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屌絲買iphone,其實是一種心理補償 ?

屌絲買iphone,其實是一種心理補償 ?

回想自己平生成交的第一筆買賣大概有這樣的前因後果:還未上小學的某一天,我正聚精會神地看著動畫片,母上正在廚房聚精會神地做飯。突然,母上發出了令喝一般的請求:「別看了別看了,來干點正經事,給你5塊錢,下樓給我買瓶醬油回來!」

於是從小就是學渣的我到了樓下,嘀咕著『為什麼看動畫片不是正經事,而打醬油卻是』。來到了商店,我發現醬油原來不止一種,於是我決定把5塊錢分成便宜的醬油錢和糖果錢。

代價是慘痛的,請小朋友切勿模仿:

屌絲買iphone,其實是一種心理補償 ?

母上打我的理由是:量入為出,錢要花在刀刃上。這麼小就亂花錢,長大了怎麼得了。

然後,這並沒有什麼用。長大了的我,除了養成不愛吃糖果的好習慣,並沒有從『糖果事件』中,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那麼,屢禁不止的「亂花錢」,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按照存在主義的哲學觀,存在即意義。 亂花錢的我存在了這麼多年,如果不弄清其中的原因,不加以有效的干預,大概也會亂花錢的存在下去。

所以,「亂花錢」究竟守護了我內心的什麼角落,讓我一不高興就想買點東西高興一下呢?

這大概得從母上那句:補償性消費說起。

補償性消費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的是,理想狀態下的消費是什麼?理想下的消費,私以為就如母上那句:量入為出,需要什麼功能,就交易怎樣的商品回來使用,如:沒了醬油做不了菜,所以得去買醬油回來。這在學術界內,稱為功能性消費

但是,若全部的消費都屬於功能性消費,那麼這個世界大概就不存在奢侈品了。為什麼奢侈品存在了這麼多年,依然存在得有聲有色,而且似乎比醬油們過得更加風生水起?「有需求才有供應,如果沒有需求,我們就替消費者創造需求。」這是某廣告主的名言,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我們的需求確實是可以被創造的,不,更明確的說,是可以被開發出來。

奢侈品的現實存在,告訴我們,我們內心的需求,不僅僅是「菜米油鹽醬醋茶」的生存之本,我們還需要實現自我,走向輝煌與光明。(#馬斯洛爺爺滿臉無辜的吐槽:又怪我咯!)

屌絲買iphone,其實是一種心理補償 ?

在沒有陷入『象徵性消費』之前,我們大多能客觀評價一件商品基本的功能性價值,如:iphone是手機,LV是包,香水是有香味的液體等;但當我們舉起『象徵性消費』的大旗,我們會更容易變成某個品牌的腦殘粉:這不是手機,這是iphone;這不是包,這是LV;這不是T恤,這是有Ffboy 穿過的T恤。私以為不能說商家的奸計又得逞,但這樣的忠誠度,確實是每個商家都希望的。這在學術界內,稱為象徵性消費,如:為了表達自己的財富與追求買賓利, 為了表達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而穿唐裝等。一般來說,一個富人與奢侈品的關係可能是這樣的(馮林燕,2015):

屌絲買iphone,其實是一種心理補償 ?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富人的數量遠遠要比不富裕的人少得多。有家族歷史的富人,從小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中,並不會對表達自己的財富達到慾壑難填的地步。相反,不少富人行事相對低調。

按照這樣的推論,奢侈品的生存現狀是很難雨後春筍般地生長並優越起來。事實上,收入一般、甚至是不高的消費者很多會陷入「未富先奢」的文化圈。調查數據顯示, 世界上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大約佔自身財富的4%, 而在中國, 許多中產階級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花費佔自身收入的40%甚至更多(McKinsey & Company, 2011)。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夢想,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有夢想。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很有錢,但每個人都可以裝作很有錢。據相關的研究報道,在經濟地位上處於弱勢的群體(如窮人, 有色種族)往往花費更多金錢在奢侈品和炫耀性產品上(如珠寶、服飾、汽車等)(Banerjee& Duflo, 2007; Moav & Neeman, 2010)。

這樣「未富先奢」的行為,在學術界稱為:補償性消費,我們的很多消費行為(如成癮消費、強迫性購物等)是為了尋求生活現狀與內心需求的一致。由於現狀和需求往往很難一致,因此我們會通過消費來補償未得到滿足的需求。

借用精神分析流派的一句話:童年經歷帶來的內心缺失,將在未來的人生中一直找尋。當我們內心有缺失,自我概念受到了威脅,需求受到了威脅時,補償性消費就特別容易發生。這些奇妙的消費現象已經進入了研究者的眼帘,如:當我們遭遇社會排斥(如考試失敗、與戀人分手、婚姻破裂等)後,我們既會非常親社會(如向慈善機構捐錢)(Ward和Broniarczyk,2011),又會降低對他人的同情心,並且變得更加懷舊(Twenge等,2007);經歷大的災難與事故後,我們往往會購買國貨(friese和hofmann,2008;Liu和Smeesters,2010);感到自己能力不足和不夠自信時,我們會選擇能夠提升自信與智力的產品(Gao等,2009)。

一如文章開頭的『糖果事件』,糖果填平了我內心需求的不滿,只是補償性消費的結果。雖然年紀尚小,但當我知道自己不能愉快看完動畫片,必須立即馬上去打醬油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平生第一次感到對自己生活的『失控感』。而失控感是我們進行補償性消費的一大要素之一。

補償性消費在當下其實是比功能性消費與象徵性消費更加普遍的一種消費機制。我們之所以會對這種消費樂此不彼,與「我是誰」,「我希望大家覺得我是誰?」「我有多希望被尊重?」「我有多希望控制自己的生活?」以及「我多希望與他人建立聯繫」是分不開的。

「我心裡很憂傷你看見了嗎?我剁手只是希望填補這種憂傷罷了。」補償性消費往文藝里說,就像是這樣的結構。下個星期,我將進一步分享「我是誰」(自我概念)、「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內心需要)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補償性消費的。以便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的生活經歷,發現隱藏在內心深處,卻一直希望達到的願景和目標。



文:張曉 丨 壹心理專欄作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皇帝為何敢用自己的命來賭下雨?
《陰陽師》中的這些妖怪的來歷你都知道嗎?

TAG:知識百科 |

您可能感興趣

iPhone 8取消指紋識別,蘋果決定補償你6個攝像頭
dnf:深淵出貨現六字真言,直接補償蟲王卡片,還有這種操作?
血檢公司Theranos讓沃爾格林賠慘 將補償3千萬
魅族宣布召回使用國產單元的Flow耳機,並補償一條EP52
lol符文頁刪除計劃補償曝光,網友:還不如補償勝利金幣卡!
三星Note 7補償方案:中國用戶為什麼低人一等
拒絕飢餓!堅果Pro全款預定細節:補償金很豐厚
Uber工程師自殺,家屬譴責公司文化並要求補償
LOL國服符文頁補償計劃流出,和拳頭說的還有點不一樣!
DOTA2 沒出SVEN沒有補償 然而還有比你更慘的
【典型案例】Wi-Fi模塊在電力補償櫃中的應用
買Note8直接便宜2800元!三星強力補償Note7老用戶
「老師的假期不是福利,而是補償」,你同意嗎?
詩是一種補償的方式
買Note8便宜2800元!三星強力補償Note7老用戶
腎功能下降,原來是因為選錯了家!看你是否能領到補償款!
新CEO可不好請 Uber可能要補償科斯羅薩西2億美元
這一夜,是對一生的補償
P社陸續開始向漲價期間Steam買遊戲的玩家發放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