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有願力還得有能力

有願力還得有能力

有願力還得有能力



在《道次第》中,宗喀巴大師將大乘佛法的綱領總結為三主要道,即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明確指出:出離心為菩提心生起的前提。論云:「夫以惑業所制,流轉世間,為眾苦所逼者,自利猶且未能,況雲利他者哉。此乃一切衰損之門,菩薩較諸小乘尤應厭離而滅除之。」

有願力還得有能力



如果自身不具備出離、解脫的能力,惑業未除,自利尚且不能,怎麼可能利益他人,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呢?所以菩薩同樣需要生起出離心,而且要比聲聞更強烈。沒有真切意識到輪迴之苦,沒有迫切的出離願望,所謂的菩提心終究會流於口號,發得膚淺而不真切。如果我們自身尚且耽於現狀而無心出離,卻要發願帶領一切眾生走向解脫,難道不是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話嗎?


論中,宗大師接著告訴我們:「若於生死,意求出離已,見諸有情是自親眷,為利彼等而發菩提心者。」

有願力還得有能力



只有在希求個人解脫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希望帶領眾生共同出離。解脫是佛法的根本之道,可以說,學佛就是為了尋求解脫,修行就是為了實踐解脫。因而,出離心是一切修行的共同基礎。但對菩薩道行者來說,僅僅個人解脫還不夠,還要推己及人,看到眾生在輪迴中飽受苦難,而將這份出離心延伸到一切眾生,幫助他們共同解脫。從這個意義上說,菩提心正是出離心的延伸和圓滿。換言之,兩條道路的起點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終點。

有願力還得有能力


怎樣才能帶領眾生走向解脫?顯然,僅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嚴格地說,必須具備解脫的經驗和能力。最起碼,也應了知解脫原理。否則,何以為眾生嚮導?如果自己尚且是不辨東西的盲人,卻要引領大眾走上一條布滿荊棘、岔路、障礙的陌生山道,不過是匹夫之勇,是於人於己皆無利益的愚痴行為,決非佛陀所提倡。所以,在修習菩提心之前,首先要發起出離心,修習解脫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群法師 的精彩文章:

讓理解成為定解
從富二代說福報
樂觀、悲觀和中觀
怎樣才能對他人生起同情心

TAG:濟群法師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有願力,受苦就有意義
你心的力量就是願力
願力其實是一種很大的力量,我們要相信這一點!
梁冬|人生是「願力」重要,還是「業力」重要?
地藏菩薩的願力是真實不壞的,但你要經得起考驗
要知道,一個人的願力越大,阻力就越大
仁煥法師:乘佛本願是妙用。我們凡夫要發願力很難,我們接受阿彌陀佛的願力就對了
父親往生,願力心力不可思議
紅塵里打滾請不要忘記:願力大於業力
李嘉誠:道力之限,要靠願力突破
願力的力量:我親身經歷的輪迴故事
《如願》,如是如願——道力之限,唯靠願力突破!
往生凈土的願力是需要去栽培的
立志要高 願力要深 膽氣要大 心行要細
李嘉誠的智慧——過好你自己的「願力人生」
一日禪:心隨境轉是業力,境隨心轉是願力
我們要學佛的願力、行為和思想
發起往生的願力
凈界法師:把心靈的力量與彌陀的大悲願力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