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古典園林藝術相關文化繼承

關於古典園林藝術相關文化繼承


關於古典園林藝術相關文化繼承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歷史久遠且從未斷隔的人類文明。在這個文明之河裡,園林藝術一直淌漾其中,受其滋養,經歷了它的萌芽、發展、全盛、成熟時期,但園林藝術也與其他傳統文化一樣,遭遇著全球文化一體的影響,在這個歷史的十字路口迷惘了。中國古典園林是中華文明的一朵奇葩,在處於世界的開放時代的今天,如何將其繼承和發展,這幾乎是所有中國園林工作者都苦苦思考、上下求索的。

園林作為一門實用的藝術,很早就有就有其科學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兩者缺一不可,且需共同發展,和諧統一。中國古典園林尤其是明清園林對於園林科學的運用已十分細緻、成功,對於今天造園的人來說,可以根據需要直接運用這些技巧,所以園林科學的繼承並不存在太大的困難。而且,我們知道科學的東西很容易殊途同歸,達成統一,這在中西園林比較、交流中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本文中作者主要分析古典園林藝術的繼承中的一些問題。


園林藝術可以說是哲學、詩文、書畫、建築這些中國傳統藝術的凝集體,也可以說,園林藝術是這些藝術的綜合反映。所以深入分析這些相關藝術的發展現狀,取其有永恆意義的精髓部分,避其已僵化沒有存在價值的成分,重新融合到園林藝術中來,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繼承方法。本文也試著分析,詩詞、書畫、建築這些傳統藝術中哪些成分對園林藝術繼承是可棄的,哪些是可留的。


一、中國古典園林相關文化由盛而衰,並在近代出現"文化斷層"現象


從北宋開始,中國整個思想文化進入封閉細微狀態,文化藝術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轉為縱深的內在開掘,其所表現的精微細膩程度則是漢唐無法企及的。這種細微和完善造就了中華傳統藝術的登峰造極,但也埋下了隱患,對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造成了逾演俞烈的束縛。據筆者歸納,這種文化束縛主要有自然觀從整體到局部轉移、"師承前人,求典無新"、條條框框太多三個特點。這些弊端在詩詞、繪畫、園林中都充分體現出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是自唐以後的文人學者漸漸少有的,詩言志,詞為詩餘,是為小技,不登大雅之堂,這已說明唐詩宋詞兩大詩歌全盛時期中,宋人的世界觀已然不如唐人之開闊。在北宋末期盛行的江西詩派"無一處無典故"的做法,使得後世文人多耽於尋章摘句,數經論典,而少見創新。


山水畫發展至北宋,已是高峰境地,描繪城鄉廣闊地域風情的《清明上河圖》、氣勢磅礴的《長江萬里圖》、景色連綿的《千里江山圖》,這些全景山水畫的大量湧現和豐富遺存亦是其他時期不多見的。至南宋李唐,山水畫風為之一變,出現"一角半邊"式的構圖及所謂"院體"畫風,對後世山水創作影響極大。從"全景山水"到"一角半邊"風格的演變已經反映了畫家自然觀的改變。元明清繪畫風格總的發展趨勢是重視對古代傳統的繼承,追求作品的古意,趙孟頫和"元四家"即如此,以董其昌為首的"畫中九友"和"四王",則專以標榜摹古,每畫必標明仿某古人,重形式,缺乏創新內容,山水畫漸趨沒落。


講究詩情畫意的園林不可避免受到這些藝術束縛的影響。相對較為本真的唐宋園林,明清園林更講究形式美、技術巧,由順應自然而發展為美化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追求外在的物質創造 。這種一味地追求藝術美、形式美的做法,使得園林越來越失去自然性、真實性和生活性,也脫離了適應大眾人們生活的基礎。自然觀從大山大水轉向一角山半邊水的明清文人,他們所營造的文人園例如蘇州園林,是以城市民宅的方寸之地追求江山萬里的廣闊無垠,其表現手法千變萬化,無所不用其極,在技巧上、工藝上的成就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凡事一過度,就走入了極端,"一拳石則太華千尋,一勺水則江湖萬傾",如盆景一樣的作秀,一石一木的設置達到整個園林意境的高度,這是與真實的自然山水不相附的,亦是病態、矯情的。但是醉心於"壺中天地"、"須彌介子"的造園者卻對這些手法推崇備至,以至於漸漸地被這些技巧給束縛。蘇州園林最大的成就就是對自然山水成功的微縮,在藝術的發展上卻與詩詞山水畫一樣走入了重複、追求程式的道路。這些園林以生活享受為重,僅以被縮微的山水和花木所寓意的品格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實際上,這種表現園林意境的藝術手法中並不高明的,因為太過細微也現得瑣碎和凌亂,失去了早先詩情畫意中的簡練和大氣,以厚重的文藝技巧掩蓋了原本自然樸實的園林意境。


在古典園林藝術以及相關藝術因自身的束縛日漸式微時,又迎面碰上了世界開放的大時代,詩詞、書畫、古建築這些傳統文化紛紛失去它們生存的生活土壤,走入或即將走入它們的"文化斷層"時期。


㈠、詩詞文化的斷層

詩的發展至今出現"瓶頸"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格律。格律是詩詞的魅力之一,亦是詩詞的束縛之一。毛主席說過:舊體詩詞格律過嚴,束縛人的思想,一向不主張青年人花若大精力去搞。此外,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及建國後的繁體字改革更是將禁錮中國語言文字的東西刪得乾乾淨淨,格律詩詞的基礎--一些詞譜、詩律也從基礎知識普及領域中退出,在此後接受文化教育的人多數不能掌握這些知識,因而,格律詩詞失去了它的成長基礎。


㈡、書畫文化的斷層


書法藝術悠遠厚重的中國,卻在近代失去了它的生活土壤,書寫工具從毛筆變為鋼筆。連書法最起碼的使用工具都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沒有多數人長時期的使用,又何談這一國粹的普及和鑒賞,更不用說傳承和振興了。以書法為技術基礎的國畫,用筆強調骨法,用墨講究氣韻,這都是書法的要旨,而用毛筆書寫的中國傳統書法因為筆的變革漸漸失去它存在的土壤,由於傳統書法的遠離生活,傳統書畫的式微也在所難免。


㈢、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斷層


以木框架結構為特色的中國古代建築,以其結構精巧、色彩豐富、形式多樣而著稱。但是由於現代生活中電的大量應用建築結構安全上以及功能方面的考慮,木構建築幾乎消失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

以上這些都說明,詩詞、書畫、古建築這些傳統藝術的發展都是有其文化背景和生活土壤的,離開這些文化背景和生活土壤,它們的發展必然如無源之水,無以為繼,古典園林也隨之失去這些可以汲取養料的藝術基礎。


二、對園林相關文化應去粗存精地吸收


在詩詞、山水畫、建築都由盛而衰,並在近代失去其生活土壤之際,忽視這個現象而單純地去談古典園林的繼承和發展,是極為盲目且不可能成功的。當然,也不能因此就說,古典園林藝術也隨著這些相關藝術失去其生存土壤,筆者也不贊成沈福熙教授在《中國園林的藝術分析》一文中提到的"中國古典園林至此,卻遺憾地封閉、終結了"的觀點。筆者認為古典園林藝術和其它相關傳統藝術仍有其永恆的藝術成分,亦有其精彩的、完全可以繼續採用的部分。所以如何在這些傳統藝術中繼續吸收養料,保留藝術中永恆的東西,避開其發展中帶來的束縛、糟粕和弊習,即去粗存精的吸收應成為古典園林藝術繼承的重要工作。


詩文是古典園林意境的主要構架,"造園如做詩文"(錢詠),"凡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唐·杜牧)。我們可以說水石花木是園林的兵衛,而雜亂無序、沒有精神的園林只是對山水、花木、建築簡單地羅列。所以,以詩文意境來構築現代中國園林同樣是非常必須和切實可行的。

我們現在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新興的所謂詩情畫意的園林大多數是對古代詩文的尋章摘句、斷章取義的運用,既沒有新的詩篇來意構,也不曾把古代優秀的詩篇重新體現。一句句描寫景物的古詩被穿插利用,絲毫沒有整體的連貫,亦沒有意境上的和諧。《紅樓夢》大觀園裡稻香村的設置很受質疑,"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其穿鑿之痕可謂深矣。而現在的園林設計師更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雜學旁收,統統裝進了園林這個"景觀超市"。因此,從寫詩作文方面,培養園林設計師的素養和大眾的景觀鑒賞能力是繼承古典園林文化的方法之一。


談到對詩文的學習和借鑒,不可避免仍要回到格律這個問題。格律是種遊戲規則,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在詩詞格律中,中國詩歌藝術才能有著魔力一般的神奇,被翻譯成外文作品的詩詞變地寡然無味即是這個原因。中國古典園林構造上的神奇和多變,亦是從詩詞的這種風格中來。初唐詩中杖劍遠遊、氣吞山河的豪情是在遊歷大山大水中形成的,其格律上卻是放縱不羈,我們可以從中學到這樣的造園手法:營造山川須大手筆,視野開闊,胸有千壑且不拘小節;兩宋詞里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優雅是在細緻入微的優越生活中造就的,其格律不僅嚴謹亦千變萬化,加上楹聯、匾額、迴文、聯句等多種詩文形式,我們也可以靈活運用到各種園林小品和細節的處理中,使其精雕細刻、豐富多彩。至於詩詞發展中的"無一字無來處"、"求典無新"的弊習不僅要從詩詞的發展中避免,也要杜絕它對造園的影響。


中國山水畫是對自然的領悟和再現,中國園林以"師法自然"為要旨,必然要從山水畫中借鑒很多東西。山水畫對線條、結構的運用是非常成功的,其骨法、氣韻亦似神來之筆,不可名狀。山水畫有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之分,亦有全景山水和"一角半邊"式構圖。可以這麼說,從山水畫的線條、結構、骨法、氣韻、色彩、整體與局部構圖,一路學來,其手法已使造園者用之不盡。


法國規則式園林的線條直取幾何圖形,已為現代園林所厭棄;英國風景式園林的線條簡單,是對自然初級地模仿,亦不是上乘手法。中國山水畫以線條為造型基礎,建築輪廓起伏的線條、坡屋面柔和舒捲的線條、山石有若皺擦的線條、水池曲岸的線條、花木枝幹虯曲的線條等等。這些線條運用手法都可以借鑒到園林中來,運用到細節的處理中,形成通透輕盈的園林景觀。現代建築多以高大、實用為主,在園林中,不防多造一些體量小、結構靈巧的建築,與整個園林線條、構架相和諧。


山水畫結構採用重心對稱式,無論工筆還是寫意,無論簡或繁,都靈活多變,且重心對稱不失協調,即胖瘦有度,不會頭重腳輕,這些技法對造園來說亦非常重要。法國規則式園林和英國風景式園林其結構都相當單一,缺少變化,這與大自然變化萬千的自然景象十分不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自然界正常的現象,師法自然必然要領悟有著造化之工的自然山水的奧妙,方能造出得迷離撲朔,山重水複,花明柳暗,無盡無休,具有未完深邃的藝術魅力的園林。現代園林設計多有隻注重功能而不顧整體結構比例是否勻稱,還有園林設計雜亂、瑣碎、無章,沒有連貫性,更談不上結構上的千變萬化了。


骨法、氣韻是書畫家是對自然造化的心領神會並以高超的技藝再現,是內在修養和外在感悟的共同結果。園林要做到真正的師法自然,也一定要達到這個境界。人的力量是強大而又渺小的,天設地造的自然景觀,其神韻決非簡單地羅列水木山石就可比擬的,真正認識到人類的渺小,認真領悟和學習大地山川的骨韻、氣勢,是造出園林精品的重要條件之一。


山水畫對色彩運用可以說濃狀淡抹,樣樣在行,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將兩種風格發展到了極至。在現實的造園中,北方園林和南方園林亦可各取所長。北方植物品種較少,色彩單一,南方植物多樣,色彩絢爛,因而北方園林更要設法彌補色彩上的不足。在北方古典園林中,多以金碧輝煌的建築來補充園林的色彩,這對今日北方園林的色彩構造仍有借鑒意義。南方因植物色彩已非常豐富,在園林設計中應避免紅綠色塊的大體量運用,清疏淡雅仍應是南方園林的主格調。


全景山水畫和"一角半邊"式山水畫從構圖方面講是整體與局部的區別,從自然觀上講是大山大水與小家庭院的區別。全景山水畫和一角山水畫都是非常成功的,其山水觀和手法技巧都可以運用到園林中來。現代園林以"大地景觀"為最大目標,錦繡山川的營造是大手筆且需大胸懷的。古人並不擁有現代科技手段,無法達到的對廣闊山河的全窺,但繪築《長江萬里圖》、《千里江山圖》的成就足以說明,這些畫家心目中自有一番壯麗河山。試想如果現代景觀設計師心中沒有萬里河山的構圖,如何營造大地景觀?"一角半邊"式的山水構圖使得細節的處理變得精微細膩,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明清私家園林,其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對細節的處理,這種細節的處理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同時也充分融入到整體的和諧之中,是現代園林設計同樣可以借鑒的。


無論是園林藝術對其相關文化的吸收或繼承,最後還是要歸於這些相關文化的自身發展,沒有這些文化的自身發展,這些藝術的精華必然如無本之木,終將凋零的,到時候,園林設計師只能從書本上領會這些藝術的精髓。而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振興是需要大多數中國人參與和探索的,提高全民族文化藝術素養,最大限度地保護和發展國粹,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最終方法。



關於古典園林藝術相關文化繼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行路上 的精彩文章:

爬山虎——綠化經濟實惠效果立桿見影的選擇
各式庭院的特點及其設計原理
蝙蝠-西方文化的「吸血鬼」中國文化的「福」
草坪種植不容忽視的4個問題

TAG:修行路上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化藝術產業+教育+扶貧綏寧文化藝術園開園
西安碑林博物館——文化薈萃地,書法藝術鄉
宋朝文化藝術的殿堂
古埃及的藝術文化
神秘的中國玄關藝術!
唐卡——異域風情的宗教文化藝術品
變「文字結構」為「藝術結構」——讀林爾的甲骨文印
關於飾品的藝術化探索
雅昌流動美術館亮相深圳文博會分會場 感知藝術美、培植藝術心、構築藝術夢
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瑰寶——印章賞析
賈平凹文化藝術館探討戶縣農民畫的新語境 梳理「畫鄉」藝術脈絡
紅木文化藝術的概念
乾貨!聽巫鴻教授講關於古畫墓葬青銅器禮儀藝術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藝術精華系列
林秀晶被委派為文化大使 推廣英韓文化藝術活動
藝訊關註:靜待花開 牛文娟藝術創作欣賞
宋仲基、宋慧喬將獲韓大眾文化藝術頒獎禮總統表彰
李孝利參加韓國文化藝術會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