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理解家庭規條,你就懂了夫妻關係

理解家庭規條,你就懂了夫妻關係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 xingzhizaixian9 進行付費預約。幫你疏導情緒,專業、高效、分步驟的解決情感問題,重建婚戀關係。


作者:叢非從

來源:叢非從(ID:congnotcong)




01


家庭規條



在兩個人的關係里會產生衝突,多數時候是因為他們忽略了彼此間的差異。錯誤性的認為對方應該跟自己想的一樣,從而做出相應的行為。然而對方卻沒有做出那樣的行為,我們就對他的行為生氣了。




可是想法導致行為。



與其對另外一個人的行為生氣或受傷,不如去探究他背後到底有什麼跟你不一樣的想法,而有了你預期外的行為。




講一個案例吧。




有一次周五晚上,Y跟老公說,明天你去送孩子上輔導班吧。老公說,好。然後第二天早上老公賴在床上不起說不去了,讓Y去。Y就很生氣,覺得老公就知道睡覺又懶又自私,家裡什麼事都要自己做。但是考慮到孩子在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發火。就憋住了這個氣,Y自己去送孩子了。



結果是老公睡了一早上。她生氣了一早上。




這個事按照套路發展,就為接下來的吵架甚至離婚埋下了伏筆。



幸運的是,Y報告了這個案例,開始了她的自我成長之旅。我們對她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這裡我們只呈現下她在這個事件中的部分家庭規條。




家庭規條就是一個人在他的成長環境、原生家庭里學會的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法則。那些通常是屬於個人的,而非全世界通用的。痛苦的是,人們常常不自知這是個人的,並非世界的。




02




兩個人商量好的事情是不能變的,答應了的事就要去做:




這個規條的原型就是「人一定要遵守承諾」。




家庭不是軍營。如果所有的命令都要執行,所有的規矩都要做到,定好的任務就要去做。那就失去了愛情和家庭的味道。會讓人感覺到極度不自由、被壓迫、更累,想逃。




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家對Y來說,意味著責任、義務和做事情。但是對老公來說家是可以放鬆自由安心做自己的地方。這是他們對於家的定義不同。




誰對呢?




當時我們還有同學建議說:不確定能做到,就不要答應啊,或者不要把話說太絕啊。




這也是一個家庭規條。想像一下你在跟你親愛的人說話前:




先閉嘴三斟其言,思考一番能不能做到,能做到的概率有多大,能做到什麼程度,該使用什麼語言辭彙表達比較合適,想好了再說出來。那麼跟這個人相處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放鬆嗎?這還是親密關係嗎?這是工作關係。




守信用是個好的品質,僵化了就是對人的限制了。我只想問下:




在兩個人的情感婚姻生活里,一定要隨時隨地、24小時、每件事都、從來都必須守信用嗎?




聽到我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受呢?我想你和Y一樣,覺得沒那麼誇張吧,偶爾不守信用下也是可以的。那麼這個偶爾,是哪次呢?可以是這次嗎?哪次是誰說了算呢?什麼情境下可以發生呢?如果特殊情況下可以不守信用,那家庭中的特殊情況是什麼時候呢?誰的感知為準呢?




比如老公的世界裡,昨晚沒睡好,今天感覺很累起不來,很頭痛,這些屬不屬於特殊情況呢?比如今天你起來了我卻起不來,這是不是特殊情況?他是什麼原因沒有起來而不想去送了呢?他有沒有特殊情況呢?這些Y都沒有關心過,也沒有溝通、沒有問過。所以那一刻Y是不問什麼原因不管青紅皂白的想要老公執行諾言了。




他們的成長環境不同。Y的成長環境里,說了不去做會被罵的,所以她形成了「人說了就要去做」的價值觀。而老公的成長環境里說了沒去做是可以被原諒和寬容的,所以他形成了「屁大的事可以根據情境可靈活變化」的價值觀。他們的世界裡只有一個經驗,沒有彼此的經驗,所以也理解不到對方不一樣的存在,於是衝突。




不是故意不理解,而是根本想不到:啊,人還可以這樣。




03


人是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的




Y為什麼會不問青紅皂白的想要老公執行諾言呢?她自己也不想送孩子,自己也不想干,她也很累不想動想懶一下。但是老公知道她的這個需求嗎?




通過跟Y的探索,我們發現老公是不知道的。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很能幹的人,你會驚訝於他們驚人的創造力,好像他們從來都不覺得累一樣,充滿了精力。雖然他本人很累,但是他們沒有語言能力表達,行為上也讓人看不出他們累。他們有自己的委屈,卻不說。累了不說,苦了不說。他們沒有辦法讓對方知道真實的自己,他們只有無休止的付出,像個永動機。然後還怪別人不體諒他。




他們也嘗試著表達過自己,但是不敢深入表達,遇到不被理解就馬上閉嘴了。因為他們長期以來給別人形成的印象就是:精力旺盛,不覺得累;非常樂觀,沒有委屈;非常堅強,沒有脆弱。所以他們即使說了別人也不相信,別人會覺得累、委屈、脆弱和你這樣的人根本沾不上邊。




所以他們就會期待著自己不說,對方就能理解。




Y就是這樣的人。Y背後一個家庭規條:




人是不能表達自己的需要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樣的人的經驗里,從小到大,他的委屈、脆弱、累、苦,都是不被看見的,說了也從來沒有人聽,反而被責怪。如果你說自己委屈,會有人說你「小小孩子家哪那麼多委屈」,如果你說自己脆弱會有人警告你「將來走上社會沒人會真正管你的」。如果你說自己累,會被說「誰不累啊」。反正你從小就從來沒有被真正管過,你就學會了:我不能跟人掏心窩子,不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因為那是不值得被滿足的。這樣的人從此就喪失了表達自我的能力。沒有學會過人還可以表達自己。




老公的家庭規條是:




在親密關係里,對於一些小事,誰相對有時間有精力誰就干。




此刻你起床了,我還起不來。你那麼活碰亂跳,我睡眼朦朧。這時候誰該去呢?如果Y此刻表現出來累得不行了,奄奄一息。或者撒個嬌示個弱。老公還會「懶得不起床」嗎?




老公並不是真的是不想執行,而是覺得沒必要。老公表達了自己不想去,老婆卻沒有溝通自己也不想去的想法。那麼結果自然就知道誰去了。




對於表達自我,Y的世界裡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也就無法理解老公。她不知道人還可以義正言辭、理所當然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老公的經驗里也沒有需要不能表達的經驗,想不到有人居然很累了卻不說不尋求幫助,所以也無法理解Y。




於是衝突。




04


你不起床就是懶惰的,而人不能懶惰




Y真的喜歡早早起來活蹦亂跳嗎?有人會不喜歡懶惰嗎?




實際上懶並不存在。一個人之所以懶,是因為他感受到情境暫時不需要他勤快。每個人對於家務等事情的解決標準不同,就會有了不同的行動動力。




Y為什麼會那麼勤快呢?因為她在原生家庭里學會了必須勤快。如果你閑著、不起床之類的,就會有個人喋喋不休的想迫害你。那麼幼年的她就會感受到人必須勤快,不能懶惰。這個模式會帶到大,即使成年後,也不允許自己放鬆下來。




我應該創造一個詞,叫「不能懶惰綜合症」。小時候,每當懶惰,就被別人罵。長大後,每當懶惰,他們就自己罵自己,陷入到自責、焦慮和內疚中。




這些人沒有懶惰可以享受的經驗,他們就會不斷給自己找事情干,讓自己處於忙碌的感覺里,雖然累,但是踏實和安全。




Y的成長環境不允許她懶惰,所以她擅長強迫自己。但是老公的成長的環境允許他懶惰,所以他擅長照顧自己。這是他們的差異,卻看不見彼此的不同。




05


你這是自私的,人不應該自私




Y女士真的不想照顧自己嗎?誰不想對自己好點呢?這還真不好說。




Y給老公貼了個自私的標籤,然後憤怒了。因為她的家庭規條就是:人不能自私。




可是老公是個自私的人嗎?這個不好論斷。但是Y女士是基於怎樣的經驗貼了這個標籤呢?




此刻你先照顧了自己,沒有委屈自己強迫自己起床,沒有委屈自己做承諾了的事,沒有讀懂我的累並照顧我的累,就是自私。




實際上老公只是——我並不知道你怎麼了。




我想我有一個很能幹的老婆,我也會選擇「自私」的,因為她超能,她沒有累,她不是真正的需要我。




Y今天早上做的這些,正如她以往的作風一樣——習慣委屈自己,滿足別人。因此在Y的世界裡,只要不是委屈自己滿足別人,就是自私了。




在Y的成長環境里就是這樣,從來不允許安心的做自己,必須得先照顧父母,照顧別人,然後才能照顧自己。即使別人沒有表達被照顧的需要,我也得主動去照顧別人。但是老公的成長環境里不是這樣的,他可以安心做自己,他會覺得當別人發出需求了並且在自己有能力的基礎上去照顧別人就好了,如果別人不需要那你就先照顧好自己。




如果這是自私,那麼老公應該是允許自己適度自私的。Y卻不允許自己一點自私。




誰對呢?




06


理解他人




人的經驗是有限的。我們的成長經驗決定了我們想法的形成。每個人的成長經驗都不同,也就決定了他們的想法一定會有不同。看不見兩個人的不同,就會造成衝突。多去理解對方其實跟你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而不是當跟你不一樣的時候就是他錯了。這樣的意識訓練,會讓你更加理解另外一個人,更加容易處理和諧關係。




不要認為是價值觀的問題,找個價值觀相同的就可以解決問題。世界上不存在兩個經驗完全相同的人。因此你要反思的是:




你對差異的應對方式,而不是差異本身。你對差異的應對方式是指責、妥協、迴避、講道理還是反思。




對差異的應對方式比差異本身更重要。




差異本身都是些小事小細節,但對差異的應對方式卻是你人生的全部。但是對於小事的反思,會帶動你的全部人生。因為不經意間不刻意的小事,正呈現著你的應對模式,你的一生,也都是在用這種方式應對。




小事即全部。




理解別人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們之所以常常不理解別人,不是不願意,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他人的想法超出了我們的經驗,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以增加新的經驗。



潘幸知


攜手  百位情感諮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


長按二維碼訂閱我 ↓



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修復


性和諧離婚適應自我成長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9










授課形式導師語音授課,有錄音回溯喔


課程費用:導師課程+陪護價 728 元/人,幸知會員優惠價 688 元/人,非會員三人以上團報優惠價 688 元/人。
報名通道:新朋友請聯繫微信號:xingzhizaixian9








掃碼聯繫微信號xingzhizaixian9


老朋友聯繫幸知在線任一客服




【講師介紹】




孫常寧 | 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德國積極心理治療認證治療師,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尤擅婚戀情感問題、家庭治療、幸福生涯規劃的諮詢與輔導。精通積極心理治療、家庭治療、生涯發展諮詢、積極教練。熟悉後現代治療、團體治療、內在精神催眠療法、愛情管理學、壓力管理等。獨立帶領線上線下情感修複課程。個人特點:擅長策略性引導,充滿積極正向力量,是一個很能給來訪者帶來安全感的諮詢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三觀不合:中國大媽們永遠聽不懂的拒婚理由
他的外遇,竟然给你这些负面效应

TAG:潘幸知 |

您可能感興趣

成熟是對規條的背叛?
別用家長的「規條」偷走孩子成長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