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14種眼科疾病內治法,你不想都知道嗎?

14種眼科疾病內治法,你不想都知道嗎?

在古代,可能沒有明確的眼科,時至今日,中醫眼科學已經成為中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世人皆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這扇心靈之窗卻時常會因為眼疾而失去本來該有的澄明。面對眼疾,如何讓我們的心靈之窗恢復該有的明亮呢?中醫眼科學專家莊曾淵為您講解14種眼科疾病內治法,且看正文!

14種眼科疾病內治法,你不想都知道嗎?

治法是根據辨證結果制定的治療方案,是組方用藥的章法,它是辨證論治的重要環節,辨證的核心是分析病機,論治的關鍵是確定治法。理法方葯,法包含治法,是連接理(病機)和方葯的橋樑,只有治法和病機一致才能做到方證相應。

臨證之時應該謹守病機,分清標本緩急,遵循整體辨證與局部辨證相結合的原則擬定治法,目前眼科臨床常用八綱辨證、病因辨證、臟腑辨證(五輪辨證)和精氣血津液辨證,針對這些辨證方法而有相應的證候病機,眼科常用治法分述如下。

一、疏風清熱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風熱為患的眼病。外感風熱常表現為發病突然,胞瞼紅腫,刺癢疼痛,羞明流淚,眵淚膠黏,白睛紅赤,黑睛星翳,瞳神縮小,眉棱骨痛,目珠斜視等。全身可見惡風發熱,口渴咽燥,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等。也可用於撞擊傷目、真睛破損等辨證為風熱外襲的眼病。

2.常用方葯

本法應用辛涼發散、疏風解表葯等組方,發揮疏風清熱作用,如蔓荊子、菊花、薄荷、荊芥、防風、前胡、柴胡等。風性善行而速變,風熱為患有風重於熱或熱重於風的區別,臨床表現有目癢、目痛、目赤、目腫脹等不同的主症,針對不同的證候類型,疏風清熱方劑的運用也要有所選擇。常用方劑有金液湯、驅風散熱飲子、羌活勝風湯、銀翹散等。

二、祛風散寒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風寒為患的眼病。外感風寒常表現為起病急驟,眼痛流淚,不能睜眼,淚液稀薄,眉棱骨痛等。全身可見惡寒重,發熱輕,頭痛,鼻塞流涕,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等。

2.常用方葯

本法應用辛溫解表葯組方,發揮祛風散寒作用,如麻黃、桂枝、羌活、白芷、辛夷等。臨證時,應根據寒邪輕重、有無夾濕進行加減。同時,可結合經絡辨證選用祛風止痛藥,如前額頭痛,選用白芷;頭頂疼痛,選用藁本;兩側頭痛,選用柴胡;眉棱骨痛,可重用羌活;川芎為治療頭痛、眼脹要葯,可配伍使用。常用方劑有四味大發散、明目細辛湯、除風湯等。

三、瀉火解毒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火熱毒邪所致的實熱證眼病。火毒致病常表現為頭目劇痛,畏光流淚,胞瞼紅腫,眵淚膠黏,潰爛生瘡,白睛混赤,黑睛潰陷,黃液上沖,瞳神緊小或散大,眼內出血,突然視物不見,目珠突起,轉動受限等。全身可見口乾口苦,煩熱,口渴喜冷飲,便結溲黃,舌紅苔黃,脈數等實熱之證。

2.常用方葯

外感六淫、六氣化火,五志過極、氣鬱化火,以及臟腑功能失調,邪郁化火,皆為本證常見病因,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毒為火之盛。《儒門事親》強調目不因火不病,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火邪致病的普遍性,瀉火解毒是眼病的重要治法,本法應用寒涼清熱葯組方,發揮清熱瀉火解毒作用,如銀花、連翹、黃連、黃芩、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山梔、龍膽草等。

四、祛濕法

1.常見證候

本法適用於濕邪外侵或濕濁內生所引起的眼病,臨床常見胞瞼水腫,瞼重難睜,瞼緣濕爛,胞內粟瘡,白睛污黃,眵淚膠黏,黑睛霧狀混濁色灰白,翳如蟲蝕,視物變形,眼底可見滲出、水腫等。全身可見體倦身重,頭重如裹,口不渴或渴不欲飲,胸悶食少,腹脹便溏,苔滑或厚膩,脈滑等。

2.常用方葯

本法是用芳香化濕、淡滲利濕、祛風勝濕或溫陽利水等藥物組成方劑,如蒼朮、厚朴、藿香、佩蘭、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瞿麥、防己等。濕為陰邪,其性重濁黏膩,有外濕和內濕之分,皆可隨經絡上犯於目而發病。外濕可由居處潮濕、氣候濕熱等引起,外感濕邪常可夾風、夾寒;內濕不化可聚而為痰,濕濁久郁可化熱、化火,其臨床癥狀各異,選方用藥也各有所偏重。

濕邪夾風者,症見胞瞼濕癢,或胞生粟瘡,眵淚黏膩,澀癢不止,可兼見首如裹,身睏倦怠,宜用祛風勝濕法,常用方劑為羌活勝風湯、正容湯等。濕與熱並者,若上攻胞瞼,症見胞瞼紅赤濕爛;若上攻睛珠,則致白睛污黃帶紅,或黑睛潰爛,眵淚膠黏或痛澀不舒,兼見胸悶心煩,口渴但不多飲,大便溏而不爽,苔黃膩,脈滑,宜用清熱除濕法,常用方劑為抑陽酒連散、除濕湯等。

內濕常由各種原因導致肺、脾、腎功能失常,水液停滯所致。清者為液、濁者為痰。痰濕互結者,症見胞生痰核,眼前如黑花飄舞,雲霧移動,或眼底病有滲出,苔厚膩,脈濡滑,宜用化濕祛痰法,常用方劑為三仁湯、二陳湯等。若郁而化火者,方用化堅二陳湯、溫膽湯等。脾虛氣弱者,症見眼瞼虛浮,不欲睜眼,或眼底有水腫、滲出且難於吸收,可兼見面黃倦怠,身乏胸悶,少氣懶言,大便溏泄等,舌淡苔白,脈弱,宜用健脾化濕法,常用方劑為參苓白朮散、神效黃芪湯等。寒濕為患者,症見白睛有淡紅結節,壓之疼痛,經久難愈,或視物昏蒙,視瞻有色,兼見頭目昏沉,四肢不溫,身寒畏冷,舌淡苔滑,脈沉緩,宜用溫陽利水法,常用方劑為苓桂術甘湯、真武湯、五苓散等。

總之,濕之形成歸咎於肺、脾、腎、膀胱及三焦功能失常,因此祛濕亦有三條去路:一是利用發散微汗的藥物,使濕從上焦、肌膚祛除;二是利用芳香辛燥藥物,從中焦化濕;三是利用淡滲利濕葯,使濕從下焦,主要是使水濕之邪通過小便排出體外。此外,濕性重濁黏膩,易於阻礙氣機,故常常配伍健脾理氣葯、溫陽化氣葯,以達到行氣祛濕化痰的目的。祛濕化痰葯久用又有耗液傷津之弊,養陰葯亦易留濕,臨證時當處理好養陰與祛濕的關係。

五、滋陰潤燥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臟腑津虧液耗所致的陰虛燥熱證眼病。燥證常表現為視物模糊,眼內乾澀,白睛、黑睛乾燥,甚則黑睛星翳,畏光。全身可見鼻咽乾燥,乾咳少痰,五心煩熱,消渴,大便燥結,舌質紅少苔,脈細等。

2.常用方葯

燥為陽邪,其性乾燥,易傷津耗液,葉天士認為「燥為乾澀不通之疾」,有內傷、外感之別。外燥由久晴不雨或秋燥傷人所致,內燥可因血虛、陰津虧虛,以及久病勞損等消灼津液,致津液虧損。本法用甘寒質潤藥物組方,發揮滋陰清熱潤燥作用,如沙參、麥冬、石斛、玉竹、枸杞子、旱蓮草、女貞子、龜板等。但針對不同的病因,治法、選方亦有不同,外燥以輕宣,如杏蘇散、清燥救肺湯,內燥以滋陰,如養陰清肺湯、麥門冬湯、玉女煎等。

六、益氣養血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氣血不足所致眼病,多為慢性內外障眼病,而兼有氣血不足的全身癥狀者,如眼胞重墜、久視眼脹、黑睛陷翳日久不愈;或外觀端好,目無神采,視物昏蒙,視盤蒼白、視網膜出血、黃斑出血等。全身可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呆,動則汗出,面色少華,心慌心悸,爪甲淡白,舌淡,脈虛等。

2.常用方葯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不能生血、血行無權,血虛氣無所附。因此,若素體虛弱,脾胃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虛損,氣血兩傷,或失血過多,氣隨血耗等均可致氣血不足,目失濡養而發病。因氣血相依,關係密切,故益氣與養血往往同用,但根據氣血偏虛程度的不同,要有所側重。如睜眼乏力,常欲閉垂,舌淡脈虛者,偏於氣虛,應以益氣為主;若因失血或久病,頭暈眼花,不耐久視,眉棱骨痛,心悸失眠,多夢易醒,舌淡脈細者,偏於血虛,應以養血為先。本法用甘平性微溫之補血與補氣藥物組方,共奏益氣養血之功,如人蔘、西洋參、黃芪、白朮、山藥、當歸、熟地、白芍、制首烏、阿膠等。常用方劑有四君子湯、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人蔘養榮湯等。

七、益氣昇陽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脾虛氣弱,清陽不升所致的眼病。氣虛下陷者常見胞瞼下垂,視一為二,夜盲,視野縮小,青盲等。全身可見神疲乏力,頭暈面白,脘腹墜脹,舌淡苔薄,脈弱等。也可用於眼外傷、眼球內異物由於眼壓過低不能手術者。

2.常用方葯

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健脾益氣是關鍵,常用甘平性溫和辛散微寒藥物同用組方,發揮益氣昇陽作用,如黃芪、葛根、升麻、柴胡、防風、羌活等。應用時要注意用藥的配伍,在健脾的基礎上加升麻、柴胡升舉陽氣,或配蔓荊子、防風、羌活升散,亦能起到升清明目作用。另治療眼病要注意配以鎮陰昇陽法。因清陽上升,濁陰下降才能生機常在,若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上犯清竅可致眼病,此即《原機啟微》在「陽衰不能抗陰之病」中所謂:「何以為治……鎮陰昇陽之葯,決明夜靈散主之。」常用方劑有補中益氣湯、助陽活血湯、人蔘補胃湯等。

八、疏肝理氣法

1.常見證候

以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而致氣機不調的一切內、外障眼病。肝氣鬱結常見眼脹痛、乾澀,翳膜遮睛,目力減退或驟然喪失,或眼前黑影飄動等,全身可見情志抑鬱或急躁,頭暈目眩,胸脅脹悶,乳房脹痛,噯氣,月經不調,舌紅苔微黃,脈弦等。

2.常用方法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肝開竅於目,若郁怒傷肝,疏泄失職,肝氣鬱結則生目疾。治療上應遵循「木郁達之」原則,順其條達之性,開其郁遏之氣,使肝氣得舒,則目之玄府通利而目明,常用疏肝解郁、調理氣機的藥物組方,如柴胡、香附、青皮、佛手、香櫞、川楝子、玫瑰花等。又肝鬱日久,肝氣橫逆,則伐脾胃,肝病及脾,肝脾失調,且肝鬱又可導致血瘀、血虧,故本法常配清熱、健脾、活血、養血之品。此外,眼病日久,氣血不暢,脈不和順亦可致肝鬱,故治療慢性眼病過程中,也不可忽視調理氣機,疏肝解郁。常用方劑有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疏肝解郁益陰湯等。

九、止血法

1.常見證候

本法應用涼血、滋陰、益氣以及收澀等藥物組方,發揮止血作用,用於治療眼部出血。適用於各種出血症的早期,諸如白睛溢血、血灌瞳神、視網膜出血、脈絡膜出血及外傷出血等。本法屬急則治標之法,僅用於出血階段,應用時要注意針對出血的病機。常見的病機有熱傷營血,血熱妄行;疏泄太過,血溢絡外;氣不攝血,營血漏泄;瘀血阻絡,血不循經等,可選用涼血止血、收斂止血、益氣止血、活血祛瘀諸法。若出血已止,而無再出血趨向者,當逐漸轉向活血補血法,以促進瘀血的消散,以免導致留瘀之弊,使瘀血成為一種病理產物,造成眼內組織的破壞,或引起再次出血,尤其是診斷為血管阻塞引起的出血時更應注意。臨證時,寒涼收澀之品不可太過,因其易致留瘀,故常於止血方中配伍活血化瘀之品,或選用兼有活血作用的止血藥。

2.常用方葯

(1)涼血止血法:用於實熱證之眼部出血。如大薊、小薊、地榆、側柏葉、槐花、白茅根、生茜草等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眼部出血性疾病。多由火熱熾盛,氣隨火升,血隨氣逆,上犯空竅,或因火熱熾盛,血熱妄行所致。其特點是發病急驟,病程短,出血量多,色澤鮮紅。常用方劑有生蒲黃湯、瀉心湯、犀角地黃湯等。

(2)滋陰止血法:用於陰虛火旺之眼部出血。如炒知母、炒黃柏、女貞子、旱蓮草等治療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迫血妄行而致出血。其特點是病勢較緩,病程較長,反覆發作,血色暗紅。常用方劑有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湯。

(3)益氣止血法:用於氣虛不能攝血之眼部出血。如黃芪、人蔘、白朮等治療氣不攝血的眼部出血,其特點是血色較淡,日久不愈,或反覆發作,量或多或少。常用方劑有歸脾湯等。

(4)活血止血法:用於脈絡瘀阻所致的出血,或眼部既有瘀血又有出血者。常配伍活血葯與止血藥,如血餘炭、生茜草、三七粉、生蒲黃等。常用方劑有失笑散等。

(5)收斂止血法: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眼部出血,常與其他止血法配合使用。常用藥如白及、仙鶴草、紫珠、棕櫚炭、藕節等,常用方劑有十灰散等。

十、活血化瘀法

1.常見證候

所謂「活血」即暢通血流,「化瘀」即消散瘀滯,治療血液瘀滯的「瘀血證」。瘀血包括血溢脈外積存於組織間隙的血液,即「離經之血」「惡血」,和血液循行受阻瘀積於脈管內的血液,即「蓄血」「積血」。瘀血證常見眼珠脹悶刺痛,胞瞼青紫腫硬,椒瘡、粟瘡、胬肉攀睛、白睛溢血或紫脹腫起、血灌瞳神、眼外肌麻痹、外傷、手術後,舌有瘀斑,脈澀等。

2.常用方葯

血行脈中,環行不息,灌溉一身,無所不及,故血宜行而不宜瘀滯。若眼之血脈運行不暢,或局部血液停滯壅塞,或離經之血瘀滯不散,治宜「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疏氣血,去壅滯,令條達,得其平。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故臨床上應用時,常配伍行氣導滯藥物,以提高療效,對眼部既有瘀血又見氣虛證候者必要時可配伍補氣葯。此外,眼病病變過程中一旦出現了血瘀證候,即可適當配合應用活血化瘀之法。本法不宜久用,孕婦忌用。常用活血化瘀藥物有桃仁、紅花、丹參、川芎、乳香、沒藥、延胡索、薑黃、水蛭等。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歸芍紅花散、祛瘀湯、大黃當歸散等。臨證時,應根據病因病機,寒熱虛實不同,選用不同的方劑。如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常用於瘀血阻塞血絡而致的眼部出血瘀滯不消,補陽還五湯常用於氣虛血瘀者,歸芍紅花散常用於血瘀熱壅者,祛瘀湯常用於外傷所致血灌瞳神者,大黃當歸散常用於血分鬱熱所致血灌瞳神者。

十一、補益肝腎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的眼病。肝腎不足常見眼乾澀不舒,哭而無淚或冷淚長流,白睛微赤,黑睛邊緣陷翳或星點雲翳時隱時現,外眼端好而視物昏蒙或入暮無所見。全身伴見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夜間口乾,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或淡,苔少,脈細無力等。

2.常用方葯

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互為化生,精生血,血化精,肝血依賴腎精的涵養,腎得肝血而充盛,故有「乙癸同源」「肝腎同源」之說。肝腎不足,精血不足,不能上濡眼目而發病。常用藥物有山萸肉、黃精、麥冬、玄參、枸杞子、菟絲子、楮實子、桑椹子、鱉甲等。常用方劑有駐景丸加減方、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石斛夜光丸、左歸丸等。若肝腎陰虛而成陰虛火旺,又宜在滋陰同時瀉火,即採用滋陰瀉火法,常用方如知柏地黃丸等。

十二、平肝潛陽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所致的眼病。肝腎陰虛,陰不潛陽,肝陽上亢常見眼珠發脹,眼前黑花繚亂,視物昏蒙或突然視物不見,白睛溢血或眼內出血,瞳神散大,目珠偏視等。全身兼見頭目眩暈,耳鳴耳聾,心悸失眠,煩躁易怒,面紅赤,口咽乾燥,舌紅絳,苔少或無苔,脈弦細數等。

2.常用方葯

肝腎精血互化,肝以血為本,以氣為用,體陰用陽,若肝腎之陰不足,水不涵木,陰不制陽,則肝陽上亢,且常伴肝風內動而生目病。本法以重鎮潛陽藥物為主組方,發揮平肝潛陽作用,如石決明、珍珠母、代赭石、鉤藤、天麻、地龍、決明子等。常用方劑有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保陰煎等。

十三、軟堅散結法

1.常見證候

用於治療痰濕互結、氣血凝滯而成有形之物的眼病。臨床常見胞瞼腫核,白睛結節隆起,眼前黑花飛舞,眼內陳舊性滲出及機化物形成。全身兼見頭重胸悶,食少口苦,口渴不欲飲,苔黃膩,脈濡等。

2.常用方葯

恣食肥甘厚味,濕邪結聚,郁久化熱,煉液為痰,積於局部,血行失暢,瘀血阻滯,痰濁瘀血互結而成有形之物。如為氣血凝聚者,必須與理氣活血藥物同用;痰濕互結者,則應配合祛濕化痰葯;陽氣虛弱,津液不運而結聚者,則配合溫陽補氣葯;痰凝阻絡,痰核結節,需配伍清熱散結葯。常用鱉甲、蜈蚣、僵蠶、姜半夏、昆布、海藻、浙貝、海蛤殼等。常用方劑有二陳湯、溫膽湯、化堅二陳湯等。

十四、退翳明目法

1.常見證候

本法是用祛風、清熱、補托、養陰、活血等藥物組方,以治療黑睛翳障的眼科獨特治法。主要適用於黑睛生翳者。翳分新翳、宿翳兩類,新翳色灰邊緣浸潤,系因風邪熱毒侵襲所致「翳猶瘡也」,宜祛風清熱,消除病因,目翳自退;而翳生陷下,久不愈者,當輔以益氣補托。宿翳邊緣清楚平復,宜滋陰退翳或活血退翳。

2.常用方葯

黑睛清瑩明澈,受損後失其常態即影響視物。治療必須內服外點兼施方能奏效,正如《審視瑤函》云:「若內病既成,外症又見,必須內外並治,故宜點服俱行……若翳已結成者,服藥雖不發不長,但恐不點,翳必難除,必須內外兼治,兩盡其妙,庶病可愈矣。」退翳之法,須有層次,如黑睛病初起,星翳點點,紅赤流淚,風熱正盛,當以疏風清熱為主,配伍少量退翳葯;若風熱漸減,則應逐漸過渡至退翳明目為主。病至後期,邪氣已退,遺留翳障而正氣已虛者,則須兼顧扶正,結合全身癥狀辨證,酌加益氣養血或補養肝腎之品。黑睛生翳後期,以退翳為主,退翳葯常用木賊草、蟬蛻、白蒺藜、谷精草、蛇蛻等,用藥不可過於寒涼,以免邪氣冰伏,氣血凝滯,翳不易退。若宿翳光滑如磁,為氣血已定,用藥難以消散,故退翳必須及時。黑睛屬肝,多數清肝、平肝、疏肝藥物亦有退翳作用,故可配伍應用。常用方劑有石決明散、拔雲退翳丸、菊花決明散等。

本文選自《庄曾淵實用中醫眼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庄曾淵,張紅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出門在外,鞋磨腳了怎麼辦?誰看誰受益喲!

用醋洗頭,效果真的那麼神奇嗎?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純乾貨,14種眼科疾病內治法,你不想都知道嗎?
純乾貨:14種眼科疾病內治法,你不想都知道嗎?
骨科疾病常用的8種外治法,每個人都應該看一看!
眼科疾病的內治法
新《水污染防治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看完你就知道了!
慢性肠炎别不重视,中医治法得知道!
慢性腸炎別不重視,中醫治法得知道!
幾種常見的婦科病外治法
脾胃功能失調怎麼辦?這24種治法值得你牢記!
世界村與您分享:為什麼瀉肚子?怎樣治法?
「三因」治感冒:病因不一樣 治法大不同
5種頸椎病類型,3種不同治法,總有一種方法,能擺脫頸椎帶來的困擾
肝膽功能失調,這12種治法值得你記牢!
脾胃功能失调,这24种治法值得你牢记!
十胃九病,3個胃疼調治法,胃好才能身體好!
?鼻炎不能怪鼻子:各種鼻炎的經絡調治法,比吃什麼葯都有效
脾胃功能失調,這24種治法值得你牢記!
腎功能失調,這2種治法值得你牢記!
「失眠黨」看過來:純中醫治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