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這些大作家的日記里竟然寫這些
Lonesome Town
- 00:00 / 00:00
◆ ◆ ◆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鳳凰讀書(ID:ifengbook)
魯迅
《魯迅日記》
本書收入作者自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8日所寫的日記。
簡潔之「無事先生」
戊午日記 三月
一日晴。下午往通俗圖書館。夜商契衡來。
二日晴。午後寄家用泉百,二月分。夜錢玄同來。
三日曇。星期休息。上午得二、三弟婦信,二月廿七日發。午後往留黎廠買《張僧妙碑》、姚伯多、錡雙胡、蘇豐國造象記各一分,共大小十一枚,券八元。下午往銘伯先生寓。晚蔡國青及其夫人來。
四日晴。上午得三弟信,二月廿八日發。得宋芷生信並拓片一包,廿八日太原發。
五日曇。無事。夜商契衡來。
六日晴。午後寄丸善銀六元。夜濯足。
七日晴。上午寄三弟《互助論》一冊。下午寄宋芷生信。
八日曇。上午寄阮和森信。夜雨即已。
九日曇,大風。昨子佩自越至,今日下午送來所買《藝術叢編》第二年分六冊,《說文古籀補》二冊,《字說》一冊,《名原》一冊,共銀廿三元,合券三十八枚。又家所寄糟雞一合,自所買火腿一隻,又貽冬筍九枚。
十日晴,大風。星期休息。午後子佩來。
十一日晴。上午分送圖書分館、錢均夫、齊壽山,《新青年》各一冊。又寄季市一冊並函。贈戴螺舲筍三枚。下午得徐宗偉函,即復。陳師曾與好大王陵專拓本一枚。又同往留黎廠買雜拓片三枚,一元。又《曹全碑》並陰二枚,二元。
十二日晴。無事。
二十四日雨。星期休息。下午風。無事。
戊午日記 四月
十三日晴,大風。無事。
十五日晴,午後風。無事。
二十二日晴,晚風。無事。
二十七日晴,下午風。無事。
......
戊午日記 五月
一日晴。無事。
四日晴。無事。
十五日晴。下午曇。無事。
......
胡適
《胡適留學日記》
胡適20歲去美國,在美國留學7年(1910年—1917年),共寫了17卷日記。
不只是打牌
七月廿一日:化學第二小試……打牌。
七月廿二日:打牌。讀美國短篇名著數種。
七月廿四日:上課。得德爭一書。打牌。演化學算題。
七月廿五日:上課。作書復德爭。打牌。
七月廿九日:讀《馬太福音》。讀Samuel Daniel情詩數章。打牌。
八月五日:打牌。
八月十日:連日或以讀書,或以打牌,恆子夜始寢,今日覺有不適,故以此矯之。
八月十一日:夜打牌。
八月十八日:讀馬可梨之「History」及「Johnson」。打牌。
八月廿三日:夜打牌。
八月廿四日:是日,打牌兩次。
論女博士
友輩中擇偶,恆不喜所謂「博士派」(Ph.D. Type)之女子,以其學問太多也。此則未免矯枉過直。其「博士派」之女子,大抵年皆稍長,然亦未嘗不可為良妻賢母耳。
季羨林
《清華園日記》
《清華園日記》是季羨林於清華大學學習期間所寫的日記,時間跨度為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
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二日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試的無聊。一些放屁胡謅的講義硬要我們記!
大千走了,頗有落寞之感。
十三日
昨夜一夜大風,今天仍然沒停,而且其勢更猛。北平真是個好地方,唯獨這每年春天的大風實在令人討厭。
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二日
今天作Faust的Summary。無論多好的書,even Fausteven Faust,只要拿來當課本讀,立刻令我感覺到討厭,這因為什麼呢?我不明了。
過午看女子籃球賽,不是去看(打)籃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因為說到籃球,實在打得不好。
三日
今天整天都在預備Philology,真無聊。我今年過的是什麼生活?不是test,就是reading report,這種生活,我真有點受不了。
四日
今天早晨考Philology,不算好。
過午作Faust的Summary,也不甚有聊。
這幾天來,一方面因為功課太多,實在還是因為自己太懶,Helderlin的詩一直沒讀,這使我難過,為什麼自己不能督促自己呢?不能因了環境的不順利,就放棄了自己願意讀的書(寫文章,也算在內)。
五日
今天又犯了老毛病,眼對著書,但是卻看不進去,原因我自己明白:因為近幾天來又覺到沒有功課壓腦袋了。我看哪一天能把這毛病改掉了呢?我祈禱上帝。
零零碎碎地看了點Helderlin,讀來也不起勁,過午終於又到體育館去看賽球。
二十七日
論文終於抄完了。東湊西湊,七抄八抄,這就算是畢業論文。論文雖然當之有愧,畢業卻真的畢業了。
晚上訪朱光潛閑談。朱光潛真是十八成好人,非常frank。
這幾天凈忙著做了些不成器的工作。我想在春假前把該交的東西都做完,旅行回來開始寫自己想寫的文章。
凱爾泰斯·伊姆萊
《船夫日記》
《船夫日記》是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伊姆萊自1961年至1991年所寫下的日記。這本歷時三十年的日記,是對納粹大屠殺和集中營生成因素的深刻思考,是他對生存與死亡意義的哲學思辨,是對自己平日所進行的、近乎偏執狂的思考的哲學性表述和文學性記錄。
自我紀實是一種船夫的苦役
假如一個人不面對現實,而總是一味地謀求與事實的和諧,那就是因循守舊。什麼是現實呢?簡而言之:我們自己。什麼是事實呢?無能為力。兩者的關係,簡而易之:道德的生活,命運。或者說:沒有關係,對這一事實的接受是一個偶然與適應的過程。因此,因循守舊本身也變成了事實和無能。
▽
到目前為止,就連我自己都不很清楚:我的作品及我的生活,與這個崇高的榮譽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繫。也許,我在獨裁統治下,在充滿敵意、絕望陌生的精神環境中生活的太久,以致萌生出一種特殊的文學意識:根本無須琢磨這個問題。
在1955年一個明媚春日,我突然省悟:只存在一個唯獨僅有的客觀現實,那就是我自己,我的人生。
自我紀實是一種船夫的苦役。我像堅持划槳似的執著於此,飽嘗磨難,艱辛向前。船行的方向是否正確?也許這正是我所關心的問題。克莫德說:「我們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小說家。」
▽
我們很難拋開嘔吐的希姆萊去想像明斯克大屠殺和奧斯維辛毒氣室的窺視窗。毫無疑問:他是這樣註解康德的絕對律令。德拉魯(Delarue)對希姆萊做了精闢的描述:他嚴肅考慮了道德問題。拜爾醫生(Bayle)的分析我不能苟同:「他從一出生就對抽象的概念不敏感。」與之相反,我認為他只對抽象的概念敏感,而苦於缺乏基本的想像力,其實,我們從所有的「領袖」身上都能觀察到這一點。這「可以說是幾近病態的思維,就像一台機器機械性地運轉」。
▽
我閱讀哲學家的著作,與其說想了解他們的思想體系,不如說是對他們的喋喋贅語感興趣。
▽
一個人之所以寫作,可能並非由於某種天賦的驅使,而是因為他不能接受語言和現成的概念。我起初認為,人僅僅只是非常的愚蠢,每個人都要比另一個「馬上就能理解一切的人」更為愚蠢。一個人開始從事寫作,就如同一位想要從重症中康復的病人,想要成為精神疾患的主人——至少在他還能夠寫作的時候。
安妮·弗蘭克
《安妮日記》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與密室其他成員的相處、對性的好奇、對戰爭的看法、對知識的渴求、對大自然的嚮往、對援助者的感恩……
永遠不要偏離他們內心深處的公道正義
1944年5月22日
是啊,德國人重新武裝的那些年,英國人在睡覺,可是其他所有國家,尤其幾個和德國毗鄰的,也都在睡覺。英國和整個世界如今發現把頭埋在沙里沒有用,現在個個,尤其英國,都在為自己的鴕鳥政策付出沉重的代價。
有人告訴我們,反猶主義在一些先前難以相像的圈子裡也紛紛冒出來。這件事對我們有非常非常深的影響。這股怨恨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許是出於人性,但這怨恨並不會因此而變成對的。基督徒說,猶太人向德國吐露秘密,舉發幫助他們的人,害他們遭到已經有那麼多人在德國人手中遭到的可怕命運。這是事情。
但是,就像一切事情一樣,他們應該看看這件事的兩面:如果基督徒處在我們的境地,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做法?不管是猶太人還是基督徒,有誰面對德國人的壓力時能保持沉默?人人都知道不可能,那麼,為什麼要求猶太人做不可能做到的事。
現在有些地下圈子傳出話來說,戰爭以前移民到荷蘭,後來被送到波蘭去的猶太人,以後不準再回來這裡。他們在荷蘭獲得庇護,但希特勒完蛋以後,他們就應該回德國去。
聽到這種話,我們不禁懷疑,打這場漫長又艱苦的戰爭,為的是什麼。大家老是說,我們是為了自由、真理和正義而戰!現在戰爭還沒打完呢,就起了紛爭,猶太人就被當成次等生物。有一句話說:「一個基督徒做什麼,是他自己的責任;一個猶太人做什麼,則是所有猶太人的寫照。」如今這個世界第N次想證實這句話,真令人難過,非常難過。
老實說,我搞不懂,荷蘭人,一個善良、誠實、政治的民族,怎麼可以這樣評判我們——我們這個全世界最受盡壓迫、最不幸、最可憐的民族。
我只有一個希望:希望這反猶風氣只是一時的事,希望荷蘭人會拿出本色,永遠不要偏離他們內心深處的公道正義,因為現在這些說法沒有公道!
費爾南多·佩索阿
《不安之書》
《不安之書》是費爾南多·佩索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華語市場上失落已久的經典之作。它是曾經長期散佚的作品,多為「仿日記」片斷體,由眾多研究專家搜集整理而成。
我們從未愛過什麼人
▽
我的夢是愚蠢的避難所,就像用雨傘遮擋雷電。我感到如此倦怠,如此愁苦,如此缺乏姿態和行動。無論我怎麼去探究自我,所有夢想之路都通往焦慮的空曠之地。有時候,甚至連夢都避開我這個執迷不悟的做夢者,於是我看清了事物生動形象的細枝末節。讓我躲藏的霧已散去。我靈魂的肌膚被每一條看得見的邊緣劃破。我的器官在發現它們的粗糙時,被每一件看得見的粗糙物刺痛。我的靈魂被每一個物件的可見重量沉沉壓住。我的生活彷彿就是被生活鞭打。
▽
旅行是那些不懂得感受的人做的事情。這便是為何遊記總是和見聞札記一樣不能令人滿意。遊記的作者有多大想像力,他的作品就有他用盡他所能想像出來的、風景里五顏六色的小三角旗——來吸引住我們,但他必然無法用詳盡的描述去記載自認為看到的風景。我們都是近視眼,內心卻不是。只有我們用來作夢的眼睛才能真正看見......在我們永恆旅途中,除了我們沒有別的風景。什麼也不屬於我們,甚至我們自己也不屬於我們。我們什麼都沒有,因為我們什麼也不是。我將什麼樣的手,去伸向什麼樣的宇宙呢?宇宙不屬於我:因為宇宙就是我。
▽
我們從未愛過什麼人,我們的所愛不過是某人在我們思想里的觀念,我們愛的是我們自己的觀念——即我們的自我。這一點適用於愛的全部範圍。
▽
我是一個大多數人都喜歡的傢伙,他們甚至對我有一種模糊而好奇的尊重。但我得不到熱烈的感情。我沒有摯友。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尊重我的原因。
我的想法:佩索阿,因為你對別人不熱情,所有別人也無從回以你熱情。我很像你,所以批判你的同時也是在批判我自己。我不敢面對我自己,但是面對你的時候,我得以看到我的影子,得以狠狠地批判,指桑罵槐,繼而讓自己羞愧。
假使你對別人熱情——然而我看了你的資料,你是一個孤獨、內向、孤僻的人,不愛旅遊,不愛出門,認為沒有多少知己值得深交,因為和你沒有多少共同語言。
我深深理解你的悲哀,因為我和你一樣。
但是孤獨有的時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交友是升華的另一種機會。我相信。內向孤僻是你人性的弱點。
尊重你是因為不了解你,因此對你保持敬畏。
他們遠遠地看著你,覺得你有些厲害,但是又說不出到底厲害在哪個抽象的領域,只知道你身後的影子特別大——大到緊緊貼著從天花板到地板的牆壁。
梅·薩藤
《過去的痛》
梅·薩藤,原名埃莉諾·瑪麗·薩藤(Eleanore Marie Sarton,1912—1995),生於比利時,4歲時隨家人移居美國。她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美國詩人、小說家,一生創作了50多部作品,擁有17個榮譽博士學位,曾在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多所大學教授過詩歌,1958年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梅·薩藤被譽為「人類精神的探索者」。她在前半生的教學與寫作生涯結出累累碩果之時,選擇了獨自隱居,從喧囂中抽身而退,面海而居,寫作、沉思、傾聽大自然的天籟、體悟孤獨與人性的關聯。
關於愛與孤獨
▽
在重讀這本日記的時候我問自己,畢竟有這麼多的人,這麼多老朋友、新朋友、工作上的朋友進出過這所房子,為什麼孤單仍是這一年反覆出現的主題?在一個人類大家庭圍繞著我時,我如何能夠孤單?他們帶來了禮物、讚美,他們心底的自我,要求的只是我在這裡並且傾聽。
孤獨的降臨是因為我不能和自己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因為沒有溫柔的交流之河在所有日子下面流過。
如果一個人確實選擇了孤獨,那一定有某種目的,而非僅僅是為了尋找自我。探索「個性」是這些日子的一個時髦概念,但有時至少顯得像是純粹的自我放任。一個人如何發現自己的個性?我的答案是通過工作和愛,兩者都意味著給予而不是索取。都需要剋制、自律以及一種無私,並且都是畢生的考驗。
我一直把愛情想像為一次旅行,它的結束就像一個人再次回到自我一樣。激情地愛一個人,常常是愛一個與自己非常不相像的人,價值就在於它把你的自我帶入一場通往陌生地域的旅行。
▽
也許,相對於孤單,我一直非常得意於孤獨——「孤單是自我的貧乏,孤獨是自我的豐富。」現在我感到驚人地孤單,因為我不是我自己。在與朋友相處超過半小時後,我就會感到我的靈魂在被抽干,彷彿空氣從一隻氣球里湧出一般。所以有人在我這裡是不行的。
我希望在激情的人際關係中也能感受到腳下堅實的大地。結果證明那也是一個幻覺,於是我在完全的孤獨中回到我開始的地方,既是作為一名作家也是作為一個女人。過去這一周我一直在做的是—促使我重新開始記日記的東西正在幫助我—再次與孤獨和平共處,再次不懷奢望地回到工作上來,回到工作的快樂中。
▽
因為我獨自生活,最近二十年來一直如此,所以我在孤獨中寫作。但這些天來我逐漸意識到有兩種人對我的作品極感興趣——首先是生活孤獨的人,她們是寡婦,她們的孤獨是「既成事實」;而第二種,是還沒有對生活做出承諾的年輕人,既在工作也在愛情方面——對於後者,我這個榜樣可能是有害甚於有益。
▽
我已經逐漸成了孤獨生活的代表,這選擇本身在對抗婚姻或生育方面是有效的。也許在人的一生中確實有兩個時刻,二十歲和六十歲之後,孤獨能帶來創造。但對於兩者來說,只有二十歲時孤獨才是一種選擇。並且這幾乎僅僅是一個暫時的選擇,因為生活在繼續,有各種可能會改變生活的進程。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購買【畢淑敏自選集】
※90後的他用PPT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現在他要教你怎麼製作高逼格PPT!
※單身太久是一種什麼體驗?
※你不在我的生活里,但在我心裡
TAG:十點讀書 |
※我的跑步日記│一直跑那是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看到這些大師的日記,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冷笑話!
※蔣介石日記都寫了些什麼?曾在日記中痛罵自己好色
※這樣的日記太屌了!
※豆瓣日記:這就是那些無法被替代的快門呀
※十一出遊只是玩?這樣製作親子旅行日記,留下和孩子的獨家記憶!
※既是書單,又是影單,還是旅行日記!你見過這麼特別的筆記本?
※家教日記:撕孩子的作業是對還是錯?
※日本兵日記錄:我為什麼這麼糟蹋這些女人呢?怕枉做一回男人!
※像日記那樣畫,像生活那樣的繪本
※小盒生存日記:我的世界手機版第一天除了擼樹還需哪些騷操作?
※豆瓣日記:讀書這件事雖好,但有些陷阱也得避開
※蔣介石為什麼是光頭?他有一次逛青樓,還把感受寫在了日記里
※豆瓣日記:避孕藥或許是這世上唯一的後悔葯了,吃還是不吃?
※早上起來後 老婆的臉色很不好看。她用嚴厲的語氣問我 你怎麼偷看我日記?我故作鎮定的問她 你怎麼知道我看你日記的?老婆說
※章澤天的成長日記!從網紅走向人生贏家,也許你看到的只是她的美貌,但你不知道她還有這樣的本事!
※每一個肌肉巨霸都有自己的私密日記本,施瓦辛格的竟是這樣的!
※為何你不能堅持寫日記?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這個人的日記成了歷史文獻,不過大家對他的眼疾更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