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道,是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

修道,是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

修道,是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



知識和智慧的區別還是挺大的。知識可以說屬於大腦層面,智慧屬於生命層面。以前人讀書,先讀「人之初,性本善。」這就是生命的教育,告訴人本性是善的。現在人讀書差別很大,拿著車子,飛機,動物給小孩子去認。這其實屬於知識,技能方面。很聰明代表智商高,但生命層面的,應該歸於慧商的部分。

以前人讀書,人人要讀《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這兩本書裡頭就是生命教育,告訴人們要行善積德,尊重生命,就是告訴讀書人最基本的道德。現在人對生命的尊重太少,包括研究生物學的,把青蛙拿來做實驗。這是不尊重生命。


第二種是不尊重自然。以前人認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都不敢污染它。現在人什麼都不怕,發明出來的東西都是破壞環境的。現在的科學,讓人不尊重自然。為什麼?現在科學違背了天人合一的道理。把人和大自然對立起來,我們一味的想要征服自然。而古人不這麼認為,尤其是中國傳統就認為,人和地球是合一的,和宇宙星球是合一的。乃至整個大銀河系都是合一的。是同一個生命體。道家就有這個生命表法方式。


比如古人認為,人的五臟對應金木水火土五個星球,二十八個脊椎骨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甚至整個生命體和宇宙是合一的。從小來看,人體的血液和地球的水是一體的。像長江黃河,就是中國的大動脈。現在很多地方都建水壩,強迫性的把水攔住,其實是破壞水的生機這也是天人合一。


我們現在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科學違背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到科學越宏觀,或者越微觀時,人就越迷茫。這個迷茫從醫學上就可以看出來。現在人生病,就去從微觀上檢查,確認到癌細胞,或者細菌的層次。但人類依舊很無奈,你根本去除不了癌細胞和細菌。其實,不要去除它們,它們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這叫天人合一。因為我們和環境對立,和體內的細菌都對立。現在科學發現越多,人越迷茫。因為失去了整體性。

佛法的智慧,是生命的東西。生命是宏觀的。知識不同,知識越講越細,越來越微觀,所以名相就越來越多。很多人學佛很多年,越學習越痛苦,因為他通通在研究名相上,這就變成了知識。當佛法變成知識以後,佛法的修道本質也失去了。


天下宗教中,只有佛教和道教屬於修行的宗教,當然,印度教好像也有些修道的性質。但本質上還是比佛教差很多。最沒有修道性質的宗教,就是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這個教派的傳教方式,很簡單,就是你信就好了,同時傳播的方式,就是靠知識傳播。把上帝的旨意傳達下去就好,你照做就行。所以基督教和天主教傳播是靠知識來傳播的,像上學一樣,畢業了,你就可以了。但佛教不同,佛教是要有生命體驗,你要去修道的。


不過現在很多人弘法方式,倒是學習基督教的弘法方式,也是掀起大面積學佛法知識的風氣。學佛法知識是好,但一定要有修道的生命體驗。沒有體驗,單單靠知識的累積和傳達,佛法就會滅亡,最後變成一種理論而已。那是很可憐的。


要談修道體驗,禪宗,叢林的生活,參禪打坐,誦經等,這就是很好的修道體驗。我看很多年輕人只會積累知識,而不知道去體驗,就為他們感到可惜。據說,耶穌當年有去印度學佛,回來後,創造了信仰上帝的宗教,是學習佛教凈土宗的。而且早期的基督教也是有修道傳統的,但後來因為西方人根性不足,修道傳統就丟了,就變成知識,乃至戒律的傳達。根據基督教修法,屬於人間福報,也可以到天上。但無法了生死。


佛法應該要重生命體驗,重智慧的開發,勝過傳播知識。中國人歷來就愛研究,愛搞文字,現在這個風氣更重。大家都在搞文字工作,卻懶得去修行,打坐,甚至誦經,切實的去生命體驗。這個風氣在台灣和日本,更顯得嚴重。

日本的佛教是非常注重教理研究,台灣也是。所以日本有佛學博士出來,但都是靠大腦去考據出來的,它不是生命體驗出來的。日本的佛教就顯得很刻板,好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從他寺院的建築就可以看出來。但中國的佛教就顯得很活潑,因為生命本來是活潑的,而知識是死的。


唐朝時,福建出了雪峰義存大師,他開悟是受他師兄岩頭禪師的點撥。雪峰禪師早年也研究經教,都看別人怎麼開悟,然後去研究。研究了好幾年,沒有悟入。很苦惱。有次他跟岩頭禪師去湖南找師父,路上都很精進打坐。而岩頭禪師到了就睡覺。雪峰禪師就抱怨說,你怎麼不精進。岩頭禪師就說,你天天坐著,一板一眼的,像個土地神,只會迷惑愚夫愚婦。雪峰禪師就說,我沒有悟入,在參古人開悟的詩句。岩頭禪師說,古人開悟的詩句跟你沒有關係。雪峰禪師就問,那要怎麼樣?岩頭禪師說,要從你心裡流露出來的,才能鋪天蓋地。雪峰禪師聽了這句話,就開悟了。


現在研究古人,研究經典,一遇到研究,都落入大腦的分別念。都不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你就去體驗,體驗了,才能切入古人的境界。這樣子才是你生命中真實的東西。


所以我不主張你每天都聽經,那是別人的境界,跟你沒有關係。你好好去念經,背經,然後去寺院體驗,你就有生命感悟,那才是你的。學佛要多去寺院,叢林中的一套生活方式很好,你要去體驗。但也要看福報了,在家人很少有這個福報。所以要修行,還是出家後好修。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定人生 的精彩文章:

雲水禪心,一念安然
修於心,禪於行
存著佛心,未來就充滿光明吉祥
我們皈依的是誰?
千年謎案:玄奘大師取經時拜見過的800歲高僧

TAG:禪定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人過情人節是什麼樣的體驗?
和喜歡的人聊天是一種什麼體驗?
和暗戀的人聊天是一種什麼體驗?
做一名合格的劊子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一隻超黏人的貓咪是怎樣的體驗
人流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與遊戲中最愛的角色合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非常合拍的另一半是怎樣一種體驗?
沒有雞的世界,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當一個雙性人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一隻超黏人的貓咪是什麼樣的體驗?
養一隻超粘人的喵星人是怎樣的體驗
有個三觀吻合的對象是什麼體驗?
做女人的備胎,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和討厭的人住在一個宿舍是一種什麼體驗?
當金庸與金星合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佛說,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圓滿的人生應該體驗一次:死亡體驗,才知道活著的好
想念一個人到極致,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