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伊斯蘭史上的鼎盛時代:阿拔斯王朝

伊斯蘭史上的鼎盛時代: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正如伊斯蘭史上其他各朝代一樣,建立後不久,就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上,達到了極燦爛的時代。賽法哈和曼蘇爾所創立的巴格達哈里發帝國,在第三位哈里發麥海迪到第九位哈里發瓦西格的這一時期中,特別是在哈倫·賴世德和他兒子麥蒙的時期,達到了全盛時代。阿拔斯王朝所以能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光彩奪目,成為伊斯蘭史上最著名的時代,主要是因為這兩位顯赫的哈里發。文選編者賽阿里比(1038年卒),引用了這句名言: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以曼蘇爾為奠基者,以麥蒙為中興者,以穆耳台迪德(892—902年在位)為結束者。這句話與歷史事實是大致相合的。自瓦西格以後,這個國家就日趨沒落,到了第三十七位哈里發穆耳台綏木的時代,就於1258年滅亡於蒙古人的手中。我們只要考查一下阿拔斯王朝的對外關係,研究一下巴格達的宮廷生活和貴族生活,再觀察一下在麥蒙的庇護下登峰造極的智力覺醒,就有可能獲得一個關於阿拔斯王朝所取得的威力、光榮和進步的觀念。


九世紀是以兩位皇帝的姓名開端的,他們在世界事務中佔優越的地位,一位是西方的查理曼,另一位是東方的哈倫·賴世德。這兩人當中,哈倫無疑地是更有勢力,而且代表著更高的文化。這兩位同時代的人物之間,建立了友誼關係,這種友誼關係自然是以利己主義所促成的;查理曼認為哈倫可能成為自己的同盟者,一致去反對敵對的拜占廷;哈倫也想利用查理曼,去反對自己的死對頭西班牙的伍麥葉王朝(當時他們已建立起一個強大而且繁榮的國家)。依照西方作家的看法,這種相互的誠懇的感情,表現在互派使節和互贈禮品上。一位法蘭克的作家,跟查理曼有私人的交往,有時被認為是他的秘書,據他說,這位西方偉大的國王派到東方去的使節,從「波斯國王亞倫」那裡帶回來豐富的禮物,包括織造品、香料和一隻大象。這個帳單,是以《王室年鑒》(Annales royales)為根據的,《王室年鑒》還提及從巴格達帶回來的禮物里,有一座錯綜複雜的時辰鍾。但是哈倫曾送給查理曼一個管風琴的故事,正如其它有趣的歷史小品一樣,完全是杜撰的。這個故事,顯然是由於把原文里的Clepsydra(漏壺)這個名詞翻譯錯了,它實際上是一種用水來計時的發明物的名稱,所指的就是哈倫所贈的那個時辰鍾。聖陵教堂的鑰匙,經哈倫同意而交給查理曼的說法,也是不可靠的。


互換使節和互贈禮物的事,據說發生於797年和806年之間,但是,在穆斯林的著作里,完全沒有提及,這是很奇怪的。那些著作,曾提及別的許多外交上的往來和禮節,卻沒有一處提及這件事。《希世瓔珞》曾引證伍麥葉王朝哈里發和拜占廷皇帝幾次互相通訊的事件,並提及「印度國王」所派遣的代表團,給哈倫帶來了許多貴重的禮物,曾受到隆重的接待。別的資料曾敘述哈倫的兒子麥蒙接受了由同時代的「羅馬人的國王」贈送他的一批特別豐富的禮物,那個國王可能是米迦勒二世。

在哈里發帝國和拜占廷帝國之間持續了一百多年的鬥爭,到第三位哈里發麥海迪(775—785年在位)時,又重新開始了,但是,交戰不象過去那樣頻繁,勝利也是不那樣大了。內部的傾軋,震撼了阿拉伯國家,以致遷都到遼遠的巴格達,而君士坦丁五世(741—775年在位)就乘機把帝國的國境,沿著小亞細亞和亞美尼亞整個境界,向東推進。從敘利亞延長到亞美尼亞的穆斯林邊境要塞線(thughūr),就隨著對面的拜占廷國境線的前進而後退了。


對拜占廷重新開始聖戰的第一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麥海迪,曾對敵人的首都發起一次輝煌而且勝利的進攻。他的幼子和後來的繼任者哈倫,指揮了這次的遠征。782年,阿拉伯軍隊即使沒有到達君士坦丁堡,也已到達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代表君士坦丁五世而攝政的愛利尼皇太后,被迫請和,簽訂了特別丟臉的和約,包括每年分兩期繳納貢稅七萬到九萬第納爾。此次戰役大大提高了哈倫的威望,以致他父親贈給他「賴世德」(al-Rashīd,正直者)的光榮稱號,並且立他為第二太子,在他哥哥穆薩·哈迪之後繼任哈里發。


這是敵對的阿拉伯軍隊最後一次站在這座驕傲的首都的城牆下面。對拜占廷的遠征,共計四次,其中三次,是在伍麥葉人時代派遣的,是穆阿威葉和蘇萊曼所派遣的。這四次遠征中,有兩次是真正包圍了君士坦丁城的,一次是葉齊德所進行的(回曆49年即公元669年),另一次是麥斯萊麥所進行的(回曆98年即公元716年)。土耳其的傳說卻說圍城共計七次到九次,其中有兩次據說是哈倫所進行的。在《天方夜譚》和阿拉伯騎士傳奇小說里,穆斯林對君士坦丁堡的遠征,在十字軍戰爭期間,構成了主題,被高度地加以渲染和發揮。


愛利尼(797—802年在位)篡奪了王位,成為「拜占廷歷史上完全握有大權而實行統治的第一位女皇」。奈塞福拉斯一世(802—811年在位)繼承她的王位後,他否認了女皇所締結的和約中的一切條款,甚至要求當時的哈里發賴世德退還已經繳納過的貢稅。賴世德被激怒了,他叫人拿筆墨來,在那封無禮的書信的背面寫了下面的答覆: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信士們的長官哈倫給羅馬人的狗奈塞福拉斯。


不信道的母親所生的兒子,我確已收到你的信件了。我的回答是要你用眼看的,不是要你用耳聽的。賽蘭。


哈倫是說到就做到的,他立刻開始了一系列的出征,他在自己所偏愛的居住城市賴蓋指揮,那座城市位於幼發拉底河畔,控制著敘利亞的邊境。這些戰役,蹂躪了小亞細亞,終於在806年奪取了赫拉克利亞(Heraclea,阿拉伯語叫Hiraqlah)和泰阿那(Tyana,阿拉伯語叫al-Tuwānah)。結果,除原來的貢稅外,還對皇帝本人和皇室的每個成員,都徵收一種侮辱性的人丁稅。在哈倫·賴世德時代發生的這件事,可以作為阿拔斯王朝的勢力達到最高峰的標誌。


806年後,只有過一次重要的嘗試,那是838年穆耳台綏木所進行的,他企圖在陶魯斯山那邊獲得一個立足點。穆耳台綏木的軍隊,是龐大的,「裝備之優良,超過以前任何哈里發的軍隊」,而且已插入「羅馬人的國土」的心臟,暫時佔領了阿摩利阿姆(Amorium,阿拉伯語叫『Ammūriyah),當時統治王朝開基創業者的誕生地。但是,這次的嘗試,總的來說,是不成功的。阿拉伯軍隊,本想向君士坦丁堡進軍,但是,接到國內可能發生武裝叛變的警報後,就班師了。當時在位的皇帝西奧菲拉斯(829—842年在位)生怕他的首都陷落,因此,派遣使節到威尼斯、法蘭克國王和西班牙的伍麥葉王朝朝廷去懇求援助。以前西奧菲拉斯還受過一次東方的威脅,當時哈倫的兒子麥蒙御駕親征,但是,他在833年死於塔爾蘇斯附近。自穆耳台綏木以後,阿拉伯人方面從來沒有進行過重要的進攻。他的繼任者,雖然屢次派兵越境進犯,但其目的是掠奪,而不是征服。那些衝突,沒有一次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也沒有一次進攻是深入內地的。儘管如此,整個九世紀中,敵對的接觸,雖然規模不大,但幾乎每年都定期地在東方的邊境上發生。一位阿拉伯地理學家告訴我們,依照慣例,每年進行三次侵略,一次在冬季,從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第二次在春季,從五月十日起,繼續三旬,第三次在夏季,從七月十日起,繼續六十天。這樣的侵略,既可以使軍隊隨時有充分準備,又可以凈賺大批戰利品。原來的阿拉比亞民族動機和大部分的宗教原動力,在伊斯蘭教早期的戰役中,是居於顯著地位的,到此時已變成很次要的因素了。伊斯蘭教國家內部的衰弱,已在其對外關係中開始透露出來了。約在十世紀中葉,在哈里發帝國內部建立起來的阿勒頗的哈木丹尼小王朝,曾經和拜占廷進行過鬥爭。這種鬥爭,將在以後加以論述。

歷史和傳說,一致承認,巴格達最輝煌的時代,是哈倫·賴世德在位的時代(786—809年在位)。不到半個世紀的工夫,巴格達就從一個荒村,發展成為一個驚人的財富的中心和具有國際意義的都會,只有拜占廷可以和它抗衡。巴格達的豪華,是隨著全國的繁榮而與日俱增的。當時巴格達已變成「一個舉世無匹的城市了。」


皇宮及附屬於皇宮的供內眷、太監和特等官吏居住的建築,就佔去這座團城的三分之一。最壯觀的是皇宮裡的引見廳及其地毯、帳幔和褥墊,那是東方所能製造的最好的產品。哈里發哈倫·賴世德的妻子(他的堂妹)左拜德,在傳說中與她丈夫共享後代所贈與他們的榮譽,在她的桌子上,只准擺設金銀器皿和用寶石鑲嵌的用具。她為時髦人士而創製時裝,她是用寶石點綴鞋子的第一人。相傳她在某次朝覲天房的時候,花費了三百萬第納爾,其中包括從二十五英里外的源泉,把水引到麥加城的設備費。


當時與左拜德競爭的,是美麗的歐萊葉,她是麥海迪的女兒,哈倫的異母妹妹。她的腦門上有一個疤,為了掩飾這個缺點,她發明了一種用寶石點綴的頭帶,叫做歐萊葉式頭帶,講究時髦的婦女都把這種頭帶當做時裝使用。


在舉行慶祝儀式的日子,特別是哈里發的登基典禮、王室的婚禮、朝覲天房和接待外國使節的時候,朝廷的富麗堂皇,就獲得充分顯示的機會。哈里發麥蒙和他的宰相哈桑·伊本·賽海勒的十八歲的女兒布蘭,於825年舉行婚禮的時候,耗費了難以置信的財富,阿拉伯文學把這當做當代難忘的幻想曲,而保存下來。據說舉行婚禮的時候,把一千顆極大的珍珠,從一個金托盤裡撒在那對新人的身上,他倆站在一床金席子上面,那床金席子,是用珍珠和藍寶石裝飾的。一支二百磅(rotl)重的龍涎香燭,把黑夜照耀成白晝。把許許多多的麝香丸撒給皇親國戚和高官顯貴,每個麝香丸里都有禮券一張,上面寫明田地一份,或者奴隸一名,或者別的禮物。哈里發穆格台迪爾於917年,在皇宮裡以隆重的儀式,接見了年輕的君士坦丁七世的使節,他們的使命,顯然是包括戰俘的交換和取贖的。哈里發的列陣,包括騎兵和步兵十六萬人,黑太監和白太監七千人,侍從七百人。在閱兵式中,有獅子一百隻,分列前進。哈里發的宮殿里,掛著帳幔三萬八千幅,其中有一萬二千五百幅是綉金的,此外還有地毯二萬二千條。使節們是這樣的吃驚和嘆賞,以致他們起初把侍從辦公廳,隨後又把宰相辦公廳誤認作哈里發的引見廳。給他們印象最深的,是異樹廳(dār al-shajarah),那裡面陳列著一棵金質和銀質的樹,重五十萬打蘭,樹枝上歇著金質和銀質的小鳥,一按開關,群鳥就啾啾地叫起來。他們在御花園裡還看到,用人工巧妙地培植成的矮小的棗椰,能結各種希罕的椰棗,真是驚嘆不已。


哈倫是伊斯蘭教君主的典型,他和他的幾個繼任者所表現的慷慨大方,象磁石一樣,把詩人、才子、樂師、歌手、舞女、獵犬和鬥雞的馴養師以及有一技之長能引起哈里發的興趣、供他娛樂的各式各樣的人物,都吸引到首都來了。摩蘇爾人易卜拉欣、謝雅圖、伊本·查米耳三人,在樂師和歌手的花名冊上,是名列前茅的。放蕩的詩人艾卜·努瓦斯,是哈倫的清客,是哈倫在夜間化裝出遊時的伴侶。這位詩人,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那個興盛時代有趣的宮廷生活。《樂府詩集》中記載著許多可以做例證的軼事,這些軼事里真實的部分,是不難辨別的。一個故事說,哈里發艾敏(809—813年在位)在某晚上賞賜他以歌唱為業的叔父易卜拉欣·伊本·麥海迪三十萬個第納爾,作為吟唱艾卜·努瓦斯幾句詩的報酬。易卜拉欣曾得過好幾次賞錢,加上此次的賞錢,共計二千萬第爾汗,這個數目並不超過幾個縣份的土地稅。伊本·艾西爾認為艾敏沒有什麼值得讚美的地方,他有幾隻特別的綵船,是為了在底格里斯河上舉行宴會而製造的,每隻船具有一種動物的形狀,有象海豚的,有象獅子的,有象鷹的,每隻船的造價是三百萬第爾汗。《樂府詩集》里有這樣一個生動的記載,哈里發艾敏,曾親自指導一次通宵的巴蕾舞會,一群美麗的舞女,在柔和的舞曲的伴奏中,翩翩起舞,演出精採的節目,參加舞會的人,都和起來唱反覆演奏的歌曲。據麥斯歐迪的記載,易卜拉欣曾為他的哥哥賴世德舉行一次宴會,有一盤魚肉,切得十分細,賴世德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切,他回答說,那是用一百五十條魚舌頭做成的,共花費一千個第爾汗。這些傳說里,難免有東方說書人加進去的各種誇張和幻想,即使排除這些增添的部分,其餘關於巴格達宮廷生活的描繪,也足以引起我們的驚訝了。

在奢侈的生活方面,僅次於這位哈里發的是阿拔斯王朝的皇親國戚、大臣、官吏、職員,以及充滿皇宮的隨從。與阿拔斯人同宗的哈希姆族的成員,經常領到國庫的大量津貼,直到穆耳台綏木(833—842年在位)才廢除這個慣例。據說賴世德的母親赫祖蘭的收入,達一億六千萬第爾汗。賴世德時代,有一個人叫做穆罕默德·伊本·蘇萊曼,他死後財產被沒收,總計現金五千萬第爾汗,不動產的每日收益,是十萬第爾汗。伯爾麥克人的生活水平,當然不低於哈里發宮廷的生活水平。至於巴格達城普通公民無聊的生活,和老百姓胸中澎湃的感情如何,我們在文獻中找不到很多記載,只有苦行詩人艾卜·阿塔希葉曾有些描寫。


阿拔斯王朝曾發生內戰,繼續六年之久,參加內戰的,是麥蒙和他哥哥艾敏(皇太子),然後是麥蒙和他叔叔易卜拉欣。內戰的原因,是爭奪皇位。六年之後,即819年,麥蒙奏凱歸來,他發現巴格達城已大半變成了廢墟,從此以後,我們再聽不到團城的名稱了。麥蒙以原先為伯爾麥克人哲耳法爾在底格里斯河東岸所建的公館為哈里發的宮殿,但是,沒有經過很長的時間,巴格達城又恢復了商業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巴格達城是歷代有名故都的自然繼承者,那些故都,曾繁榮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谷里,最古的是吾珥和巴比倫,最晚的是泰西封(麥達因),所以阿拔斯王朝的首都的重要性,是不易消滅的。巴格達的地勢,適於做一個航運中心,便於與當時所認識的全世界進行充分的聯繫。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裡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隻,有戰艦和遊艇,有中國大船,也有本地的羊皮筏子。這種筏子(現在還有),常從摩蘇爾順流而下。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城裡有專賣中國貨的市場。帝國的各省區,用駝隊或船舶,把本省的物產運到首都,如從埃及運來大米、小麥和夏布;從敘利亞運來玻璃、五金和果品;從阿拉比亞運來錦緞、紅寶石和武器;從波斯運來絲綢、香水和蔬菜。巴格達城東西兩部分之間的交通,是由三座浮橋聯繫起來的,象今天的巴格達一樣。赫兌卜在《巴格達志》里用專章敘述了巴格達的河流和橋樑。當時,商人們從巴格達和其它出口中心,航行到遠東、歐洲和非洲,他們販賣各種織造品、寶石、銅鏡、料珠、香料等。最近世界各國,遠至北方的俄羅斯、芬蘭、瑞典和德國,所發現的阿拉伯錢幣,都可以證明穆斯林商人在這個時期和以後的年代裡,所進行的具有國際性質的商業活動。航海家辛德巴德的冒險記,是《一千零一夜》里最好的故事,這些故事是根據穆斯林商人商務旅行的實際報告而寫作的。


在巴格達社會中,商人起了重要的作用。每種商業或者工業,在市場(sūq)里都有本行業的店鋪,正如我們現代的情況一樣。街道生活的單調,往往被偶爾過路的送親行列或者為男孩舉行割禮的行列所打斷。醫生、律師、教師、作家等自由職業者,在麥蒙的庇護下,開始佔據一個顯著的地位。奈迪木著作永垂不朽的《書目》的時候(988年),就有大量的手稿,甚至討論催眠術、妖術、吞刀術、嚼玻璃術一類的題目。幸虧伊本·赫里康給我們留下了一位學者日常生活的一個橫斷面。我們由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的生活情況,可以想見在當時的學術市場上,學者是有相當高的行情的。他告訴我們,侯奈因每天騎馬到公共澡堂去,侍者澆水給他洗澡,他走出洗澡間,披上休息的長袍,然後喝一杯水,吃塊餅乾,就躺下休息。有時他睡一覺,午睡醒來,燒香熏身體,然後進午餐。他的午餐,主要是肉湯、肥雞肉和麵包。然後再睡一覺,睡醒後喝四磅陳酒,如果喜歡吃新鮮水果,就再吃些榲桲和敘利亞蘋果。


拜占廷是阿拔斯人有宿怨的敵人,在麥海迪和賴世德的時代,穆斯林軍隊對拜占廷的勝利,無疑地增加了這個時代的光彩,奢侈的生活,又增加了這個時期在史書中和小說中的聲望,但是,在全世界編年史上這個時期之所以特別著名,卻是由於伊斯蘭教歷史上最重大的智力的覺醒,這件事被認為是世界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最有意義的事件之一。這個覺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外來的影響,其中有印度、波斯、敘利亞的成分,但主要是希臘的影響,影響的途徑是翻譯,從波斯語、梵語、敘利亞語和希臘語,譯成阿拉伯語。阿拉比亞的穆斯林,雖然只有很少的一點科學、哲學和文學的根柢,但是,他們從沙漠裡帶來了銳敏的感官、強烈的好奇心、難以滿足的求知慾和大量的才智潛能,當他們征服或接觸更古老、更先進的民族的時候,他們不久就變成了那些古代文化的受益人和繼承人,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的那樣。在敘利亞,他們採納了當時存在的阿拉馬文化,那種文化本身也曾受過晚期希臘文化的影響;在伊拉克,他們採納了曾受波斯影響的伊拉克文化。在建築巴格達城後,僅僅七十五年的工夫,阿拉伯語的學術界,就已掌握了亞里士多德主要的哲學著作,新柏拉圖派主要的注釋,格林醫學著作的絕大部分,還有波斯—印度的科學著作。希臘人花了好幾百年才發展起來的東西,阿拉伯學者,在幾十年內,就把它完全消化了。由於吸收了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的主要內容,伊斯蘭教固然喪失了自己最大部分的特性,即從沙漠中汲取的精神和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標誌,但是,伊斯蘭教因此在聯繫那條南歐和近東的中世紀文化紐帶中,卻佔據了一個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記住,這種文化是由一條溪水養育起來的,這條溪水發源於古代埃及、巴比倫、腓尼基和朱迪亞,這條溪水注入希臘,然後以希臘文化的形式,倒流入近東。在後面我們就要看到,這條同一的溪水,怎樣通過西班牙和西西里島的阿拉伯人,重新流入歐洲,而給歐洲文藝復興以很大的助力。

印度曾經是早期啟發的源泉,特別是在哲學、文學和數學方面。約在回曆154年(公元771年),有一位印度旅行家,曾將一篇天文學論文傳入巴格達,這篇論文叫做《西德罕塔》(Siddhānta,阿拉伯語叫Sindhind),曼蘇爾命令法薩里(796—806年間卒)把這篇論文譯成阿拉伯語,法薩里接著就成為伊斯蘭教的第一個天文學家。阿拉比亞人在沙漠里生活的年代,對於星辰自然感覺興趣,但是,他們對於星辰從來沒有做過任何科學研究。伊斯蘭教增加了天文學研究的原動力,因為穆斯林每天五次禮拜,都必須面向克而白天房,而只有憑著星宿才能確定禮拜的正向。著名的花拉子密(約850年卒),以法薩里的天文表為藍本,制定了他自己馳名的天文表,而且把印度和希臘的天文學體系加以綜合,同時加上自己的貢獻。在這個時期翻譯的天文學著作,還有賴世德的圖書館館長法德勒·伊本·諾伯赫特(約815年卒)從波斯語譯成阿拉伯語的幾篇論文。

伊斯蘭史上的鼎盛時代:阿拔斯王朝



克而白天房


那位印度旅行家,還帶來了一篇數學論文,歐洲人所謂的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所謂的印度碼子,就是由這篇論文傳入穆斯林世界的。後來,在九世紀時,印度人對於阿拉伯數學又做出另一個重要的貢獻,那就是十進位法。


除藝術和純文學(belles-lettres)外,波斯沒有什麼獨創的貢獻。伊朗人民審美的性情,是閃族的阿拉比亞人在文化生活中迫切需求的要素。波斯在藝術上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在文學上的影響,至於科學上的或哲學上的影響,則是微不足道的。傳到現在的最早的阿拉伯語文學作品,要推《凱利萊和迪木奈》(Kalīlah wa-Dimnah)(《比得巴寓言》),這是從帕萊威語(中世紀波斯語)譯成阿拉伯語的,波斯語的本子,又是從梵語譯成的。梵語原本是在艾努舍爾旺(531—578年)在位時,跟象棋同時從印度傳入波斯的。波斯語譯本,早已散佚,梵語原本也早已失傳,雖然這種材料經過發揮,保存在《五卷書》(Panchatantra)中,因此阿拉伯語譯本,具有特殊的意義。《凱利萊和迪木奈》的譯本,除歐洲語言外,還有希伯來語、土耳其語、衣索比亞語、馬來語等四十多種語言的譯本,甚至連冰島語也有譯本。這些譯本,都是以阿拉伯語譯本為根據的。這本書的宗旨,是要用寓言的方式,把政治的原理教給皇親貴戚。阿拉伯語譯本的譯者伊本·穆蓋法耳,原先是一個祆教徒,後來改奉伊斯蘭教,由於他的信仰受到懷疑,以致於757年被處以焚刑。


伊本·穆蓋法耳的譯品,本身就是具有特殊的藝術風格的作品,自阿拔斯王朝以來,阿拉伯文的散文,即具有波斯風格的特徵,這種特徵是高度的優雅、精彩的比喻和華麗的辭藻。具有剛健、尖銳和簡潔等特色的舊阿拉伯風格,大部分被薩珊王朝時代的華麗矯飾的措詞所代替。《樂府詩集》、《希世瓔珞》、杜爾突什的《帝王明燈》等阿拉伯文學作品,都充滿了從早期印度-波斯原作中引證的文句,特別是在談到禮節、格言、政體和歷史的時候。下面將要談到的阿拉伯的歷史編纂法,也是依照波斯的楷模的。


公元765年,哈里發曼蘇爾害胃病,他的御醫們束手無策,於是從軍迪·沙普爾把當地著名醫院的院長景教徒朱爾吉斯(喬治)·伊本·伯赫帖舒(Bakhtīshū『)邀請來。軍迪·沙普爾以其醫學和哲學科學院而著名於當時,那所科學院是偉大的艾努舍爾旺在555年前後創建的。這個學術機關的科學,是以古希臘的傳統為基礎的,數學用語卻是阿拉馬語。朱爾吉斯很快就取得了哈里發的信任,變成了御醫,儘管他保持了基督教的信仰。哈里發勸他改奉伊斯蘭教,死後可以進天堂,他回答說:「我願守祖教而去世,我的祖先歸落何處,我願歸落何處,在天堂里也好,在地獄裡也好。」伊本·伯赫帖舒在巴格達成為一個顯赫的家族的奠基者,這個家族連續興盛了六、七代,在二百五十年中幾乎一直在宮廷里獨佔了御醫的職位。在那個時代,科學跟珠寶細工和其他手藝一樣,被認為是獨家經營的行業,是父子相傳的。朱爾吉斯的兒子伯赫帖舒(801年卒),在賴世德時代,是巴格達醫院的院長。伯赫帖舒的兒子吉卜利勒(迦伯利),於805年被任命為哈里發的御醫,賴世德所恩寵的一個女奴曾害歇斯底里性的癱瘓症,他裝作要在大庭廣眾中剝她的衣服,這樣治好了她的病。


阿拉伯人征服肥沃的新月地區的時候,希臘的文化遺產,無疑地是他們手邊最寶貴的財富。在阿拉伯人的生活里,希臘文化終於成為一切外國影響中最重要的一種影響。下列的城市,變成了傳布希臘文化的中心;埃德薩(Edessa,阿拉伯文叫魯哈al-Ruhā』),信仰基督教的敘利亞人的主要中心;哈蘭,信仰異教的敘利亞人的大本營,從九世紀起,這些敘利亞人自稱薩比教徒(阿拉伯語的Sābi』ah或ābi』ūn);安提俄克,古希臘殖民地之一;亞歷山大港,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會合點;此外還有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無數修道院,不僅研究神學,而且研究科學和哲學。對羅馬人的領土進行各種的侵入,特別是在賴世德的時代,對於阿拉伯人是很有好處的,因為他們不但獲得戰利品,而且獲得很多希臘的寫本,主要是從阿摩利阿姆和安基拉得來的。麥蒙曾派遣密使,不遠千里到君士坦丁堡去見利奧皇帝(亞美尼亞人)本人,向他索取希臘語的著作,這是一個著名的故事。甚至曼蘇爾本人,據說也接到拜占廷皇帝應他的請求而贈送他的一批書籍,包括歐幾里得《幾何學原理》。但是阿拉比亞人不懂希臘語,起初他們必須依靠他們的臣民替他們翻譯,翻譯人員,有猶太教徒,有異教徒,特別是景教徒。這些敘利亞的景教徒,先從希臘語譯成敘利亞語,再從敘利亞語譯成阿拉伯語,他們就變成了希臘文化和伊斯蘭教之間堅強的橋樑,因而成為最早的東方的辦糧人,把希臘文化大量地販賣給世界各國人民。必須通過敘利亞語的翻譯,希臘文化才能進入阿拉伯人的腦海。


在麥蒙時代,希臘影響已達於極點。這位哈里發理性主義的脾性,和他對於穆爾太齊賴主義(主張經典的明文應該與理性的判斷相合)的偏袒,迫使他到希臘人的哲學著作里去尋找證據,來為自己的立場作辯護。據《書目》的記載,他在夢中看見亞里士多德對他保證,理性和教典之間沒有真正的分歧。麥蒙為了實行自己的政策,於830年在巴格達創辦了著名的智慧館(Bayt al-Hikm-ah),那是一個圖書館、科學院和翻譯局的聯合機構,從各方面來看,它都是自公元前三世紀前半期亞歷山大港博物館成立以來最重要的學術機關。在830年以前,翻譯工作是一種自由散漫的工作,由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和新入伊斯蘭教的人物,獨立地進行。自麥蒙開始,在他的幾位繼任者的時代,翻譯工作主要集中在這所新建立的科學院中進行。自750年起,阿拔斯王朝的翻譯工作,繼續了百年左右。由於大多數的翻譯家是說阿拉馬語的,所以許多希臘語的著作,是先譯成阿拉馬語(敘利亞語),再譯成阿拉伯語的。原本中有些難譯的段落,是逐字逐句直譯的;有些專門術語,找不到適當的阿拉伯名詞,只好稍加改變後,把希臘術語加以音譯。


翻譯家們對於希臘人的文學作品,不感興趣,所以沒有譯成阿拉伯語。因此,阿拉伯人沒有接觸到希臘的戲劇、詩歌和歷史。在這方面,波斯的影響,仍然是最大的。魯哈人,馬龍派的基督教徒薩瓦菲勒(西奧菲拉斯)·伊本·徒馬(785年卒),是麥海迪的欽天監,他曾把荷馬的《伊利亞特》節譯成阿拉伯語,但這個譯本的效果似乎等於零,甚至連譯本也沒有流傳下來。格林(約在200年卒)和愛琴海的保羅(聞名於650年前後)所著的希臘醫學,歐幾里得(聞名於公元前300年前後)和托勒密(聞名於二世紀前半期)所著的希臘的天文歷算,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所著的希臘哲學書和新柏拉圖派的注釋,是這個文化勘探隊旅行的出發點。


從希臘語翻譯的最早的翻譯家之一,是艾卜·葉哈雅·伊本·伯特里格(796—806年間卒),他曾給曼蘇爾譯出格林和希波克拉第(聞名於公元前436年前後)的主要著作,又給別的一位庇護者譯出托勒密的《四部集》。如果麥斯歐迪的報告是正確的,那末,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原理》和托勒密所著的偉大的天文曆表《天文大集》(Almagest,阿拉伯語叫做《麥哲斯帖》[al-Majisti或al-Mijisti],發源於希臘語的megistē,意思是最偉大的),也可能是在這個時期譯成阿拉伯語的。這些早期的譯本,顯然是譯得不很妥當的,在賴世德和麥蒙時代,不能不加以校訂或者重譯。早期的翻譯家之一,是敘利亞的基督教徒約哈納(葉哈雅·伊本·馬賽維(857年卒),他是吉卜利勒的學生,是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的先生,據說他曾給賴世德譯過某些寫本,那些寫本主要是哈里發從安基拉和阿摩利阿姆帶回來的醫學著作,在賴世德的幾個繼任者的時代,約哈納仍繼續服務。有一次,哈里發的一個寵臣得罪了他,他斥責那個人說:「你的愚蠢假若變成智力,而分配給一百個笨人,那末,每個笨人都會變得比亞里士多德還要聰明。」


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歐洲人叫他 Joannitius, 809—873年),阿拉伯人稱他為翻譯家的長老,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學者和最高貴的人物之一。侯奈因是一個伊巴底人,即希拉城的景教徒,青年時代曾任伊本·馬賽維醫生的藥劑師。他的老師曾責備他,對他提出刻毒的批評,說希拉城的人不配學醫學,他最好是到市場上去兌換錢幣,這個青年揮淚告別了他的老師,但是,他決心要學好希臘語。穆薩·伊本·沙基爾的三個兒子是贊助科學,而且進行獨立的科學研究的,他們把他派遣到說希臘語的某些地方,去訪求手寫本,後來,他為麥蒙的侍醫吉卜利勒·伊本·伯赫帖舒服務。隨後,這位哈里發任命侯奈因為圖書館館長兼科學院院長,由於這個職務,侯奈因負責全部科學的翻譯工作,獲得自己的兒子易司哈格和侄子胡伯史·伊本·哈桑的合作,他們兩個都是他的學生。侯奈因翻譯了許多書,其中有一些無疑是這兩個助手翻譯的,另有一些是別的學生和這個學派的成員,如伊薩·伊本·葉哈雅和穆薩·伊本·哈立德等人翻譯的。在許多情況下,侯奈因顯然是做初譯的工作,從希臘語譯成敘利亞語,他的同事們再從敘利亞語譯成阿拉伯語。例如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解釋篇》就是由父親先從希臘語譯成敘利亞語,再由兒子從敘利亞語譯成阿拉伯語。兒子的阿拉伯語的造詣,比父親更高,他後來成為亞里士多德著作最偉大的翻譯家。還有些阿拉伯語譯本,大概是由侯奈因翻譯的,如格林、希波克拉第和代俄斯科里提斯(聞名於公元50年前後)的著作、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範疇篇》、《物理學》、《倫理學》。他最著名的工作,是把格林全部的科學著作,從希臘語譯成敘利亞語和阿拉伯語。格林所著解剖學的七本希臘語原本,早已遺失,幸賴阿拉伯語譯本,得以流傳至今。侯奈因曾將《舊約》的希臘語譯本譯成阿拉伯語,但是,沒有流傳下來


下面的記載,可以說明翻譯家侯奈因的才能,在給沙基爾的三個兒子服務的期間,他和其他的幾個翻譯家,每月共得工資五百第納爾(約250鎊)。他所譯的名著,麥蒙依譯稿的重量,以等量的黃金報酬他。他達到光榮的極點,不僅是由於他是一個翻譯家,而且由於他是一個開業的醫生,因為哈里發穆台瓦基勒(847—861年)曾任命他為御醫。但是,他的這位庇護者,曾把他監禁了一年,因為哈里發贈給他一筆厚禮,命令他調製一劑毒藥,用去殺害一個敵人,他拒絕了他的禮物和命令。他再一次站在哈里發的面前,而且受到死刑的威脅,他的答覆是:「我只擅長治病的良藥,沒有研究過殺人的毒藥。」到這時候,哈里發才告訴他,那道命令只是為考驗醫生的廉潔而發出的。於是哈里發問他,為什麼不肯調製殺人的毒藥,他說:


「兩件事使我拒絕那樣做,一件是我的宗教,一件是我的職業。我的宗教教我愛敵如友,對於朋友更應當愛護。我的職業是以造福人類為宗旨的,只許可治病救人。何況當醫生的都要發誓,永遠不把毒藥賣給任何人。」


伊本·伊卜里和基弗兌,承認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是「科學的源泉,是道德的礦井」。法國人萊克萊爾稱他為「九世紀最偉大的人物,而且是歷史上可能遇見的若干高貴的聰明人士之一」。


正如侯奈因是一群景教翻譯家的領袖那樣,撒比特·伊本·古賴(約836—901年)是哈蘭的一群薩比教翻譯家的領袖。由於崇拜星辰,自遠古以來,這個宗教的信徒,就注意天文歷算的研究工作。在穆台瓦基勒的時代,他們的故鄉哈蘭變成一個哲學和醫學學院的所在地,那個學院原從亞歷山大港遷移到安提俄克。撒比特和他的學生們,就是在這個環境里成長起來的。據說他們曾翻譯過一批希臘語的天文歷算,包括阿基米得(公元前212年卒)和別迦的阿波羅尼阿斯(約生於公元前262年)的著作。他們還修訂了某些早期的譯本。例如撒比特曾修訂侯奈因所譯的歐幾里得《幾何學原理》。撒比特曾受到哈里發穆耳台迪德(892—902年在位)的庇護,他把這位科學家當做至交和清客。


繼承撒比特的偉大事業的,是他的兒子息南(943年卒)、他的兩個孫子撒比特(973年卒)和易卜拉欣(946年卒),以及他的重孫艾卜勒·法賴吉,他們四代人,都是傑出的翻譯家和科學家。但是在撒比特之後最偉大的薩比教徒,還要推白塔尼(929年卒),拉丁語的著作家稱他為Albategnius或Albatenius,他的阿拉伯全名是艾卜·阿卜杜拉·穆罕默德(伊本·查比爾·伊本·息南),由此可見他已改奉伊斯蘭教。白塔尼是以天文學家著名於世的,他不是翻譯家。


天文歷算翻譯家所形成的哈蘭學派,是以哈查只·伊本·優素福·伊本·麥台爾(786—833年間著名)本人為先驅的。據說歐幾里得《幾何學原理》和托勒密《天文大集》的初次譯本,都是他的手筆。歐氏《幾何學原理》有兩個譯本,一個是他在賴世德時代譯的,一個是他在麥蒙時代譯的。那是在侯奈因的譯本之前的兩個譯本。哈查只所譯的著名天文學著作《天文大集》,是根據一個敘利亞語譯本,於827—828年譯成的。至於翻譯《天文大集》的初次嘗試,則是遠在賴世德的首相葉哈雅·伊本·哈立德的時代,不過那次嘗試並未成功。後來,數學家布茲占人穆罕默德·艾卜勒·外發(940—997或998年)對於這個譯本曾作過一次修改,他是最偉大的伊斯蘭教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之一。還有一個後期的數學和哲學著作翻譯家,叫做顧斯塔·伊本·路加(約922年卒),他是巴勒貝克的基督教徒,據《書目》的記載,他的譯本共計三十四種。


十世紀後半期,出現了許多一性教的翻譯家,代表人物有:葉哈雅·伊本·阿迪,893年生於塔克里特,974年死於巴格達;巴格達人艾卜·阿里·伊薩·伊本·左爾耳(1008年卒),後來升任大主教的葉哈雅,曾告訴《書目》的作者,他一日一夜平均能抄寫一百張譯稿。一性教的翻譯家,從事於亞里士多德著作譯本的修訂工作,或準備新譯本。除校譯工作外,他們還把新柏拉圖派學說和玄想介紹到阿拉伯世界去,發生了很大影響。


在翻譯時代結束之前,剩存的亞里士多德著作,都譯成阿拉伯語了,其中有不少的著作,當然是偽書。據伊本·艾比·伍賽比耳和基弗兌50000492_0368_6先後的記載,被稱為「希臘哲學家的著作,不下一百種。當歐洲幾乎完全不知道希臘的思想和科學之際,這些著作的翻譯工作,已經完成了。當賴世德和麥蒙在鑽研希臘和波斯的哲學的時候,與他們同時代的西方的查理大帝和他部下的伯爵們,還在那裡邊寫邊塗地練習拼寫他們自己的姓名呢。亞里士多德關於邏輯學的著作《工具》(阿拉伯語譯本包括《修辭學》和《詩學》)和玻爾菲利的《邏輯學入門》,很快就與阿拉伯語法取得同等地位,成為伊斯蘭教人文主義研究的基礎,直到現在還佔有這個地位。穆斯林們接受了新柏拉圖派注釋家的觀念,認為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學說,大體上是相同的。在伊斯蘭教的蘇非主義中,新柏拉圖派的影響特別明顯。柏拉圖的學說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憑藉伊本·西那(阿維森納)和伊本·魯世德(阿威羅伊)兩人而傳入拉丁世界,從而對於中世紀時代歐洲的哲學研究,發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下面還要論述這個問題。


在阿拔斯王朝早期的這個漫長而有效的翻譯時代之後,接著就來了一個對於科學具有獨創性貢獻的時代,我們將在專章里討論這個問題。在伊斯蘭教以前的時代,阿拉伯語是詩歌的語言,在穆罕默德之後,阿拉伯語變成了天啟和宗教的語言,十世紀剛剛結束,阿拉伯語早已發生空前的新奇變化,變成了一種柔順的媒介,可以用來表達最高深的科學思想和哲學概念。阿拉伯語同時還是一種政治和外交的語言,應用範圍很廣,從中亞經北非,到達西班牙。從那個時代起,我們發現伊拉克人、敘利亞人、巴勒斯坦人、埃及人、突尼西亞人、阿爾及利亞人、摩洛哥人,都用這種明白的阿拉伯語,來表達他們最好的思想。

伊斯蘭史上的鼎盛時代:阿拔斯王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量化投資大神索普與西蒙斯:天才數學家的瘋狂賺錢之路
錢學森、特異功能和黑魔法
葉檀:人民幣兌美元一夜回到六年前 中產收入階層財富將大縮水 到底該怎麼辦?
重讀鮑勃·迪倫的抗議民謠

TAG:哲學園 |

您可能感興趣

深度-貝斯特VS詹寧斯,誰才是北愛爾蘭史上最佳球員?
權力的遊戲:布蘭史塔克,為什麼會成為新一代夜王?
名宿:薩基的米蘭史上最強,馬爾蒂尼放現在值3億
米蘭史記-多納魯馬列傳
蘇格蘭史上真實的麥克白事件,比莎士比亞寫的還要戲劇!
王者榮耀:今日王者榮耀開啟「99公益,讓愛榮耀」活動,參與有機會獲得花木蘭史詩皮膚
系列之二:谷歌聯手葛蘭史素克進軍生物電,中國公司捍衛中醫尊嚴
222-3:蘭史蘭話與欣賞演變(下)
花木蘭史書並無確載!她才是歷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將軍
王者榮耀:99愛心公益活動,又一次免費拿花木蘭史詩皮膚的機會
布蘭史塔克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秘密就在名字里
泰勒起義:英格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民眾暴亂 失敗是最終歸宿
英格蘭史上最強天才!50條回憶,帶你走進加斯科因的傳奇一生
英國考古發現蘇格蘭史前人類烹飪並食用野鼠
荷蘭史基浦機場地產成貪污分子的肥肉?
荷蘭史基浦機場停車費大幅上升
UFO | 現實版超人:荷蘭史上驚現刺不死的人!
媽媽問我咋還沒登機,我說我正迷失在荷蘭史基浦機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