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之光:素描我學十分,只用兩三分

楊之光:素描我學十分,只用兩三分

楊之光:素描我學十分,只用兩三分



楊之光,早年從師高劍父習中國畫,後得徐悲鴻、葉淺予、董希文等老師指導。擅國畫,尤長國畫人物肖像及舞蹈,兼長書法、篆刻、花鳥畫及詩詞。

本文整理自楊之光採訪語錄


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素描對我的繪畫很有用。徐悲鴻先生一把手教了我,我體會很深的。總體來說,我是學十分,而只用兩三分。用五分就是蔣兆和的《流民圖》,用三分就是我楊之光的人物畫。


以前的文人畫不求形式,寥寥幾筆,對造型基礎要求比較弱。人物畫為什麼沒有太大的分量呢?就是這個問題。想像力有了,但沒有造型這個基礎。自徐悲鴻等人建立起美專之後,把西歐、蘇俄等一些優秀的教學傳統吸收進來,改變了我們傳統繪畫的面貌。而我曾在教學中強調素描等基礎的作用,基礎不嚴成不了大器,而素描這種基礎,主要強調對繪畫起步的重要性。

楊之光:素描我學十分,只用兩三分



學素描並不是壞事,它糾正了中國傳統繪畫造型不足的那一塊,中國人物畫發展慢,就是吃了這個虧。有國畫家說,可不進美院不學素描,其實這是誤人子弟。這可能又回到明清時期,只能畫梅蘭竹菊,而畫不了人物。素描的概念其實很寬的,齊白石畫螞蚱,其實也是素描。


但學素描千萬不能學死,不能過了頭,要靈活運用。一是先打好基礎,來不得半點鬆懈與馬虎;二是想像力要好,沒有畫不出的,只有想不到的。在基礎好的前提下,補充想像力。

楊之光:素描我學十分,只用兩三分


現在美院的學生存在想像力被素描束縛的情況,我成立的楊之光美術中心,就是出於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在教學中突破了傳統的條條框框,從兒童抓起更好,來充分開發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我的恩師徐悲鴻曾給我八個字——「從頭學起,從零開始」,讓我受益一生。於是我像小學生一樣,重新練素描、練構圖、畫三角、畫圓柱、畫石膏像,非常枯燥。我當時很不解,不知老師為何要這樣勸告我。但等我逐步成長起來後,我真是非常感激他。可以說,沒有徐先生,沒有他的「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就沒有我的今天。

楊之光:素描我學十分,只用兩三分


本文插圖均為楊之光畫作


其他人還看


158:葫蘆、絲瓜、扁豆,一口氣學畫三種瓜果!


165:傅抱石:我畫山水時的絕招

170:不容錯過的畫壇「夫妻檔」,願作鴛鴦不羨仙!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黃賓虹談臨古:畫不師古,未有能成家者!
道法自然、率性求真——陳永鏘
古代美女的肖像為什麼都是單眼皮?
《百結千盤》——陳永鏘
世界之最32米《孔子聖跡圖》,孔子鮮為人知的故事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

您可能感興趣

楊之光筆下的那些名人肖像,形神兼備!
楊之光:瀟洒自如,不留敗筆
現當代名家:楊之光人物肖像欣賞
另一種形神和風度——楊之光人物畫外作
大師是怎樣煉成的:楊之光水墨寫生
著名人物畫家楊之光廣州逝世
著名藝術家楊之光先生離世
楊之光舞蹈人物畫集
徐悲鴻、黃賓虹、關山月、李可染、吳冠中、楊之光、劉大為、陸儼少等名家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