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談文物留影朋友圈:博物館能否拍照

談文物留影朋友圈:博物館能否拍照

唐豆


博物館能否拍照,一直以來都是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一方面大家希望各類博物館的護欄越來越少,能夠讓觀眾和文物親密接觸;另一方面,博物館方面又對觀眾愛護文物藏品意識表示擔憂。我認為,從遊客角度而言,大家走進博物館,應該多花時間去感受文物,感受文化與歷史,拍照是次要的;從博物館角度而言,允許拍照是一個層次,鼓勵拍照又是一個層次,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認可,是博物館服務理念的升華。


spotlight國家文物局印發的《博物館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博物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條件地允許拍照,與其說是一種開明而積極的管理態度,不如說是兌現傳承和保護歷史文化的職能責任。觀眾既是博物館的服務對象,又是博物館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要想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有關方面不妨以故宮博物院「鼓勵拍照」為契機,在保護文物和允許拍照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真正使博物館成為溝通歷史與現實、專家與民眾的橋樑。

風雨河岸柳 文物重地能否拍照?這個問題,令人有些糾結。支持者提出,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文物不該孤芳自賞,以隨手拍的姿態多親近「朋友圈」,也是扎紮實實的文化傳播行為。反對者認為,比如畫在紙、絹上的中國古畫,閃光燈對它們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文物之所以珍貴,恰在於其無可複製。一旦損壞,任何譴責或罰單,終究無法讓文物「復活」。於此而言,要解決「拍照糾結」的難題,還須向文明旅遊求解。


洛陽紙貴 在國內很多博物館、文保單位,「不準拍照」幾乎成為一種慣例。相關方面不讓拍照的理由基本相同——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和保護版權。但博物館在保護文物的同時,還要照顧觀眾參觀體驗。日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表示,故宮鼓勵在不傷害文物的前提下拍照,讓觀眾盡量多地帶走文物信息,但在展廳內不允許使用閃光燈、三腳架和自拍桿。筆者以為,「鼓勵拍照」是博物館服務理念的回歸,其本身也值得鼓勵。


來源: 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國家藏品上的開國大典
紅木成品傢具市場升值未來可期
清代傢具不等於清式傢具
參觀故宮網路訂票 3日後余票充足
中國國家展非遺展區作品展示

TAG:新浪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博物館文物醫生:我給文物做手術
博物館的文物醫生:我給文物做手術
鑒賞|博物館的精美玉文物
首都博物館逗逼文物展
國家博物館珍藏文物,拍的太美了!
博物館小百科|在博物館拍照,要注意什麼呢?
成都博物館館藏精美文物
帶你逛博物館|美國信不信由你博物館
博物館如何保證文物安全
當宋錦遇上博物館文物
博物館也有民辦的?那博物館裡的文物又歸誰呢?
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絕對長見識,國家博物館珍藏文物
帶你逛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裡的絕世文物
巴黎性博物館被迫關門,拍賣館藏文物受熱捧
讓你愛上博物館的秘密
博物館該不該用複製品替代文物?國博研究員這麼說……
博物館讓文物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