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被淡忘的北大校長丁韙良

被淡忘的北大校長丁韙良

丁韙良(William A. P. Martin)是美國長老會派到中國的傳教士,他是最早使用拉丁字母拼讀中文的先驅,與英國人威妥瑪創建的威氏拼音幾乎同時代。他曾擔任過清朝同文館總教習以及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獲二品頂戴。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即為校長,北大一直將京師大學堂視為建校的開端,因此,丁韙良也可以被認為是北大的首任校長,但因為種種原因,他的名字極少見諸北大校史。

被淡忘的北大校長丁韙良


丁韙良(照片:公有領域)


丁韙良1827年生於印第安那州,父親是牧師,全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他於1850年23歲那年與哥哥一起來到中國傳教,其間除了有4年時間不在中國外,直至1916年在北京去世,在中國前後生活長達62年,享年89歲。丁韙良不但精通中文,還通曉各種方言,他與人合作,曾用用拉丁字母編纂出一種用於書寫「寧波話」的拼音系統,編纂了《寧波土話初學》;他還通過拼音法編寫出一些聖歌教當地人傳唱,可以說他是漢語拼音的先驅,對文化貢獻很大。


丁韙良對中國文學、哲學、思想、風俗地理、人情世故的了解也很深入,寫過近20本有關中國的書,是清朝後期在華外國人中著名的中國通,加上他的西學功底以及通曉多種語言,包括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等,用中國的通俗說法可算是「飽學宿儒」;他還翻譯了許多宗教、科學、法律、教育、歷史方面的文章及書籍;他翻譯的《萬國公法》(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於1864年出版,該書是當時最新和最為通用的國際法藍本,也是第一本向中國政府與中國讀者詳細介紹外國國際法的書,該書對近現代中國政治思想的影響很大,讓中國人接觸到「主權、人權、自由民主」等觀念,不但對中國政、學界深具影響,中文版傳到日本後,也引起日本學界的重視,成為日本法學的教科書,對明治維新產生過一定的作用。


丁韙良是否是北大首任校長,原本並沒有人關心,因為近百年來很少有人提到過他的名字,但最近這10多年來隨著對他的研究逐漸深入,有關他是否是北大校長的爭論才在學者中出現。

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當年光緒下詔「戊戌變法」,成立京師大學堂是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京師大學堂的籌建在戊戌變法前就已醞釀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到了正式成立時,孫家鼐被任命為管學大臣,丁韙良被聘為西總教習,清廷當時還任命許景澄為中總教習,但許景澄身在國外,並未走馬上任。浙江大學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沈弘對於京師大學堂成立初期的資料收集及研究十分精到,他發表的兩篇文章「 丁韙良:如何評價他在北大校史中的地位?」以及「京師大學堂何時成立?」詳細考證了丁韙良被聘為西總教習以及被當時在京的外國人稱為「校長」的事實。美中不足的是,他在論證管學大臣與總教習究竟誰才是校長的節點上,論據還可以再強一些。

被淡忘的北大校長丁韙良



目前唯一所見京師大學堂成立初期教職員合影,中間站立者為校長丁韙良(照片:公有領域)


從北大所列的歷任校長名錄看,首任校長是孫家鼐、第二任校長是許景澄、第三任校長是張百熙,這三位都擔任過管學大臣,可見北大是將管學大臣認定為校長的。根據粱啟超所擬的「代總理衙門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中的規定「設管學大臣一員,以大學士、尚書、侍郎爲之,略如管國子監事務大臣之職。」顯然管學大臣是對應國子監事務大臣的。查清代於雍正三年(1725年)開始設立「管理監事大臣」,此後該職位一直由皇帝特派大學士、尚書、侍郎等重臣兼任,管理監事大臣並不具體管理國子監,國子監的實際掌舵人是祭酒,祭酒共兩人,滿、漢各一人,祭酒的助手是司業,共三人,滿、漢、蒙各一人。新成立的京師大學堂的總教習對應祭酒。「代總理衙門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中規定:「設總敎習一員,不拘資格,由特旨擢用,略如國子監祭酒、司業之職。」

國子監是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是最高學府的負責人,用新式說法,祭酒就是校長。因此,當丁韙良被聘為總教習後,當時在華的外國人,都稱他為「校長」(President),這是沒有錯的說法,畢竟校長的概念,只有西方學校才有,在華的西方人絕對知道管學大臣與總教習的區別:管學大臣是「大臣」,類似部長,而總教習才是校長。


按「代總理衙門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中的規定:「凡分敎習皆由總敎習辟用,以免枘鑿之見,而收指臂之益。」教習即教師,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初教師的聘用權,由於另外一位虛應故事的中總教習許景澄並未就任,因此全部握在丁韙良一人手中,這也是他被視為校長的主要依據。有意思的是,在北大的中文網頁上,看不到些許有關丁韙良的記載,但北大慶祝校慶的英文網頁上,卻有一篇為丁韙良發聲的文章「W. A. P. Martin: Inaugural president of the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http://english.pku.edu.cn/News_Events/News/Campus/8177.htm),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不但明確認為丁韙良是首任京師大學堂的校長「the first President of Jingshi Daxuetang(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還特別指出丁韙良在北大官方校史中被長期忽視「The fact, however, has been for a long time ignored in the official PKU history」。


丁韙良與他的學生(照片:公有領域)


除了擔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外,丁韙良還長期擔任同文館總教習,早在1869年他就在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推薦下出任京師同文館總教習,執掌同文館近30年,為中國政府培養了大量早期外語人才。


丁韙良長期居住北京,以傳播基督福音為己任,忠實奉行「愛主愛人」的基督教博愛精神,以一己之力於1865年創辦了北京崇實中學(即現在的北京第21中學),擔任校長20年。根據北京第21中學校史記載,丁韙良「有感於北京失學兒童眾多,便出資租用東城總布胡同民宅,設立蒙學,定名崇實館,招收附近兒童,課以經學常識,並以基督教義陶冶學生心性。丁韙良在1865-1885年任校長,教學經費為其一人捐助。」「 1916年,丁韙良先生逝世,全部捐出其遺產息金一千二百元作為學校常年經費。於是,學校設立石印科、織毯科,以給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

由於丁韙良精通中英文,他曾參與《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談判,也譴責過義和團運動,這成為他日後被批為「帝國主義幫凶」及被有意忽略的主要原因。隨著近年思想開放,對他的研究才逐漸深入,他寫的不少書被翻譯成中文,人們對他的評價也趨於客觀。


丁韙良一生的大半輩子是在中國度過的,對中國大地、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愛,可以說是一個「白皮黃心」、不像中國人的中國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玲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最偉大的教育是媽媽的情緒平和
身體五種欲求不能憋
鍛煉大腦的42個方法
架設東西方的心靈之橋-榮格、衛禮賢與《太乙金華宗旨》
母親必須告訴孩子!

TAG:熊玲心理諮詢 |

您可能感興趣

呂鳳子:被淡忘的「鳳先生」
被淡忘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
乾隆皇帝推崇的張宗蒼為什麼被後世淡忘
她本該與楊冪齊名大紅大紫,卻因緋聞纏身被淡忘,如今混跡時尚圈
銘記和淡忘
她曾紅遍東南亞,比鄧麗君歌聲還甜美,如今被人淡忘
战国七雄都城的现状差别极大,有的超级发达,有的则被淡忘!
明景陵葬著這樣一位崇尚節儉的皇帝,卻被世人淡忘
「八大古都」今日境遇大相徑庭,有的超級發達,有的則被淡忘!
乾隆寵愛,後世淡忘
「寶哥哥」歐陽奮強:淡忘寶玉和《紅樓夢》是愚蠢的
大年初四,被淡忘的傳統
趙薇、范冰冰、林心如都紅了,只有她快被世人淡忘了
楊紫張一山都紅了,唯獨他被淡忘,如今卻過得比任何人都幸福
明末的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總是被人淡忘
他的畫曾深受皇帝寵愛,但卻被後世淡忘
他曾是趙麗穎的九阿哥,如今卻被封殺一度被淡忘!
越南的芽庄,希望這個小城市不會被你們淡忘了!
已經將張翰淡忘?鄭爽新書只寫胡彥斌原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