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三國這對父子,父親為救曹操而死,兒子卻被曹丕處死

三國這對父子,父親為救曹操而死,兒子卻被曹丕處死

三國這對父子,父親為救曹操而死,兒子卻被曹丕處死



儒門世家,兩代高義――說鮑信鮑勛父子

歷史大學堂團隊作品:陳思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漢末三國時期,湧現出諸多傑出的父子,例如聲名遠播的曹氏父子,割據江東的孫氏父子,開創晉朝的司馬氏父子,流芳後世的諸葛父子。他們或以其雄才偉略,或以其壯志熱血,或以其智謀韜略,或以其高尚品格而為歷史所銘記。而今日所介紹的鮑信、鮑勛父子二人,雖然在群星璀璨、人才輩出的漢末三國不甚耀眼,但父子二人的言行品性卻足以讓後世所敬服。


鮑氏父子出身儒門,其祖上有著名的漢朝司隸校尉鮑宣,鮑信之父、鮑勛之祖鮑丹,曾經位列九卿。鮑家世代尚儒,鮑信胸懷韜略、心憂國家社稷,鮑勛直言不諱、不懼個人安危,父子二人都因踐行儒家準則而顯名。

三國這對父子,父親為救曹操而死,兒子卻被曹丕處死


鮑信:深明禮義,胸懷社稷


鮑信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為人寬厚大氣,待人有禮有節,雖然出身名門,卻沒有傳統的門戶之見,因此不僅受到了諸多士人的認可,也得到了不少基層將士的追隨,曹操手下的大將于禁,最早就在鮑信賬下效命。除此之外,鮑信對人物的辨識也相當準確,這體現在他對董卓、袁紹和曹操三人的判斷上。董卓進京時,鮑信就觀察到董卓自恃勇力,憑藉強大的西北軍馬橫行無忌,日後必定會擾亂朝綱。果不其然,取得權力後的董卓依仗暴力行廢立之事、禍亂天下。後袁紹擔任討伐董卓聯軍的盟主,由於當時袁家的聲望和勢力龐大,很多人都看好袁紹。而鮑信則不同,他指出袁紹雖然擔任盟主,但卻目光短淺,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跟董卓沒什麼兩樣,不會有什麼前途。鮑信唯獨看好當時實力弱小的曹操,他認為曹操有招攬天下英雄撥亂反正的能力和氣質。最後事實也證明,鮑信的判斷是正確。


除了良好的修養和善於識人,在漢末天下大亂的環境下,鮑信沒有潛身縮首,而是胸懷天下,心憂社稷。董卓進京不久,鮑信曾勸說袁紹,趁董卓立足未穩、人馬疲敝偷襲董卓,這樣一定能夠消除這個隱患。但袁紹膽小畏懼又左右遲疑最終沒有採納鮑信的建議。因此,鮑信便自行還歸鄉里招賢納士,為反對董卓暴行進行準備。反董卓聯盟成立後,鮑信主動帶領自己招納的兩萬多人,七百多匹馬,五千多車輜重參與討董。但是,反董卓聯盟的各路諸侯各懷心思、猶豫不前,最終也沒有取得像樣的戰功。鮑信看出諸侯各懷異志,心知聯盟必將失敗。

三國這對父子,父親為救曹操而死,兒子卻被曹丕處死


鮑信冷靜果敢,軍事韜略也非同一般。反董卓聯盟解散後,鮑信便勸說曹操避免和其他諸侯正面衝突,轉移到黃河以南的地帶招納人才、養精蓄銳。這個建議得到了曹操的重視和認可。後來,鮑信任濟北相,此時正值黃巾餘黨死灰復燃,兗州各處情勢危急。兗州刺史劉岱想急急出戰,鮑信指出當下敵軍人數眾多,而己方人少,戰鬥力也相對較弱,不如依靠城池固守。黃巾軍是一群烏合之眾,糧草輜重補給困難,只要假以時日,黃巾軍就會因為補給不足而作鳥獸散,到時候再用精銳人馬出擊則一戰可勝。但劉岱並未聽從鮑信的建議,執意出戰,結果寡不敵眾,被黃巾軍所殺。


鮑信不僅胸懷天下,對待朋友亦是肝膽相照。他與曹操的友誼深厚,曹操陳留起兵時,就積極響應,董卓焚燒洛陽,曹操孤軍深入滎陽汴水追擊,此時鮑信亦陪同曹操一道前往,即使身上負傷仍與曹操共同進退。曹操兗州破黃巾時,鮑信為掩護曹操,自己遇難陣亡,年僅四十一歲。


史載,鮑信「少有大節,寬厚愛人,沈毅有謀」,在筆者看來鮑信有禮有義,他的「禮」體現在他自身的修養和待人上。而他的「義」不僅僅體現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也體現在對朋友,尤其是對好友曹操,無論是窮困潦倒還是失敗時不懈地支持上。可以說,如果鮑信不英年早逝,很有可能亦成為漢末三國一方有實力的諸侯。


鮑勛:直言勸諫,不懼強權

鮑信之子鮑勛,雖然是既是士族之後,也是烈士之後,但絲毫沒有紈絝子弟不學無術、坐吃山空的習氣。而是繼承了父親有禮有節的良好品質。由於家風的影響,鮑勛的品行和才學十分出眾,年紀輕輕就被委以太子中庶子的重任。


除了父親身上的優秀品質,鮑勛自身也有諸多閃光點,他為人清廉嚴正,任魏郡西部都尉,曹丕郭夫人的弟弟被揭發盜竊官布,曹丕私下寫親筆信給鮑勛,希望其能看在自己的薄面下縱容此事。但最後鮑勛還是秉公執法,沒有私下縱容罪犯,並將所有的犯罪證據呈交朝廷。此後,鮑勛被陳群和司馬懿力薦為御史中丞,主持曹魏的司法工作,而事實也證明,鮑勛才堪其職。在其為御史中丞的任上,百官都十分謹慎自律,不敢隨意觸犯刑律。


此外,鮑勛還十分重視民眾的生產生活,並敢於仗義執言。文帝曹丕即位後,鮑勛多次上書告誡曹丕要重視農業生產,重視撫恤百姓,而不要大興土木以勞民傷財。曹丕外出遊獵,鮑勛極力勸阻,並義正辭嚴地斥責曲意逢迎曹丕的謀臣劉曄。曹丕將伐東吳,鮑勛又指出,現今吳蜀聯合,沒有到達討伐的時機,貿然出兵必定會失敗,徒勞空耗國力。

三國這對父子,父親為救曹操而死,兒子卻被曹丕處死


早期由於鮑勛秉公執法,使得曹丕很沒有面子,在曹丕任魏王子時,就對為人方嚴的鮑勛有很深的成見,故鮑勛在任魏郡西部都尉不久就遭曹丕彈劾被罷免。曹丕即位後,鮑勛又多次直言勸諫,令曹丕頗為惱怒,鮑勛的一系列行為曹丕都置若罔聞。鮑勛勸諫曹丕停止遊獵,曹丕撕毀奏章,將其外放京師任右中郎將;鮑勛勸阻伐吳,被曹丕貶為治書執法。


也正是因為鮑勛不屈不撓、敢於直言觸怒了曹丕,最終也使得其慘遭曹丕報復。曹魏伐吳返回陳留,陳留太守孫邕探望鮑勛,營壘未立只樹立了營標,孫邕就走了側路未走大路,軍營令史劉曜認為孫邕違反了軍令,而鮑勛認為營壘未建成,私下調解了此事。後來劉曜犯罪遭鮑勛彈劾,劉反而密告鮑勛私下調解之事。曹丕聞報,正好將鮑勛交於廷尉發落,廷尉審理後認為應當判處五年的刑罰,但三官駁斥,認為只需要交納二斤的黃金作為懲罰。曹丕本身就對鮑勛很有意見,於是大發雷霆,怒斥三官,說三官與鮑勛是「十鼠同穴」,最後堅決要將鮑勛處死。鍾繇、華歆、陳群、辛毗、衛臻、高柔等重臣求情,曹丕不許,鮑勛因此被處刑。鮑勛被處死後二十餘日,曹丕逝世,世人都為鮑勛感到惋惜。


悠悠家風,流芳後世


由於歷史記載鮑氏父子的筆墨並不多,因此他們的故事也不盡為人所知。十分遺憾的是,出身儒門的鮑氏父子未能實現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四大目標,不禁讓人扼腕嘆息。但是透過歷史的零星記載,我們還是能夠看到這對父子儒門世家所傳遞的優秀品性。


首先,鮑氏父子二人注重修養、生活節儉,父子二人不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還樂善好施、不慕榮利。鮑信在軍中「治身至儉,而厚養將士。」,鮑勛平日「廉而能施」二人身故之日,家無餘財。其次,鮑信對朋友肝膽相照,鮑勛敢於直言不諱,皆是出於儒家之「義」。最後,鮑氏父子二人都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鮑信身處漢末亂世而心憂國家前途,鮑勛處於廟堂之上而思黎民之疾苦,這些正是儒家所主張和提倡的。


鮑信、鮑勛父子可謂是兩代高義,雖然二者較早身故,但家風流傳,精神永存。他們的行為和品行雖然稱不上萬世功名,但也算是德昭後世。歷史雖然不能夠給他們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但如此悠悠家風,亦不輸於馳騁疆場、建立千秋功業的帝王將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嘴茬子厲害,難怪你一開口就得罪人
她是胡適一生的牽掛,卻只能永遠獨自沉浸在寂寞的悲哀中
白門樓上劉備與曹操的幾句對話,隱藏著怎樣的驚天玄機?
古詩詞背串了是什麼效果?
劉邦能成功拉攏英布逆襲項羽全靠此人,他是誰?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好色的曹操父子:父親因小妾而被砍死,曹操霸佔他人妻子害死兒子
這對父子真無奈,父親因劉備叛逃,兒子為劉禪殉國
這對父子真無奈,父親因劉備叛國,兒子為劉禪殉國
曹操父子三人都想得到的美女,曹丕為何後來將她處死
古代父子三猛將:兩對死於非命,一對救漢室卻被誣下獄兒子絕食死
曹操父子三人都想得到的極品神仙美女,曹丕後來為何將她處死?
古代父子三猛將:都被冤殺,兩對被誣謀反,朱元璋無故賜死父子仨
奇葩父子!父親稱宰相兒子為豬狗,兒子逼父親辭官
父子同為一地父母官,父親先被當地人建生祠,後因兒子被拆
隋唐三對父子猛將:兩對父開國,一子被李治除名一子被武則天冤殺
金兀朮害死岳飛父子,他兒子被踢死比岳雲更慘,金滅亡後斷子絕孫
李小龍父子均慘死,妻子卻阻止調查死因,情人嫁給向華強!
金兀朮害死岳飛父子,他兒子死得比凌遲都難受,金滅亡後斷子絕孫
父親與兒子打賭,卻害兒子入獄,老龜浮水真相大白,父子竟都被殺
李茂不曬兒子曬陪父親健身,父子倆長得太像了!
虎父無犬子,湯普森沃頓兩對父子,都曾兩奪總冠軍——致敬父親節
廢太子父子和雍正父子,都曾被康熙撫養過,父子結局都如出一轍
曹操留下兩位託孤重臣,司馬懿父子等他倆死了之後才敢篡位
王昭君和親苦淚史,被父子二人輪流當老婆,還給父子兩都生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