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

所謂權臣,就是掌握實權的大臣,自古至今,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就一直沒有停歇過,而相權代表的就是臣子們的權利,但是一朝一代傳承下來,皇權越來越重,相權越來越弱,到清朝「軍機處」建立後,幾乎可以宣布,相權正式沒落,這個就不細表了。

現在,來說說歷史上的十大權臣,其中沒有可比性,所以按時間先後排序,不予排名:

1、【西漢】霍光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過世後第二年霍家因謀反被族誅。

他常被人和伊尹並提,稱為伊霍,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霍光此人,矛盾,在霍家最鼎盛的時候,奪取皇位毫無懸念,可是卻沒有,而且還為國為民做了很多好事。

在昭帝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獨攬大權,他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對外也緩和了同匈奴的關係,恢復和親政策。

這段時期和後來的宣帝朝被合稱昭宣中興,史家認為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但是,霍家已深受漢宣帝忌憚,雖然表面和睦,但是內心已深下殺心,不過在霍光在世之時還不敢,等霍光一死,滿門抄斬。實乃可惜可嘆,一心為大漢,最終卻被幾近滅族。

2、【西漢】王莽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王莽生於西漢末年,少時,隨叔父田獵。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世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出任大司馬,是西漢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人,多為將軍、列侯。

元始元年(公元1年),大臣向太后奏定,讓王莽接受「安漢公」稱號,王莽欣然應允,食祿二萬八千戶。此外,王莽與其三大親信升任「四輔」之位:王莽為太傅,領四輔之首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輔」大權獨攬,除封爵事外,其餘政事皆由「安漢公」決定。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始建國元年宣布: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同時,與民休息。從此,國泰民安。

其後,匈奴、高句麗等國,先後臣服新朝;但是不久後,就爆發了農民大起義,新朝覆亡。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其實,一直懷疑王莽是一個穿越者,其實施的政策,與封建時期的政策相差太大,有點像現在的政策了,其實,王莽的政策如果能夠貫徹實施下去,對下監督到位,或許新朝能成為歷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可惜了。

3、【東漢】曹操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建安十七年(212年),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建安十八年(213年),復《禹貢》九州。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他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漢獻帝又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曹操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但是,曹操其實早已能夠稱帝,可是曹操從未稱帝,而且曹操快速的結束了北方中原地方的諸侯之亂,且實施開明的政策,百姓休養生息,國富民強,在對外,分割匈奴加以管理,遠征烏桓等,但是歷史上因為某些原因,不斷醜化曹操,只為突出劉備漢室正統。

4、【蜀漢】諸葛亮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征之舉。」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

但後來因為不斷伐魏,過於操勞,加上年紀漸大,最終在五丈原的時候病故,享年五十四歲;大軍返回成都後,劉禪追謚諸葛亮為忠武侯。

諸葛亮死後30年,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伐蜀。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

至此,諸葛亮一脈,終究還是難以保全,血脈斷絕。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諸葛亮也應該算是權臣,在世時期,蜀漢國內說一不二,劉禪雖然睿智,可是卻不敢與之爭。

5、【東晉】劉裕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東晉末年,政局混亂,各方起義割據等不斷,劉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軍功起家。

於公元399年前參軍起義,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譙縱、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西蜀、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林邑國全境歸附。

自桓玄作亂以來,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滅亡,南方歸為一統。東晉境內,全由劉裕勢力統治了。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劉裕在消滅司馬休之後獲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崇禮,次年(416年)正月更獲加領平北將軍、兗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諸軍事,至此其一人已經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兗、南兗、青、冀、幽、並、司、郢、荊、江、湘、雍、梁、益、寧、交、廣、南秦共二十二州。

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受九錫殊禮。

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宋國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國包括了二十郡。年末劉裕又獲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禮。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劉裕即位為帝,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

但是,劉裕在位時期,版圖由東晉時期僅依靠黃河天險負隅頑抗到後來的幾乎就收復了西晉時期版圖,且政策開明,國富民強,無奈一代雄主,卻在六十歲之時病逝,裕曾計劃在422年出征北魏,結果422年五月劉裕病卒,北伐取消。

6、【明朝】張居正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張居正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1567年(隆慶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

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1582年(萬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贈上柱國,謚文忠(後均被褫奪),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張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權力上,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面。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裡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台,標明了張居正的失寵。言官也把矛頭指向張居正。神宗於是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後萬曆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張居正在世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

7、【明朝】魏忠賢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朱由校性機巧,好動斧鋸以及塗漆之類的事情,累年不倦。每次在拉線削墨時,魏忠賢之輩常來奏事。朱由校很厭煩,荒謬地說:「我已知道了,你們好自為之。」魏忠賢因此便任憑自己的意願恣行威福。他一年中多次出行,每次總是坐著文軒,羽簾青蓋,四馬如飛,鐃鼓鳴鏑之聲,隨著轟隆而過的車輪,隱沒在飛揚的黃土之中。

錦衣衛官校腰圍玉帶,踏靴著胯,提刀相隨,夾馳於左右,廚師、優伶、百戲、奴婢這些隨從的人,又以萬計。百官的奏章,要用快馬才能趕上。所過之處,士大夫遮道拜伏,歡呼九千歲,些人乾脆叫他「九千九百歲」「舉朝阿諛順指者但拜為干父,行五拜三叩頭禮,口呼九千九百歲爺爺。」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而魏忠賢還左顧右盼,不加理睬。客氏居於宮中,脅持皇后,殘虐宮嬪。偶爾出宮回私宅,侍從聲威顯赫,光照道路,看上去就像是皇帝的儀仗隊。魏忠賢原來愚笨無所長,他的黨羽便日夜教他,又有客氏做內主,於是群凶肆虐,荼毒海內。

十一月,便將魏忠賢發往鳳陽安置,魏忠賢在去鳳陽的途中,仍豢養一批亡命之徒,朱由檢聞悉後大怒,命錦衣衛前去逮捕,押回北京審判。李永貞得知消息,連忙派人密報魏忠賢。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行到阜城時,聽到後一項命令,便與同夥李朝欽在阜城南關客氏旅店痛飲至四更,最後一起上吊自殺。朱由檢詔令將魏忠賢肢解,懸頭於河間府。將客氏鞭死於浣衣局。

8、【清朝】鰲拜
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鰲拜的伯父費英東早年追隨努爾哈赤起兵,是清朝的開國元勛之一,二哥卓布泰是清初軍功卓著的戰將。鰲拜本人亦隨皇太極征討各地,戰功赫赫,不但是一員驍勇戰將,而且也是皇太極的心腹。

1644年清軍入關,鰲拜率軍定燕京,征湖廣,馳騁疆場,衝鋒陷陣,為清王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1646年鰲拜出征四川張獻忠大西軍,在南充大破大西軍軍營,斬張獻忠於陣,因此以首功被順治皇帝超升為二等公,授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在(皇帝禁衛軍司令),自此,鰲拜參議清廷大政。

1661年順治帝崩,愛新覺羅玄燁八歲即位,順治帝遺詔,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臣輔政。當時鰲拜四輔政大臣中在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蘇克薩哈因曾是攝政王多爾袞舊屬,為其它輔政大臣所惡,因此鰲拜才得以擅權。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鰲拜結黨營私,日益驕橫,竟發展到不顧康熙的意旨,先後殺死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臨與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等政敵,引起朝野驚恐,康熙震怒,最後康熙終設計將鰲拜擒獲,廷議當斬,康熙念鰲拜歷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誅,僅命革職,籍沒拘禁,不久鰲拜死於禁所。

9、【清朝】袁世凱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歷史上的十大權臣,深受皇權忌憚,基本都沒好下場袁世凱,最不應該的就是稱帝了,其實仔細看看袁世凱的政策手段,無一不是最符合當時中國的措施,如果袁世凱能忍住不稱帝,或許歷史會被改變吧。

10、不敢寫。。。空著,也別瞎討論,別被封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四大權臣,個個凌駕於皇權之上,最終誰也沒好下場
他是歷史上唯一殺過三個皇帝的權臣,最後也不得善終
史上最厲害的五大權臣,個個權傾朝野,一人曾連殺三位皇帝
歷史上最厲害的七大權臣:一個個的都可以把皇帝給廢掉!
古代6大權臣,手握大權,但為何就是沒有稱帝?
大漢第一權臣,當著皇帝面,活活勒死懷孕的貴妃,皇帝下跪都沒有
她是權傾天下的女權臣,她原本的身份竟是皇帝的奶媽
寵妃懷有龍種,權臣下令勒死她,皇帝向權臣下跪求情,仍一屍兩命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這個讓皇帝下崗的權臣,竟還是一位大忠臣?
除了孝庄,歷史上還有一個太后下嫁權臣,她比孝庄更成功
權臣董卓手下的武將陣容到底有多豪華?第一才是當之無愧的猛將
連殺三位皇帝的彪悍權臣,歷史上僅此一人!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功高蓋主但得以善終、青史留名的十大權臣
古代賜予權臣的七種特殊待遇,如果集齊後卻不篡位,連鬼都不信!
史上第一位廢立皇帝的權臣,為謀權發明了內褲?
史上最血性皇帝:寧死不當傀儡,親率三百弱兵討伐權臣,單挑賊將
史上最牛權臣,宇文護,連殺了三個皇帝,為何自己沒有稱帝?
深宮驚變:這位皇帝忍辱負重十二年,終於對權臣發難