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寶價值連城,仿品也是國寶,經歷滄桑離奇至今

此國寶價值連城,仿品也是國寶,經歷滄桑離奇至今

《富春山居圖》是堪稱國寶的名畫珍品,價值連城。而它的仿品《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與真品一樣,同樣是國寶,同樣也是價值連城。


為什麼?


它們曲折離奇的故事,可以說是一部人間傳奇。

元朝時,年過五旬的全真敦道士黃公望隱居在杭州富春江畔。一天,好友無用道士前來探望,兩人在江邊暢飲。笑談之間,黃公望鋪開筆墨,點點勾勾數筆,就將沿江風景躍然紙上,畫成一幅寬一尺、長三丈有餘的長卷。無用道士連連叫絕。三年之後,黃公望將此畫贈予無用。


這就是《富春山居圖》。



此國寶價值連城,仿品也是國寶,經歷滄桑離奇至今


無用怕它被人「巧取豪奪」,要求黃公望寫上「先書無用本號」,明確歸屬。這樣,無用道士成了(富春山居圖)的第一位收藏者。


十幾年過去,朱元璋率領明軍攻佔北京城,元朝瓦解,《富春山居圖》隨著改朝換代的亂世失蹤了,直到明代成化年間,它才在蘇州重現人間。


此時的它被當時的一位名流學士珍藏家中。


這位名流就是明代四大家之首、吳門畫派的始祖沈周。沈周不僅是畫家,還是著名的收藏家


靶鑒賞家。沈周對黃公望十分景仰,朋友來時總拿出來與人共賞,陶醉其中。一次,他將《富春山居圖》拿去請人題跋時,竟被那人的兒子藏匿不見了。沈周萬分痛惜,但一貫為人寬厚,不忍追究,不久又發現畫卷被出售於市場上,但由於沈周家貧難以購回,只能眼看著心愛之物痛失。

之後,沈周便根據自己的記憶自己畫了一幅《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於是他的仿品與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並存於世。


後來沈周把《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送給叫樊舜舉的朋友。此人在蘇州為官,既有權勢,又是個愛畫有心之人,得到了仿作之後愛不釋手,更是留意真跡的下落,終於在市場上尋到真跡,用重金買了下來。第二年夏,沈周被邀請到樊家做客,樊舜舉將兩張《富春山居圖》一起擺在了他的面前,沈周萬萬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再次見到珍愛的舊藏,且和自己背臨的仿本在一起,感慨萬千,情不自禁,提筆在畫後寫下了一段文字,記錄自己與《富春山居圖》的這段奇緣。



此國寶價值連城,仿品也是國寶,經歷滄桑離奇至今



(沈周)

樊舜舉是收藏《富春山居圖》的第三人,也是同時擁有兩幅《富春山居圖》的第一個人。


約60年後,江蘇無錫一位畫家談公望收藏了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1570年,他帶著《富春山居圖》來到六朝古都南京,專門拜訪與沈周齊名的文徵明的長子文彭。


原來沈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已被文彭收藏。


這是歷史上兩幅《富春山居圖》第二次見面。

過了幾年,談公望與文彭同時受赫赫有名的嘉興天籟閣主項元汴邀請,前來嘉興天籟閣赴會。兩人帶了各自的《富春山居圖)的真跡和仿本而來。在聚會中,兩本《富春山居圖》引起了許多名士的驚嘆和興趣。


這是它們的第三次見面。


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著名書畫家、鑒賞家董其昌以欽差大臣出巡,路經江蘇,好友華中翰替他買到了《富春山居圖》的真跡,成為《富春山居圖》第五位主人。


這一年秋,他在惠山又神奇地買到了沈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董其昌成為歷史上同時擁有真仿《富春山居圖》的第二人。這是歷史上真仿《富春山居圖》第四次見面。董其昌得意之餘,除了在畫上題字外,還先後臨仿了兩張《董仿富春山居圖》。


沈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在董其昌後,先後成為清初四大畫家之一王時敏以及華北大收藏家宋葷收藏,民國時期則為北洋政府要員汪士元和曾任過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所藏。「文化大革命」時徐家被抄家後,《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被故宮博物院收進,「文革」後落實政策,此畫發還給徐家。1996年徐家將它公開拍賣,北京故宮博物院以880萬元人民幣使它最終成為了院中藏品,由此結束了它的飄零經歷。


而那幅《富春山居圖》呢?


董其昌在晚年以高價賣給了他的宜興朋友吳之矩。吳之矩逝世後,將這幅畫留給了他的三兒子吳洪裕。吳洪裕對這卷名作視若性命,從不輕易地將它展於人。臨終之際,他竟想仿唐太宗


以《蘭亭序》殉葬之例,臨死前叫人把他平生最珍愛的兩卷書畫,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的真草《干字文》真跡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拿到他面前,並吃力地吐出一個字:「燒。」



此國寶價值連城,仿品也是國寶,經歷滄桑離奇至今



第一天先焚了《千字文》,吳洪裕親視其盡。第二天,焚《富春山居圖》,就在這幅在吳府里已經傳承了三代被吳家老少視為傳家寶的畫作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人群中猛地竄出一個人,抓住火中的畫用力一甩,愣是把畫搶救了出來。這人就是吳洪裕的侄子吳子文。


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畫,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圖》。


畫雖然被救了出來,卻在中間燒出幾個連珠洞,使原畫斷為一大一小兩段,從此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前段畫幅雖小,但比較完整,1652年吳其貞得到後命名為《剩山圖》;1669年歸廣陵王廷賓所有。到了1938年被近代畫家吳湖帆購得收藏,並重新裝裱成卷。


新中國成立後,浙江省博物館供職的沙孟海先生通過努力於1956年使這部分《富春山居圖》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後段畫幅較長,但損壞嚴重,修補較多,被後人稱為「無用師」卷。後段連題跋長三丈,是《富春山居圖》卷的主體,再度在收藏家中轉換。1652年先歸丹陽張范我,後轉入泰興季寓庸之手,再後則被畫家兼鑒賞家高士奇以600兩黃金購得。最後又被松江王鴻緒以原價買進。


1728年,王鴻緒病故,此卷又流落於揚州,索價高達千金。由天津鹽商安歧於雍正十三年購得此卷。1746年它流入清宮。


據說,乾隆得到了一幅署名黃公望的《山居圖》。但由於對畫上的題跋產生疑慮,乾隆皇帝無法辨別真偽。湊巧的是第二年,皇帝的親戚、軍功顯赫的鑲黃旗王爺傅恆得到了一批古代書畫,拿進宮中去給乾隆皇帝挑選。出乎乾隆的意料,他在這批古書畫中竟又看到了一幅署名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把它和上年得到的《山居圖》一比較,幾乎一模一樣。這大大刺激了乾隆的好奇心,他立即宜召幾名學者大臣進宮,陪他親自辨別真偽。君臣們在皇宮裡苦苦摸索,耗盡了整整一天,直到晚上乾隆皇帝終於作出決定,宮中原本收藏的(山居圖)是黃公望的真跡,而那幅《富春山居圖》卻「下真跡一等」,是後世高手的偽作。



此國寶價值連城,仿品也是國寶,經歷滄桑離奇至今



大臣們對於皇帝的判斷也是同聲附和。從此以後,《山居圖》成了皇宮的寶貝、乾隆的寵兒。而事實上,被認定是「贗品無疑」的《富春山居圖》才是被燒毀的黃公望真跡的後半部分。有意思的是,成為寵兒的贗品在每次被「御覽」時都要享受一次「御筆親題」的榮耀,足足享受了53次,整卷畫上又是題跋又是鈐印,密密麻麻的夾縫中都塞滿了字,那捲真跡倒藉此逃過劫數得以保全。但是,它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被運往台灣。


至今真偽二卷均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2011年6月,它們在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兩件國寶成為了聯繫兩岸人民情感的橋樑。



此國寶價值連城,仿品也是國寶,經歷滄桑離奇至今



(維娣影原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娣影 的精彩文章:

全國解放後,此猛將要打到美國去,解放美國人民
軍長帶槍違規闖會場,門衛果斷下了他的槍
在華斃命的日軍最高將領為何蹊蹺死於赴任路上?
毛澤東如何在黨代會上巧妙推出王洪文?
九大上誰與毛澤東全票當選中央委員

TAG:維娣影 |

您可能感興趣

曾經的一件國寶,比傳國玉璽還要珍貴,至今卻下落不明
被譽為國寶的8把中國寶劍,嚴禁到國外展出,每一把都價值連城!
這五個寶物是國寶中的國寶,得到一個能富可敵國,至今銷聲匿跡
流落在日本的中國國寶,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
中國歷史上價值連城,卻至今下落不明或早已失傳的十大國寶
它是中國國寶,作為顏值最高的大貓,卻從不賣萌,因為它是孤傲的雪山之王。
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其它的國寶你知道幾個?
一起聊收藏:國寶級奇石展,亮相了哪些國寶奇石
此物來自國外,現在卻是中國唯一特級文物,最珍貴國寶,世界敬仰
中國最珍貴的全身舍利,二戰被鄰國偷去當國寶,至今拒不歸還
這些「國寶奇石」,收藏界也是沒誰了!
這樣的國寶寶寶,實在是太壞了
世界各國的「國寶」萌獸,能被評為國寶,都不是偶然
國寶覓蹤之慈禧夜明珠的前世今生,有跡象表明在洛克菲勒手裡
中國曾經有五件特級國寶,至今下落不明,到底在「誰」的手裡?
這是柬埔寨國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築
中國最值錢的國寶,要是還在中國,不知道價值多少錢
國寶大熊貓,在泰國生活的比在德國和日本都可憐,好心酸
秦始皇陵「八大國寶級」稀世珍寶,現在都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