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唐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唐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唐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藥王孫思邈《大醫精誠》賞析

《大醫精誠》一文出自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亦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從此文中亦可見佛教的思想也滲入中醫學之中。


大醫精誠原文


1醫術精通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營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腧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2誠心救人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葯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 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3醫之體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葯,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醹醁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


4為醫之法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尋此二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所以醫人不得侍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葯,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大醫精誠譯文


晉代學者張湛說:「經典的醫方難以精通,由來已經很久了。」這是因為疾病有內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癥狀不同,和內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癥狀相同的緣故。因此,五臟六腑是充盈還是虛損,血脈營衛之氣是暢通還是阻塞,本來就不是單憑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診脈來了解它。但寸關尺三部脈象有浮、沉、弦、緊的不同;腧穴氣血的流通輸注,有高低淺深的差別。肌膚有厚薄、筋骨有強壯柔弱的區分,只有用心精細的人,才可以同他談論這些道理。如果把極精細、極微妙的醫學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淺的思想去探求它,難道不是很危險嗎?


如果實證卻用補法治它,虛證卻用瀉法治它;氣血通利的卻還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順暢卻還要去阻塞它;寒證卻給他用寒涼葯,熱證卻給他用溫熱葯。這些治療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癒,我卻看到他更加危重了。所以醫方、占卜,是難以精通的技藝。既然不是神仙傳授,憑什麼能懂得那深奧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讀了三年醫方書,就誇口說天下沒有什麼病值得治療;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沒有現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學醫的人一定要廣泛深入地探究醫學原理,專心勤奮不懈怠,不能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就說已經明白了醫學原理。如果那樣,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凡是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人類的痛苦。如果有患病苦來求醫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貴賤貧富,老幼美醜,是仇人還是親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還是一般的朋友,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是愚笨的人還是聰明的人,一律同樣看待,都存有對待最親近的人一樣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顧後,考慮自身的利弊得失,愛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煩惱,就像自己的煩惱一樣,內心悲痛,不避忌艱險、晝夜、寒暑、饑渴、疲勞,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不能產生推託和擺架子的想法,像這樣才能稱作百姓的好醫生。

與此相反的話,就是人民的大害。自古以來,有名的醫生治病,多數都用活物來救治危急的病人,雖然說人們認為畜牲是低賤的,而認為人是高貴的,但說到愛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樣的。損害別個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惡的,何況是人呢!殺害畜牲的生命來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麼,離開「生」的道義就更遠了。我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葯的原因,確實就在這裡!其中虻蟲、水蛭這一類葯,市上有已經死了的,就買來用它,不在此例。只是像雞蛋這樣的東西,因為它還處在成形前的狀態,一定遇到緊急情況,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這才是能識見超越尋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有病人患瘡瘍、瀉痢,污臭不堪入目,別人都不願看的,醫生只能表現出從內心感到難過的同情、憐憫、關心的心情,不能產生一點不快的念頭,這就是我的志向。


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的風度,應能使思想純凈,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氣度寬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診察疾病,專心致志,詳細了解病狀脈候,一絲一毫不得有誤。處方用針,不能有差錯。雖然說對疾病應當迅速救治,但更為重要的是臨證不惑亂,並應當周詳仔細,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關天的大事上,輕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眾,動作快捷,獵取名譽,這樣做就太不仁德了!還有到了病人家裡,縱使滿目都是華麗的鋪設,也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琴瑟簫管之聲充斥耳邊,不能為之分心而有所喜樂,美味佳肴,輪流進獻,吃起來也像沒有味道一樣,各種美酒一併陳設出來,看了就像沒看見一樣。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因為只要有一個人悲痛,滿屋子的人都會不快樂,更何況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沒有離身。如果醫生安心無慮地高興娛樂,傲慢地洋洋自得,這是人神都認為可恥的行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這些大概就是醫生的基本品德吧。


做醫生的準則,應該是慎於言辭,不能隨意跟別人開玩笑,不大聲喧嘩,談說別人的短處,炫耀自己的名聲,誹謗攻擊其他醫生,藉以誇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個病人,就昂頭仰面,而有自我讚許的樣子,認為自己天下無雙,這些都是醫生的不可救藥的壞毛病。


老子說:「一個人公開地有德於人,人們自然地會報答他;一個人暗中有德於人,鬼神會報答他。一個人公開地作惡於人,人們自然會報復他;一個人暗中作惡於人,鬼神會來害他。」探求這兩個方面的行為,陽施有陽報,陰施有陰報,難道是騙人的嗎?

所以醫生不能依仗自己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只要存有救濟別人痛苦的想法,(積下陰德)到陰曹地府之中,自會感到是多福的人了。還有,不能因為別人有錢有地位,就任意給他開珍貴的藥物,讓他難以找到,來炫耀自己的技能,這確實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護幫助世人,所以瑣碎地談論了這些。學醫的人不能因為我說得粗俗而感到恥辱。


大醫精誠的意義


孫思邈《大醫精誠》,被譽為是「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確地說明了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這篇文章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我國的不少中醫院校仍用它作為醫學誓言,並用它作為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每個醫生都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


藥王孫思邈《大醫精誠》賞析 [唐]孫思邈(581~682年)


孫思邈,出生於北周時代,生於581年,卒於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生於北周大統三年(公元581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零二歲(有的考證活了一百四十一歲)。


葬於故里孫原村孫氏祖塋。孫思邈幼年體弱多病,湯藥之資而罄盡家產。他自幼聰明過人,日誦千言,西魏大將獨孤信贊其為「聖童」。他通曉諸子百家,博涉經史學術,兼通佛典。


由於幼年多病,十八歲立志學醫,二十歲即為鄉鄰治病。他對故典醫學有深刻的研究,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對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論述醫德思想、倡導婦科、兒科、針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於藥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終南山、下江州,隱居太白山等地,邊行醫,邊採集中藥,邊臨床試驗,他是繼張仲景之後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醫藥的先驅者,為祖國的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


孫思邈醫德高尚。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欲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醫德思想,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西方稱之為「醫學論之父」,與希波克拉底齊名的世界三大醫德名人之一,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著名科學家和思想家。孫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卻做官召請。周宣帝時,徵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欲授於爵位,唐高宗欲拜諫議大夫,他都固辭不受,一心致力於醫學。


孫思邈一生勤於著書,晚年隱居於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五台山(藥王山)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一生著書八十多種,其中以《千金藥方》、《千金翼方》影響最大,兩部巨著60卷,藥方論6500首。《千金藥方》和《千金翼方》合稱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


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勛,千餘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贊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合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宋徽宗敕封為「妙應真人」,被後世尊稱為「藥王」。現今我國各地都有祠堂紀念。陝西耀縣藥王故里孫原村現存有藥王孫思邈誕生遺址、幼讀遺址、藥王墓及孫氏塋園,藥王碑苑和宏偉壯觀的藥王紀念中心藥王祠堂,每年農曆二月二開展規模宏大的藥王孫思邈文化節紀念活動。平時有來自日本、台灣、香港和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孫思邈軼事


唐代名醫孫思邈,京兆華原人。少時因病學醫,對醫學有很深的研究,並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兼通佛典。一生救人無數,自己也壽逾百歲,被後人尊為藥王。人們為求安康,全國各地都有供奉藥王的廟宇。花山、青龍山一帶也曾建有藥王廟,塑有孫思邈的神像,香火旺盛。過去遊方郎中手持的銅環,名曰虎撐,就是孫思邈時留傳下來的。虎守杏林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


孫思邈七歲上學,每天能誦讀一千多字。二十歲左右時,他喜歡談論庄、老及百家學說,也喜歡佛經。洛陽的總管獨孤信,在見了他之後感嘆地說:「這是一個聖童,只怕他器大識小,很難被任用。」後周宣帝的時候,孫思邈以王室多變故的原因,隱居到太白山裡去了。隋文帝輔政的時候,讓他做國子博士。他稱病不起,沒有接受此職。他常常對周圍親近的人說:「再過五十年,應當有一個聖人出世,那時候我將助他濟世救人。」


五十年後,唐太宗即位,把他召到京城,感嘆他的容貌之年輕,對他說:「看見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實在應當受到尊重,羨門、廣成等神仙確實不是虛傳。」太宗要授給他爵位,他堅辭不受。唐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他,請他做諫議大夫,他又堅辭不受。上元元年時,他託病請求還鄉,高宗特賜良馬給他,並把鄱陽公主的城邑賜給他居住。當時的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鄰等,都以師弟的禮節待他。


盧照鄰病了,住在孫思邈的住宅里,當時庭院前有一棵大梨樹,盧照鄰就為那梨樹作了一篇辭賦。他在賦的序言中寫道:「癸酉這年,我因病住在長安光德坊的官舍里,這裡的老人說,這是鄱陽公主的城邑。從前鄱陽公主未嫁前就死了,所以她的城邑一直荒廢著。當時的一位處士叫孫思邈,他通曉古今,學盡各種數術。他深諳道家的理論,他的學問深入不二,就像當今的維摩詰;至於推算天文曆法,度量乾坤,則可以與洛下閎、安期先生相提並論。他自稱生於開皇辛酉年,已經九十三歲了。到鄉間去打聽他,人們都說他已經幾百歲了。另外,他和人們一起談論起周、齊的事來,清清楚楚,就像親眼見過一樣。以此為參照,就知他不止是一百歲的人了。然而他耳不聾,眼不花,神采奕奕。可以說是古代聰明博達長生不老之人。」


當時盧照鄰負有盛名,不幸得了重病,他嗟嘆每個人遭遇的不同,人的壽命竟如此的懸殊。於是他問孫思邈:「名醫治病,其道理何在呢?」孫思邈回答說:「我聽說善於論天的人,必定由這個人的本質而定;善於談論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為依據。天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運轉,寒暑交替。它運轉時,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霓。這是天地的規律。人有四肢和五臟,一醒一睡,呼吸吐納,循環往複。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這是人體的規律。陽用其精,陰用其形,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這種正常現象,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疣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病情呈現在表面,病變卻在形體內。這種道理同樣可推及到天地,也是這樣的。


所以五緯盈縮,星辰失度,日月錯行,彗孛流飛,這是天地的危病。寒暑不時,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此天地之疣贅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澤不時,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醫治病,用藥石疏導,救人時才用針劑;聖人用道德來調和,用政事來輔助。所以,故身體有可治癒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他又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詩經》上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說的是大膽;『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說的是行為的方正;『見機而作,不俟終日』,這是心智的圓融。」他的文學造詣,如此超拔出群;他的道術也不可勝紀。


當初魏徵等人受詔編修齊、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遺漏,就曾多次向孫思邈請教。他用口傳授,像曾親眼目睹一樣。東台侍郎孫處約,曾經帶著五個兒子孫侹、孫儆、孫俊、孫侑、孫佺去拜見孫思邈。孫思邈說:「孫俊應當首先顯貴;孫侑應當顯達得較晚;孫佺的地位最高,災禍出在執掌兵權上。」後來都像他說的一樣應驗了。太子詹事盧齊卿,小時候向孫思邈請教人倫的事情,孫思邈說:「五十年後,你的官職可達一方諸侯之長,我的孫子會成為你的部下,你應當自己保重才是。」盧齊卿後來做了徐州刺史,孫思邈的孫子孫溥,果然是徐州蕭縣的縣令。孫思邈當初對盧齊卿說這話的時候,孫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預先知道了孫溥的事情。在孫思邈身上發生了許多這樣奇異的事情。永淳元年,孫思邈逝去,死前留下話要薄葬,不準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準用活著的牛羊祭奠。一個多月過去了,他的顏貌不改。舉起他的屍體往棺材裡裝的時候,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他已屍解而去,當時的人都驚嘆不已。


他撰寫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祿論》三十卷、《攝生真籙》、《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開元年間,又有人發現他隱居在終南山。曾經有一個神仙從天而降,對孫思邈說:「你所著的《千金方》,濟人的功德也很廣了。而用動物做葯,殘害的生命也太多了。你會成為一個屍解的神仙,但不能白日升天成仙了。」此後孫思邈以草木代替虻蟲、水蛭做葯,他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龍宮仙方一首。


從此,孫思邈時隱時現。咸通末年,山下一家村民,有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不食葷血,父母認為他喜歡善行,讓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忽然有一位自稱孫處士的遊客,在院中遊了一周之後,從袖中取出一包湯藥末交給童子說:「為我像烹茶那樣煎這葯。」葯煎好之後,處士飲了一些,把餘下的湯汁給了童子。童子覺得湯汁味道極美,希望再給他一碗。處士說:「這湯就是為你而煎的!」就把方寸這樣大的一匙葯沫再給他煎著吃。他向同伴們說了此事後,出門一看,發現處士已離去了。童子也騰空飛了起來。眾人正在驚異之間,一看那煎湯的鍋子,已變成金了。這以後也時常有人見到孫思邈。


有一次在行路時,孫思邈看見一個牧童在殺一條小蛇,那蛇已經受傷出血了。孫思邈懇求牧童不要殺它,並脫下自己的衣服來送給牧童,贖救了小蛇。然後又用藥物把蛇封裹起來,把它放回到草叢中去。一個多月後,孫思邈又外出行走,看見一個白衣少年,僕人和馬匹都很壯實,下馬來拜見他,並感謝他說:小弟承蒙道者救了一命。孫思邈聽後沒有介意。少年又再次拜他,並請他騎上另一匹馬。兩馬馳行如飛,到了一處城郭的地方。那裡花木繁盛,春景和媚,門庭燦然顯赫,人物繁雜,簡直就像是君王的住處。原來孫思邈救的小蛇是龍王的兒子,那裡就是龍宮的所在「涇陽水府」。


龍王為報孫思邈救子之恩,臨行時要送他許多金珠寶物,但都被孫思邈堅決的推辭了。龍王見他不愛富貴,便叫兒子取出龍宮藥方三十首來贈送給他,並告訴他說:「這是真方,可以濟世救人」。孫思邈回家後把每一個藥方都試用了,發現都有神效。後來孫思邈在撰寫自己的方書《千金方》三十卷時,便把龍宮藥方分散放在裡面。


迄今為止的後世方劑學家們,在研究《千金方》時都注意到一個事實:《千金方》中的有些方劑,無法用中醫已有的理論通過辯證論治的精神去衡量和理解。這一類「奇崛」的方劑中,有些是配伍方法奇怪,與方劑配伍的通常理論不吻合(比如「神丹」);有些則不僅配伍方法超常,而且用藥多而繁雜,一方之中寒熱溫涼氣血攻補兼備,簡直無法用醫理作方劑分析。其實,這些「奇崛」的方劑可能正是龍宮藥方,以及孫思邈根據自己對龍宮藥方的體悟而仿製的一些方劑。


有一天深夜,雷聲「隆隆」,暴雨隨之瓢潑似地「嘩嘩」而下。但孫思邈修築在高山懸崖下的茅屋木門竟此時被人「篤篤篤地敲響徹雲霄了。孫真人正疾書撰述,只得定住神緒思路,停下筆來,靜聽辨識一會兒。果然是有人在執意不斷地敲著門。唉!如此暴雨,深更半夜,難道還有求醫之人不成?」孫思邈心裡說著話,急忙走過去打開門來。只見門口站口著一位白衣秀士,當時天空雷轟電閃,暴雨如注,奇怪的是這位秀士竟然衣服滴水未沾!便是他臉色一片赤紅,彷彿憋著一口悶氣已有許久。孫真人就說:『是你要找瞧病嗎?「這白衣秀士急忙點點頭。


孫真人即讓他進屋坐下切脈,這心中也犯開了嘀咕:「嗯,這脈不浮不沉,不虛不澀,非人類之脈啊?」他皺眉搖頭,百思不得其解。忽地天空中一首閃電照進屋來,那雨早就停了,孫真人的心靈也隨著這道閃電忽然明白。便沉心靜氣地地觀察一番,即說道:「你非人類吧?」白衣秀士一愣,隨即鎮靜下來說:「何以見得?」人類之肪,醫書脈典載得明白,吾一向行醫豈能不知?這些就不必細說。但是你這脈象實在奇怪,起如騰雲駕霧,落如翻江倒海,這怎麼是人類之脈象呢?


「孫真人雙眼緊盯著白衣秀士。白衣秀士一點兒也不生氣問道:「那麼真人能斷定我的身份嗎?孫思邈微微一笑:「你來則有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相助,靜則風雷電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絲毫不濕,加之你的脈象無不顯示特異屬性。如我猜得無誤,你定是水府之尊棗神龍吧?」這白衣秀士聽了連連點頭,佩服得五體投地!連稱:「難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無所不知。真是盛名之下,其實不虛!」說完急忙介紹自己的病症道:「數日之前, 我因一時餓得急了,飲食勿勿,不知什麼物件一下堵塞了我的食道。於是連日來苟延殘喘,只能喝些稀湯以維持生命。」


聽了化形白衣秀士的神龍如此訴說,孫思邈略微思索了一會兒,就說:「你的病我能治好,但你秘須聽我的話。俗話說『良藥苦口、醫人手狠『,不能由著你自己的性子。岐典之道,旨在利物救命,痛苦時要能忍耐。」隨即喚過童子,如此如此交待他去準備湯藥,又徑入內室將一切醫用之物攏入袖口之中。


不一會兒,童子提著一桶湯藥放在白衣秀士座前。孫思邈即督促他儘快飲服,中間不可稍息,否則此病難治。這老龍所化白衣秀士一聽急忙捧起桶來,仰首閉氣「咕咚,咕咚」像往深淵中地飲服起來。本來他那喉頭堵著,飲食都極困難但此進竟然毫無阻礙地一口氣就將那一桶湯藥給灌入了肚中。這肚中「咕嘟嘟……」一陣翻騰,那喉頭又覺忍耐不住,立即低下頭來,「哇」的一聲,就著那桶吐個不止。當那白衣秀士驚疑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穢物中竟有一條長蛇混雜混雜其中時,他由衷地贊到:「真人靈丹妙藥,確是手到病除!」


孫思邈「哈哈」一樂道:「什麼靈丹妙藥,只不過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頓一頓,接著說:「你病根雖除,元氣未服,我再為你紮上一針,即可一勞永逸。」那白衣秀士聽了連聲稱好。孫思邈即走到白衣秀士的背後,取也一支尺余長的金針,對準他那頂心偏後的位置猛地紮下。那白衣秀士一聲吼叫,即化出原形棗真正一條銀光鱗鱗水桶粗細巨龍。軟癱盤結在地上動也不能動一下。那銀燈似的一對大眼,定定地瞅著孫思邈。


孫思邈說:「我金針拔下,你即騰身向屋內石壁猛竄。如能穿此山岩石壁,騰身雲中,你的元氣也就真正恢復了。」說著話就伸手拔下那龍身上的金針,喝道:「快穿石岩!」那白龍扭動身姿即向那石岩竄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沒入身形。但是那石壁上從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寬闊幽深的巨洞。不一會兒,空中傳來白衣秀士的聲音:「真人德加異類,為神仙之榜樣。我即返還府,防澇救旱,永為人類服務!」孫思邈打開門來,只見空中一道閃電,白龍身形在雲際中晃,好沒入那茫茫的雷天空之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根據皺紋分析健康運勢的方法!
「陰氣」偷走了我們幾十年的生命深度好文
孩子積食,這個小方子就能快速調理!媽媽們快收藏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