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飛行既是打拚般的神話敘事,又是掙脫逃離的個體夢想。


藝術家李暐的名字在國內不為觀眾熟知,是因為他常年在海外活動。2014年12月在北京798藝術區白盒子藝術館舉辦的個展「風險社會」是他較近一次在國內藝術界攜作品亮相,而最近的一次國內亮相,是參與有策展人廖雯策劃的「極限自由」項目,在這個項目里,藝術家只能站在1米的空間里,實施自己的項目,參加的藝術家們都得「畫地為牢」,從而通過自己的方式在這個「牢籠」里演繹自由。那天李暐將自己的身體粘滿鏡面碎片,只看見眼睛轉動的李暐,像個玻璃人,而他作品高潮處,則是他最後用力掙脫這鏡面碎片的束縛,最後,他艱難完成這個項目,身體多處被碎片劃傷。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29層自由度,北京,2003


用鏡面這種材料創作是李暐早期的視覺語言之一。


很多觀眾熟悉他的作品,是源於一些奇聞,特別是他穿著袈裟在空中踩著紅色煙霧雙手合十的照片被媒體當做社會新聞進行報道。也就是說,很多人知道他,是通過新聞報道,這些報道常常隸屬於「社會奇觀」或者「看世界」一類的欄目,再加上移動互聯網的渲染和調侃,就變成一個新聞事件,但總體上,觀眾是偏於譏笑這類新聞的。但這種便於傳播的話題優勢,反而使李暐的作品很容易走向公眾,同時也更加佐證了安迪-沃霍爾對於藝術就是傳播的藝術理念的理解。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飛在瑞林美術館,2014.11.17


李暐是一個行為藝術家,但他常常通過攝影來進行展出,在他那裡,攝影與行為之間保持了一種有趣的合作關係。李暐的創作開始於1990年代末,前期他將腦袋放置在一面鑽孔的鏡子里,扛著鏡子奔跑,使觀眾產生一種視覺錯位,李暐在後來的創作中,經常利用這種錯位。這種奔跑,我們不妨看做是李暐後來頻繁進行的「飛行」脈絡中的一次次「助跑」。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25層自由度,2004,06.19, 北京


在李暐的創作中,有女性的參與,但這些女性突出的是身份,而不是女性身體,身體符號較為強烈的是他自己。也看不到大量行為藝術中常見的烈度。他之所以引發關注的是行為實施方式本身的特殊性——在空中,他從物理角度(持續離開地面)或者說文化角度(當代神話敘事)與別的藝術家拉開了距離,將自己的藝術推向一個高度。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鏡子,香港,2006.03.14


李暐藉助於威亞將自己送往空中,飛行或者像太空隕石一般撞入地球,這是兩個脫離日常的行為方式。


在飛行的姿態中,李暐的行為語言似乎與敦煌莫高窟里的「飛天舞」形成了視覺上的呼應,但與「飛天」體態俏麗、翩翩起舞的姿態相比,李暐的飛行沒有多少視覺上的觀賞性,而是一個當下生活者的姿態,他自己的形象算不上好看,憨厚莽撞的形象與敦實的身材強化了這一生活的向度。但在語言方式上,這種飛行本身就與「飛天」構成了有趣的對照,也就是說,在他的飛行里,有一種「神話敘事」存在,這種「神話敘事」的當代性表現在,它是一種身體社會學和政治學的隱喻:個體的疲於奔命的飛行與大國夢想的跨越式臆想,不管是個體,還是國家意志,他們都處於沒法降下來的尷尬境地。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風帆Sail,2016.03.08,Cottesloe,Australia


李暐的作品實施現場是歡樂的,也是危險的,現場觀眾會把這當做一場特技表演,但在圖像中,李暐的行為釋放出一種令人沮喪的悲劇氣質,那沒有盡頭的飛行中攜帶的猛虎追趕、疲於奔命的現代焦慮症。他選擇了一些有強烈的社會識別性的場景進行飛行,這表明李暐通過身體飛行這一行為,指出這些空間所存在的空間政治,並與之對話。這更有助於我們將李暐的創作放置在一個有的放矢,可供參照的語境中進行解讀。比如,我們在李暐選擇的場景和設計的情境里,看到了在他飛行中所隱喻的種種糾葛:愛情、房產、婚姻、事業、安全、消費、信仰、下一代、社會事件等等。這種飛行既是打拚般的神話敘事,又是掙脫逃離的個體夢想。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空中之門,2015.08.05,中國,北京


而在他的「撞入」行為中,顯示出「飛行」的終結。這是兩種相反的主張,但具有內在邏輯關係。他倒立撞入地球的動作如同我們對於天外來客的想像,但這樣的行為就不像飛行那樣有遊戲感,他真實地將自己的腦袋撞入廢墟、工地、刺骨的寒冰、柏油馬路和汽車擋風玻璃中,那種破碎和撞入體驗是真實的和令人窒息的。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李暐撞入地球,李暐,北京


如果說李暐在社會學層面隱喻了我們當下的某種命運和狀態,那麼李暐並沒有滿足於做一個社會批判者的角色,而是在飛行和撞入之外,將空中停留作為一個中間立場進行強化,並且作為一種語言學符號推廣開來,「在空中」這個介于飛行和落地的第三狀態,既是高度,也是間歇,是一種當代神話和現實的雙重構建。李暐在這裡,將飛行和在空中演化為他對於這個時代觀察的空中劇場。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撞入冰窟,2004.01.31,北京


飛,是藝術家李暐的標誌性語言,從早期有針對性的將自己放置在各種隱喻了中國社會問題的語境中進行的飛行,到後來進入各種更為複雜的文化視野,將特定地域的問題意識轉化為具有符號屬性的文化關照和溝通展示,參與的人員也由他自己擴展為更多人,空間也不再具有強烈的社會識別性,也準確地體現了他創作的變化以及時代議題在其創作中的投射。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飛在威尼斯,2013.05.28


而威亞技術,常常被應用於電影業,用來承攬和支持特技的展示。李暐恰到好處地借用了這一材料,從而使得將被拍攝對象送到空中的行為,既釋放出一種娛樂文化、網紅文化語境中幽默和圍觀性的話題效應,同時,也由於其愚公移山式(或阿甘式)的持續和能量疊加以及儀式感,顯示出個人之於時代的價值坐標——飛,幾乎是所有人對於夢想的表達。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佛在 St.Moritz,2011.08.28,St.Moritz,Switzerland

從「撞入」、「飛行」到「在空中」



李暐


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家。


2006 年被美國 Getty 評為 31 位全球最有創意的攝影師。


十餘年間,走過幾十個國家,上百個城市,舉辦上百次展覽,與全球多個國家城市建立了深厚的藝術文化交流,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藝術大獎,並登上全球幾十個知名雜誌封面和幾百家重要媒體的採訪,如:《時代周刊》、《世界地理》、《紐約時報》、《太陽報》、法國國家電視台、《美國藝術》、《Flash art》、《Wallpaper》等等。早期作品更被莫言先生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豐乳肥臀》選為義大利版封面。


特別說明:


藝術家李暐的「暐」正確寫法應該是簡體,但由於輸入法老打不出這個字,所以需要在排版時造字,合并「日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攝影 的精彩文章:

TAG:數碼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在空氣中飛行
樹林里拍到在空中高速飛行的神秘飛行器
野外拍到在空中飛行並瞬間消失的奇異飛行器
飛行員竟然遭遇到「空中河流」
飛機行駛中乘客拍攝窗外美景,看到空中飛行的東西讓人恐懼!
實拍在城市中低空飛行的巨型飛碟
飛行中的美國「空軍一號」,真的會被擊落嗎?
越戰最難以置信的飛行奇蹟:空中推著隊友的飛機前行
外星人飛船?近距離實拍懸停在空中的巨大飛行器
外星人飛船?實拍在空中緩慢飛行的巨大飛碟
未來出行:電動飛機和飛行汽車
未來懸空平直飛行的空中概念汽車
龍?雷鳥?無意中拍到巨大飛行生物從空中飛過
國際空間站拍到在下方跟隨飛行的圓球UFO
從「涵道飛行器」到「飛行汽車」有多遠?「酷黑科技」想改變未來城市的天空
三疊紀晚期的蜥蜴——滑翔蜥,能夠在空中飛行
又一架飛行汽車準備首秀 要進入「飛行時代」?
中國新型飛機試驗成功,其可在空中連續飛行幾個月
殲20飛行員:一旦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空中姿態太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