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自性 即是阿彌陀佛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講記》十七
若就當經,初句即無量光,洞徹無礙故;二句即無量壽,常恆不變故;三、四句即靈心絕待,光壽交融,一切功德皆無量故;五句總贊,即經雲「如我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末句結歸,言阿彌陀佛全體是當人自性也。
這一段疏文還是在闡明「心性」那幾句重要的序文。前面序文談到「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清非濁,無背無向」、「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這些都是指我們妙明心性的體性。
序文第一句「靈明洞徹」,就是無量光的意思,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無量無邊微塵數剎土,無有障礙。
第二句「湛寂常恆」,就是指無量壽,亘古亘今,無始無終,永無變易,這是無量壽的寂定。
第三、四句「非清非濁,無背無向」,就是指我們靈覺的本心是絕待的,也就是離開一切對待,超越了對待。
在不二當中,無量光和無量壽是交融在一起的,舉無量壽的時候,無量光就在裡面;說無量光的時候,無量壽的寂定就在當下。這叫光壽不二,寂照不二。
由於心性絕待,契入到不二的心體——心是無有邊際的,所以無量光、無量壽所展開的一切功德也都無量。
第五句「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這總的讚歎,實際即是對無量光壽——阿彌陀佛的讚歎。
「不可得而思議」,就是指《佛說阿彌陀經》是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的一部經典。
「末句結歸,言阿彌陀佛全體是當人自性也」,這最後一句總結性的話,就是表明阿彌陀佛全體就是當人的自性。
這句話我們一定要注意了,我們的自性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遍照十方,無量壽豎窮三際,超越時空。
超越時空的無量光壽,就是一真法界的體性,舉一真法界的體性來顯現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並且舉一真法界的體性作阿彌陀佛的名號。
這樣,我們就感到很親切了。「阿彌陀佛」這個無量光壽的名號就是我們的自性,就是一切眾生本覺的理性。
當我們信願稱名的時候,就生起了一種始覺,稱名的能念之心與所念的佛號打成一片。到絕待的時候,始覺和本覺消融,本覺與始覺不二,眾生跟彌陀不二。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能念的心和所念的「阿彌陀佛」名號是同構、同質、同源的。
在《彌陀要解》里,蕅益大師也有一個非常精闢的詮釋:舍我們眾生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
這就是說:阿彌陀佛名號是建立在一切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的心性上的,舍此心性,就沒有彌陀名號建立的基礎。這是站在佛的那面來看。
法藏菩薩是在考察十方九法界眾生的心性後建立這個名號的,不是隨便想一個音聲符號來了事的。
站在眾生的角度來看,我們雖然本具無量光壽的性德,但如果離開這個名號,就開顯不出來。
所以這個彌陀名號跟我們的心性、我們的修行,具有決定性的關聯。
我們就要了解,阿彌陀佛名號全體就是我們的自性。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念是來自能念之心。我們業力凡夫層面,所念的佛號就是我們的本覺。能念是始覺,所念是本覺,始覺和本覺融為一體,就是究竟覺。托彼名號,顯我自心。
(配圖源自網路)
※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五濁惡世,很悲觀怎麼辦?
※用料酒為家人燒葷腥菜是否破五戒?
※只個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靈物
※臨命終時,怎麼識別來的是阿彌陀佛?
TAG:大安法師講凈土 |
※我們的自性就是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還其自性功德
※阿彌陀佛,你可知彌勒本是奉化人
※常說的阿彌陀佛也是佛嗎 阿彌陀佛轉世是誰
※阿彌陀佛么么噠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都是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
※只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無病不療的阿伽陀葯
※這是念佛人的祕訣,也是阿彌陀佛的祕訣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阿彌陀佛是正法
※閻王也怕阿彌陀佛
※佛教文化:阿彌陀佛是誰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阿彌陀佛涅槃後將去哪裡
※阿彌陀佛也是古佛應化
※念阿彌陀佛,即是念十方諸佛
※阿彌陀佛百頌
※持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善根福德與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