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一、《兰亭序》(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天下十大行书!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二、《祭侄文稿》(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天下十大行书!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三、《黄州寒食帖》(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天下十大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四、《伯远帖》(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天下十大行书!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韭花帖》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六、《蒙诏帖》(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天下十大行书!



《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诚如周必大说:「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其章法大小肥瘦,参差错落,虚实疏密,相映成趣,前后照应,一气贯注,擒纵收放,随势幻化,「枯润纤浓,掩映相发,非复世能仿佛。」


七、《张翰思鲈帖》

天下十大行书!



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八、《蜀素帖》(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天下十大行书!



《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 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 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 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绢本长卷,有乌丝栏,高29·6厘米,长284·2厘米,计71行,658字,内容是自作五七言诗八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九、《松风阁》(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天下十大行书!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十、《土母帖》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后有萧引高、王严实、王称等跋。《珊瑚纲》、《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伯。后随母迁居洛阳。官至工部郎中。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被人称「李西台」。好游山水,多留题。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来源 | 生活与艺术(citizenart


(严正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若有不妥之处,请务必联系我们,谢谢。


公众号推荐【名人字画】,微信号:mingrenzihua1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字画 的精彩文章:

什么,书法也有潜规则?
兰亭序集联30品,怎一个美字了得……
珍贵!毛泽东父子书法手迹!
工笔画《西厢记》
美人们的书法情怀,中国十大女书法家

TAG:名人字画 |

您可能感興趣

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更好看清晋人笔法!
米芾这卷大行书,直接启发了王铎!
大唐第一行书《文赋》,有魏晋风度!
启功行书字帖临八大山人《荷上花歌帖》
《米芾 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他的行书写的雍容华贵!
行书的书写要点
学书法,可以不必先学楷书,当代行书大家教会你零基础写行书!
王铎最后一帧巨幅行书,动人心魄
陶醉在邓石如行书上
赵孟頫48岁行书《吴兴赋》叹为天作,或可比肩《兰亭序》
张謇 行书《千字文》
钻研楷书和行书60年,其人未入书协,其书法堪称一绝,却自称字匠
当代少见的好字,入全国书法展,楷书得任政神韵,行书具米芾之风
欧阳询行书欣赏《殷纣帖》
米芾经典行书《苕溪诗帖》,玉树临风,无上妙品
书生赶考经深山,随行书童失踪归来很古怪,不敢进山神庙被雷劈死
高清字帖|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全卷大图
梁同书行书:《苏轼钱越王祠碑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