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在四川西南犍為縣境內,東北方向有一文化古鎮名叫金石井。生態環境優美,當地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金秋十月的金石井鎮,到處是滿山果林,綠色蔥蔥,充滿生機。許多人知曉金石井鎮,大多是因這裡有悠久的柑橘種植歷史,品種多,味道好。而對於這片生長柑橘的土地下,沒有多少人知道這裡深埋著一段塵封的歷史。這段歷史訴說著金石井的由來以及歷史沿革,和那段曾經顯赫一時極具傳奇的故事,卻鮮為人知。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據史籍記載,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414年)置冶官縣,轄地範圍包括今之犍為縣東境及榮縣全境(見《犍為縣誌》和《榮縣縣誌》)。早在西漢元封元年(公元110年),犍為郡之南安縣疫冶鐵官於金石井。置縣時,由於此地冶鐵業興旺,又曾設冶鐵官,故名冶官縣。冶官縣從置縣時起,至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撤銷,存在時間達800多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先民們在此繁衍生息,遺留下不少的人文古迹。


很久以前,金石井不叫金石井。這裡是古代有名的鹽場,開鑿鹽井時,在井內發現一塊金黃色的石頭,這座古鎮從此與「金石」結緣。現今的犍為縣金石井鎮曾是古代冶官縣縣治所在地,悠久的歷史傳承和人文底蘊,使金石井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解放後,從1977年到1997年這二十年間,還沒有計劃發掘就已出土文物近200件,包括生活生產用具和各種兵器。其中銅器佔了不小比重,多為古蜀時期遺物。有4枚銅印章,其中1枚上刻一輪彎月,下刻禾苗和杜鵑鳥,考證為「巴蜀圖語」。據文獻記載,古蜀國杜宇王朝的杜宇部落以杜鵑鳥為族徽。證明至少3000年前,金石井一帶已經是人煙輻輳之地。今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郫縣的望叢祠,就是為了紀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繼任人叢帝而修建的祀祠。


如今的金石井鎮多為老街,街道不寬,石板鋪的路面,商鋪民居鱗次櫛比,青瓦平房,頗多石宅;有的街巷,曲折幽深,上坡下坎,石梯平穩;河街一帶,屋檐蓋過半邊街,晴不暴日,雨不濕鞋,堪稱地地道道的「步行街」。小橋、流水、古鎮老街,場口黃桷樹,金石井如詩如畫村落般美景,已引起文化人和旅遊者的關注。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尚存於金石井鎮的唐代摩崖石刻


集鎮邊隔著一條小河,是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千佛崖」,也是犍為縣唯一尚存的唐代摩崖石刻。從唐末算起,至今已是1100多年。風雨剝蝕,加上人為破壞,佛像大多受損,但其衣飾依稀可辨。數量之多,超出意料,數來競有212尊。佛像中不少觀音菩薩,有的一尊一龕,有的一龕數尊,當地一些老同志會辨認出有:如意觀音,水月觀音、滴水觀音、玉印觀音、凈瓶觀音、千手觀音……神態各異,工藝精湛。


據傳,鎮上原有個觀音寺,有石雕觀音大士一尊,高約3.5米,可惜廟宇已毀;集鎮北面還有個觀音崖,又有幾十尊觀音菩薩。聽這一說,我們感到稀奇,眾多觀音菩薩聚集金石井,這是為什麼?原來是:傳說當時金石井大亂,群眾盼望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所以大造其像,迎接「下凡」。


離千佛岩不遠的「巴蜀墓群」,也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集鎮邊的萬年村二組戰國墓群,因為這裡多次發現古文物,經考證,為戰國晚期至西漢初蜀人之墓群,墓地方圓20多畝,地勢高於周圍,青青草木相伴。表面看不出,實則是一塊歷史研究價值很高的寶地。其出土器物中,陶器---盒、罐、盂、缽、碗、壺等,銅器---刀、劍、戈、矛、釜、甑、鍪、斤、鑿、鉞、劍、斧等,以及鐵鍤和裝飾品等。特別珍貴的是4枚銅印章。


金石井鎮有一塊大田,原面積三千多平方米,相傳是冶官縣的練兵場,在這塊田的田壁里有石階遺迹,傳說是縣衙門的石階,現在萬年村二組有些砌田坎的條石,清晰可見纏枝紋刻痕,據說是縣衙門的條石。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郫縣望叢祠中蜀王望帝杜宇和繼任叢帝塑像


杜宇頭領住為何要住今金石井鎮?有更多種說法流傳至今。


杜宇率領向北拓展而攻打魚鳧王時定居的,杜宇被鱉靈擊敗後退隱西山時定居。杜宇族敗後隱藏於涼山前沿,防進剿(後來鐵山孔明煉鐵,李藍根據地)。

金石井鎮遠離岷江,可防洪災。四川盆地幾乎是全封閉的圍嶂,盆地內經常洪水橫流。原金石井鎮可能有豐富的礦產,如鐵、銅、煤、陶土及鹽等。


金石井鎮是生態美的宜人生活好地方。利於農業、牧業發展。《華陽國志.蜀志》"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南中為四川宜賓市、雲南、貴州一帶。


杜宇族到達滇東北較近的涼山地區,族屬為濮族(雲南、貴州,四川至江漢流域以西一帶),從事農業生產,有首先進的農耕文化,當地彝族(西南土著說,西北青海古羌氐說)稱其為"濮蘇烏烏"。善於飼養牛羊彝族的祖先最初遷入涼山時,"濮蘇烏烏"早已定居於此。兩個部落結成聯盟,春秋早期(公元前600多年)在首領杜宇率領下向北拓展而征服蜀地,取代魚鳧王,建立蜀國,號曰望帝,除將國都定在郫(今四川省郫縣)外,尚把瞿上(今四川省雙流縣)定為別都。杜宇被鱉靈(同姓族人杜靈或為楚國人)「擊敗」後,退隱西山。杜宇部族的一支曾沿岷江河谷南下川南到黔西北部和滇東北一帶,再由滇東北回到涼山。


杜宇"教民務農",證明杜宇(族)掌握的農業生產技術要高於蜀地(三星堆遺址農業技術),事農興蜀。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金石井鎮出土的部分文物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金石井古民居風貌


文物一:戰國墓和漢墓


《犍為縣誌》載:1977年10月,在金井鄉(今金石井鎮)萬年村2組和五聯鄉(今屬金石井鎮)五一村11組發掘葬墓11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口長2米,寬1米。出土器物中,陶器佔3∕4,銅器較少,鐵器更少。同時發掘出4枚銅印章,其中一枚上刻一輪彎月,下有禾苗和杜鵑鳥,考證為早期「巴蜀圖語」,圖意為「杜鵑啼月」。


1984年2月,萬年村農民帥希成在包產地里改土,掘得陶器、銅器15件。樂山地區和犍為縣文化部門派人實地考察,認定為巴蜀時期的鍪、銅錢、銅戈、銅劍。


1985年4月,四川省博物館野外考古發掘隊在萬年村發掘一墓,發現大量珍貴文物,運回成都館藏。


從幾次出土文物考證,萬年村發掘的為戰國墓,五一村發掘的是漢墓,金石井具有一處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巴蜀墓葬群。這些極其珍貴的戰國和西漢墓葬文物,包括:銅器,如刀、劍、戈、矛、釜、甑、鍪、斤、鑿、鉞、劍、斧等;陶器,如盒、罐、盂、缽、碗、壺等,以及鐵鍤和裝飾品等。特別珍貴的是那4枚銅印章。這些都是研究古巴蜀歷史、文化極為重要的物證和依據。


當地年長者說,萬年村左側是戰國時期的點將台,右側是跑馬場。至今,當地一些砌田坎的條石上還留有纏枝紋的雕刻。


文物二:漢闕


在金石井鎮西,鐵山腳下,大路旁,有一闕,專家考證為漢闕。其結構為:長方形台基,長約5米,寬2.5米;四柱三間,門樓式,重檐,通高3.5米,面闊5米,進深1米;長方形柱礎,每柱均有抱鼓石;闕雕為瓦楞式頂蓋,蓋頂有脊,下連斗拱,有二橫樑,中有坊嵌於四柱之間,其上雕以文字裝飾,整個造型古樸莊嚴。因風化嚴重,文字裝飾不能辨認。且闕基前沿已為稻田,漢闕呈前傾欲塌狀。


犍為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中,未見金石井漢闕的蹤影。也許,它早已塌圮,並深深地埋入泥土之中。或許,這也是一種極好的保護。


文物三:冶官縣治遺址


金石井曾經兩度成為古代冶官縣的治所。據1991年版《犍為縣誌》:「東晉義熙十年(414年),劃今縣地東境及榮縣西境設置冶官縣。」治所設在金石井,歸屬犍為郡。其時,犍為縣尚未設立,金石井屬南安縣。縣誌所言「今縣地東境」應指南安縣東境。


東晉新置一縣,為何命名「冶官」?《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元封元年(前110),犍為郡之南安縣設鐵官於此。民國二十六年版《犍為縣誌》認為:「蓋取附近鐵山產鐵鑄冶因而名之。」


南齊永元二年(500年),廢除冶官縣,金石井回歸南安縣。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年),復置冶官縣,治所仍在金石井。


2004年版《犍為縣誌》載:「直到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6年)廢。」金石井作為冶官縣治所的歷史至此結束。


然而時至今日,金石井仍保存著作為縣治的零星遺迹。金石井鎮中心有座稱作「咨官廟」的官衙式建築,坐北朝南,大門呈八字形,主體為一大廳,東西兩側配有廊坊。其後有花園和宿舍,都是古建築,無穿榫,橫樑豎柱,用料堅實粗壯;四周圍牆高聳。整座建築莊嚴肅穆,儼然官衙,或許就是冶官縣治所在。民國二十六年版《犍為縣誌》載:「隋唐訛冶為咨資。」認為「冶」字與「咨」字字形近似,「咨官廟」就是「冶官廟」之誤。


文物四:唐代佛像


唐代崇佛尚佛之風盛行。金石井至今還有唐代佛像遺存。


石刻佛像。1991年版《犍為縣誌》記載:「尤為珍貴的是金井鄉政府對面岩上有100米長的唐代石刻佛像,『文革』時被破壞,現存四龕。」2004年版《犍為縣誌》又記載:「(金石井)千佛岩摩岩石刻在長達0.5千米的石崖上,可惜在文革中被作為『四舊』毀掉了大部分,現存60餘米摩岩佛像10餘尊,但多數已殘肢半腿。」但今人毛希賢先生親自踏訪後卻說:「千佛崖也是犍為縣唯一尚存的唐代摩崖石刻,即使從唐末算起,至今已是1100多年。風雨剝蝕,加上人為破壞,佛像大多受損,但其衣飾依稀可辨。數量之多,超出意料,我們細細數來,競還有212尊。佛像中不少觀音菩薩,有的一尊一龕,有的一龕數尊,同行的當地一位老同志指點:何是如意觀音,何是水月觀音、滴水觀音、玉印觀音、凈瓶觀音、千手觀音……邊聽邊看,還真是神態各異,像如其名,不能不嘆服雕刻工藝之精湛。」(毛希賢《犍為有個「縣中縣」》)


石雕佛像。帥華光先生(原犍為縣政協副主席,已故)在《金石井鎮古迹探源》一文中回憶說:金石井有一座唐代觀音寺。寺內樹有一尊全石質白衣觀音大士聖像,高約3.5米。觀音大士慈眉善眼,左手托甘露寶瓶,右手持柳。塑像造型端莊肅穆,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帥老先生兒時讀書時經常經過那裡,每每駐足欣賞,不忍離去。惜乎已毀,周圍已是一片荒草。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唐代石刻佛像


文物五:明清鹽井


犍為鹽業歷史悠久。史志記載,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犍為製鹽業就已開始。西漢宣帝地節三年(前67年),犍為境內就開鑿鹽井20眼,設置鹽鐵官員。


金石井至遲在明代就有鹽井。民國二十六年版《犍為縣誌》記載:「明時,犍為縣產鹽區域有河東區、河西區、谿犍區。金石井、三江鎮(今屬井研縣)、王村(今屬井研縣)原河東區共有井82眼……。」金石井究竟有多少眼鹽井?不得而知。但明白無誤的是,明代金石井已有鹽井。


清代,犍為鹽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據載,從康熙26年(1687年)起至以後的125年間,犍為新舊鹽井共2080眼。其中,金石井定有一定數量的鹽井。


據同治三年《嘉定府志》,當時鑿井取鹽的方法是:「(井)深者至百餘丈,用竹作筒,垂下取水,煎晒成鹽。」


光緒末(1909年左右),鹽業官營後,犍為成立鹽務評議所,評議鹽價,金石井有一代表任幫董。同時,金石井成立評議公所,修建所址,當地俗稱鹽務局。據說,金石井「鹽務局」遺址至今猶存,位於金石井鎮東,建築宏大,門前有七十多級石解,儼然官衙。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當地正在加緊對歷史文化的挖掘保護,加快培育壯大柑橘產業、農牧業的規模化發展,文化與產業與生態融合,打造出亮點,金石井品牌會體現出應有的價值。犍為金石井文化古鎮必將在新一輪發展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文/葉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善傳播 的精彩文章:

TAG:上善傳播 |
您可能感興趣

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秘密!西南的敦煌,南國的瑰寶「石鐘山石窟」
探秘那些被湮沒在歷史中的文明——西南古滇王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南昌
汉帝国之西南夷古兵:磨剑石竟然这么炫
漢帝國之西南夷古兵:磨劍石竟然這麼炫
中國古代西南地區的緯錦織物
探秘江西南大門的豆腐村
重慶、廣西、四川、貴州西南各省都有建文遺迹,小朱究竟去哪了?
陝西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處濃厚神秘色彩的奇山
追溯犍為的歷史之漢武帝首開西南夷
坐落在古城賓州西南的二龍山,素有「哈爾濱東花園」之稱
靖西南坡鄉的金秋,稻魚雙收!
東北、西北、中原、兩廣、西南都有「王」,蔣介石真統治過中國嗎
魯西南的「小岱宗」
黔西南州舉辦古代文物精品展
素有「小廬山」之稱的江西南昌
漢朝西南四郡,雲貴高原上的明珠
大西南古鎮行:重慶朱沱老街上原汁原味的巴渝生活
兵家「亞聖」吳起的故鄉,山東省西南部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