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

所有人都爱万圣节,爱它什么呢?盛装、趴体还是免费糖果?每年10月31日,北美儿童都会挨家挨户讨要糖果,嘴里念叨着「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直到成功为止。你有没有想过讨要糖果的法宝——「不给糖就捣蛋」的起源?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


根据Today I Found Out, 最早记载「不给糖就捣蛋」印刷文的记录可追溯至1927年11月4日。这一短语出现在一份加拿大报纸上,该报纸报道了关于小镇万圣节的盛况:「小孩子们在每家每户门前边说‘不给糖就捣蛋’边讨要食物,主人们则欣然应允,小孩子们拿到食物后喜笑颜开地跑开了。」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


然而这并不是实锤。根据Smithsonian杂志,「不给糖就捣蛋」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特别在凯尔特(Celtic)传统中,人们在每年的最后一天盛装打扮成魔鬼的模样来庆祝。他们的逻辑是,我们要进入新的一年了,死者和生者共同存在,所以生者必须保护自己不受死者和鬼魂的伤害,而打扮成魔鬼则是最有力的保护方式。的确,这还是有一丁点儿道理的。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


中世纪的人们延续了这一传统,并增加了食物交换的习俗。小孩子和大人们会盛装打扮,在邻居家门前歌唱或者哼唱一些有旋律的短语,从而交换食物或进行恐吓。他们的初衷是代表死者进行交换。这听起来很诡异,但还是很有魅力。

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款待或恐吓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这与上文提到的最早印刷文字记录出现在1927年相吻合。根据Smithsonian,由于二战期间糖短缺,一度导致该传统受影响,但自那时起,这一传统成为了节日的主题。「不给糖就捣蛋」这一短语本身,似乎是不同节日习俗的结合:恐吓是指恶魔在人群中行走,也指装鬼吓唬人们,而款待当然是指赠与食物或糖果啦。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


无论今年你是否会说出「不给糖就捣蛋」,但这背后的历史总能成为谈资。


不给糖就捣蛋!


[Rare via bustle]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