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核力量之問:到底有多少枚核彈頭?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原文題目:俄羅斯核力量之問:到底有多少枚核彈頭?
俄羅斯是一個繼承了蘇聯龐大核武庫的國家。跟蘇聯時代那個工業巨獸不同,俄羅斯的核武庫在歷次核裁軍與美俄有關進一步削減核武器數量的條約中逐漸縮水。那麼,現在俄羅斯究竟有多少枚核彈頭呢?假如今天爆發核大戰的話,這些彈頭會由哪些載體投向目標呢?
好在俄羅斯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並且早已主動接受聯合國核武器審議大會的核查和審議。小火箭搜集了俄羅斯向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審議大會提交的《俄羅斯聯邦報告》與多個科學家聯合組織發布的報告,整理出俄羅斯核武庫報告一文。
總體來說,俄羅斯現役有4476枚核彈頭。
這些核彈頭部署在導彈發射井、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多種載體上。具體來說,分為以下幾類。
其中,有1049枚彈頭裝載在陸基彈道導彈上:
北約代號:SS-18 M6
俄羅斯編號:RS-20V
部署數量:46枚
部署年份:1988年
彈頭當量:10×80萬噸 (10枚80萬噸級分導式彈頭)
彈頭總數:460枚
上圖為一枚退役後的SS-18導彈橫卧在博物館的廣場上。
北約代號:SS-19 M3
俄羅斯編號:RS-18(UR-100NUTTH)
部署數量:30枚
部署年份:1980年
彈頭當量:6×40萬噸
彈頭總數:180枚
北約代號:SS-25
俄羅斯編號:RS-12M(Topol)
部署數量:99枚
部署年份:1988年
彈頭當量:1×80萬噸
彈頭總數:99枚
北約代號:SS-27 Mod 1 公路機動型
俄羅斯編號:RS-12M1(Topol-M)
部署數量:18枚
部署年份:2006年
彈頭當量:1×80萬噸
彈頭總數:18枚
北約代號:SS-27 Mod 1 發射井型
俄羅斯編號:RS-12M2(Topol-M)
部署數量:60枚
部署年份:1997年
彈頭當量:1×80萬噸
彈頭總數:60枚
一輛SS-27 Mod 1導彈裝載車正在為一個導彈發射井裝填SS-27 Mod 1導彈。從井口的結構來看,這並不是專門為SS-27 Mod 1設計的發射井,而是一枚SS-19的專用發射井。之前的那枚SS-19退役後,這個崗位就由SS-27 Mod 1來接替了。
北約代號:SS-27 Mod 2 公路機動型
俄羅斯編號:RS-24(Yars)
部署數量:54枚
部署年份:2010年
彈頭當量:4×10萬噸
彈頭總數:216枚
北約代號:SS-27 Mod 2 發射井型
俄羅斯編號:RS-24(Yars)
部署數量:4枚
部署年份:2014年
彈頭當量:4×10萬噸
彈頭總數:16枚
672枚彈頭裝載在潛射彈道導彈上:
北約代號:SS-N-18 M1
俄羅斯編號:RSM-50
部署數量:32枚
部署年份:1978年
彈頭當量:3×5萬噸
彈頭總數:96枚
北約代號:SS-N-23 M1
俄羅斯編號:RSM-54
部署數量:96枚
部署年份:2007年
彈頭當量:4×10萬噸
彈頭總數:384枚
德爾塔IV級(667БДРМ)是德爾塔級系列的最後一個級別。1975年9月10日立項,首艦1981年2月開工建造,於1984年底服役,直到1992年,德爾塔IV級共建造了7艘,服役於北方艦隊,現在6艘仍然服役並參加戰略值班,是目前俄羅斯現役潛艇中值班率最高的潛艇。
北約代號:SS-N-32
俄羅斯編號:RSM-56
部署數量:32枚
部署年份:2014年
彈頭當量:6×10萬噸
彈頭總數:192枚
布拉瓦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道計算(共3條,分別來自同一枚布拉瓦導彈的第一級、第二級和第三級)
有關這款導彈,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布拉瓦:坎坷經歷與魅惑螺旋一文》
810枚彈頭裝載在戰略轟炸機上:
北約代號:Bear-H6
俄羅斯編號:Tu-95 MS6
部署數量:29架
部署年份:1984年
彈頭當量:20萬噸
彈頭總數:174枚
北約代號:Bear-H16
俄羅斯編號:Tu-95 MS16
部署數量:30架
部署年份:1984年
彈頭當量:20萬噸
彈頭總數:480枚
AS-15核導彈
北約代號:Blackjack
俄羅斯編號:Tu-160
部署數量:13架
部署年份:1987年
彈頭當量:20萬噸
彈頭總數:156枚
另有1945枚較低當量的彈頭裝載在戰術導彈、Tu-22M3等載體上。
俄羅斯向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2015年審議大會提交的《俄羅斯聯邦2015年報告》原文前兩頁:
俄文原文共19頁,這份報告體現了俄羅斯聯邦最新的核武器官方政策和官方聲明的核彈頭數量,與多家核安全組織統計的數據略有不同,數據差距來源於俄羅斯官方只公布「進攻型」核武器的數量等一系列因素。
該報告的中文全文翻譯如下:
俄羅斯聯邦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2015年審議大會編製的國家報告根據不擴散條約締約國2010年審議大會《最後文件》第一部分所載的「結論和後續行動建議」編製而成,其中包括涉及《不擴散條約》三大「支柱」——核裁軍、不擴散核武器和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般類型問題,相關信息在各支柱下逐一列報。
導言
俄羅斯聯邦始終致力於實現核裁軍、核不擴散和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的共同目標。我們一貫倡導加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擴散條約》)和普遍加入該條約的重要性。
俄羅斯完全按照《不擴散條約》規定的義務行事,不直接或間接向任何接受國轉讓任何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或對此類武器或爆炸裝置的控制權。俄羅斯不以任何方式協助、鼓勵或引誘任何無核武器國家製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或對這種武器或爆炸裝置的控制權。
俄羅斯聯邦深信,嚴格遵守《條約》第二條的規定,是防止新的核武器國家出現的主要保障之一。
第一節:核裁軍
俄羅斯負責任地履行其在核不擴散和軍備控制領域的國際義務。嚴格遵守有關的國際條約和協定,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則,這在《國家安全戰略》、《外交政策概念》和《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等基本文件中皆有體現。
俄羅斯朝著真正實現核裁軍方向邁出的第一步是,1987年12月8日締結《美利堅合眾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以下簡稱「《美蘇中導條約》」)。該條約使得消除這兩類核導彈武器成為可能。按照該條約的規定,共有1 846枚中程(1 000-5 500公里)和短程(500-1 000公里)地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825台導彈發射器被徹底銷毀。共計3 000餘枚核彈頭失效,其總爆炸當量達500 000公噸。該條約依然有效,仍是維護國際安全與戰略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俄羅斯聯邦始終致力於落實該條約,並充分履行其應盡的義務。
其後,《裁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以下簡稱「《第一階段裁武條約》」)於1991年7月31日簽署,並於1994年12月5日生效,該條約標誌著俄羅斯與美國協調開展的可核查的進攻性戰略武器裁減工作進入新的階段。
根據《第一階段裁武條約》,俄羅斯聯邦須將其戰略武器運載工具削減至不多於1 600件,並將這些運載工具所掛載的彈頭數量削減至不多於6 000枚。這些義務均已提前充分履行。截至2001年12月5日,即核查日,已部署戰略運載工具(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總量削減至1 136件,所掛載彈頭總數削減至5 518枚。
2002年簽署的《俄羅斯聯邦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裁減進攻性戰略力量的莫斯科條約》是俄羅斯為核裁軍事業所做的又一個貢獻。按照該條約的規定,俄羅斯和美國須在2012年12月31日前將各自的戰略核彈頭數量削減至1 700–2 000枚,即,約為《第一階段裁武條約》所規定限量的三分之一。這些義務也履行完畢。
2010年4月8日在布拉格締結的《俄羅斯聯邦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進一步裁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措施條約》(以下簡稱「《新裁武條約》」)是核裁軍進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該條約取代了先前簽署並於2009年12月4日到期的《第一階段裁武條約》和2002年《關於裁減進攻性戰略力量的莫斯科條約》。按照《新裁武條約》的規定,雙方應裁減並限制其進攻性戰略武器,以便在該條約生效七年之際及之後,以下各類武器的總量不超過:
·已部署洲際彈道導彈、已部署潛射彈道導彈(潛射導彈)和已部署重型轟炸機,700枚(架);
·已部署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導彈和重轟炸機掛載彈頭,1 550枚;
·已部署和未部署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已部署和未部署潛射導彈發射器以及已部署和未部署重型轟炸機,800枚(架)。
截至2015年3月1日,按照《裁減戰略武器條約》,俄方持有的已部署進攻性戰略武器運載工具共計515件,所掛載彈頭共計1 582枚。在核查當日,已部署和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潛射導彈發射器和重型轟炸機總數共計890件。
將這些數字與我國提交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2010年審議大會的報告中所提供的關於第四條執行情況的數據進行比較,即可發現,俄羅斯聯邦在履行自身的核裁軍義務方面貢獻重大且越來越大。在過去五年里,已部署運載工具的數量從 800件減至515件,彈頭數量從3 900枚減至1 882枚,即已經減半。
俄羅斯的核武器現處於可靠的管控之下。這種管控的效力又因組織和技術措施而得到加強。特別是自1991年以來,核儲存場總數減少了四分之三。俄羅斯現已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打擊恐怖主義行為的措施;同時,定期對危險的核設施和輻射設施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其安保無虞並隨時嚴防恐怖主義行為。
除戰略核武器外,俄羅斯聯邦還大量削減其非戰略性核武器的數量,削幅高達數成。俄羅斯現今的非戰略性核能力尚不足蘇聯1991年所擁有的核能力的25%。此外,俄羅斯的所有非戰略性核武器現已全部轉入「未部署」狀態。通過上述步驟,我們實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以解除這類武器的待命狀態。這些武器單獨存放在位於本國境內的中央儲存基地,並引入頂級安保機制,從而排除了遭竊以及意外使用或未經授權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俄羅斯聯邦不直接或間接地在本國領土外部署核武器;不向其他國家轉讓對其核武器的控制權。
通過裁減核武器,俄羅斯聯邦現已採取分步走措施,調整其軍事學說,降低對核因素的依賴。目前,所有標準核武器都已從俄羅斯作戰部隊中退出使用。作戰崗位上的洲際彈道導彈一律零任務,意即它們沒有瞄準任何目標。
弗拉基米爾·普京總統於2014年12月26日批准的最新版本《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明顯屬於防禦性質。根據該學說,核武器的使用嚴格受限,僅在兩種特殊情況下得到承認:一是俄羅斯或其盟友受到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進行的攻擊,二是國家本身的生存面臨威脅。此外,該學說的案文中還推出了「非核威懾」概念,其中包括一系列旨在通過使用非核手段防止俄羅斯聯邦受到侵略的軍事和軍事技術措施。做此調整是出於對俄羅斯當前所面臨的軍事危險和威脅的考量,因為考慮到現在的環境,該軍事危險和威脅清單已做更新。
1990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宣布暫停核試驗。俄羅斯聯邦——蘇聯的唯一合法繼承者——自1991年宣布獨立以來,從未進行過任何核武器爆炸試驗。我們打算今後繼續走這條道路,同時希望其他核大國也能採取類似做法。
俄羅斯聯邦於2000年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核試條約》),並一貫奉行旨在確保該條約——核軍備限制和核不擴散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法律機制——取得普遍性並及早生效的政策。我們深信,全面和無門檻禁止任何核爆炸,是限制核武器在質量上獲得改進的一種有效手段。
我們承諾努力以多邊形式和在雙邊會晤期間支持《禁核試條約》,並呼籲尚未加入該條約的國家、最主要是附件2所列國家中的最後8個剩餘國家不加任何先決條件地立即簽署和(或)批准該條約。我國一直是聯合國大會關於支持該條約的決議的共同提案國。我們參加每兩年一次的「《禁核試條約》之友」外交部長會議,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召集的促進條約生效會議。我們積极參与落實促進條約生效會議的最後宣言,其中最近一份於2013年獲得通過。
俄羅斯全力支持逐步、平衡地建立禁核試條約履約情況核查機制。我們積极參与禁核試條約組織籌備委員會討論有關問題(包括現場視察機制)的工作。俄羅斯專家還積极參加2014年在約旦舉行的現場視察綜合實地演練,該演練是致力於在禁核試條約框架內建立視察機制方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俄羅斯聯邦現正在建設國際監測系統第二大組成部分,其中包括31個台站(6個基本地震台站和13個輔助地震台站、4個次聲台站、8個放射性核素台站)和1個放射性核素實驗室。截至目前,已有26個國際監測系統台站(81%)投入運行。
考慮到當前的戰略形勢,並慮及影響戰略穩定的因素的演變,俄羅斯聯邦願意繼續按照《不擴散條約》第六條規定的義務,沿著可核查且不可逆轉的核武器削減道路繼續前進。
如不將戰略防禦武器領域的當前趨勢納入考慮,核裁軍就無法實現。歐洲和全世界的反導彈能力的集結關乎戰略穩定。當前極少數國家在歐洲和亞洲正在建立反彈道導彈系統,這可能威脅其他國家所實施的戰略威懾的有效性,並破壞全球穩定。俄羅斯聯邦充分認識到這種假設情況的危險性,一貫敦促就歐洲反彈道導彈系統不會瞄準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且基於客觀標準的保證書。
經過深思熟慮且基於所有國家無一例外享有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這一原則的集體行動,是維護和平與穩定的必要條件。其他做法會影響到歐洲和全球安全的加強。除核武器外,從世界整體戰略形勢和總裁軍目標來看,正在開發的先進的非核武器系統,包括遠程海上發射巡航導彈和其他遠程高精度系統,變得重要。
在一系列裁軍挑戰中,防止外空武器化佔有特殊地位。俄羅斯聯邦一貫反對在外空部署任何類型武器,並已做出政治承諾,絕不做始作俑者。
在外空部署武器,不僅意味著軍備競賽的擴張,還意味著軍備競賽質的升級,這可能給整個軍備控制進程、戰略穩定乃至整個國際安全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必須禁止在外空部署武器,這是核裁軍的重要條件之一。
我們應該找到一種有助於增強國際安全與穩定的解決方案。《俄羅斯和中國關於禁止在外層空間部署武器的條約》草案是實現這一目標有效而務實的途徑。
總的說來,我們認為,重要的是,要著力降低不斷增大的衝突可能性,解決增強國際安全與穩定方面的緊迫問題,並為採取進一步步驟實現核裁軍創造有利條件。
核武器用裂變材料
俄羅斯聯邦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停止了生產核武器用裂變材料。自1989年以來,我國未生產任何武器級鈾。自1997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按照1997年9月23日的《俄羅斯聯邦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鈈生產反應堆的合作協定》,致力於關閉13個生產武器級鈾的反應堆,其中最後一個已於2010年關閉。目前,九個反應堆正在拆除之中。其餘四個也已進入拆除準備階段。
2013年,我們完成了《俄羅斯聯邦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處置從核武器中提取的高濃鈾的協定》(《高濃鈾-低濃鈾協定》,亦稱「百萬噸變百萬千瓦計劃」)的執行工作,按照該協定,我們共轉化彈頭級鈾500公噸,相當於20 000枚核彈頭。
在2014至2015年期間,俄羅斯聯邦積极參与按照聯合國大會第 67/53號決議設立的政府專家組的工作;專家組的報告廣為分發,供進一步審議。我們注意到專家組為該問題的實質性分析做出了卓越貢獻,其分析詳盡而全面,無出其右者。專家組的工作表明,針對有可能達成的條約的不同方面所採取的做法相差甚迥。我們堅信,舉行關於這樣一項協定的談判,應僅以裁軍談判會議全面、平衡的工作方案為框架,並立足於1995年CD/1299號文件「香農任務規定」。
第二節:國家防擴散措施
原子能機構的保障監督
我們認為,加強不擴散核武器機制的主要工作在於各締約國本國地方一級。與此同時,通過交流信息和「最佳做法」,我們又總能以集體之力取得更好的成果。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在此進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促進整個核不擴散機制順暢運作。
鑒於原子能機構承擔了一系列有關和平利用核能的任務,俄羅斯聯邦一貫支持其工作及進一步加強其能力,具體做法包括為其工作提供充足的資源。
原子能機構工作的防擴散部分是開啟和平利用核能澤被無核國家大門的一把鑰匙。核不擴散與獲取核技術密切相關,是各國能夠儘可能沿著發展核科學和能源生產道路前進的一大保證。
確保核不擴散機制的一個重要要素是,按照《不擴散條約》第三條第1款,在無核武器的簽署國實施原子能機構的保障監督,以確保該條約規定的各項義務得到履行。這些保障監督的適用,既是開展和平利用核能國際合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國家間建立信任的一個工具。俄羅斯聯邦繼續與原子能機構在這個問題上積極合作。
根據1985年2月21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關於在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適用保障監督之協定》,俄羅斯聯邦共有30多處核設施被列為可予適用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的核設施。俄羅斯聯邦於2007年批准了該協定的《附加議定書》(2007年10月2日第227-FZ號聯邦法)。
2010年7月1日,原子能機構擇定在國際鈾濃縮中心實施其保障監督。2010年 12月13日至17日,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了首次全方位視察:原子能機構視察員核查了俄羅斯聯邦提交的關於該設施設計的信息,檢查了該中心的核材料實際存量,並封存了所有達到低濃鈾保障實物儲備水平的容器。原子能機構最近一次檢查該中心核材料實際存量的視察時間是2014年10月8日至9日。
俄羅斯聯邦一直積極與原子能機構合作,以加強保障監督制度,具體做法是通過實施一項支持保障監督的國家科技方案,為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在原子能機構保障司創設至今的30多年間,俄羅斯做了大量工作,旨在鞏固其技術基礎,並為其提供新的測量方法、材料樣本和來源,以及開展工作人員培訓。
特別是,根據該方案,俄羅斯聯邦向原子能機構提供援助,幫助它在俄羅斯實驗室分析原子能機構在視察期間收集的環境樣品;現正在開發用以探測未申報核材料和核活動的新技術。我們不僅高度重視培訓原子能機構的視察員——此項工作已超出核材料控制非破壞性方法傳統應用的範疇,而且還非常重視同位素鈾濃縮廠視察工作。俄羅斯的專門機構繼續對原子能機構秘書處工作人員以及來自原子能機構成員國的人員開展關於衡算和控制核材料的培訓。
考慮到和平發展核能以及使用核材料的各種應用的前景,俄羅斯認為原子能機構秘書處旨在提高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效益的工作十分重要。我們以為,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制度應以最新的技術創新為依託,在技術上是可靠的,其實施應立足於對所有成員國公開透明的進程。在這方面,我們認為,首先有必要對滿足以下條件的國家採取所謂的「綜合保障監督」做法:一是全面保障監督協定的《附加議定書》對其生效,二是接獲原子能機構關於不存在未申報核材料和核活動的報告。
俄羅斯正在積极參加關於原子能機構秘書處正實施的保障監督制度改革的審議。我們認為,原子能機構秘書處在對各國進行評估時,應採用這些新做法,僅以客觀且技術上健全的標準為指導,而且這些標準清單須由原子能機構的決策機構批准。我們堅持認為,各國僅應接受那些旨在核查其保障監督協定規定的核活動的措施和程序。我們強調,原子能機構秘書處在就保障監督實施情況下結論時,其所倚賴的信息應該只能是那些它已準備好在公開辯論中捍衛其準確性的信息。
有鑒於《附加議定書》對於保證一國所有核材料及其核活動全部屬於和平性質的重要意義,俄羅斯視其存在為轉讓核技術和設備的強制性條件之一。
認識到與原子能機構簽署《附加議定書》完全取決於《不擴散條約》締約國的自願,我們呼籲尚未這樣做的國家,與原子能機構簽署《保障監督協定附加議定書》,並儘快予以批准。
出口管制
俄羅斯高度重視《不擴散條約》第三條第2款的執行。在這方面,我們讚賞核供應國集團和桑戈委員會的活動,它們已在實踐中證明,可以確定非歧視的核出口管制協調程序。俄羅斯按照核供應國集團和桑戈委員會的原則,在出口法規和管制清單以及所列物項的基礎上建立起國家出口管制制度。
俄羅斯是核供應國集團的積极參与者。我們一貫倡導那些擁有巨大工業和出口潛力並能夠為實現法定目標做出切實貢獻的國家參與該集團的工作。我們以為,國際防擴散努力不應該導致對兩用品及相關技術正當貿易以及民間科技合作施加不合理限制。
我們尋求不斷改進核供應國集團活動的所有方面。在現代世界,核不擴散與和平利用核能之間的內在關係彰明較著。核能正切切實實地成為一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資源。與此同時,由於充分利用和平用途核能惠益的挑戰就擺在面前,與敏感核技術潛在擴散相關的風險也在相應加大。
俄羅斯已就向無核國家轉讓最敏感的核設備及技術,如鈾濃縮和乏核燃料的化學再處理,在國家立法中制定並通過了嚴格而客觀的管理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標準是,進口國必須是《不擴散條約》締約國。關於鈾濃縮技術,其轉讓僅在適當且明確顯示無任何可被轉用於生產武器級材料的基本要素的情況下進行。目前,我們正在努力推動核供應國集團普遍接受這些標準。
核保安
俄羅斯高度重視在全球各地維持最高水平的核保安。我們所秉承的基本原則是,一國建立和維持核保安制度的責任完全在於本國。
俄羅斯聯邦是核保安領域所有重要國際法律文書的締約國,包括《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和《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及其2005年《修正案》。我們認為,修正案生效後,必將有助於國家核保安制度顯著加強。這些法律文書取得普遍性,是在全世界加強核保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呼籲所有國家加入這些文書。
對於本國境內的所有核材料、其儲存場及相應設施,以及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質的運輸,俄羅斯一律按照法律和法定文書的規定,並根據原子能機構的建議,採取包括實物保護在內的必要保安措施。
我們認為,原子能機構在開展國家間合作和分享核保安經驗方面繼續發揮著主導作用。
我們認為,2013年7月舉行的原子能機構核保安問題國際會議為審議與核保安有關的一切問題、其現狀以及其在全世界得到改進的方法提供了寶貴機會。
我們支持並注意到原子能機構向其成員國提供關於加強本國核保安制度的援助。在這方面,俄羅斯對原子能機構《2014-2017年核保安計劃》整體上表示歡迎,該計劃旨在增強原子能機構的協調作用,確保核保安、廣泛利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發展以及應各國請求向其提供相關援助。
我們支持原子能機構為制定核保安領域的準則所做的努力。俄羅斯專家積极參与這項工作。我們注意到,協商一致原則是原子能機構就核保安問題建言獻策的基礎。
自2010年以來,俄羅斯一直在向原子能機構核保安基金提供自願捐款。
俄羅斯向那些業已著手將核能用於和平用途的國家提供提高其核保安水平的援助。自1998年以來,我們為專家提供核保安培訓,現在繼續在奧布寧斯克國立核能技術大學(原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全球核安全與核保安研究所和托木斯克理工大學舉辦關於實物保護的培訓班和研討會。已有500多名核材料實物保護外國專家在此接受培訓。
俄羅斯在不斷努力提升核保安文化。2012年,擬訂了關於組織和開展核保安文化相關工作的方法建議。
核保安文化研討會由我國與原子能機構聯合舉辦,地點在奧布寧斯克,時間分別是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和2014年12月,所針對的對象主要是來自以下兩類國家的專家:一是開始使用核能的國家,二是那些正在使用、建造或計劃建造俄羅斯所開發的動力反應堆的國家。
我們支持原子能機構創建和維護非法販運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質資料庫的方案。我們積极參与旨在實現資料庫性能現代化的工作組會議,並交流信息。我們也定期提供相關信息。俄羅斯現已建起一個刑事偵查和其他調查系統,用以查明從非法販運渠道獲得的核材料、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性廢物。
俄羅斯認識到無管制放射源可能構成的危險,正在採取措施,以完善其衡算、控制和實物保護系統。俄羅斯嚴格遵守《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為準則》以及《放射源的進口和出口導則》所載的原子能機構各項建議。
俄羅斯根據本國在這一領域的經驗,並借鑒外國和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的經驗,不斷完善關於放射源和放射性材料衡算、控制和實物保護的法律法規。2012年,批准了新版聯邦標準和規則《機構內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性廢料衡算和控制基本規則》,其中針對放射源潛在風險分類,確定了進行衡算和控制的要求;2014年,批准了新版聯邦標準和規則《放射性物質、放射源和儲存設施實物保護規則》。
放射源登記薄一直得到維護和完善。
在持續受到恐怖主義威脅的背景下,我們認為,至關重要的是要保持警覺,並提高核材料及相關設施實物保護系統的信息安全水平,以及增強對關乎使用核電設施安全的自動控制系統的保護力度。我們深信,這一領域不必要的透明度可能導致危險後果。
俄羅斯支持旨在提供敏感信息保護措施,包括核設施網路安全措施的國際努力。特別是,俄羅斯每年都舉行關於「自動實物保護系統信息保護問題」的培訓和方法研討會。
在俄羅斯聯邦倡議下,核鑒識國際技術工作組第18次會議於2013年在聖彼得堡召開,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國家及澳大利亞有關實驗室、研究所和國家科學中心的權威專家參加了會議。這是該工作組自成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
當前,俄羅斯正在監測國家邊界的放射性材料非法販運情況,與此同時,我們還在俄羅斯聯邦境內創建全國預防放射性材料非法販運系統。該系統的技術工作在摩爾曼斯克、加里寧格勒和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三個州實施。
除不斷完善核保安制度外,俄羅斯聯邦還建立了現代的全國核材料衡算和控制制度。藉此制度,可確保對核材料儲存地或使用地的現有存量以及運輸過程中的核材料進行有效管控。全國核材料衡算和控制制度的管理規則在不斷完善。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俄羅斯始終在執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540號決議的規定,該決議旨在打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黑市」交易,防止此類武器以及其生產所需相關材料、技術和運載工具落入非政府實體(主要是恐怖主義組織)的手中。我們積极參加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為有效執行其第1540號決議各項規定所設立的委員會的工作。
打擊核恐怖主義全球倡議
2006年,俄羅斯和美國聯合發起了「打擊核恐怖主義全球倡議」(「全球倡議」),今天,這項倡議已經成為打擊核恐怖主義和加強全世界核保安領域開展合作和交流最佳做法的一項有效工具。
該倡議目前共集結86個夥伴國家和4個國際觀察員組織(原子能機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歐盟和國際刑警組織),現已成為志同道合的國家的一個固定的代表論壇,推動各方就核恐怖主義威脅帶來的問題形成統一認識,並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
「全球倡議」旨在幫助發展基於以下文件並旨在使其生效的國際合作:《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及其2005年《修正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540號決議;以及其他一系列旨在防止核材料落入恐怖主義分子手中的國際法律文書。「全球倡議」的實際目標是,動員儘可能多的國家來履行上述國際法律文件衍生的義務,並確保就此問題開展國際合作。
我們預計「全球倡議」框架內的活動將會增加。有必要集中精力對其《基本原則》中提到的各項挑戰展開詳細審查。與此同時,我們認為,應將重點放在實踐活動上——各類培訓班、研討會、工作人員和實地演練,包括聯合演練,且該倡議的三個工作組(應對和減緩、核鑒識及核探測)全部參與,而文件擬定工作應中途暫擱。
俄羅斯作為「全球倡議」自發起至今的共同主席(另一個是美國),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全球倡議」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2012年9月在莫斯科州莫斯科市和德米特羅夫鎮舉行的「Strazh-2012」國際示範演練。此次演練的目的是,交流關於禁止非法販運核材料和放射源的最佳做法。來自48個國家的代表團、來自歐洲聯盟委員會、原子能機構、國際刑警組織、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觀察員,以及198名俄羅斯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演練期間展示了俄羅斯國防部和國有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在運輸中核和放射性物質探測、相應技術和設備領域的最新技術發展,以及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特遣隊和國有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應急技術小組關於應對核恐怖主義威脅和矯正其後果的工作。
無核武器區
建立無核武器區(無核區),是加強整個核不擴散機制,特別是《不擴散條約》機制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建立無核區並進而執行《不擴散條約》第七條,各國實際上是在推動增強區域和國際穩定與安全及加深相互信任。俄羅斯一貫支持這一進程,並與各國合作,助其努力建立此類無核武器區並使其無核武器區地位正式化。
我們歡迎中亞國家和5常所做的努力,這為簽署《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開闢了道路,並為加強核不擴散機制和實現無核武器世界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2015年4月,關於上述議定書的法律已在俄羅斯聯邦聯邦會議兩院獲得通過,並經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簽署生效。
我們對東南亞無核區地位正式化進程感到滿意,此項工作現已成功邁入最後階段。5常克盡己任,竭盡所能,確保早日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我們希望東盟國家能在短時間內就5常對《議定書》所做保留聲明表明立場,以便我們能夠完成簽署程序。
根據2010年《行動計劃》,本審查周期的關鍵問題之一是,著手建立中東無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區。
我們非常嚴肅地對待不擴散條約締約國關於就建立中東無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區召開一次會議的指示。我們打算進一步做出積極努力,以儘快召開此次會議。我們認為,重要的是,要在該區域各國的參與下,繼續開展對話,以推動此次會議早日召開。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在過去五年里,一項前所未有的進程在這一領域啟動,其間,包括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在內的有關各方終於坐到了同一張談判桌前。
不擴散機制區域性挑戰的解決方案
俄羅斯積极參与國際社會尋求核不擴散機制區域性挑戰解決方案的努力,特別是P5+1(俄羅斯、中國、美國、英國和法國外加德國,歐盟從中斡旋)與伊朗關於解決伊朗核計劃問題的談判框架,同時還參與關於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六方會談。
我們一貫倡導的主張是,核不擴散領域的區域性挑戰能夠且必須在嚴格遵守國際法規則和顧及所有國家正當安全和發展關切的前提下,在《不擴散條約》以及其規定不容違背的基礎上,完全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加以應對。
伊朗核計劃談判方面迄今取得的重大進展令人印象深刻,這證實了這種方法是有效的。事實上,俄羅斯提出的概念解決方案在此得到了實施,如分步走做法和互惠互利、承認伊朗有權和平利用核能(包括在嚴格有效的國際監督下進行鈾濃縮)等原則。俄羅斯將繼續盡一切必要的努力,在6月30日前就伊朗核計劃達成一項全面協定。我們認為,未來達成的協定應立足於公認的國際法規則以及原子能機構的保障監督工具,且不開創任何不良先例。
我們預計類似的方法將適用於朝鮮半島核問題,該問題同樣需要及早解決,以便維護區域和國際和平與安全。
第三節:與和平利用核能有關的國家措施
俄羅斯一貫主張不擴散條約締約國更廣泛地獲取和平利用核能所帶來的惠益、在此領域開展國際合作,以及在和平利用核能與加強整個核不擴散機制,特別是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制度之間達成必要的平衡。按照《2010年行動計劃》行動47,俄羅斯「尊重每個國家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的選擇和決定」。
世界各地民用核能的發展情況
原子能機構最近的預測顯示,世界各地的核能利用在不斷增加。這意味著國際社會正在克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造成的心理衝擊。事故發生後,國際社會吸取了相關經驗教訓,並得出了結論,同時還採取了額外的安全措施,以確保核能成為一種可靠、環保的能源來源。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贊助下,俄羅斯與核能機構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合作,於2013年6月在聖彼得堡舉行了原子能機構國際部長級會議「面向21世紀的核電」,該會議已成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論壇,觸及所有相關問題,其中包括能源資源和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努力提高核安全、發展基礎設施和促進核能創新。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在運核電機組438台,總發電功率為375.9萬千瓦;另有在建核電機組70餘台。
俄羅斯的戰略
2014年,俄羅斯慶祝世界首座核電站奧布寧斯克核電站建成60周年。其啟動開創了和平利用核能為滿足能源需求另闢新徑的新紀元。如今,俄羅斯的核「艦隊」由33台核電機組組成,總發電功率達25.2萬千瓦。另有9台發電功率為1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和一個發電功率為80兆瓦的浮動核熱電廠「阿卡德米克-羅蒙諾索夫號」在建。其中一些在運核電站不僅向俄羅斯核電站,還向世界許多國家的核電站提供核燃料。
除大規模建造裝有熱核反應堆的核電站外,俄羅斯現正在致力於開發新一代閉式核燃料循環技術和第四代快中子反應堆。
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熱輸出為600兆瓦的快中子反應堆成功運行多年的國家;一座熱輸出為800兆瓦(BN-800)反應堆原型已經建成,現正處於物理啟動階段。目前,一座基於俄羅斯技術的實驗快中子反應堆在中國投入運行。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將核電發展與此類反應堆和閉式核燃料循環聯繫起來。
季米特洛夫格勒原子反應堆研究所現正在實施一個項目,以建造一座新型多功能快速研究堆,旨在替換研究所內唯一一座在運BOR-60鈉冷卻快中子研究堆。我們計劃在該多功能快速研究堆的站址上建立一個國際研究中心。
雙邊合作和項目
在2014年5月23日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指出:「我們不僅從事核能設備的生產與貿易,還創造了一個集科學和人員培訓於一體的獨立產業。在這方面,我們計劃進一步發展核能這門科學。我們參與國際項目。我們打算建立最先進且安保級別最高的核電站。」
如今,白俄羅斯核電站一期工程和中國田灣核電站三期工程正在施工,芬蘭Hanhikivi-1核電站施工合同業已簽訂。關於阿庫優核電站建造的技術文件已按照許可和授權獲取程序編製完畢,並提交土耳其監督機構和國家機關。
2014年3月,俄羅斯和匈牙利就擴建和升級波克什核電站的項目以及該項目的預算編製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俄羅斯技術還在約旦首座核電站施工招標中中標。
俄羅斯高度重視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與獨立國家聯合體國家,特別是與哈薩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開展合作。這可為實施具體的雙邊項目奠定必要基礎。
俄羅斯向後發國家,特別是那些採用俄羅斯技術建造核電站的國家提供援助,助其建立一切必要的基礎設施——監管框架、乏核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管理系統、工作人員技能培訓,以便成功、安全地實施其國家核能計劃。
眾所周知,乏燃料和放射性材料管理問題是各國大規模利用核能的障礙。這不僅是一個複雜的技術問題,也是影響民眾對核能計劃的態度的一個關鍵方面。
俄羅斯特別重視解決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管理問題。俄羅斯已批准《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聯合公約》。2011年7月,關於放射性廢物管理和修正俄羅斯聯邦法律若干法案的第190-FZ號聯邦法獲得通過。自2007年以來,俄羅斯一直在實施聯邦專項計劃《2008年及其後直至2015年核與輻射安全計劃》。
包括原子能機構在內的權威專家早在多年前就已指出,這個問題只能通過在核燃料聯合體後端發展領域開展國家間、區域和全球合作加以解決。特別是,任何可能的解決方案都需要某一核電站供應國提供一攬子綜合服務。從本質上講,這意味著該國不僅要供應核電站及其所需的核燃料,還要卸除乏核燃料供其進一步處理。俄羅斯在與一些國家合作時即用此法。
我國繼續採用俄羅斯設計的研究堆乏燃料回返做法。第三國的研究堆高濃鈾燃料回返是在原子能機構參與下通過與美國合作進行的。
自該項目啟動以來,共計從14個國家移除了800千克未使用的核燃料和 1 346千克(以下該數據是指鈾)輻照高濃鈾燃料(即,2 146千克核燃料,足以生產約85件核武器)。
迄今為止,俄羅斯已將保加利亞、拉脫維亞、利比亞和羅馬尼亞四個國家的高濃鈾燃料徹底移除。保加利亞、拉脫維亞和羅馬尼亞境內未使用的高濃鈾燃料已經移除;保加利亞、拉脫維亞、利比亞和羅馬尼亞境內的乏高濃鈾燃料也已移除。9個國家境內的高濃鈾燃料已部分移除。越南、德國、利比亞、波蘭、塞爾維亞、烏茲別克、捷克共和國和匈牙利境內未使用的高濃鈾燃料已部分移除。捷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匈牙利、哈薩克和波蘭境內的乏高濃鈾燃料已部分移除。
俄羅斯還與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盡量減少高濃鈾作為研究堆核燃料的使用,此舉在技術上可行、在經濟上合算。
經評估,俄羅斯確認,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看,可以將國家研究中心「庫爾恰托夫研究所」、莫斯科工程物理研究所、原子能反應堆研究所和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六座研究型核反應堆所用的燃料從高濃鈾轉換為低濃鈾。當前工作的重點是開發和認證IRT MEPhI、托木斯克IRT和國家研究中心「庫爾恰托夫研究所」IR 8三座反應堆實現轉換所需的新型高密度低濃鈾燃料。關於具體轉換的決定將在對其經濟後果另行評估後做出。關於國家研究中心「庫爾恰托夫研究所」阿格斯反應堆的轉換活動計劃於2015年展開。
進一步發展核能並為經濟發展大規模應用核能,需要有關國家共同努力,以採用系統做法來完成與此發展相關的複雜任務。俄羅斯既是原子能機構「創新型核反應堆和燃料循環國際項目」的發起者,也是其主要贊助方。
「創新型核反應堆和燃料循環國際項目」已成為完全成熟的機制和高級中心,能夠對擬議的和規劃的核能系統進行綜合分析,審查包括基礎設施、保安、放射性廢物最小化以及環境保護在內的一系列因素。由於這一知識平台,成員國對有助於過渡到可持續核能系統的技術創新和制度特性的認識日漸提高。「創新型核反應堆和燃料循環國際項目」的參與國數量已達到40個。2014年1月,該項目轉為原子能機構秘書處核能司下的一個正式科室。
我們完全贊成有必要按照原子能機構大會第五十八屆會議的決議,在「創新型核反應堆和燃料循環國際項目」框架內,展開一項關於「以合作方式推進核燃料循環後端發展:驅動要素與法律、體制和財政障礙」的研究。我們相信,這將成為眾多成員國的共同呼聲,並將吸引來自核能技術供應國和使用國的權威專家參與。就其自身而言,俄羅斯願意支持由原子能機構發起的此類倡議,並積极參与其實施。
在與原子能機構合作開發「燃料保證」概念和核燃料聯合體服務多邊做法方面,俄羅斯依舊處於領先地位。
根據俄羅斯聯邦總統2006年的倡議,關於與哈薩克共和國共建國際鈾濃縮中心的協議所載全部要點現已落實完畢。除國際鈾濃縮中心外,在俄羅斯倡議下,並在原子能機構贊助下,還建立了一個低濃鈾儲備庫。其儲量為120噸,低濃鈾純度可達5%,以保障低濃鈾供應受到非商業干擾的原子能機構成員國得到供應。該儲備庫隨時處於待命狀態。俄羅斯自行承擔儲存、材料維護、確保其核安全與核保安以及實施保障監督所產生的全部費用。
俄羅斯支持原子能機構關於在哈薩克建立一個低濃鈾庫的項目,並參加確保經其領土往返於該庫的鈾過境受到保障的項目,同時還表示願意通過國際鈾濃縮中心向低濃鈾庫提供儲存服務。
該項目幫助實現發展和擴大和平利用核能的目標,同時還可增強核不擴散機制,其中,《不擴散條約》是一個關鍵要素和一種保障。
與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以及通過原子能機構進行的技術合作
我們高度讚賞原子能機構秘書處技術合作司及核科學和應用司為促進國家間合作所做的工作。俄羅斯是技術合作基金的捐助方,為了其他歐洲國家的利益避免將該基金的資源用於國家項目。除此之外,我們還與原子能機構一道實施區域項目,以增強醫學物理學家在放射腫瘤領域的相關技能,並開展鈾廢物循環再利用專家培訓。
我們認為,我國的最重要優先事項是:輻射技術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和平原子」在醫學、空間、農業、工業及國民經濟其他重要部門,以及在安全檢查設備中的應用。我們高興地看到原子能機構也越來越關注這幾個方向。
為證所言非虛,俄羅斯於2014年撥款500萬盧布用於原子能機構「核科學和應用實驗室改造項目」,旨在使原子能機構奧地利塞伯斯多夫研究實驗室實現現代化。
核保安與核損害民事責任
俄羅斯一如繼往地繼續增強確保安全利用核能的國家潛能,同時還一直在不斷加強與原子能機構在這一領域的互動。俄羅斯是《核安全公約》、《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和《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聯合公約》的締約國。2005年,俄羅斯加入1963年《關於核損害民事責任的維也納公約》。
俄羅斯專家正積極、全面地參與執行原子能機構《核安全行動計劃》。用以支助執行《核安全行動計劃》的其他一系列俄羅斯-原子能機構項目,以及我國自願採取的、旨在檢查和最終確認俄羅斯核技術安全狀態的其他一系列國際舉措,已得到落實。
2014年,俄羅斯參加了關於監管各類核設施和核活動核安全保障方式的國際法律文書締約國的一系列會議。我們特別注意到核安全公約締約國第六次審議會議,該會議考慮到多年來特別是近三年來的《公約》審議做法,在《公約》實施機制中引入了合理而重要的最新要素。我們也對定期報告制度感到滿意,該制度在我國參與下於兩年前成為《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項下會議的慣例,通過它,我們能夠立刻了解到外界對報告方應急狀態的認識程度,而且確保報告人員本身清楚哪些工作業已完成、哪些仍有待完成。
我們滿意地注意到原子能機構組織了安全評估考察,作為增進全世界和各國核安全的另一個有效機制。2013年年底,俄羅斯監管機構環境、工業與核監管局接待了原子能機構的後續評估考察,以分析2009年評估考察所提出的關於審查該監管機構活動實效的建議的落實情況。關於接待原子能機構對俄羅斯在運核電站安全評估考察的中期計劃已與原子能機構秘書處協調,現正在順利執行。
為執行和(或)加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所採取的其他行動
2010年至2014年,由於本國學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開展的活動,俄羅斯充分履行了不擴散條約2010年審議大會結果通過的《行動計劃》第22段規定的各項義務。
2010年5月,俄羅斯簽署了《裁軍與核不擴散教育聯合聲明》,是唯一簽署該聲明的核武器國家。這一事件反映了俄羅斯各組織在發展核不擴散教育、制定實施用以支持裁軍與核不擴散培訓活動的新計劃和深入研究這些問題的方案,以及在宣傳教育的基礎上在大眾中宣傳這些問題方面取得的成功。
我們認識到我國作為《不擴散條約》保存國肩負的重大責任,認為退出《不擴散條約》問題事關重大。我們認為,這方面的任何決定都不應導致第十條的修訂、《條約》案文重新開放或者一個國家退出一項國際協定的主權權利的基本原則之一受到損害。然而,我們贊成有必要就界定關於可能退出《條約》的程序和後果的商定建議交換建設性意見。我們認為,加強對依照《核不擴散條約》第十條做出退約決定的國家的問責可作為加強《不擴散條約》的手段之一。
加強核不擴散機制是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的一項優先事項。我們打算盡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不擴散條約》當前審議進程的效力。我們的頭等要務是,確保核不擴散機制正常運行,以便我們能夠朝著建立無核武器世界這一共同目標不斷邁進。
14953字的報告居然看完了,這是得有多麼關注俄羅斯的核力量啊!
嗯。。。這麼關注,是要交個手咯?
感謝大家對小火箭的支持!
版權聲明:
本文已由邢強博士獨家授權小火箭刊發,禁止非授權轉載,歡迎朋友圈轉發。
微信ID:ixiaohuojian
關注 小火箭 加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版權聲明已發布,刪改以上聲明即為非法轉載。
※一次跨海飛行試驗催生的神奇軍用藥物
※雷神導彈:跨越大西洋,瞄準莫斯科 上篇
※雷神導彈:跨越大西洋,瞄準莫斯科 下篇
※你是否還記得那份渴望?紀念《壯志凌雲》上映30周年
※波音727:世界上第一款銷量過千的噴氣式客機
TAG:小火箭 |
※徹頭徹尾的謊言!美軍竟稱自己的核力量驟減85%? 有誰會信!
※印巴核力量對比:儘管巴鐵數量上稍多,但有一弱項令人憂心!
※中國戰略核力量到底多強?令美不敢輕舉妄動
※印度大力發展核力量核武器數量激增:周邊國家需提高警惕!
※印度海基核力量水平有多高?大概還不如朝鮮,比中國差30年
※專家稱想讓俄羅斯削減核力量需要滿足三個苛刻條件
※中國為何遲遲不曝光核武器數量?一老專家徹底改變世界核力量格局
※中國戰略核力量到底有多強大?美國稱已經不敢輕舉妄動了
※難以置信,世界五個核大國之一的英國的海基核力量竟然是花錢買來的
※與美核戰一個小時就會潰敗:俄為何如此輕視中國核力量
※印度核力量比法國英國更完善,大量戰機具備空射核彈頭的能力
※當年中國核力量有彈無槍,如今印度潛艇有槍無彈,大寫的尷尬
※火影忍者木葉村體術最強的幾個人,小李是隱藏的核力量!
※中國戰略核力量到底多強?竟讓美國不敢輕舉妄動
※中國海基核力量大突破!俄專家直言,老對手這回終於不嘴硬了
※印度稱不畏懼中國核力量:坐擁130枚核彈,達中國一半
※海上核力量是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中國與美俄仍有巨大差距
※法國核力量發展有2大趨勢,分析起來還不費腦筋
※張開帙走了:52年前,他組織改裝中國空軍第一批具備核打擊能力的飛機。說中國核力量「有彈無槍」的洋人都被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