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要給毛主席磕頭?此非笑話,是71年美國人害怕的事

要給毛主席磕頭?此非笑話,是71年美國人害怕的事


要給毛主席磕頭?此非笑話,是71年美國人害怕的事



1956年9月,毛澤東在黨的八大會議講話中就曾預言說:「我們的門是敞開的。再過12年,英國、美國、西德、日本都會爭著和我們打交道。」第二年1月27日,他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又將這個時間表進行了修訂:「我們跟美國建交,可能要在第三個五年計劃完成以後,也就是說,要經過18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如果說那時,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人們對他這句的話多少有些半疑半信,甚至黯然失笑。但當時光進入70年代時,他的話語不僅讓人看到曙光,而且隨即變成現實,令人不得不驚訝毛澤東驚人的判斷力!

美國來「爭著和我們打交道」的,是第37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


由於陷入越南戰爭泥淖不可自拔,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幾番試探後,決定派人去中國打破外交僵局。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主動請纓前往北京,會見中共領袖,商談兩國關係正常化事宜。但是,由於相互隔絕達20年,連尼克松和基辛格這樣的高層人士對紅色中國都很陌生,甚至有些恐懼。在基辛格去北京的諸多準備事宜中,他們最大的擔心就是怕見著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要磕頭。


這種擔心不是空穴來風,是歷史教訓,有前車之鑒。


首先,這次外交是美國人到中國,而不是中國人去美國。

這場秘密外交基本上是按中國的條件進行:是美國特使去北京,而不是周恩來到華盛頓。(陳敦德著:《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由此,他們的理解是:


這是中國按允許外國使節拜會中國朝廷的古老規矩發出的邀請。(陳敦德著:《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有意思否?


更有意思的是,其次——在歷史上,有外國使節曾被中國政府遣返回國過。

——1651年,第一個到中國的俄國大使來到北京,因硬不肯給順治皇帝磕頭,結果被拒絕接見,並被立即遣送回國。


——1816年,英國大使阿姆斯特勛爵來到北京,因拒絕給嘉慶皇帝磕頭,也受到同樣對待——被押送遣返回國。


因此,基辛格受命去北京,認為很有可能要給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磕頭。為此,他和尼克松十分犯難,幾次一起秘密商量如何處理此事,以免到時因不磕頭而辦不成事,更不被遣送回國。兩人商定的辦法是什麼,尚未查到史料,因此具體辦法不得而知。


就這樣,基辛格踏上了北京之行。


1971年7月9日,為了謀求與中國改善外交關係,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時突然裝病於凌晨登上飛往北京的飛機。經過近八個小時的飛行,北京時間中午12點25分,飛機降落在北京郊區的南苑軍用機場。

前來迎接他的,是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和外交部官員。基辛格等人走下飛機後是什麼場景:


這時,中美雙方官員的表情是嚴肅的、拘謹的,氣氛是冷峻的握手,也是例行公事的禮貌性的。


基辛格見著葉劍英,沒有磕頭——似乎正常。但基辛格的緊張沒有消除,並且一直持續,有人這麼記述的:


從基辛格當時在南苑機場的表情來看,憂慮是很重的,玳瑁寬邊眼鏡後的臉膛肌肉緊縮,沒有一絲笑容。(陳敦德著:《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葉劍英陪同基辛格乘坐上了大紅旗轎車。進城後,作為貴賓,基辛格等人被安排住在釣魚台國賓館六號樓。


基辛格等人吃了中飯後進行休息,隨後接到中方的通知:周恩來總理於下午四時半來看望客人。時間一到,基辛格等人相互招呼著,到客廳門口迎候。


他們在屏風前相挨著排成一行,垂手站立,表情僵硬,緊張而拘束,連話都不說了。對中國的神秘感使他們即將會見中國領袖人物時手足失措。(陳敦德著:《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小車駛到小樓門口。周恩來下車走來,瀟洒莊重,行動敏捷。基辛格在樓門口迎接他,還沒等周恩來走到跟前,大概是怕要磕頭,他「就有意地把手伸了出去,動作還是有點僵硬」。


周恩來是什麼反應?


周恩來立即會意地微笑了,伸出那隻不能扳直而有些弓屈的右手和基辛格握手,友好地說:「這是中美兩國高級官員二十幾年來第一次握手。」


基辛格立即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說:「遺憾的是這還是一次不能馬上公開的握手。要不全世界都要震驚。」



要給毛主席磕頭?此非笑話,是71年美國人害怕的事



這樣,基辛格避免了可能要對周恩來磕頭的尷尬。


基辛格在北京停留了48小時,先後與周恩來等人會談近20個小時。雙方在坦誠的氛圍中就尼克松總統訪華、台灣問題和廣泛的國際問題進行了預備性會談。


在雙方就尼克松總統訪華等問題達成了一致後,基辛格高高興興地離開北京,又回到了伊斯蘭堡。


毛澤東沒有會見基辛格。


7月15日,基辛格結束了計劃中的亞洲訪問行程,回到了美國。


飛機停定後,紅光滿面的基辛格出現在艙門裡,興高采烈地揮著手跳下飛機。成功者的喜悅洋溢在臉上。基辛格朝總統快步走去。尼克松也迎了上來。握手擁抱。


「怎麼樣?」儘管有旁人在場,尼克松還是忍不住問。


基辛格說;「他們周到極了!客氣極了!」


「看你滿臉紅彤彤,都胖了。」尼克松心情也特別舒暢。


「我長了五磅。給我們的待遇好得不得了。住在皇帝釣魚的行宮裡。根本不象我們事前擔心的要磕頭。」基辛格陶醉在成功之中。


尼克松哈哈大笑:「是么?」


「每餐十二道菜,豐盛極了!他們太講禮貌了!」(陳敦德著:《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這次北京之行,完全不像他們原來想像的那樣。紅色中國並不恐怖。



要給毛主席磕頭?此非笑話,是71年美國人害怕的事



當晚,尼克松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演播室發表「重要國事」公告,原文如下:


「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他念完公告,攝影師立即將電視鏡頭轉向現場的電視評論員,以讓這位電視台的「金嘴」進行評論。誰知這位平時侃侃而談的「金嘴」張開嘴巴,滿臉全是驚愕之色。


經過短暫的準備,1972年2月21日11點多鐘,尼克松總統經過十幾個小時長途飛行,來到了北京。在他們吃完中飯,毛澤東立即在他的小書房裡召見客人。基辛格回憶:


來訪者一進入房間,毛澤東就從沙發上站起來……


接下來呢?尼克松磕頭?


(毛澤東)他朝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來自兩個世界的頭面人物緊緊地握手了、尼克松將左手也搭了上去握著,毛主席也將左手搭上去握著。倆人都笑了,兩個人的四隻手相疊在一起握了好一會,大大超過了正常禮節的握手時間。(陳敦德著:《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要給毛主席磕頭?此非笑話,是71年美國人害怕的事



由於毛澤東首先伸出了手,尼克松自然沒有使出原來準備應對的辦法,也沒有磕頭。


隨著毛澤東和尼克松四隻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中美兩個大國就開始了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以後,兩國大門打開,彼此之間來往增多,更加多了了解,美國人見著毛澤東和周恩來要磕頭這樣的擔心,終於翻篇過去,成為了讓人捧腹的笑話。(陳冠任原創,禁止轉載複製和改編。)


歡迎關注陳冠任微信:cgr000000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晒晒越南女人有多能幹:男人都比不上她們!
中國此地人不上百歲不會死:外地人乾脆住下不走了!
新中國黨內唯有此人資歷與毛主席相當,與毛一起辦公
解放軍重點保護的王牌,得病有專機,毛主席提名升級
越南抹不去的中國印記:中國元素太多,文化上難分開

TAG:陳冠任 |

您可能感興趣

要給毛主席磕頭?此非笑話,美國人來華最害怕的事
我國的一座千年神墓,凡是中國人來此都是乖乖磕頭,至今無人敢盜
中國的一座千年神墓,只要是中國人來就得乖乖磕頭,至今無人敢盜
這個人赴歐洲給洋人道歉,被要求磕頭謝罪,回國顯貴被稱擎天柱!
一座千年古墓,每個國人都要磕頭跪拜,千年來無人敢盜,誰盜誰死!
一外國人,年年來中國燒香磕頭,甚至跪著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後裔
一座千年古墓,每個國人都要磕頭跪拜,千年來無人敢盜,誰盜誰死
至今也無人敢盜的神墓!只要是中國人,看見後都願意磕頭!
給母親磕頭108個懺悔後,她頭疼十幾年的毛病神奇的好了
母親居然要給兒子磕頭,這理由讓人啼笑皆非!
中國最尊貴的姓氏,皇帝見了也要磕頭下跪,如今人口近一個億
官員最害怕的一種人,死後百姓對他天天磕頭,皇帝有時見了都害怕
年羹堯妹妹是雍正的寵妃,因給康熙磕頭慘死,死後12年不能下葬
慈禧一生「目中無人」!此人做了一件事卻讓慈禧為其下跪磕頭!
宋江三次喝退自己人後給敵人磕頭 還詛咒兄弟不得好死 是另有圖謀還是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主人跟狗下跪磕頭,就為了這一點小事!至於么
看別人磕頭,你也磕?
此人是開國上將,回家探親卻碰見小偷,一句話令小偷跪地磕頭
此座神墓幾千年沒人敢動,連孫殿英都不敢,見了還得跪拜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