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們看到了航天員榮耀地上天,卻不曾見他們驚險地落地

你們看到了航天員榮耀地上天,卻不曾見他們驚險地落地

你們看到了航天員榮耀地上天,卻不曾見他們驚險地落地



文 / 李夢陽 編輯 /卜昌炯

10月19日凌晨3時31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經過5次變軌後,以8倍於子彈的速度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兩名航天員將在天宮二號內生活和工作約30天,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在軌維修等多項試驗後,返回地球。


相對於升空而言,返回陸地也是一件頗需技術含量的事情。很多人可能只看到宇航員驕傲地上天,卻很少知道他們落地時的危險。


像電影《地心引力》結尾那樣,「神舟」號飛船在大氣層翻滾數圈最後平穩降落在水面上的情況,是夾雜著夢幻的科學情懷和至上的人性光輝設想出的美好結果。

你們看到了航天員榮耀地上天,卻不曾見他們驚險地落地


《地心引力》電影截圖


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員落地時被撞暈


前蘇聯女航天員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捷列什科娃,是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1963年6月16日,捷列什科娃駕駛宇宙飛船「東方6號」升空,一共飛行了70小時40分鐘49秒,繞地48圈後返回地球。


但飛船著陸時,由於當時地面上的風比較大,她在打開降落傘的過程中出現了麻煩,以至於不得不「倒立」著操作。而當她終於把傘打開時,鼻子已經重重地撞在了地上。

準備為她慶功的人找到她時,發現她臉部和太陽穴處發青,整個人失去知覺,隨即將其空運到莫斯科進行搶救。得知她脫離了生命危險,大家才算鬆了一口氣。


當時正值美蘇太空競賽,這樣的事情當然不能讓外界知道。第二天,捷列什科娃就接到命令,重返著陸地點,以拍攝人類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員安全回到地面的「正面材料」。經過一番精心化妝之後,捷列什科娃再次回到飛船載人艙。


蘇聯官方歷史於是記下了這樣一幕:人們歡呼著奔向著陸點,打開艙門,看到滿臉笑容的捷列什科娃安然坐在艙內揮手致意。


很快,她的照片傳遍了世界。她也因此成了不停被領導人接見的蘇聯女英雄,鮮花、掌聲、獎勵……榮譽像潮水般湧來。


直到2007年,捷列什科娃70歲生日那天,她才藉助俄羅斯媒體之口,將這段被遮蔽的史實公之於眾。

你們看到了航天員榮耀地上天,卻不曾見他們驚險地落地



這是一張曾廣為流傳的照片。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高舉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和保持著在太空停留時間紀錄的航天員瓦萊里·別克維斯基的手,以顯國威


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出艙時嘴角流血

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公民,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返回艙著陸時,其實也並非毫髮無損。


2003年10月,楊利偉結束21小時的太空漫遊回到地面,打開艙門的那一刻,他的嘴角有血流出,趕來的醫生對傷口進行處理後,他才自主出艙。


當時正值深秋,迎著內蒙古草原凜冽的寒風,他的嘴角又開始滲血,這個細節被媒體捕捉到了。但在當時群情激奮的場景下,這個細節並沒有被過多解釋。

你們看到了航天員榮耀地上天,卻不曾見他們驚險地落地



楊利偉落地照片。雖然醫生已對傷口做了處理,但嘴角仍能看到血跡


2010年,楊利偉出版自傳《天地九重》,他在書中正式回應了嘴角出血的原因:當時飛船著地後又彈了起來,二次接地時沒有緩衝,落地比較重,「著陸時巨大的衝擊力,因為麥克風有不規則的菱角,讓我嘴角受傷」。


「要是在頸上,後果不敢想像。」有鑒於此,神舟六號改進了麥克風裝置,全用海綿包裹,並且要求航天員在返回艙落地衝擊前一定要摘下麥克風。


首個完成太空艙落地測試的「人類」是只黑猩猩


事實上,因為返回艙沒有機翼和起落架,每次著陸基本都算是迫降。


除了利用降落傘牽引,「神舟」號飛船返回艙在距離地面1.2米時,會啟動四個反推發動機來減緩衝擊。如果發動機沒有啟動,航天員座位下的緩衝裝置也會起到保護作用。


但儘管如此,返回艙降落時與地面的撞擊仍存在一定風險,最好的著陸也差不多相當於一場輕微的車禍。


為了測試和改善返回艙落地時的撞擊力,人類曾做過多次試驗,其中不乏真人。1965年,NASA跟空軍合作進行了一系列飛船落地撞擊模擬。來自霍羅曼空軍基地的79個人戴著頭盔和其他宇航服配件坐在衝擊橇上一個仿製的阿波羅太空艙座位上,他們經受了288次模擬濺落:大頭朝下、右邊朝上、背面的、正面的、側面的、45度角的。最高衝擊力一度達到了36G(G:重力單位,1G等於9.8牛頓)。


巨大的衝擊力給志願者們帶來了一系列的身體損傷,而一位名叫萊恩的志願者在1966年坐衝擊橇所受的衝擊力為25G。直到今天,克萊恩的肩膀還疼,那是當年承受側向衝擊造成的。他被解僱時,已經發現有心臟瓣膜撕裂,還有一隻眼睛「有一點脫出來了」。


世界上第一個接受真實太空艙落地撞擊的「人類」是一隻名叫哈姆的黑猩猩,它經受的衝擊力比預計的多了3G。1961年1月31日,在距地球150英里的高空漫遊18分鐘後,哈姆完好無損地回到地面。它被從大西洋上救起來後,只出現了脫水和輕微的疲乏等現象。之後它得到了一個蘋果作為獎勵。

你們看到了航天員榮耀地上天,卻不曾見他們驚險地落地



黑猩猩哈姆


神舟十一號回收著陸技術更上一個台階


回收著陸是載人航天活動的最後步驟,某種程度上,它比上天更重要。


為確保神舟十一號飛船和航天員著陸萬無一失,中國的航天技術人員們煞費苦心。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榮偉最近對媒體稱,他們先後攻克了特大型降落傘、著陸緩衝、靜壓開傘高度控制、多模式回收程序控制、非電傳爆彈蓋開傘等關鍵技術,研製了目前國內回收質量最大、著陸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統最複雜的一套航天器回收著陸系統。


他說,神舟十一號回收著陸的亮點明顯,一是使用全國首創特大型降落傘,其中主傘1200平方米,能鋪滿一個足球場。降落傘系統是飛船返回階段的重要氣動力減速裝置,它可以將進入大氣層的飛船返回艙從高鐵速度降到普通人慢跑的速度。


二是著陸緩衝技術進一步提升,更大程度改善了航天員乘坐舒適度。按照正常回收步驟,返回艙與軌道艙分離後將經過一段時間的空氣「軟」摩擦,最後進入著陸緩衝環節,這是硬碰硬的撞擊。為了讓飛船在落地的一瞬依然保持航天員良好的乘坐體驗,研究人員將此前主要針對於航天員座椅的著陸緩衝技術應用到返回艙的著陸緩衝系統中,以實現人和返回艙的雙重「軟著陸」。

你們看到了航天員榮耀地上天,卻不曾見他們驚險地落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客天下 的精彩文章:

「銀狐」里皮會是中國足球的總設計師嗎?
「你到哪兒去,德文郡姑娘?」
中國足球踢不好,這事竟然全賴朱元璋?
海子:愛情故事

TAG:博客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的航天員:坐著火箭想上天,為了夢想不怕死!
女航天員在太空上是怎麼上廁所的?看後恍然大悟
航天員陳冬:一閉眼就能睡著,我還沒看見外星人
必看,航天史上你所不知道的趣事!
地球附近有幾個特殊「點」是航天大國必爭之地,誰都想說自古以來
那些曾經為了人類的航天事業而犧牲的航天員,讓我們銘記他們
航天員們是如何優雅地在太空生活
中國航天今天火箭罕見發射失誤,網友反應完全讓人想不到
他才是中國航天第一人,早在明朝的時候就自己發明了火箭升天!
英雄航天人,我們不哭!
穿上這雙時尚太空靴,未來航天員走路都會帶風啊
「一言不合」就上天?航天員選拔都經歷了啥
航天員在太空如何處理個人衛生?你肯定想不到
你知道嗎,航天員喝的水可能就是來自於自己的尿!
俄羅斯航天的問題 不只是上不了頭條而已
航天員喝的牛奶,標準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天舟一號成功了,航天博士卻窮到被迫去賣保險,心疼
航天員上天后幾乎都會變瘦?不單是因為尿多,還和這些現象有關
高考填志願想圓航天夢?我只能幫你到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