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斷頭台上的善良國王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走上斷頭台時,保持著優雅的尊嚴,還顯得很善良。


路易十六是1793年1月21日被處死的。他到了刑場後,不忘記要求革命者不要加害在他生命最後時刻陪伴他的宮廷牧師。他從容地脫去衣服,高聲對圍觀的人們說:我的死是無辜的,我寬恕我的敵人們,我希望我的血會對法蘭西人有益。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拒絕改革的路易十六最終被送上斷頭台


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王后是九個月後被處死的。這位因奢侈和頑固堅持專制而被法國人痛恨的女人臨刑前也表現了十足的優雅和善良。她給即將成為孤兒的八歲兒子留下遺言:永遠不要給父母報仇(這個可憐的孤兒兩年後也在囚禁中死去)。她請求上帝寬恕自己,同時原諒所有的敵人。

米涅在《法國革命史》一書中談到路易十六之死時說:「一個最善良又最軟弱的國王,經過16年半一心謀求幸福的統治之後,在39歲上死去了。他的祖先給他遺留下一場革命。他比他的祖先哪一個都更適合於防止或結束這場革命;因為他在革命爆發前能成為一個實行改革的國王,或者在革命爆發後做一個立憲君主。」他是「唯一具有一切好國王所應有的畏上帝和愛百姓這兩個優點的國君」。


托克維爾也認為路易十六是個善良的國王。他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說,在路易十六時代「對自由和人的生命的尊重經常可見,尤其可以見到對窮人苦難的真正關心」 。路易十六確實有一些注重民生的舉措,如賑濟、設立扶貧基金、辦慈善工場、建立乞丐收容機構等。托克維爾還認為,路易十六時代經濟上也很繁榮。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一個善良的注重民生的國王在經濟繁榮時期為什麼沒能制止革命發生?為什麼會被送上斷頭台?

托克維爾認為,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這一說法被許多人提起,甚至有人因此害怕和拒絕改革。


「一個壞政府在開始改革的時候最危險」這一論斷並沒有充分的依據,古今中外很多舊制度的垮台都不是由於開始了變革,恰恰是拒絕改革。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也是由於他對改革的拒絕和抵制。


從強勢專制到腐敗專制


路易十六之前,法國經歷了兩段長期的有特色的專制:路易十四的強勢專制和路易十五的腐敗專制。到了路易十六時,革命的「洪水」來了。


下游的洪水是上游的水勢造成的。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本來,法國的政治文明並不落後。城市自治公社是法國人最先建立的;三級會議——由社會三個等級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也早在1302年就召開了,比英國的模範議會只晚了七年。


但在由封建社會向民族國家轉型的過程中,法國走了強化專制的道路。三級會議沒有發展成為制約和分享權力的機構,政治協商的功能也被削弱,1614年以後乾脆就不召開了;城市自治權利也被剝奪,國王的權力一直在加強。

波旁王朝建立後,法國出了兩個強勢領導人,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和路易十四,使法國專制統治達至鼎盛。


黎塞留實行鐵腕統治,強化中央集權,將不定期派至各省的欽差大臣變為常駐總督,控制了地方行政、司法和財政大權,剝奪了地方勢力與民眾的參政權利。在輿論控制方面,黎塞留限制出版自由,創辦了官辦報紙控制輿論導向。在經濟方面,黎塞留支持工商業發展,鼓勵外向型經濟,強化稅收征管,使稅收大幅度增加,為強化專制提供了經濟保障。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法國人民苦專制已久,滔天洪水的匯聚不可避免。


伏爾泰和盧梭滅亡了法國?


1774年,二十歲的路易十六繼承了爺爺路易十五的王位,走上了最高領導人的崗位。他接班時,法國君主專制的大廈已經岌岌可危了。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當然,法國沒有滅亡,滅亡的是波旁王朝。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波旁王朝也不是非滅亡不可,如果路易十六對啟蒙運動「公知」所主張的「主權在民」的理念和歷史趨勢有所覺悟並順勢而為的話。


僅有「公知」啟蒙並不能引發革命,最有效的啟蒙還是專制之惡。專制制度所造成和不斷強化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才是革命的發動機。


從路易十六接班到大革命爆發的十五年間,法國幾乎每年都有群體性事件——叛亂——發生,饑民造反,農民抗稅。


法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強勢而又腐化的專制體制龐大而又奢侈,消耗極大。路易十六還想有所作為,搞一些公共工程,上一些民生項目,由此稅賦很重。


當時法國第一等級教士和第二等級貴族只佔人口百分之二,佔據了大多數土地資源,壟斷了絕大多數幹部崗位,卻從不納稅。而第三等級,包括資產階級、工人和農民等,承擔著全部稅負。最苦的是農民,不僅稅負重,還承擔著名目繁多的勞役。


「沒有納稅人的同意不得收稅」是中世紀歐洲深入人心的原則。這一原則在憲政的英國得以定格,在專制的法國卻被拋棄。法國的納稅階層——第三等級——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啟蒙運動也好,群體性事件也好,其實都是在表達人民享有政治權利和平等地位的強烈願望。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改革行不通,革命就會不約而至。


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因稅而起。路易十六時財政入不敷出已達至極限。他不去裁減龐大的官僚機構,不去縮減王室和政府的龐大開支,不肯降低奢華的消費,而是期望通過經濟政策解決問題。


路易十六1783年任命的財政大臣卡洛納試圖以投資刺激經濟,大搞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錢就發債券,鑄錢幣,出賣土地。如此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醞釀了更大的財政危機。


卡洛納不得不設計一種土地所有者都必須繳納的土地特徵稅,但遭到了從來不納稅的貴族階級的抵制。貴族們提出必須召開三級會議才能決定收稅的事。


法國已經一百七十多年沒有召開三級會議了,路易十六不同意召開,想強行通過稅收法令,但遭到激烈反抗,許多地方出現騷動。沒有辦法,路易十六被迫決定召開三級會議。


由此,拉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三級會議改旗易幟


法國人民對三級會議寄予厚望,他們在選出代表的同時還寫了陳情書,一共有六萬多份陳情書。人民的普遍願望是:反對專制主義,要求制定限制國王權力的憲法;建立全國代表機構決定徵稅和制定法律;改革稅收和司法制度;保障個人自由和出版自由;實行地方自治等。


路易十六隻想通過三級會議增加稅收,解決財政困難,絲毫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願望和準備,也沒有意識到人民爭取權利的強烈願望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三級會議於1789年5月5日開幕,路易十六在開幕式上除了強調國家困難、要求增加稅賦外,對政治體制改革閉口不談。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在國王講話之後致詞的掌璽大臣巴郎登則明確說,「有人利用流言蜚語夢想改變君主政體不可移易的原則」,他要求與會人員要「憤然摒棄這些危險的改革」。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7月14日,發生了法國大革命的標誌性事件——攻打巴士底獄。


巴士底獄只有寥寥幾個犯人和一百多名士兵。民眾攻打巴士底獄,一是聽說巴士底獄有很多武器彈藥,一是有傳言說巴士底獄的大炮要向民眾開火。


攻打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流血的開始。進攻者死了近百人,守衛者在投降後有幾個人被殺,還有一個革命領導人因有人懷疑他通敵而被槍殺。革命啟動了,理性和程序就被甩到一邊去了。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攻打巴士底獄引起連鎖反應。一個多月時間,法國三十多個較大城市中百分之九十的市政府被奪權,農村還發生了暴力和搶劫事件。


巴黎的暴動特別是近衛軍站在民眾一邊,使路易十六不得不妥協。他屈尊到國民議會宣布已下令撤離軍隊,又召回了被撤職的內克爾。他還親自從凡爾賽趕到巴黎向革命民眾表達誠意。


革命如何轉向失控


路易十六由於拒絕改革失去了領導和把握政治體制轉型的主導權,但他如果能認清歷史大勢,正視現實,甘心做一個與國民議會分享權力的國王,也不會被送上斷頭台。


即使在巴黎民眾攻打巴士底獄後,當路易十六從凡爾賽來到巴黎時,民眾還是高呼「國王萬歲」。歡迎橫幅上把路易十六稱作「法國的父親」、「自由人民的國王」。


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兩年後,當路易十六在制憲會議上致詞表示要忠於君主立憲憲法時,代表們還真誠地高呼:「國王萬歲!」


法國大革命最激進的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在路易十六出逃並被截回的瓦倫事件後,依然不反對君主立憲。他說,「只要讓我們革命的性質所培養的愛國主義能自由地發展,我就不怕王權,甚至也不怕王權在一個家族中世代相傳。」


後來,羅伯斯庇爾堅決主張廢黜並處死國王,路易十六最終被送上斷頭台,革命變得越來越血腥,是革命失控的結果。


革命為什麼會失控呢?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正是戰爭,導致革命失控,把路易十六和君主立憲制推向了絕路。


羅伯斯庇爾的邏輯


戰爭爆發後,法國在軍事上失利,路易十六的企圖被人們看得越來越清楚。5月29日,議會通過決議解散了國王衛隊。6月8日,議會要求各省派員參加紀念7月14日結盟節並組建結盟軍以支援前線。各省選派了兩萬人集結到巴黎,這些結盟軍被激進派控制。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7月25日,反法聯軍總司令布倫瑞克公爵攻進法國領土,公爵發布了一份由法國流亡的路易十六的擁戴者替他起草的宣言,命令法國人恢復國王的權力。這份宣言刺激了法國人民,給激進派以口實。8月10日,激進派組織結盟軍和巴黎民眾發起了第二次革命,推翻了巴黎市政府,殺死了國民軍司令,攻佔了王宮。路易十六成了囚徒。


之後,有人在王宮文件箱內發現王室資助流亡者、向反對革命的貴族提供經費、串通國外勢力等證據,激進派堅決主張審判和處死國王。他們組織巴黎四十八個代表團到會場向議會施壓。擅長鼓動的激進派領袖羅伯斯庇爾在議會說:路易應當死,因為祖國必須生。


在激進革命家的鼓動和群眾的壓力下,國民議會判處路易十六死刑。法國大革命自此也陷入了持續的血腥惡鬥之中。最後,遠比路易十六專制的拿破崙登場了。法國在經歷了一連串的內亂和戰爭、付出上百萬人的生命代價之後,又回到了專制統治中。


社會轉型猶如飛機著陸。

法國王路易十六,一個善良的專制者



社會轉型究竟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人民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掌握權力的人才有選擇的條件和機會。路易十六不肯還權於民,做出了硬著陸的選擇,悲劇由此而生。【來源:東方早報 海外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法國楓丹白露宮收藏了圓明園哪些文物
赫魯曉夫的「揭蓋」與「解凍」
東北十大怪 嗄拉哈姑娘愛
小鳳仙並未救蔡鍔的命
死心塌地跟隨納粹:兄弟們的晉陞

TAG:史客兒 |

您可能感興趣

路易十四時代燦爛輝煌的縮影:法國王室衛隊闊頭槍
趙薇400年古老酒庄曝光 法國王路易十三曾是主人
法國王室宮殿,故宮沒它一半大
這位法國王思聰,為何能讓全世界女人都穿著暴露?
義大利美第奇家族最厲害的女人如何成為法國王后
Baccarat | 法國王侯手中的水晶杯,光影流轉的酒杯魅力
中國差點斬獲法國王牌!2艘只要10億,性能不容小覷了
土豆曾被當奇花異草:法國王后戴土豆花象徵高貴
現實版《甄嬛傳》:她15歲成為法國王后,30歲劈腿英國國王,60歲帶領兒子們搶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