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醫生-「三好大夫」和他的「不護短」論

大醫生-「三好大夫」和他的「不護短」論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 本期人物: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 神經外科 ——杜建新



大醫生-「三好大夫」和他的「不護短」論


大醫生兵器譜主筆 | 丁姍姍


新媒體編輯 | 雪醬


攝影 | 胡誠 丁姍姍


作為宣武醫院神經外科 黨支部書記、小兒神經外科專業組組長,杜建新的日程每天都被排得滿滿當當 —— 交班、查房、手術、會診……身材精瘦卻總是風風火火地穿梭於病房、診室與手術室。無論多忙,杜建新總是掛著招牌式的笑容,在眾多繁瑣間舉重若輕。他說,一直以來,忙和累都是醫生的常態,除了本職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擔負起那份屬於自己的社會責任。

「快」「直」是他門診的最大標籤


一日清晨,臨時增加的會議讓杜建新提早半小時到達辦公室。忙碌的間隙,他抽空解決自己的早餐 —— 幾片蘇打餅乾和一杯濃郁的咖啡。看到記者進門,連聲招呼:「吃早飯沒,一起來點兒?」


喝咖啡,是杜建新早年赴日本進修時養成的習慣,只要時間允許,每天一上班,他都會衝上一杯膠囊咖啡,簡單又省時,而所用容器卻是個意想不到的玻璃茶杯。面對如此「別緻」的搭配,他笑笑說:「咳,我們哪有時間去講究這些。」


當指針臨近 7 點 50 分,他迅速結束了短暫的早餐時間,起身間將剩下的半杯咖啡一飲而盡:「走,咱們去門診。」



大醫生-「三好大夫」和他的「不護短」論



「您怎麼不合適?」 每位就診的患者不等落座,就會聽到杜建新已經說出開場白。與循循善誘的方式不同,杜建新代表了另外一種問診風格 —— 開門見山地直指要害,言語平和,溫和的臉上始終掛著「杜氏笑容」。


「80% 的癲癇都可以通過吃藥緩解,如果吃藥可以解決問題,何必非要給孩子做手術呢?」 「您這種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展的,除非越活越年輕」……按部就班,逐一診斷,滿臉笑容卻言簡意賅,儘管有時患者會覺得這個大夫直白得有些不近人情。


一位 從外地趕來的小患者走進診室,8 歲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跟在母親身後,乖巧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恐懼和不安。「小朋友,你怎麼啦?」 看到孩子落座,杜建新調整了一下坐姿,探身輕問,比起與成人交流時的單刀直入,此時他的言語中多了些許柔軟。


這個孩子先天腦部發育不全,曾因腦積水做過手術,目前已經上學,但明顯比正常孩子發育緩慢,兩年前的核磁檢查顯示一切無異,可家長仍有些擔心,「就想過來讓您看看,要不然不踏實」。

聽完患兒的病情,杜建新給出了判斷:「目前沒有需要手術解決的問題,孩子腦室確實大了一點,或許會有醫生選擇為他做分流手術,但對孩子不會有太大的本質性改善。對於這類大腦發育遲緩的患兒,家長最需要的是陪伴和耐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訓練,慢慢來吧!」


一個上午的門診,「快」和「直接」是杜建新最大的標籤。「快並不是糙。他總是一眼看出關鍵點,然後開門見山。」 科室同事如此評價道。


看似冷酷的抽絲剝繭


由於涉及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的疾病,神經外科領域的手術大多具有極高的風險,若是涉及兒童,難度係數更甚。


大醫生-「三好大夫」和他的「不護短」論



某日上午 8 點 30 分,一名 9 歲的女童被推進手術室,在隨後開始的手術中,她腦部的畸形血管團將被徹底切除。為了避免對患兒進行二次麻醉,杜建新特意把手術安排在帶有造影機的 12 號複合手術室,這樣做,除了能為孩子減輕一定程度的痛苦之外,也可以為她的家庭節省一部分費用。


顱內腦動靜脈畸形( AVM)是一團發育異常的病態腦血管,其體積可隨人體發育而生長,是由一支或幾支彎曲擴張的動脈供血和靜脈引流而形成的一個血管團。這台手術即便在整個神經外科領域也屬特大型手術。如果不做,深埋在腦部的畸形團就相當於一個不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引發腦出血,危及女孩生命。


通過術前的影像檢查,杜建新發現畸形團位置相對較深,這也令整個手術的難度直線飆升 —— 在畸形團未完全暴露之前,每一個微小的偏差都有可能碰破血管,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操作角度,杜建新和助手們反覆調試著手術床的位置。通過手術顯微鏡,他沿著畸形團的邊界一點點進行剝離。靜謐清冷的氣氛中,只剩下監護儀不時發出的「滴滴」聲。 除了與助手們必要的操作交流之外,他集中了全部精力,術中還不時停下手術刀,凝重地觀察著顯微鏡下的毫釐之地。


「切除畸形團有嚴格的順序,必須先斷動脈,再斷靜脈,否則就會造成術中血管膨脹,造成災難性地大出血。這類手術失敗的例子不在少數。」 與杜建新合作進行手術的曾高醫生進一步解釋。在科室內,曾高是與杜建新合作最多的醫生之一,小兒神經外科的手術大多都由二人配合完成。


兩個多小時之後,大小約 3cm*3cm 的腦部畸形團被順利取出,最後的出血量僅為 100 毫升,遠遠低於外科手術中 200~400 毫升的平均值。「兒童的血量本身就比成人少,所以針對孩子的情況我也會格外注意。」 術後,杜建新說。


經過造影檢查,這個深藏的腦部畸形團被徹底切除。杜建新的神情明顯放鬆了下來,與一旁的助手開起玩笑:「剛才的手術床調得那麼高,你以為我有一米八呀。」


如今,小姑娘已經順利出院,排除了腦部隱患的她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曾經歷過的兇險。而類似這樣的手術,杜建新每年要做上近百台。


在杜建新眼中,醫生分為三個階段 —— 年輕醫生是為自己做手術,從中積累更多的經驗;成熟些的醫生則是為病人做手術,目的是解決他們的病痛;而作為資深醫生來說,更多的是為了患者家屬和社會。作為從業 30 余年的醫生,在面對一些惡性病症的患者時,杜建新也會考慮更多,「尤其是面對那些 『希望不大』 的患兒,很多家庭往往會失去理智,總想不惜一切」。


「或許我可以通過手術,延長患者的生命,但代價就是他們的生存質量會變得很差,也會加重家庭負擔,這時我就會考慮跟家屬進行溝通,是否可以用生命的質量換取長度。似乎看上去理性得有些冷血,但這也是醫生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說到此處,杜建新的語氣有些低沉。


「少數派」


如果將神經外科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那麼小兒神外並非枝繁葉茂的枝丫 —— 不同於神經外科的其他分支,它綜合了小兒內科、小兒外科和神經外科等體系,是治療 14 歲以下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學科。如今,在中國的 15000 余名神經外科醫生中,專門從事小兒神經外科的醫生僅百餘名,杜建新,便是其中一員。



大醫生-「三好大夫」和他的「不護短」論



時間回撥至 1983 年,就讀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的杜建新進入臨床實習階段,他被分入宣武醫院。彼時,這裡已經全國知名,而神經外科是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科室,擁擠嘈雜的樓道中總是擠滿了慕名而來的患者,往返呼嘯的救護車笛聲也成為老師授課時最常見的背景音。「要學就學最牛的專業」 —— 就此,杜建新推開了「神經外科」的大門,並且一路前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出國潮,杜建新也融入其中。1990 年,他通過考取笹川醫學獎學金,前往日本和歌山醫科大學神經外科進修。「我是比較傳統的人,認為出國僅僅是學習而已,結束後還是要回來。」儘管跟杜建新同期分到醫院的同學如今大部分都身在國外,但想起自己當初的選擇,杜建新並不後悔,「做醫生的話,我認為在國內更有用武之地」。


從醫 30 余年來,他在神經外科領域各種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斷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以小兒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治更甚,包括腫瘤、先天畸形、血管性疾病等。


攻讀博士時,杜建新的專業開始從大神經外科逐步向小兒神經外科細化。那時,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愈發完善,各個專業開始步入縱深階段的發展。


談及為何選擇這個相對「小眾」的亞專業,杜建新笑眯眯地雲淡風輕:總是要有人幹嘛。「當時就是幾位領導開會討論決定的,而且小兒神外也是神經外科的重要分支,對專業要求也更加全面。」 接到了指示和任務,他便將自己的專業中心往小兒神外上著重偏移。在他眼中,這裡,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病例。


由於兒童自身生長發育的生理特點,「小兒神外」並非成人神經外科簡單的「微縮版」。「統計數據表明,兒童腦腫瘤目前是除了白血病之外,發病率最高的兒童腫瘤。但顯然,與後者相比,目前各界的關注度還是不太夠。」 對於小兒神外的發展現狀,杜建新並不滿意。


作為並不強勢的專業分支,人才梯隊的培養是杜建新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作為宣武醫院小兒神經外科項目組組長,他把「積極主動尋找有志於從事小兒神經外科的人才」列為最近幾年的工作重點記在年鑒之中。「沒辦法,慢慢來吧!」幾年來,宣武醫院小兒神外的人員日漸壯大,儘管 5 人的隊伍仍舊顯得有些「單薄」。


在印象中,風風火火的外科醫生大多都有個火爆脾氣,杜建新卻是那個「少數派」,同事眼中「甚至連大聲說話的時候都沒有」。


樓道探討病例,是每天早查房時的重要環節。每每此時,杜建新總是將雙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被年輕醫生圍在中間,聽大家討論是他最常做的一件事。發現年輕大夫的判斷失誤,他也總是笑眯眯地指出:「咱可不帶胡說的啊!」 而這已是他最為「嚴厲」的批評。


技術好,脾氣好、人緣好」 是曾高給杜建新最直接的評價。


「杜主任能夠勝任絕大多數神經外科的手術。因為神經外科的亞專業分科只有兒童組是以年齡為劃分,因為所有病症都會發生在兒童身上,技術全面是必須的。為了培養年輕醫生,他總是放手推著我們走,不只讓年輕人『打下手兒』。而且他從來都是溫聲細語,不會給人太大的壓力和束縛感。」曾高接著說。


三好大夫的「不護短」論



大醫生-「三好大夫」和他的「不護短」論



畢業後便來到宣武醫院,如今的杜建新已經是科室內年資最長的大夫。聰明、全能,是同事們給予他共同的評價。


神經外科護士長王軍回憶,上世紀 90 年代初,電腦剛剛開始運用,很多操作知識大家都不太了解,包括投影儀等一些新設備,所有這些杜建新幾乎「一看就會」。「他不止學得特別快,還特別耐心地教給其他同事。幾乎是有求必應,只要問到他,都會不厭其煩地施以援手。」


「畢竟在他那一代人里,能夠同時做到出國留學、英文過硬、專業全面、又把手術做得利索漂亮是很難得的。」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韜說道。


2012 年,杜建新曾作為醫患關係協調管理網優秀網員接受表彰。杜建新說,醫者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對待病人,這需要付出極大的心血。「把病人治好,其實就是在用自己的健康換取病人的壽命,但是看到每個病人痊癒時,所獲得的巨大成就感,又是無法言表的。」 這句話被他時常掛在嘴邊,說給年輕醫生聽。


在杜建新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厚厚的牛皮紙袋,裡面裝的是快遞過來的醫療糾紛鑒定資料。身為業內人士,杜建新承擔著多個鑒定機構的鑒定專家重任。


「我看過很多資料,有些深陷糾紛的醫院確實會存在一些細節方面的紕漏,儘管這或許無傷大雅,但在問題面前卻也難辭其咎。」 面對同行的所遇糾紛,杜建新並不「護短」,「無論何時,哪怕再忙、工作量再大都不能成為失誤的借口,性命攸關,醫生容不得半點疏忽。」 這句話,杜建新說得不慌不忙卻又擲地有聲。


除了公認的「三好」之外,杜建新的「顧家」也是院內聞名,每年夫妻倆都會利用有限的假期出遊,這也是他忙碌工作中的調劑。他的微信頭像是與夫人的合影,辦公桌的玻璃板下面亦如是。「這張是在馬爾地夫,旁邊這張應該是在好望角,這張好像是在瑞士……」 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將留在玻璃板上的幾滴水漬輕輕抹去,「這幾張都有年頭了,該換新的啦!」 定格的畫面中,碧海藍天,兩人笑意盈盈。


(本文來源於大醫生兵器譜官方網站:www.bingqipu.com。想第一時間了解大醫生兵器譜相關專家和科普信息及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您關注大醫生兵器譜官方微信公眾號:yilinbingqipu,眾多超實力專家齊聚在這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生兵器譜 的精彩文章:

檔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神經外科 杜建新
科普-當心!老年痴呆不光只有記性差,還有什麼?
李建設:醫界「宋大成」和他的日常
檔案-北京友誼醫院 普外分中心 張忠濤
大醫生-當外科醫生遭遇「完美主義」

TAG:大醫生兵器譜 |

您可能感興趣

只有這3大生肖,一生有三好:「大財」「大運」「大喜」!
大一「三好學生」得肝癌晚期,醫生說是他的優秀害了自己!
九旬「醫痴」張琪的「三好人生」
好身體、好身材、好生活!糖友中的「三好」健美先生!
修道人生要做到的「三好」
好身體,好身材,好生活!糖友中的「三好」健美先生
一生一世一雙人,他是奇葩皇帝中的「三好學生」
沙特新王儲是個三好生:他支持女權,喜歡日本文化,無不良嗜好
一輩子,三要、三不、三好、三抓!
廣東省名中醫:做「三好學生」,肌骨同治頸椎病
堪稱三好男人的幾個生肖,長得好脾氣好運氣好
人在最落魄的時候,也要努力做一個「三好生」
北電開學王俊凱耍大牌不現身,室友合影不參加,網友:不是三好生
剪短髮「有三好」
終於念到我了,三好學生、美德少年,我那個激動、開心的啊
退休三福、三好、三不能,太精闢了,一定要知道!
LOHAS樂活族 做到這三好,人生真美好
老中醫說:身體符合這三「好」才算真的健康!快看看是哪三好?
8月結束後,這幾個生肖有三好:桃花好、財運好、事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