民謠音樂人,卻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次「意外」
一個愛音樂的文學家被一個愛文學的音樂家搶了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