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對於熱衷故事情結的你來說,古裝影視劇中出現一些歷史常識錯誤或許不算什麼,但多了解一些真相,也不會有什麼害處不是?以下十條,編劇和導演經常弄錯,各位看官尚須明辨。


1.古人未必見過的蔬果


軍隊行進在齊膝高的玉米田裡、貴族的桌案上擺著一盤葡萄、街頭的小攤在售賣花生、紅薯……在古裝戲中看到此類鏡頭,你就要多留個心眼了,故事發生的朝代,這些東西可能還沒有傳入中國。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新水滸》在玉米地里的一場戲,十足的穿越感。


比如花生,原產地在美洲,明末傳入中國,先在南方種植,到了清末,北方才開始大量種植。玉米、土豆、紅薯、辣椒、西紅柿、豆角等如今常見的農作物,都是在明朝傳到中國來的。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電視連續劇《楚漢傳奇》中,有一個鏡頭是秦二世胡亥吃葡萄。其實,漢代張騫通西域之後,葡萄才經由大宛國皇子帶入中國。胡亥雖貴為皇帝,他在世時不可能吃到葡萄。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電視劇《曹操》中的一幕,漢獻帝的皇后吃蘋果。她吃的這個蘋果,19世紀中葉才從歐洲傳入,中國栽培歷史不到200年。中國古代確有一種綿蘋果(又名柰、頻婆果)的植物,果肉綿軟易爛,與現今的蘋果並非一物,只是名字混同。


2.《三字經》穿越到秦漢


《三字經》是古代最流行、最淺顯易懂的啟蒙讀物之一,知名度極高。多個朝代的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但是,電視劇《楚漢傳奇》出現儒生在私塾中教孩子們讀《三字經》的鏡頭,就有點無厘頭了。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楚漢傳奇》中教讀《三字經》的場景。


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說法大致有四種:


一是南宋大學者王應麟,清代人多認為是其所作。一說是宋末元初的區適子。一說是明代初年的黎貞。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它是區適子所撰、黎貞增廣。


綜合以上說法,《三字經》最早出現的時間不會早於南宋,秦、漢時代的師生以《三字經》為教材絕無可能。

3、床與坐姿


從商代起,我國就出現了床。但那時的床非常低矮,不僅用於睡覺,還要承擔其他傢具的功能,在旁邊放一個案或幾,人們寫字、讀書、飲食、閑聊等,都是在床上。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電視劇《琅琊榜》中,譽王跪坐在書案前。這是接近真實歷史情景的。


東漢末年之後,西域傳來專門用於坐的傢具——胡床或馬扎,同時原本坐卧所用的床逐漸升高。到了唐代,床和桌椅的功能各自分家,人們睡覺就上床,吃飯喝茶就用桌椅。這時候,多功能的床演變成專供睡卧的傢具。


與坐卧用具相適應,古人長期席地而坐,尤以跪坐最為流行。從西晉起,坐姿更加多樣,箕踞(伸腿坐)、趺坐(盤腿坐)、斜坐,隨心所欲。


南北朝時代,在高凳上的垂足坐開始出現。到了唐朝,桌子椅子全面普及,垂足坐也就流行開來,但跪坐、趺坐依然存在。


4.該怎麼稱呼一國之君?


我們在電視劇中,常常聽到大臣、后妃稱呼皇帝為皇上、萬歲。事實上,真實的情況比電視劇呈現的要複雜得多,不同的朝代,對皇帝的通行叫法有所不同。


比如漢代,對皇帝的稱呼主要是皇帝陛下。唐代,宮裡宮外對皇帝的稱呼非常多:大家、宅家、官家、聖人等等。曾經熱播的《武媚娘傳奇》,劇中太監稱呼皇帝李世民一口一個「大家」,雖然聽起來彆扭,但卻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精忠岳飛》中,岳飛等劇中人物對趙構一口一個「皇上」,是值得商榷的。


到了宋代,對皇帝又有官里、天家、陛下之稱。至於「萬歲」,原本是祝福用語,不論是平民、官員,還是皇帝,都可使用,宋代開始,才成了皇帝專用。


「皇上」這個稱呼,在明清時代才流行起來。


另外,我們看清宮戲,太后一口一個「皇上」,這也犯了常識錯誤,太后、太妃稱呼皇上為皇帝,只有向別人提到皇帝時,才稱皇上。


5.該怎麼稱呼父母?


不管故事發生在哪朝哪代,古裝影視劇人物對父母的稱呼一律都是爹、娘。其實這很不嚴謹。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人們對父母的稱呼千差萬別。


漢代以前,人們稱呼生身長輩為父、母,或考、妣。其中,考、妣偏重於書面語,既可指健在也可指已故。


魏晉時期開始,稱謂發生了演變,父、母之稱更加書面化,考、妣專指已逝父母。這之後,對父親的口頭稱呼有:爺,或耶;爸;阿爹、爹;翁;哥,這個稱呼比較奇怪,但確實存在。古代方言土語對父親的稱謂有:老子、叔或伯、大或大大等等。


對母親的口頭稱呼有:娘,與「爺」相對;媽;姥;婆;媼;嫗等等。各地方言土語對母親的稱謂還有:妮、姐、媓、媞等等。


6、哀家


在影視劇中,太后、太皇太后常常自稱「哀家」。其實,在古代的宮廷生活中,絕無「哀家」的用法,它只在戲劇中使用,而且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後,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稱。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宮心計》中,郭太后自稱「哀家」,有違史實。


那皇后、皇太后如何自稱呢?翻翻二十四史,不乏這樣的記錄,她們所用的稱呼,與我們差不多,「我」、「予」、「吾」等,就是這麼簡單。


個別情況下,有用「老身」的,這是個很平民化的自稱;還有自稱「妾」的,如宋朝時期;也有臨朝稱制的太后自稱「朕」的,如北魏胡太后。


7、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古裝劇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皇帝要下命令了,臣民齊刷刷下跪,太監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一組鏡頭,按照史實來說,存在錯誤:


首先,「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正確的斷句方式應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聖旨上因為皇帝是「天子」,「天」與「皇帝」寫一起時要平齊。「皇帝」換行頂格寫和「天」同排,於是後人誤讀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明代嘉靖年間聖旨。


其次,明代朱元璋開始,皇帝命令中才開始使用這個表達。「奉天承運」一語,用來闡釋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接下來一句會因內容不同而措辭有別,「詔曰」是詔告天下;下發嘉獎令時,用「制曰」;皇帝告誡臣民,則用「敕曰」。


明朝之前,聖旨沒有固定的開頭語。漢代詔書多用「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開頭;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替頻繁,聖旨開頭語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八個字,以闡明「正統」;唐代詔書中多用「門下」兩字,因為聖旨一般由門下省審核頒發,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聖旨,開頭語便是:「門下,天下之本……」。


另外,聖旨的結尾並非都如電視劇里的「欽此」二字,真實的情況是沒有固定格式。有的聖旨沒有專門的結束詞,說完就算;有的以「布告天下咸使聞知」作結。


8、古代貨幣


古裝劇中,觀眾常常看到閃瞎眼的金銀,尤其是那些個50兩一錠的馬蹄形元寶,更為常見。


其實,古代的日常經濟生活使用的貨幣,主要是銅錢。而且,從魏晉南北朝以至唐朝,還有一個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包括錦、綉、綾、羅、絹、絁、綺、縑、紬等。這些朝代實行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一起流通的多元貨幣制度。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唐代銀笏。


漢朝以來,金銀貨幣在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不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主要用於兌換鈔引、賦稅、賞賜、軍費、外貿等。歷代的形狀和稱呼也不同,元朝以前有「銀餅」、「銀笏」、「銀鋌」之稱。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餅。


自元朝開始,政府才確立銀本位的貨幣制度,「元寶」一詞也是由此形成的,「元朝之寶」嘛。


銀元寶到了明朝才盛行,但還不是國家的法定貨幣。直至清朝,銀元寶(銀錠)才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因重量不等,以「兩」為主要的重量單位,故又稱銀元寶為「銀兩」。


電視上如果出現唐朝人扛著一匹絹帛上街買菜的情節,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反觀現在的影視劇,經常出現漢唐人拿著清朝人的銀兩交易的錯誤。


9、被濫用的跪禮


跪禮,也是電視劇中常出錯的地方。


先秦時代,人們席地而坐,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為通行的坐姿就是雙膝跪在席上,行跪禮就是挺身再俯身,如稽首、頓首、空首等。臣對君行跪禮,君對臣也如此,跪拜不包含尊卑之意。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電影《孔子》中,魯定公依案而坐,孔子跪拜,這是元朝之後的君臣之禮。


秦漢時期,君權加強,臣跪君,君不再回拜,但要起身迎接。在朝堂上議事,大臣也可坐著。到了隋唐,大臣上朝仍有座位。


宋朝,在少數極莊重的場合,大臣才向皇帝磕頭,如每年元旦、冬至日舉行的大朝會、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禮。君臣日常禮儀,以揖拜為主。只是,自宋太祖開始,大臣只能站著與皇帝議事了。


元朝起,區分貴賤的跪禮推行開來,大臣面見皇帝,一律下跪。明代規定,「大朝議」須「眾官皆跪」。清朝皇權達到頂峰,大臣面見皇帝,三跪九叩是唯一的姿態。


10.清朝人到底留什麼樣的辮子?


大家都沒少看清宮戲,對清朝人的大辮子肯定印象深刻。清朝男子的辮子真的如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嗎?清朝200多年的歷史中,男子的髮辮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



這才是歷史真相,別被影視劇帶溝里



清朝男子髮型演變示意圖。


滿族人在北京建政開始,男子的髮辮樣式為「金錢鼠尾」,也稱「金錢小頂」,即頭髮絕大部分剃光,僅留頭頂如一枚銅錢大小的一塊,並將它結辮下垂,形如鼠尾。這種樣式一直持續到乾隆時代。


從嘉慶朝起,男子頭頂蓄髮面積增加,有一個掌心大小,編成的辮子垂在腦後如豬尾。


再過數十年到了道光皇帝治下,清朝男子蓄髮的面積進一步增大,前額部分剃掉,後半部分編成髮辮,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陰陽頭—半瓢」式。


如此看來,清宮戲不分青紅皂白一致將男子髮辮設定為「陰陽頭」,實際上是對大眾歷史認知的誤導。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嘉慶皇帝親耕時遇尷尬,大發雷霆當即處分四名官員
學術大師章太炎為什麼兩次被痛毆?
體驗下民國時期北大高考試題
這些自虐表演,你覺得好看嗎?
晚清民國街頭藝人:這些自虐表演,你覺得好看嗎?

TAG:小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才是三國的真相,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不要被影視劇騙了 這才是古時兵器真正的樣子
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天地會,遠沒有影視劇那樣的精彩!
這才叫真正的喜劇,其他電影與它相比簡直弱爆了!
別扯了,這才是出軌的真相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子彈的真正威力,最後一張圖看著都疼!
別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懷孕的第一反應!
你沒有那麼重要,這才是真相
這才叫攝影,這才叫寫真
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吧,電影是假的,而歷史卻是真的
這才是真正的親子攝影!
這才是真的愛你
別被電影騙了!這才是真正的黑幫真面目!
看真正的演員演戲就是爽,這才是國產劇該有的水準
這才叫背景牆,你家的真的只是牆,這視覺效果是不是已炫瞎你的眼!
原來這才是小海豹回眸一笑的真相,它那真不是自願的
來看看 這才是畫眼影的正確姿勢 妹子 別再瞎整了
別信雞湯,這才是職場的真相,很殘酷
李自成究竟是做了和尚還是被倆農夫打死,都不靠譜,這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