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的爭議與騙局

科學的爭議與騙局

科學在當前社會上,事實是呈現出兩個面貌;一個是比較傳統的面貌,也就科學深奧的神奇力量,似乎解開一些宇宙現象的疑問,帶來新的知識以及一些潛在應用的發展,另外一個面貌是源自對於一般大眾來說,科學愈來愈難以瞭解的誨澀內涵,這造成社會的疏離甚至某種敵意。


為了解決科學的玄奧誨澀內涵所造成的社會疏離,科學界十分著力於科學知識的溝通,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這種作為叫做「科普」。所謂「科普」也者,就是「科學普及」,此一由名稱到概念都起自中國大陸的作為,之所以在整個華人社會裡也很容易的就被接受,除了主觀的政策推波,更有一個客觀環境助瀾的道理。


其實在中國大陸十多年前通過「科普法」以前,我們的社會環境中早已孕育了一個科普的氛圍,那就是對於科學的瑜揚和崇尚,此一氛圍在我人近代歷史中的代表事件,乃是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就是在一個慨嘆自己因為沒有近代科學,而受到科學強權侵辱的心理背景下而起,當時高舉的「科學」正是「理性進步」的「救亡」利器,此一「五四傳統」的深入人心,也造就了「科普」觀念很快被普遍接受的社會條件。

在這樣一個科學作為工具利器的大氛圍下,創出了一個有利於科學引入和推進的環境,使我們能走出過往缺乏科學的落後局面,但是我們卻一直停留在科學工具化的層次,在技術知識方面亦步亦趨,卻難能在面對宇宙的根本觀念上勇於挑戰,開創新猷。


現在我們談科學上的開創新猷,無一不還是在科學範疇中的「超英趕美」,許多當然已有領先的成績,但是這樣的努力畢竟是「隨人云語」的多,「自創新境」的少,難免就要出現看似立於「孤峰絕頂」,卻有「群峰異類」的文化疏離問題。


最近有一些事例,或許正可以說明了此中問題所在。九月初,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在大陸的網路知識論壇《知識分子》(此論壇相關事可參見上月的),發表一篇文章。楊振寧是中國最著名的大科學家,他偶然會發表一些對科學教育的意見,因此這篇文章自然引起甚大的關注和議論。


有人提議中國蓋大對撞機之事,由來已久,如果追本溯源,甚至可以回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百事欲興,中國大陸一些物理學家熱衷的一個項目,便是造一個大加速器(加速器與對撞機是同一回事,以往著重於說明其是加速粒子的機器,後來則著重於說明是利用被加速的粒子來做對撞實驗)。當時最早回到大陸訪問,成為政府座上貴賓的楊振寧,居然獨排眾議,反對中國大陸在那時候建大加速器,當時還留下一個「楊振寧舌戰群儒」的紀錄文字。

楊振寧自己物理理論工作的重要內涵,其實就是與造加速器的粒子物理密切相關,他不可能完全反對做這個領的實驗工作,來與理論交互激盪,他當時反對的一個最主要理由是經濟條件,他說中國大陸當時開放經濟才方起步,建大加速器不是值得優先進行之舉,後來此議由鄧小平拍板定案,還是建了大加速器,不過尺度大小與所用經費都有大幅縮減。


現在過了差不多四十年,誰都知道中國經濟發展飛速進步,以整體經濟的國民生產毛額計,已位列世界第二,因此有一些科學家就提議建一個大加速器,來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其中一個十分熱心的人物就是大數學家丘成桐,他在鼓吹中國造超大對撞機的理由之中,便說中國經濟發達了,不能只有房地產業,還應該對人類文明做些貢獻。丘成桐的說法,確實引起一些人的共鳴。


丘成桐在數學上有頂尖成就,在中國大陸也以敢言著稱,嘗批評中國大陸的高校教育,引起許多迴響,他一向也以做大事為己任。此次他還與一位外國科普作家合作,在年初出版一本新書《從萬里長城到巨型對撞機》,建議把新機器蓋在山海關附近,益增其與人類文明的關聯性。


在這回是否應蓋超大對撞機的議論中,楊振寧還是提到中國的經濟考慮,認為雖然中國國民生產毛額已世界居先,但是人均數額還不如巴西、墨西哥和馬來西亞,有數億農民和閑工,還有急迫的環境、教育與醫療問題,他認為建超大對撞機不是當務之急,而且幾十年內,此一領域對人類不會帶來實際好處。


楊振寧在反對意見中,由物理理論發展判斷花幾百億美金造出超大對撞機,不可能找到物理超弦理論所預測粒子的道理所在,楊振寧所批評的超弦理論,是一個發展了幾十年的數學玄論,因為很難在可感知的物理範疇內得到肯定,這個理論工作極可能是一場空。

當然物理實驗也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高能實驗物理過去也有找到原先沒有預期結果的歷史,他們甚至認為催生了改變世界甚大的網際網路,但是在一個經濟愈來愈困難的世界,耗費如此巨大花費,只爲追求一些虛玄理論在統計或然率不出錯下的一些可能,當然是很難說服社會大眾買單的。


其實由建大加速器的高能實驗物理,到造大望遠鏡的天文探測,雖說滿足科學家對未知的探測,也帶出天花亂綴的結果,但是由許多大科學家對於其中理論工作價值的評斷,可知許多汲汲進行的科學工作,不但在科學領域之內也有爭議,受到質疑,甚至被批評為科學騙局,其實也是科學歷史中的常態。


一些科學是不是騙局,是不是只有對玄虛科學理論的追尋,才是對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這些問題如果由一個更大的文化價值層面去衡量,將會是有另番視野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大選:一場「比爛」遊戲?
諾貝爾獎有多接地氣?一起來場騎行探索看看
日本科學家再獲諾貝爾獎 本世紀已有17人獲獎
最重要是開心 搞笑諾貝爾又來了
日本主要反對黨改選 蓮舫成第一位女黨首

TAG:財新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留學中的那些騙局
不遵循四大科學原理很難瘦,科學幫你揭秘減肥騙局!
科學史上6大著名騙局
銀行和股市的騙局
二十世紀的十大科學騙局
騙局引發幾十年競賽,美蘇秘密投入巨資研究一軍事巫術
教授學術造假,學校蓋章背書,揭秘2.6億高科技騙局!
用神經學基礎理論破解肖氏反射弧騙局
女博士示愛風流導師 留學夢背後的情色騙局
北京的騙局和飯局
中國科學史上最大騙局?三流大學副教授做出諾獎級研究成果,卻被13位科研大咖聯名質疑
揭露「史前古物」騙局-美國科索人造物品
羅輯思維的騙局
震驚整個世界的新發現,科學界的大騙局
樂帕店的龐氏騙局
人類生物學史上最著名的三大騙局
由環貓科技投資的電影《騙局》在富陽開機
英國大學驚現釣魚網站專騙留學生…學費支付騙局多,如何見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