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略說中國古代的姓、氏、名、字

略說中國古代的姓、氏、名、字

文‖秋塵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號,我們中國人都有姓有名。對於漢族人來說,姓在前面,名在後面。姓一般是單姓,如張王李趙;也有少數是複姓,如司馬歐陽之類。至於名,則基本上都是一個字或者兩個字。現代人的姓名一般都是如此。姓 +名這種結構,歷史久遠。不過中國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並不只是如此,先秦時期有姓、有氏、有名、有字。



略說中國古代的姓、氏、名、字


我們現在說姓氏的時候,是當做同義詞的,就是指的姓。但上古是既有姓也有氏,兩者並不相同。首先說姓。先秦時期的姓並不同於我們後世的姓,而是一種族號,而且與遠古的母系氏族社會相關,是氏族或者說是部落的標記。從「姓」字的結構就可以看出,它標誌著一個人從某個氏族或者部落生出,所以稱為"生";由於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旁,這才寫做"姓"。這一點從最初的古姓大多有一個"女"字旁,如姚、媯、姒、姬、姜、贏等等可以看出。



略說中國古代的姓、氏、名、字


先秦時期雖然有姓,但是男子並不稱姓,女子卻必須稱姓,如某姬、某姜。因為姓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別婚姻」。古代同姓不婚,這是關係到禮制的大事,是絕對不能違反的。比如周人是姬姓,但並不把姓加在名字上面。後世戲曲小說中往往稱周文王為姬昌、周武王為姬發,只是小說家言,並不符合當時的史實的。反倒是女子必須稱姓,如某姬、某姜。因為是氏族或者部落的族號,所以這個意義上的姓數量並不是很多,而且有一些在商周時已經消亡了 。


古人除了姓,還有氏。氏是姓的分支,是家族的標記。《左傳》隱公八年中說:」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氏,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姓是不變的,氏因家族而分,是可變的。



略說中國古代的姓、氏、名、字



氏的來源比較複雜,有多種方式。諸侯大夫以所受封封國或地名為氏,如鄭氏、韓氏、宋氏等。有些以所居職官為氏,如司馬氏、司空氏、樂正氏。列國公族的子孫往往以"孫"來系氏,如出於公室,就稱公孫氏,出於王室的,便稱王孫氏。有些以所居的地名為氏,如東郭氏、南宮氏、百里氏。還有以祖父的字或者謚號為氏的,如孔丘的祖先是宋公孫嘉,字孔父,所以其後人以孔為氏;秦將百里術,字西乞,其孫以西乞為氏;齊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孫以高為氏。

先秦時期貴族男子一般以氏與名字連稱,如孔子為孔氏,名丘,故稱孔丘。 戰國以後,人們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二為一,統稱為「姓」了。



略說中國古代的姓、氏、名、字



古人有名有字。古人出生三個月後即由父母取名。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成人禮)後才有字,女子十五歲行笄禮後也有字。古代說童子無字,有沒有字,是已否成年的標誌。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有一定的關聯,這一點不單是先秦時期,後世的人,只要有字,必定跟名的意義有關聯。如屈原,實際上他是名平,字原;所謂「廣平曰原」。宋代愛國將領岳飛,名飛,字鵬舉;大鵬舉翅,自然跟飛相關。有時候我們看不出古人名和字的關聯,那是因為詞義的發展有了變化。如宋代文學家蘇軾,字子瞻;其名、字之間貌似沒什麼關聯,其實「軾」是古代馬車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可以供人扶住查看路況,跟瞻自然有關係。



略說中國古代的姓、氏、名、字


古人的字往往還包括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和表示性別的父和母。長子稱伯,次子稱仲,以下稱叔,幼子稱季。男子的字,後面常加一"父"或者「甫」字,完整的字的形式是伯某父、仲某甫這樣的格式;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字的全稱實際上是「仲尼甫」。女子的字後面也常加一"母"或者「女」字。


最後說一下,古人自稱稱名,除了長輩或者尊者外,對人一般都尊稱字,「直呼其名」是很無禮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燈國學 的精彩文章:

「九重天」是指的哪九重?
國學常識:十三經中唯一的工具書《爾雅》
文不等於字,偏旁並非部首,偏也區別於旁
華燈漢字說:漢字的起源
我國古代的「四大曆法」

TAG:華燈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的廚師
中國古代的槍、矛的演變過程
李鴻章:中國五千年官場、權術、人際關係文化的集大成者
邊緣人的江湖:中國古代的遊俠
中國古代六大天書,領略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中國古代的工匠精神
中國的漢字是韓國的?
中國古代「怕老婆」的歷史名人
「作死」的士大夫們:中國古代整文人的六種套路
中國古代十大名亭排名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毒婦
古人的智慧,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騙局
中國古代最美皇后排名:集容貌和智慧於一身
鳴鏑弒父:中國古代最神秘的冷兵器
秦檜、劉瑾、和珅,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老虎」?
細說明末的秦淮八艷:中國古代名妓們的最後輝煌
揭秘:中國古代唯一的「十朝元老」!
中國歷代的版圖變化,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鼎盛和屈辱
文化你應該知道的中國古代名人聖賢!
趙世瑜:從晉祠看中國文化中禮與俗的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