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孩子和孩子是一樣的

但又是不一樣的


家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健全地發展自己。


教育家杜威說過:「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


大千世界,美經常都是簡單的。教育學亦如此,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教育不是一堆技術指標、專業術語和硬邦邦的言行,教育有其精美的內在秩序,即教育原理。


把握到原理,就是把握到教育的萬能鑰匙,可以打開無數癥結之鎖。這對每個家長來說,其實都不是難事。


送給孩子的禮物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的、可持續性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一生負責。


時代發展到今天,什麼是我們能送給孩子、可保障他們一生幸福健康的最可靠的寶物呢?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這幾樣東西最重要。


第一件寶物是「閱讀」


閱讀不但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


因為任何一部書,只要它是一本好書,往往充滿真善美的情懷,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二件寶物是「自由」

給孩子自由,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你必須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第三件寶物是「良好表率」


給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

和孩子如何相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給孩子的,全寫在這裡面了。


三「不」原則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互相發生點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長不必把這看成是問題,不必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氣。


不嚴重的情況下,假裝沒看見,把矛盾留給孩子們自己解決。


較嚴重時,簡單地拉開即可,不必計較自己的孩子吃虧了還是佔便宜了。


道理可以簡單講一下,不講也行,關鍵要保持友好輕鬆的態度。這看似有些不作為,卻正是培養兒童健康人際關係的最基本、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


我把這種方法總結為「三不原則」:不生氣,不介入,不怕吃虧。


這個原則看似消極,意義卻非常積極,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壞性的參與,而且它內含一種信念:兒童有能力自己解決相關問題。


只要他們成長中獲得過友善和尊重,只要他目睹過得體的禮貌和修養,他就得到了這樣的滋養。


反之,成年人如果對孩子的一點無心之過不能表現出體恤,大驚小怪,上綱上線,逼迫孩子說「對不起」,這樣才會損害孩子的友愛心。


這種態度,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即發生衝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過去就過去了,無所謂誰對誰錯,該怎樣相處還怎樣相處——這種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兒童能正常地發展人際關係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是豁達、友善的生長土壤。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


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


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務中獲得主動權——這才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順序和邏輯。


成年人的責任則是不打擾孩子的自我發展,有條件的情況下給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良好的啟蒙教育,呵護好兒童的好奇心,發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讓孩子有幸福感——這些教育學上恆定的真理,正是發掘兒童內在潛力、成全他未來競爭力的最簡單最重要的手段。


很多人認為競爭意識要從小培養,如同美德需要從小培養一樣。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這一誤區的出現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過分高估了「競爭」的正面意義。


二是沒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小孩成長為一個成年人的正常過程,是一個由「小動物」向「人」進化的歷程,即「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歷史。


孩子的成長也需要較為漫長的歲月以及嚴格的、不可逾越的順序。


當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各種「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長力量就開始分散,而競爭帶來的焦慮感又會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孩子內心變得越來越羸弱。


做個不講道理的家長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但是,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複雜,越系越死。


孩子有時候確實會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給家長帶來麻煩。


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想辦法和孩子溝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覺一下他的想法和願望,不要輕易下論斷,說孩子「不聽話」。


家長當然可以直接給孩子講一些正確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聽,就應該考慮換一種說法。


實踐證明,想要孩子接受一個觀點,從情緒上入手最容易,通過問答的方式,調動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


做「不講道理」的家長,並非完全否定言語的必要性,而是強調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這裡另有3條建議:


第一,「講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想給孩子講點什麼道理,必須首先確認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第二,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想要給孩子講出能讓他飛翔的道理,家長自己就要具有藍天的胸懷和高度。


第三,切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沒脾氣才會有教育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總是喜歡發脾氣,習慣於把發脾氣歸咎為孩子不聽話,認為自己發脾氣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但事實是,脾氣不但沒有教育功能,反而是反教育的。


家長發三分脾氣,會對孩子形成七分損害。說壞脾氣是教育的死敵、人生的陷阱,並不為過。


因為兒童的性情是向成人習得的,家長的行為示範作用要遠大於口頭訓誡作用。


壞脾氣的人會讓家庭生活充滿火藥味,讓孩子的心理充滿負面情緒,積澱越來越多的負能量。


成年後,習慣以傷害性的方式表達分歧,尤其容易沖著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動手,因為這兩者離自己最近,對自己威脅最小——於是我們看到,壞脾氣代代相傳,老子火氣大,兒子脾氣就差,到了孫子也不怎麼樣——家族輪迴鏈條就這樣形成。


脾氣的本質是恨意,恨意和思考力呈反比,恨意越深,思考力越淺。


一些愛發脾氣的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這脾氣就這樣,天生的,改不了。


把壞脾氣等同於雙眼皮一樣的生物遺傳,這反映了很多人對自己壞脾氣的無可奈何,以及對自我改變的逃避。


追溯脾氣的成因不是為了指責誰,而是為了看清楚自己的缺點從何而來,將要何往。


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避免把壞脾氣合理化,才有力量斬斷這輪迴的鏈條,並且容易對原生家庭的缺陷給出原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的圈子 的精彩文章:

你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99%家長都後悔知道太晚
掌握家庭系統的關係原則,讓愛不再傷人

TAG:心靈的圈子 |

您可能感興趣

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讓孩子成為幸福的人!
最懂孩子的教育大師蒙台梭利:兒童不是成人餵養的小動物!
父母相愛家庭幸福,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培養孩子的健全性格,有了這些的訓練自然水到渠成
身体健康的人就不会生育有遗传病的孩子?
育兒雜談:做高素質的媽媽,成為孩子生命的「羅盤」
平和的情緒,是媽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養孩子的過程,才是女人真正的人生重塑
孩子,只願你成為幸福的普通人
讀懂孩子的內心,培養一個心理健全的優秀孩子!
楊絳: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孩子
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把你的孩子培養成學習的天才
全球少女懷孕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近半女性的孩子父親是自己的生父
你的修養,就是你孩子的教養
生孩子的全過程,母親是最偉大的人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最重要的事業
父母的愛情:是孩子最好的情感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