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學小故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佛學小故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佛教中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鬼子母有一千個兒子,她最疼愛小兒子。


鬼子母愛吃小孩肉,常到人間抓小孩,活生生地當食物吃。人們受不了這種痛苦,紛紛向佛教求教。佛陀於是通過神變,將鬼子母的小兒子捉來,扣在自己的缽里。


鬼子母回來發現小兒子失蹤了,特別著急,不吃、不喝、不睡,上天入地到處找,整整找了七天,也沒有找到。後來,她聽說佛陀無所不知,就到佛陀那裡去哭訴。

佛若說:「你有一千個兒子,才丟了一個就這樣難過。別的百姓只有兩三個孩子,甚至是獨生子,卻被你吃掉了。你想想人家的心情,是不是比你更痛苦?」


聽到這番話,鬼子母當下醒悟,在佛陀面前懺悔道:「我錯了,只要能讓我找到小兒子,我再也不吃別人的孩子了。」佛陀便把她的小兒子從缽里放出來,還給了她。


眾生避苦求樂之心皆同,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希望每個人在為人處事時,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佛學小故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筆者感想:


你想怎麼樣對待別人,就應先換位思考,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自己也不願接受,那就立即停止,不論語言還是行為,都不要強加於人。


從前,子貢問孔子:「一生中若奉行一個法,該是什麼?」孔子便傳授一個「恕」字,告訴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自己不願接受的,千萬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因為別人也照樣不願意。


相信大家也聽過「孔融讓梨」這個成語故事,大概是說,孔融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梨,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梨,而當時只有四歲的孔融就挑了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這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一個教育題材。

記得自己在小學年代,由於當時物資不是十分富裕,很多人也會習慣把一些舊衣物轉送他人。有一天,我和一位好朋友正在大掃除,我準備把一些不是「太光鮮」的衣物送贈他人,我的好朋友便對我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也不能接受的衣物,為何還要送給別人?意思是,如果真的要送別人,就要把自己也認為好的東西送人。這句話一直在我心,對我日後待人接物方面也有一些正面的想法。

佛學小故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我看到一些人在公眾場所,隨處扔掉垃圾或者不愛護公物,此時,腦海中也會出現一句話:「你是否也會在家中也會隨處扔掉垃圾?」,這正正是反映我們待人接物的心態。


當自己遇到迷惑時,不妨反問自己一句:「佛菩薩會否這樣對待眾生?」,答案如果是不會的話,這代表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身、口、意」三業跟佛菩薩無異無別,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文網 的精彩文章:

TAG:散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鬼故事——不要褻瀆死人
一串佛珠的故事,願人人都有所得
誰不是有故事的女同學
風水養人,亦可毀人,故事告訴你風水裡的禁忌,不可不信
「我們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學」
小故事 她真的很愛你
民間故事:善良墳埋不良人!偷活人錢,盜死人墳,她被嚇死棺材裡
你的學校也有靈異故事嗎。。
無所在的故事
佛門故事:世上最可愛的人
只是情緒作祟,故事太撩人
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 故事小酒館
他和她的愛情故事,堅貞不渝,人鬼情未了
鬼故事:不死不滅
有故事的科學,需要會講故事的人
不作就不會死的故事
鬼故事:自作孽,不可活!
死去的外婆去學校接我放學,帶我回家不讓我走的故事
鬼故事:我還是活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