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艾灸足部三陰交、足三里穴,小腹的關元、氣海穴位以及頸部的大椎穴,可以增加陽氣、溫通經脈、扶正固本,為寒冬做準備,減少冬季感冒的幾率。秋末初冬陽氣閉藏,不容易上火,溫灸起來更是方便。


文/呂方舟


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一般在農曆九月,公立10月23或24日。這是一個反應物候變化的節氣。《二十四節氣解》:「氣肅而霜降,陰使凝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自古認為,霜降節氣標誌著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第一次的霜成為「早霜」或「初霜」,由於此時菊花盛開,故也成為「菊花霜」。「九月菊花竟怒放」,賞花玩菊也是霜降後一個不錯的養生保健活動。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霜降節氣標誌著天氣逐漸變冷(資料圖)


霜降的養生要領

一候五日,三候為一節氣。一般認為一個節氣15天,每5天為一候,每一候有不同的特點。霜降之時已是季秋,《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花),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蟄蟲咸俯。」其中「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蟄蟲咸俯」就是霜降三候自然界動植物的變化:豺狼會將捕獵到的食物排列起來再吃,看著好像在祭祀天地;草木開始枯黃了;昆蟲們開始封閉洞口、蟄伏起來。


古人認為「通天下一氣耳」,天地萬物都是氣所生成的,且與自然界、與自然之氣有著溝通和聯繫。包括人在內,萬物皆受天地之氣的影響,天地之氣雖不可見,但萬物之變化,恰恰是天地之氣的外在表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秋之後天地之氣開始漸漸趨於收藏,但其時陽氣還比較旺,所以感受並不明顯,至此霜降之時,草黃蟲蟄、豺狼貯食,秋收之氣顯矣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資料圖)

與其他時節一樣,道醫認為:霜降的養生要領在於順應、利用這收藏之氣,根據自身對天地之氣變化的敏感度,防止收斂得太過或者不及,讓自身的陽氣靜一靜,為明年積蓄能量。欲收斂陽氣,首當收斂心神。《靈樞?本神篇》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認為心主神志,猶如君主,五臟六腑的安慰皆與之相關。《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也說道:「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譴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當代人許多疾病是生活方式病,按流行的話說,就是自己「作出來」的病。明明知道晚睡不好,還是想多玩一會兒手機;明明知道縱慾不好,還是總往香閨暖帳里想,此即為心神不寧之故。故收斂心神是第一要緊事。避免多思、動怒、煩勞耗神,可以重新審視一下自己,調整生活工作狀態,保持內心平和。內心平和,自然生活節律和緩從容,氣血平順、身形少病。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正值菊花爛漫之時,賞菊遠眺,健體之外尚能歡愉情志,心神同調最好(資料圖)


心神同調

但凡事過猶不及,有的人平常體質偏弱,情志低落者,在秋季受這秋收肅殺之氣影響,人更加倦怠,更容易出現抑鬱,即所謂「悲秋」。因此這些人則當以疏達情緒為主,多給自己找些事兒做,戶外活動就不錯。登高爬山是這個時候比較好的運動方式。秋高氣爽,空氣清新,最是登高好時節。山林中空氣清新,污染較少,呼吸清氣,有益健康。登山節奏緩慢,對體力、耐力、腿部肌肉都有一定要求,運動量持續、平穩,符合運動養生要求。此外此時約上三五好友,登高遠眺,正值菊花爛漫之時,賞菊遠眺,健體之外尚能歡愉情志,心神同調最好。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天涼時喝米酒是古人的生活智慧(資料圖)

進補的絕佳時機


霜降之後可以逐步進補。深秋初冬,汗出減少,人體消化吸收功能增強,故此時進補,效果要較夏日為好。霜降初候尚乾燥,進補可以以清潤之品為主,如煲鴨湯或是銀耳百合蓮子羹、銀耳桂花紫薯羹,都很不錯。二候之後天氣較寒,可以適當進食些溫補之品,中醫經典食療方「當歸生薑羊肉湯」最補血氣,氣血不足、陽氣怯弱者服用很是不錯。如果不奈煩瑣,嫌煲這些湯湯水水太過麻煩,那麼每日飲些農家自釀的糯米酒或者吃點甜酒釀,倒是個簡便的法門。李清照詞雲「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將息」即保養的意思,「淡酒」即是自釀米酒。天冷風急,自當加衣,光喝點兒酒是不夠的,但從詩句中也可以看出,天涼時喝點兒米酒養生是古人的生活智慧。甜米酒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度數不高,口感甜,有濡潤滋養,散寒養胃的作用,很是養人,瘦小、宮寒的女性尤宜。倘若有點兒酒量者,也可以飲用黃酒,溫散之力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痰濕重的人(這類人往往舌苔比較厚膩)不宜濫補,以免增加濕熱,當先服用中藥清理體內的濕濁才是。當然,如果能請醫師為你辨證論治,開具食療方,那是最好的了。


最後,秋末冬初,寒氣漸重,此時可以常做做艾灸。艾灸足部三陰交、足三里穴,小腹的關元、氣海穴位,以及頸部的大椎穴,可以增加陽氣、溫通經脈、扶正固本,為寒冬做準備,減少冬季感冒的幾率。秋末初冬陽氣閉藏,不容易上火,溫灸起來更是方便。(編輯:孟淅)

氣肅而霜降 當積靜陽以蓄勢薄發



(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呂方舟,中醫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讓曹操最佩服 但又最嫉妒的道士是誰?
布局囚魂旺財運 迷於術法終惹患
全真道與齊魯地方社會國際研討會在山東文登開幕
全國高校首家「道教與術數學研究中心」於中央民大揭牌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