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宣懷出台了一項什麼政策最終導致了清王朝覆滅

盛宣懷出台了一項什麼政策最終導致了清王朝覆滅

1911年,盛宣懷進入「皇族內閣」,出任郵傳部大臣,統管鐵路、電報、航運、郵政,儼然成為朝廷重臣。為了擴張自己的權力範圍,盛宣懷一改過去的主張,出台了一項「國進民退」政策,觸發了四川保路風潮,最終導致了清王朝的覆滅。



盛宣懷出台了一項什麼政策最終導致了清王朝覆滅


盛宣懷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章立凡


鴉片戰爭以來,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大清的門戶,西方先進的生產力和自由貿易,使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面臨解體。清政府不得不「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由此發生,但其主體思想仍是國家資本主義的。


洋務派創辦的中國近代工商業,始於軍事工業,繼而發展到與民用有關的行業。但官營企業管理不善、貪污浪費等弊端日顯,加上資金短絀等困難,李鴻章在1872年提出「官督商辦」政策,開啟了國有企業私有化的一道門縫。利用官督商辦形式經營的大型民用企業,主要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中國電報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和漢陽鐵廠等。

這些企業的私人投資,有很多來自權貴官紳。他們在經營上享有免稅﹑減稅﹑貸款﹑緩息以及專利等優惠和特權。由於產權不明,一些戴上了紅帽子的「官督商辦」企業,實際上是官商合流,肥水流進了私人腰包。其中最典型的,是多家「國企」的老總盛宣懷,亦官亦商的雙重身份,使他成為化公為私的最大獲利者。


清政府對於發展私人資本一直搖擺不定,長期沒有開放私人創辦新式企業。統治集團內部一部分人仍將官督商辦企業視為官產,要求防止民間資本坐大;另一部分人則主張發展私人資本,非此不能走上富國強兵之道。直到甲午戰敗,國力衰微,《馬關條約》又規定外人可在華設廠投資,民間設廠的限制才被取消,敕令官辦企業「從速變計,招商承辦」,並鼓勵私人興辦企業。這是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民進國退」。


據估算,從1894年到1913年的產業資本總量看,民族資本的增長超過了官僚資本:官僚資本規模增長倍數為4.32,年增長率為9.2%;民族資本規模增長倍數為20.45,年增長率為17.5%。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歷史表述,籠統地將國家資本和官僚資本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後者是從國家資本中蛻變而出的權貴私人資本。


清政府對紡紗、碾米、造酒等行業開放民營,而對航運、電報、鐵路等行業仍捨不得撒手。1877年,部分官僚發動了將招商局收歸國有的攻勢,被李鴻章強壓下去;李逝世後,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他將盛宣懷掌控的電報總局收歸官辦,壓價收回商股;繼而奪去盛的招商局督辦一職,改派親信楊士琦出任。


1908年,盛宣懷在李蓮英的支持下東山再起,出任郵傳部右侍郎。他發動電報總局商股股東與清政府交涉,挽回了部分投資損失。同年光緒、慈禧崩逝,袁世凱罷職閑居,盛又以經營虧損為由,於翌年召開招商局股東大會,選舉自己為董事會主席,將招商局完全改為商辦。上述事件背後,既有官僚集團之間的爭鬥,也交織著官商矛盾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這種改制現象一直持續到民國初年,北洋政府結束時,約有44個官辦、官商合辦企業實現了由官營到民營的轉變。

1911年,盛宣懷進入「皇族內閣」,出任郵傳部大臣,統管鐵路、電報、航運、郵政,儼然成為朝廷重臣。為了擴張自己的權力範圍,盛宣懷一改過去的主張,出台了一項「國進民退」政策,觸發了四川保路風潮,最終導致了清王朝的覆滅。


鐵路於1865年引入中國後,其經濟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904年,官辦川漢鐵路總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為商辦,1909年宜昌至萬縣段開工。與其他省份募集的商股不同,四川的鐵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隨糧強制徵收,值百抽三,相當於政府攤派集資。就股權而言,川人無分貧富貴賤,都與這條鐵路利益攸關。


1911年5月,在盛宣懷力主下,清政府突然宣布「鐵路幹線國有」,並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訂粵漢、川漢鐵路的借款合同,以兩湖厘金鹽稅擔保,借款600萬英鎊。規定兩路聘用外國總工程師,四國銀團享有修築權及延長繼續投資的優先權。鐵路國有化,列國不乏先例,鐵路民營也確實存在資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在民族主義大潮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鐵路國有政策雖不無經濟依據,但朝廷朝令夕改,在官辦民辦之間來回切換,卻更有出賣路權、與民爭利之嫌。


當時兩路均已發生巨額虧損,竣工遙遙無期。政府以國家股票贖回了湖北、湖南、廣東的商股。因各省商股虧損程度不同,故在贖回時的待遇也不同,兩湖最優,廣東次之,商民雖有抗議,風潮很快平息。但四川的1400萬兩股金中,有300萬兩虧空政府不予認可。川省鐵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來自下層民眾,既不能退回股金,換股條件又低於其他省份,難免激起民憤,一場路權風暴由此爆發。


6月17日,成都各團體兩千餘人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提出「破約保路」口號。全川各地各團體保路同志分會相繼成立,會員迅速發展到數十萬。8月間出現了群眾性的罷市、罷課風潮,進入9月後,更發展為全省抗糧抗捐。署理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運動領導人,封閉鐵路公司和同志會,開槍鎮壓請願群眾。同盟會聯合哥老會等反清會黨發動起義,川省形勢全面失控,清廷急調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端方率鄂軍入川鎮壓,武昌兵力空虛,革命黨人於10月10日首義成功。隨著各省紛紛獨立,清室被迫宣布退位,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盛宣懷是近代影響巨大的實業領袖,在政商兩界長期左右逢源;端方、趙爾豐也都是清廷中的「新派」能臣,其識見遠非顢頇的守舊官僚可比;這些體制內新銳人物及各省的立憲派士紳,推動著清末的「預備立憲」潮流,與同盟會為首的革命派展開競爭。「不審勢則寬嚴皆誤」,當經濟維權事件演變為官民間的大規模群體對抗,引燃了革命的導火索,體制內革新派精英也難逃玉石俱焚的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崇禎自盡後南明皇帝為抗清曾派使臣向羅馬教皇求援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為何給溥儀送去兩枚炸彈?
史上真實唐伯虎:窮困潦倒 一生僅娶兩個妻子
1930年反圍剿毛澤東什麼作戰意見遭到一片反對?
桂系巨頭為何不屑鼓吹29軍大刀隊:演義和團老把戲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光棍有需求咋辦?除了去妓院,朝廷還出台了三種很有效的政策
兩會結束!政策出來了
競爭對手宣布退出 特朗普又冒出了一些經濟政策的點子
岡村寧次「三光」政策的真正原因,自己不敢說歷史卻說了出來
如新政出台那幾百萬房奴笑了!這項政策已確認可以省出一大筆支出
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匆忙出台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正是清朝這一政策失誤,給了日本侵略台灣可乘之機!
清朝曾實行了一項自私的政策,差點把老家給丟了
聽了一個馬販子的話,北宋制定了最愚蠢的政策,最終導致國家滅亡
總裁出手了!看看蕭華這些政策會有什麼影響!
康熙、雍正各出了一個好政策,卻給後世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科技進步的代價是什麼?這個六次讓蘋果改變政策的「刺頭」告訴了我答案
一漢人向清朝政府提出一政策,卻讓漢族精英損失慘重
重磅!肖華又出新政策,這是支持巨星抱團阻止勇士建立王朝的節奏
清朝的一項政策,更是讓人口猛增了兩億多,還創造了康乾盛世
提出「三光政策」的岡村寧次為何被無罪釋放?
他曾謀划了一項影響宋朝百年的政策,和太祖關係甚好,終被冷落
美國對朝政策:和解是朝鮮問題的唯一出路
武漢對落戶政策做出調整 無形中再次助推了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