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藩國朝鮮為紀念明朝 特設這個儀式

藩國朝鮮為紀念明朝 特設這個儀式

1908年,大韓帝國關閉了設立在首都漢城後苑春塘台的「大報壇」,是一種專門表達對明朝皇帝感恩、懷念之情的祭壇。


這個設立於1704年的皇壇,在歷時二百多年後,終於成為歷史遺迹。


1616年,建州的努爾哈赤出兵攻取遼東重鎮撫順。三年後,大明出動十萬大軍圍剿,同時令朝鮮出兵助戰。光海君李琿因登基時遭到明朝多次阻撓,採取敷衍、拖延之策。在遼東經略楊鎬痛斥後派出了一萬多軍隊。


藩國朝鮮為紀念明朝 特設這個儀式



朝鮮肅宗李焞


皇太極稱帝後,朝鮮聞舉國震驚。同年皇太極親帥十萬大軍征戰朝鮮,俘虜王妃、王子、宗室76人,朝鮮國王李倧被迫求和。

1646年11月,日本對馬島主的使節來到漢城,他此行的使命是說服朝鮮國王,接受台灣鄭氏政權的邀請,籌組盟軍,討伐滿清,恢復大明漢室。李倧隨即點頭,派出使節回訪對馬島,並和日本幕府商議出兵之事兵。


但是,此後朝鮮幾次「北伐」計劃都泡湯。除了三方存在分歧外,最主要的還是朝鮮王朝只是想利用北伐動員民意,鞏固和加強王室集權,也可轉移民眾對王室的不滿,還可進一步削弱中國在朝鮮的影響,可謂「一石三鳥」。


直至1704年,朝鮮肅宗李焞在宜春門詣禁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又命漢城府在後苑春塘台設大報壇,郊天報德,祭祀明萬曆皇帝。此時,距明朝滅亡已整整一個甲子。



藩國朝鮮為紀念明朝 特設這個儀式


《東闕圖》中的大報壇


大報壇的真正意義也是從其本身利益出發的,正如韓國歷史學家韓永愚所說:"這並非單純的崇尚明朝、對明朝知恩圖報之舉,其中蘊含著肅宗視侵略朝鮮的清朝為野蠻國家,認為明朝的道德文化傳統是由朝鮮來傳承的這一正統思想。換言之,大報壇意味著朝鮮認為其文化優越於清朝,從而鼓吹朝鮮上下要反清愛國。"


又過將近半個世紀,朝鮮王室又以明朝太祖、萬曆 、崇禎並享大報壇,並於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禮,此後年年如此。


(歡迎關注「新史記」微信號:xsj274)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史記 的精彩文章:

考官被他的大氣所折服 卻因沒走後門被「刷」下來
隆裕太后: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軼事
大清因沒有精準的疆域圖,被沙俄訛詐幾十萬疆土
挾天子令諸侯,簡直就是曹操翻版

TAG:新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的藩國國主為什麼都不推翻天皇自己當皇帝?
中國歷史上藩國四十多個, 現在還有五個延用中國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