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錢理群: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一直被閹割

錢理群: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一直被閹割


[摘要]從民國初創立教育宗旨時,即已被閹割:只剩下了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與德育的教育這下半截,而上半截世界觀教育與美育則被腰斬了。


錢理群: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一直被閹割


圖:蔡元培

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


文 | 錢理群


近年時有人談及大學人文精神喪失、大學精神價值失落的問題;我因此而想起了現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


辛亥革命後,蔡元培先生就任共和國第一任教育總長,即召開全國臨時教育會議,以作為「全國教育改革的起點」,並在會上提出兩個重要提案。一是廢除前清學堂管理通則中有關「拜孔子儀式」的規定;出席會議的議員經過熱烈討論,認為若將此案明白公布,恐引起社會上無謂之風潮,故只需在學校管理規程中刪去這一項,此議案因此而不予成立。第二項重要議案是擬定「教育宗旨」,蔡先生提出五項:一、道德主義,二、軍國民主義,三、實利主義,四、世界觀,五、美感。會議最後審查的決議卻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國家為中心,而以實利教育與軍國民教育輔之。至美育一層,議加入中小學校、師範學校教則,俾知注意。」後議長又以加入世界觀三字付表決,贊成者少數。蔡先生教育思想中「世界觀」與「美育」兩條被攔腰砍去,此事引起了強烈反應,一位先生因此連呼「大奇!大奇!」

此事發生在1912年,我們今天看來,教育宗旨中砍去「世界觀」與「美育」,後果不只是「奇」而已,簡直是埋下了禍根的。


蔡先生提出的兩項提案是有內在聯繫的,目的是在與傳統的「君主時代的教育」劃清界限,以為全國教育改革掃清道路。因此,蔡先生在臨時教育會議開幕式上報告開會宗旨時即指出,君主時代的教育的最大特點與弊端就在於,引國民「遷就於君主或政府之主義」,「使受教育者皆富於服從心、保守心,易受政府駕馭」。因此,蔡先生所要進行的教育改革,其基本目的,就是要使國民與受教育者從「服從」他者(君主,政府……)的奴役狀態中解放出來,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解放。廢止祭孔,自然是因為要避免思想「定於一尊」;強調世界觀教育與美育,也是為了使受教育者擺脫種種精神束縛,著力於自身精神上的自由、健全的發展。蔡先生所提出的五項教育宗旨之間有著深刻的聯繫。據蔡先生解釋,「軍國民主義」相當於「體育」、「實利主義」相當於「智育」、「道德主義」相當於「德育」,這些可歸於「隸屬於政治的教育」,它是為實現國家的獨立、富強、民主、平等、自由,追求「現世幸福」的政治目的服務的。但蔡先生看來,人除了現象世界的現世的追求之外,還有超越於現象世界的終極性的、理想的、信仰的,具有宗教性的精神追求。因此,我們的教育也就不能停留於現象世界的隸屬於政治的教育,而必須「超軼政治之教育」,即「世界觀教育」與「美育」。蔡先生的「世界觀教育」,是要引導受教育者悟「道」,進入形而上的,人我合一、物我合一的「渾然」境界,這與宗教境界確有相通之處。但蔡先生又希望能夠擺脫宗教的獨斷,使人(受教育者)在精神自由的狀態下進入宗教性的境界。為解決這一難題,蔡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張。他認為,「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同時,與宗教的強制不同,它以發展個性的自由為前提,最大限度地喚起人的內在的創造精神與能力為目的。在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體系里,「軍國民教育」、「實利教育」、「德育教育」與「世界觀教育」、「美育教育」,兩者互相矛盾,又互相補充、制約,滲透與影響,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它表現了蔡元培先生作為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教育家與自由主義教育家的統一,因而,這兩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在蔡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世界觀的教育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他的這一思想集中體現於他為教育與大學所下的兩個定義上:「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而在學問的研究上,他又主張:「我們固然要研究各種科學,但不能就此滿足,所以研究融貫科學的哲學,但也不能就此滿足,所以又研究根據科學而又超絕科學的玄學」,他強調的是終極價值體系的重建,而大學正是責無旁貸。在具體學科的設置與安排上,他明確提出:「大學為研究學理的機關,要偏重文、理兩科,所以於《大學令》中規定:設法商等科而不設文科者,不得為大學;設醫、工、農等科而不設理科者,亦不得為大學;但此制迄未實行。」


「迄未實行」,說到了蔡先生教育思想在中國現實中的命運:儘管人們以蔡先生為中國現代教育之父,但他的教育思想卻從未完整地實行。這恐怕也是中國一切先驅者的命運。從民國初創立教育宗旨時,即已被閹割:只剩下了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與德育的教育這下半截,而上半截世界觀教育與美育則被腰斬了。這腰斬又意味著什麼呢?蔡先生有一個明確的說明:「專制時代,教育家循政府方針以標準教育,常為純粹之隸屬政治者。共和時代,教育家得立於人民之地位以定標準,乃得有超軼政治之教育」。這就是說,如果教育只剩下下半截,局限於「隸屬於政治的教育」(儘管蔡先生仍是很重視這些方面的教育),教育就不能從根本上與專制時代或含專制性質的時代的教育劃清界限,完全走出其陰影。


而這種現象之所以發生,原因自是多方面的;蔡先生曾談及中國民族、國民常「見小利,急近功」,少有超越性的思維,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佔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儒家學說對形而上問題的迴避,導致中國宗教傳統的匱乏,缺少終極性的關懷,有著密切的關係,以致蔡先生所倡導的形而上的世界觀教育與超功利的美育,很難被人們所接受,更談不上不變形地實現了。這正是中國教育的現代化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也是一個基本的難點吧。


我想,釐清發生在上世紀初的這場歷史的公案,對我們認識今天所面臨的教育問題,是會有啟示的,至少說明積弊已深,必須從根底上,對教育的基本觀念、宗旨——例如「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大、中、小學校?辦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這些原點進行重新思考。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皇帝為何把兩萬大臣都閹割成太監?他的理論挺有道理
把寵物閹割是愛寵物嗎?
這個皇帝想到一招治理官員貪腐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官員都閹割了
明朝太監閹割手術的基本流程
閹割情結是心理變態的後果
大太監——李蓮英被閹割的故事
古代手術:太監如何被閹割?
歷史上的「太監王朝「奇葩的制度,朝廷官員一律閹割
別人去做閹割手術都要交費,為何李蓮英是免費的?
古代太監被閹割的全過程
太監的「寶貝」是怎麼被割掉的?揭秘太監閹割全過程!
閹割太監的三把刀刀形不同,首次揭秘它們的工作原理
閹割太監的三把刀刀形為何截然不同,首次揭秘它們的工作原理!
知道女太監是怎麼閹割的么?
將寵物閹割是愛寵物的表現還是偽善的愛
閹割父親的故事|混亂博物館
朱元璋的手法不僅對太監閹割對宮女也進行閹割
古代太監閹割手術全過程:百分之四十的存活率
古代閹割太監技術世代相傳:最牛者能得六品頂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