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散居道士 虔誠修齋得成仙道

散居道士 虔誠修齋得成仙道

散居道士 虔誠修齋得成仙道



李大德 道長,江西鄉下一散居道士也。以科教為務,自幼跟隨師父外出做道場。剪紙、寫對聯、看地、擇日、敲鑼打鼓,無不在行。

鄉下的道場都是去齋主家裡做的,壇場都比較簡陋。但是李道長必不敢怠慢,有幾件真絲的法衣,黃楊木的懺牌、象牙朝簡,神仙畫像等,都是祖師留下的。有人出高價收購,都被李道長拒絕了。根據其科儀中所記載的嗣派,李道長一脈,出自宋元時期的趙原陽真人。雖然在傳承的過程中,有些錯誤,但是所做科儀仍然有宋元遺風。


有一次,李道長奉邀去深圳鄧氏祠堂做超度。晚上九點多的時候,道場仍在進行。忽然聽到外面,有嗚~嗚~的聲響,越來越近。鄧家族人,嚇得都回去了。只留下李道長帶著幾個徒弟繼續做施食。施食之後,聲音才逐漸遠去。我問李道長怕不怕?李道長說:「怕肯定是有點怕的。但是我們做道長的不能露怯,如果一亂分寸,那我們一點威信都沒有了。」


李道長說:「我們做道場,是依科奉行的。師父怎麼教,我們就怎麼做。我們做散居的,就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不能偷工減料,做不全的科儀,不能糊弄東家。行科的時候,不能東張西望,胡思亂想。經文上說:『皈身皈神皈命』,連命都要皈依進去,神思不外馳,一念精誠,氣息不亂,這樣道場才能靈驗。」


李道長說,自己家裡十三代做道士。以前的不知道,但父親爺爺輩,皆得長壽。爺爺活了八十多歲,臨走的時候,預先洗了頭,穿好衣服後,羽化的。父親也是無疾而終,於午時仙逝。

鐵冠道人曰:散居道士,多不知內煉之法,唯以行科為務。把做科儀當成是一門手藝。但是師承嚴格,保留了很多古代的規矩。我看很多江蘇、上海地區的散居,做了一輩子道場,八九十歲還能登壇,聲音洪亮,步履生風,不遜於年輕人。故知,行科之士,若能嚴格遵守師承,壇場規矩,其實也是一種修鍊,是能獲得切實的益處的。


現在流傳這麼一句話:「念經拜懺,是祖師爺的戲子;打坐煉丹,是祖師爺的弟子。」將道場和修鍊,截然分開。這個其實是不對。道場,原名齋法。齋者,齊也。世念紛紜不齊,通過修齋,齊其所不齊,以達到無為之境界。心明行潔,然後可以會通天道。如果不能做到這兩點,而僅僅是粉飾外在的威儀,則如同兒戲,不足以感通神明。


白玉蟾祖師說:「古之聖人,以道學難入,世欲易迷,設科戒儀範之文,以一齊其外;著注念凝神之法,以正其心。復以鍊氣胎元之方,制其食味;又以祈真朝謝之品,滌其過尤。然後赿於學,無學之徒,臻乎冥寂,棲於損之又損之府。契乎無為,則邪譎之關鍵不開,鎮靜之醇和可致。」學道是無為之事,但是無為一般人很難做到。所以先從有為入手。做道場的時候,通過威儀存思,來檢肅身心,注念凝神。久而久之,醇和可致,而仙道可期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崇玄館 的精彩文章:

學道之士 必持諸咒!
持齋有功德嗎?
道教是只重視現世今生嗎?
西安張秀敏持《北斗真經》驗
神像如何安位?

TAG:道教崇玄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儀立教,修齋闡事,弘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