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第四十回棲金烏平帝打醮

第四十回棲金烏平帝打醮

文/庋恥齋


平帝聞奏大喜,傳旨命太清宮道人設普天大醮,列聖位三千六百,搭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擇吉時,盪穢開壇啟師,天子親自主祭。

第四十回棲金烏平帝打醮


青史留名總是虛,冥冊自有硃筆批。


有欲沉淪是苦海,無心方為登天梯。


漢家天子屢更易

光陰荏苒,人事變遷,新顏替了舊貌,逝者更如江濤。不說那世事如棋,卻也是人情似紙。


惠帝七年八月戊寅,皇帝崩於未央宮,葬安陵,謚孝惠。立太子為皇帝,太子年幼太后則臨朝訓政。未幾,又行廢立。至太后駕崩,外戚欲謀社稷,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等大臣共議誅除,後迎代王劉恆即天子位,為文皇帝。

第四十回棲金烏平帝打醮



漢文帝劉恆(資料圖)

文帝五年,張不疑坐不敬,褫了侯爵,削了封地,一干人等盡都貶斥去了吳地。正如那老子所言,歷歷不爽。人間功名盡成畫餅,聰明才智皆為負累。蕭何屢用奇謀,安天下定社稷,功蓋千秋,拜相封侯。卻不想一念之私引來了身後之禍,魂魄受苦不說,還遺禍兒孫。張良只是念及一殿之臣,夙有舊誼,迎合上意為蕭何開脫,也使得子孫數世受困頓之苦。天理輪轉,善惡昭彰,只是在一念之間耳,任你功高蓋世,傲視蒼穹,到頭還是難逃。


平帝命人設醮太清宮


話說那張良在那黃岩府,再不理人世紛紛,也不管子孫榮辱,日日清靜身心,誦讀經文。逢老子開講,便去聽課,那些仙家密旨也參詳得透徹很多。無事之時也與碧瑤元君、白元真人往來唱和,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偶爾也離開洞府,到天社山閒遊。


不覺百年轉瞬即過,那觀中道人也化去數代,朝廷依然沿襲舊例,常有祭祀冊封。平帝元始四年正月,至天社山太清宮設祭,登軒皇台,隆重祭祀軒轅黃帝,配祀高祖、孝文帝,太清宮道人轉經朝參,平帝拈香致祭。

第四十回棲金烏平帝打醮


金烏(資料圖)


就在經韻長吟,法器叮噹之時,西南方一朵紅雲飄然而至,停在軒皇台上方,久久也不散去。一個時辰過去,法事即將告終,這時從雲中飛出三隻金烏,引項高啼,在上空盤旋一陣,一隻飛向太清宮中,落在玄元殿前不見了,另外兩隻一隻朝北,一隻朝西,分別去了。


隨行官員,急報祥瑞,平帝聞奏大喜,傳旨命太清宮道人設普天大醮,列聖位三千六百,搭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擇吉時,盪穢開壇啟師,天子親自主祭。禮拜存念如法,鳴法鼓二十四通,發爐,請稱法位。每日早、午、晚三朝,絕無懈怠。祈願聖真,至四十九日醮事圓滿,天子賜金百鎰,返駕回宮。

平帝賜金築台


平帝回宮一個半月,有官員到了天社山太清宮,奉天子詔,賜觀中道人金一斛,珠百顆,美玉十二。另有聖旨,官員展開聖旨,奉諭免跪,道人只好躬身接旨。旨曰:「元始四年五月己未,皇帝詔曰:蓋聞帝王以德撫民則社稷安,以無為應事則祥瑞生。朕正月天社致祭,感金烏降於靈壇,紫氣繞於霄漢。聖跡倍顯,吉報頻傳,北落三星齊耀,西去金沙敷陳,棲止於太清宮火德之地。朕以皇帝幼年,以統國政,惟奈神恩。賜金築台,按八方分三級,擇吉而建,以應貞祥。賜太清宮住持真人號,享祿三百石,代代相襲。欽此。」道人謝恩接旨。


那傳旨官傳了旨意,又叮囑道人務必速速建成,又安排了隨從監工,便自回宮復旨去了。

第四十回棲金烏平帝打醮



道人們奉旨築台(資料圖)


那道人擇了吉日吉時,破土動工,三個月在大殿前建成了一座高一丈八尺,闊三丈的高台。基礎為方以像地,下層按八卦,分八方,離卦在首,台為三層應三才,中層為五方,按五行,頂卻是圓台,以像天,暗喻混沌未開之太極,中間刻金烏一隻,四周火焰縈繞,以彰火德。壇側立三尺三寸石柱二十八根,以合二十八宿,每根石柱上都刻有星圖。壇前有水,以應水火既濟之意。


九月庚申,住持道人率合幹道眾,焚香開壇,祭祀日宮天子。監工官員見諸事已畢,便辭別了道人,回京報吉去了。天子聞奏大喜,又有封賞。自此天社山更是萬人來朝,香火鼎盛。


張良、白元感嘆世人不知根本


卻說那張良一日無事,約了白元真人出了洞府,到天社山閑逛,見如今景象與前日大不一樣,人聲鼎沸,香雲沖霄。太清宮內法事不絕,朝中官宦、四海商賈莫不到這裡祈福。相比之下那天慈宮倒覺得冷清許多。宮旁的地母廟更是香火稀疏,門可羅雀。


張良道:「不想一山諸廟差別竟然如此之大。」


白元道:「常人總是如此,不足為怪。人心所趨無非利名。昔高祖皇帝駐駕天慈宮,那時候天慈宮亦是朝覲之徒若蠅蟻一般。後御題『玄都紫府』,一個洞門也險些被擠破。再後來改老子廟為太清宮,營建了個好道場,自此香火就了不得了。」


張良道:「如今再得皇帝敕封,更是甚之了。」


白元道:「誠是!當初住持道人得了丹藥,服後返老還童,把個高皇帝悔得個不得了。不想那道人服食了丹藥,卻是麻煩不少,日日求仙之人也是接踵而至。那道人懶與應酬,奉旨建了太清宮便隱遁而去,做了陸地神仙。」


張良道:「想當初我來天社,那宮中道人只說老主持化去了,卻不想已經得道。不知老道人今在何處?」


白元道:「未曾離開天社,只是難尋。」


張良道:「誠真人也!」


白元道:「大道慈悲,度有緣之人。想高皇帝九五至尊也無緣神仙,我這山野猿猴卻幸逢至道。一切皆有因緣,求之而不得,不求而自來。」


張良道:「世人不知道尊德貴,亦不知天高地厚,肆意妄行,冒瀆天地,輕褻神靈。如此離道便遠,福盡壽終還不知受甚麼罪苦,真是悲哉!」


白元道:「故而神道設教,立壇廟傳教化,誨人從善,改過從新。世人不知神道設教的道理,不從己身尋求根源,懺悔過衍,只曉得祈求富貴平安,把個好好道場當作個商賈交易,妄想燒些香火、獻些香油便能換得個好處,誠是可笑。」

第四十回棲金烏平帝打醮



世人不知根本(資料圖)


張良道:「世人愚昧,不知根本,不明罪福因果,咒天恨地,呵風罵雨。使盡手段算計,眛理欺心。不舍毫末之利,聚斂金玉。不知皆是禍根,並非是福。」


白元道:「真人如此感嘆,想是憐憫世人。不若去求求道祖,請他老人家開釋,定有救度之法。」


張良聽了,拍拍腦門道:「是也!我在此感慨亦是無用,還煩真人與我同去求老爺。」


說罷,拉了白元便往玄都洞而去。(編輯:若水)

第四十回棲金烏平帝打醮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讓曹操最佩服 但又最嫉妒的道士是誰?
布局囚魂旺財運 迷於術法終惹患
全真道與齊魯地方社會國際研討會在山東文登開幕
全國高校首家「道教與術數學研究中心」於中央民大揭牌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