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菩薩的境界怎麼樣?

菩薩的境界怎麼樣?

菩薩的境界怎麼樣?



七菩提分也叫七覺支是同一含義。所謂「覺」,是「菩提」的意思,既可以指究竟涅槃——究竟的佛果,也可以理解為到達涅槃的方法。若將菩提理解為究竟的涅槃,在佛的果位上,這些功德也是以究竟圓滿、本具的方式存在,所以叫菩提支分;若將菩提理解為能到達彼岸的方法,見道和修道也可以稱為菩提,它的支分就是一些分類而已。

第一,念覺知。即不忘失所緣的正念。在見道(登地菩薩)的時候,修練的已經很成熟了,自然時時不忘失所緣。雖然不能說一直在處於入定的狀態,但出定的時候也是如此,比如說,將諸法視為如幻如夢,以這種覺知去面對,會保持這種覺悟的狀態。而凡夫地時有時候很有正見,很精進,但是遇到一些對境或事情的時候,就開始忘失正念,開始懈怠了。


第二,擇法覺知。即智慧,麥彭仁波切講:辨別諸法的能力即是智慧。無論是從本體上還是顯現上,都有分辨的能力,都不會迷惑。已經現量證悟了大空性——人無我和法無我,這個空性周遍於一切法當中。


第三,精進覺支。麥彭仁波切講:精進取捨的正勤。精進是指希求正法的心特彆強烈,可以說法喜充滿。凡夫的法喜是偶爾的,時而有時而無,時而特別精進、特別有信心,時而特別懈怠。但登地菩薩不會有這種現象,自然就會法喜充滿,世間的任何一種喜悅都無法與之相比,這種法喜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欲罷不能,所以自然會持之以恆地精進,不會有變化。


我們現在感受不到那種真正的法喜,所以有時候精進,有時候不精進;有時候狀態好,有時候狀態差,這也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這樣修練就能到達這種境界。那時水到渠成,就不退轉了,自然就精進了。

第四,喜覺支。是舒心悅意的真喜,不是普通的喜悅。


第五,輕安覺支。身心堪能、自在,隨時都可以輕鬆入定與出定。我們坐的時間長了就會不舒服,坐姿不對也無法進入狀態。所以對凡夫初學者來說,環境、姿態等助緣都很重要,比如毗盧七座,若沒有這種竅訣,身體沒有調整適度,就無法進入狀態,無法入定。但登地菩薩(一地菩薩)身心已經自在了,就不會有不舒服或無法進入狀態的情況,也不需要身體的調整。登地菩薩雖然也有入定和出定兩種不同的狀態,不同的階段,但是與凡夫不一樣,他能隨時入定、安住,該出定時出定,所以叫輕安。


第六,定覺支。指心一緣安住之等持(禪定)。禪定指心不散亂、不動搖,心專註於一境(一個緣)。


第七,舍覺支。指遠離沉掉之等持,也可以理解為內心寂靜、平等。登地時不會有愛恨、自他的分別念,是完全平等的。


七菩提支是獲得涅槃的真正的善資。從見道——一地到十地開始,是獲得究竟菩提果直接的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博客 的精彩文章:

有時候為了完成工作採用了不得已的方法,這樣做是不是妄語?
誰「忽悠」了自己?
念咒的時候有妄念或分別念,是安住覺知它還是立即轉念?
總有些你幫不到的人
再修十年能成就嗎?

TAG:達真堪布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地菩薩是什麼樣的境界?
羨慕佛菩薩的境界 就要種成佛的因!
十地菩薩的境界
韋陀菩薩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神
菩薩的身光吸引了那些佛國大菩薩們的注意?
什麼是菩薩?菩薩的意願是什麼?
菩薩與耶輸陀羅的初次相見是怎樣的呢?
菩薩的身光吸引了哪些佛國大菩薩們的注意?
觀世音菩薩和觀自在菩薩是同一位菩薩嗎?心經後面的咒語是什麼寓意?
比比諸佛菩薩的境界,無地自容呀!
菩薩愛你的方式,你懂嗎?
西遊記中的那些神仙真的就是菩薩心腸嗎?
地藏菩薩是逆境功德,如何度我們的貪、嗔、痴?
王鶴琴:你和菩薩做的一樣,可為什麼沒有福德?
拜菩薩,你求的是什麼?
夢見菩薩和佛有什麼寓意呢?
觀音菩薩聖誕特輯:怎樣才是觀想菩薩的正確方式?
准!你和哪尊佛菩薩投緣,透露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都說佛菩薩慈悲為懷,菩薩的慈悲就是普通人的同情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